互聯網背景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策略

時間:2022-10-11 16:11:19

導語:互聯網背景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背景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策略

【摘要】農村互聯網金融是結合傳統農村金融以及互聯網技術所產生的一種新形態,其優勢體現在豐富農村金融產品、普惠金融等方面,在促進農業現代化、作為實現城鄉協調發展以及“三農”問題的解決方面意義顯著。但是,基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背景,當前農村普惠金融發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互聯網金融知識的宣傳力度不夠、互聯網金融軟件建設施不完善以及缺乏互聯網金融服務意識等。所以,為了保證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當中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的作用,就須盡快完善軟件設施,加大互聯網金融的宣傳力度,提高金融服務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策略

一、引言

從2016年1月15日,自國務院發布《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起,國家越來越重視普惠金融發展問題。普惠金融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也開始朝著農村等偏遠地區轉移。近年來互聯網金融也獲得了明顯的發展成效,創新出各種豐富的金融產品,順應我國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促進普惠金融的持續發展。所以,基于互聯網金融背景來研究當前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對優化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具有顯著意義。

二、互聯網背景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價值

1.普惠金融覆蓋范圍更廣

最近這些年,互聯網基于其共享性以及開放性特征,在眾多領域的運用中獲得了良好運用成效,最具突破性的就是互聯網金融。基于互聯網所發展出的互聯網金融同樣有共享性以及開放性等優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互聯網金融也在致力于向尾端客戶方向拓展。從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來看,因為我國部分農村地區相對偏僻,而且居住比較分散等,所以金融服務往往難以完全覆蓋到,而傳統自助設備以及物理網點的金融模式,常面臨著支出和盈利不符的現象。這些問題通過互聯網金融可以得到有效彌補,進一步增強農村金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就廣度上而言,京東以及阿里巴巴這兩大互聯網金融巨頭也在探索農村保險、支付以及貸款等相關服務,通過線上與線下全方位推廣,加深農戶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逐步開始在農村地區普及,使互聯網金融的范圍不斷擴大;就深度層面而言,因為互聯網金融突破了時空限制,所以傳統金融模式之下的人力以及營業網點費用都可以被直接省掉,降低金融服務的總成本。而且互聯網金融在傳統金融模式的基礎上精簡業務流程,也給客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除此之外,互聯網技術推動全球電子信息實時同步發送,開發新用戶的成本極大降低,甚至幾乎不存在成本。所以,互聯網金融不會以貸款額度來區分客戶,極大地拓展了普惠金融的覆蓋面。

2.普惠金融信息更加透明

傳統金融的運作模式之下,獲取農戶信息時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往往導致入不敷出,而且獲取的信息不完整,使農戶和金融機構之間存在非常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和推進,使獲取信息更加容易,而且降低了信息獲取的成本,緩解了雙方之間信息不對稱現象。除此之外,部分交易涉及的金額雖然并不多,然而,交易的筆數非常多,金融機構也能因此獲得相對可觀的收益,為金融機構發展持續提供發展動力。傳統金融模式之下,傳遞客戶信息要經過很多渠道,過程中往往會導致信息失真,帶來更加嚴重的不對稱問題,甚至導致信息失實。然而互聯網金融之下,金融機構從農戶手中往往能夠獲取一手信息和資料,而且農戶可以實時看到還款信息,雙方之間的互動增強,信息也更加公開和透明,這對農村地區發展普惠金融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如果需要申請貸款,農戶可以登錄平安普惠的客戶端,平臺能夠對客戶信息自動識別,大約三分鐘就可以完成放款,額度在2000~30000。

3.普惠金融交易成本降低

互聯網金融運用的是扁平式管理模式,這種形式使傳統金字塔式的金融機構組織形式被打破,信息可以及時流通,傳輸效率顯著提升。在更好服務客戶的同時,信息傳輸的成本也會明顯降低,而且因為互聯網的運轉速度非常快,在同一時間之內能夠提供多項金融業務。傳統金融體系之下,單純通過分析農戶財務情況來劃分信用等級,而互聯網金融是按照農戶的行為習慣來劃分等級,基于大數據分析來完成網絡融資風險評估,單位資金成本明顯降低。大多數業務均可通過網絡渠道辦理,客戶的精力和時間大大節約,而且全天候可放款,為急需用款的農戶提供保障。互聯網技術也能夠更精準地篩選客戶,實現個性化推送,使投資有更高的成功率,而且交易成本也有所降低。除此之外,因為互聯網金融主要是基于網絡來實現貸款服務,無須太高的運營成本,而且會適時地為群眾推出各種優惠,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比如,在對抵押貸款審核過程中,平安普惠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優勢,通過線上完成抵押品價值的評估,使每年大約4000元的評估成本得以節省。

三、互聯網背景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問題

1.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首先,缺乏標準化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所建立的征信系統只能保證各機構的信息共享,和中央銀行之間的信息共享仍然無法實現。而且,個人征信企業平臺在我國發展非常緩慢,很難彌補互聯網金融缺乏標準化征信體系的不足。其次,未健全互聯網金融機制。在互聯網金融準入機制方面,政府未及時進行完善,在機構準入、人員準入以及業務準入方面均未做出明確的規定。最后,急需完善農村互聯網金融基礎硬件設施。首先,因為缺少財政補貼,在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過程中,農村的各種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無法使農戶基礎需求得到滿足。其次,金融信息服務平臺不足,金融機構無法及時獲取農戶的需求和信息,不同機構之間也沒有有效的溝通渠道。

2.重視普及基礎知識

首先,缺乏金融知識的專門普及機構。在普及和教育金融知識方面,政府為發揮其的引領作用,各地區政府金融辦、政策性銀行以及農村商業銀行的參與性普遍比較低,所以很多經濟落后、地理位置偏僻的農村和地區很難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無法有效提升農戶風險意識以及金融消費意識。其次,缺乏金融知識宣傳與教育專項資金。因為地方政府在宣傳和教育金融知識方面并沒有劃撥出相應數量的資金,當地金融機構的參與率也比較低。而且,在政府預算當中并沒有針對性納入宣傳和教育的支出,不但農戶宣傳方面費用不足,而且,有關互聯網知識的學校教育經費也非常缺乏。最后,普及金融知識的渠道單一。在互聯網金融知識推廣工作當中,當前宣傳推廣部門在傳統發放知識手冊這種宣傳教育模式上過度依賴,沒有意識到網絡以及電視等媒體渠道的宣傳價值。除此之外,對于有較大投資需求的客戶群,并未做到一對一培訓與講解,所以很難提升群眾的風險意識、認知能力以及分辨能力,對普惠金融的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

3.服務能力還需健全

首先,市場經濟之下,補貼扶貧并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最主要的是使市場機制作用充分發揮,真正使市場變成扶貧者。然而,就我國來看,財政補貼仍充當主要扶貧模式,超過八成的財政補貼都是用于農戶補貼,然而,該模式無法真正解決貧困問題,金融機構也由于貧困地區壞賬風險高,提供服務的意愿和動力明顯不足。其次,在推廣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過程中,推出的金融產品與農村的情況不符。農村地區雖然民風淳厚、農戶也有很強的還款意識等,然而,在設計金融產品的過程中,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貸款仍然需要抵押物,押貸款需要非常復雜的辦理手續,所以農村地區很難大范圍推廣。而如果抵押對象為農地經營權,貸款額度小而且一樣需要復雜辦理手續。

四、互聯網背景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策略

1.完善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

首先,對互聯網金融標準化征信體系進一步完善。通過征信體系的建設可以使各金融機構間實現信息共享,查詢信息更方便。該系統可以使征信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而且在信貸平臺上也可以共享信息,減少信貸成本。然而,基于實際情況來看,互聯網金融模式之下,我國的征信系統只有第三方信息共享平臺,信息共享在金融機構間雖然可以保證,然而和中央銀行還無法實現共享。基于此,央行也要適度放寬數據權限,增強其防御信貸風險的能力。其次,對農村互聯網金融硬件設施進行完善。一方面,能夠在移動端先普及互聯網金融,政府部門要適當給予財政補貼,假如財政緊張也可以構建互聯網辦公室,為農戶提供便利的業務辦理渠道。農村金融機構也要及時構建在線繳水電費以及在線轉賬等自助設備,給農戶提供便利。而另一方面,不斷完善金融信息服務平臺,確保金融機構能夠及時獲取農戶的信息,同時,還可以加強各種金融以及非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2.普及互聯網金融基礎知識

首先,專門建立普及金融知識的機構。在金融知識的普及和教育方面,我國應該積極制定出政府主導、媒體部門以及金融機構積極配合的模式。簡單理解,即我成立國務院牽頭、各地政府金融辦、政策性銀行以及農村銀行共同參與的普及和宣傳小組,針對經濟發展落后、地理位置偏僻的農村及地區,加大宣傳和普及互聯網金融知識的力度,使農戶增強風險意識及金融消費意識,而且要有專門安排人員在農村地區負責宣傳和教育工作。其次,應設立普及與教育金融知識專項資金。各地方政府要及時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參與到普及互聯網金融知識的工作當中,而且也要針對性劃撥出普及與教育專款,進一步促進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除此之外,針對普及和教育中產生的費用,當地政府也要及時納入財政預算,既要保證對普通農戶做好宣傳與教育工作,還要加大對在校學生的金融知識教育。

3.強化互聯網金融基礎服務

首先,政府要加強領導能力,充分結合互聯網金融平臺以及政府平臺,對于貧困戶貸款,政府要積極承擔擔保責任。農戶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也可以融資,如果導致貸款風險,賠償責任由政府承擔,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激發群眾的積極性,更好地助力農戶脫貧,而且也能使互聯網金融更好的服務農村,降低農戶貸款的風險。然而需要注意,事先要做好試點工作,之后再進行大范圍推廣。其次,在推廣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過程中,要針對性推出與農村發展相適應的金融產品。偏遠及農村地區雖然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但民風非常純樸,農戶的誠信和還款意識非常強,在設計農村金融產品的過程中,互聯網金融機構也可以放寬抵押標準,或者推出無抵押貸款。現階段,已基本實現了無抵押貸款的網絡辦理,所以在該方面互聯網金融機構要加大開發力度,在為農村提供小額貸款服務的基礎上使貸款額度隨之降低。因為抵押類貸款的辦理手續非常復雜,所以在農村很難大范圍推廣。一些傳統的金融機構也做出過嘗試,將農地經營權當成貸款的抵押物,最終都因為手續太過于煩瑣,而且貸款額度比較小,所以推廣失敗。然而,傳統金融機構能夠基于大數據推出抵押貸款,不但能加快放款速度,而且成本也會隨之降低。

參考文獻

[1]湯永杰.互聯網金融視角下國內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問題與改進措施[J].時代金融,2021(21):85-87.

[2]費玄淑.互聯網金融發展驅動打通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28(S2):19-21.

[3]苗艷芳.互聯網背景下廣西農村普惠金融體系構建研究[J].現代商業,2020(34):92-93.

[4]佟莉華.互聯網+背景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分析[J].時代金融,2020(24):9-10.95

作者:韓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