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免疫學教學質量體會

時間:2022-12-21 11:10:22

導語:醫學免疫學教學質量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免疫學教學質量體會

1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是1969年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種“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以問題為中心”自主學習模式。PBL將課本知識與問題掛鉤,使學生投入問題中,強調把知識設置到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問題情景中,引發學習者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最終通過自主查找資料、分析討論來解決問題,從而掌握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和主動探索的能力,進而改善學習效果[2]。PBL教學法的精髓在于發揮問題對書本知識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對于醫學免疫學這種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課程,通過PBL法將抽象的、重點的知識設計成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來解決問題,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以醫學免疫學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章節為例,這章是醫學免疫學的難點章節,內容比較復雜、抽象,涉及分子生物學及遺傳學的知識,如果按照傳統方式講解MHC結構及遺傳特性,再講MHC分子,對于初學者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對于此章節,筆者采取PBL法教學。在講解此章節之前,給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天氣變化,流感來襲時,一個寢室的同學,有人能抵抗病毒的侵襲而有人不行呢?”這一簡單的問題就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課前查找資料,預習本章節,課上討論,最終筆者歸納總結,點出MHC分子是機體能否抵抗流感病毒的關鍵,每個人抗感染能力不同正是因為MHC分子的多樣性所造成的,而MHC分子由MHC基因編碼,自然而然過渡到MHC基因的結構及多態性上,這樣通過事例問題到原因的自學和講解能讓學生對MHC基因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全面認識每個人的MHC基因不同之后,講解MHC分子的結構及器官移植的配型就水到渠成了。本章講解先將難理解的MHC簡單化成一個現實問題,將抽象的知識變成具體事例,這樣使學生學習起來沒有枯燥乏味的感覺,然后再引導學生一步步的從具體向抽象轉變,最終循序漸進地掌握MHC的結構和功能特點。筆者以本校臨床醫學大二學生為對象,分別按照上述PBL方式和傳統授課方式進行了MHC章節的講解。課后問卷調查顯示,PBL方式教學的班級中,86%學生對PBL教學方法表示歡迎和認可,71%的學生理解了MHC概念和作用機制;而以傳統方式講授的對照班中,只有43%的同學可以理解了MHC概念和意義,再給對照班以PBL教學方式重新講解MHC后,96%的同學認為PBL授課方式要好于傳統的講授,83%的同學表示掌握了MHC概念和作用機理。由此可見,PBL教學法確實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醫學免疫學的興趣并改善其學習效果。

2采用比喻法教學

比喻法是指根據本質不同的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將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的一種修辭手法。比喻教學法就是把比喻這種方法運用到課堂中,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將難懂的知識巧設比喻,以生動形象的類比來闡述抽象、深奧的知識,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針對醫學免疫學中繁多的概念、深奧抽象的機理,合理運用比喻、類比的方法不僅能使深奧的機理通俗易懂,使學生易于理解,學得輕松,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筆者同樣是以本校臨床醫學大二學生為對象,分別給這一專業的兩個班上課,其中一個班講解免疫球蛋白可變區結構的時候采用了比喻法,將免疫球蛋白的H鏈或L鏈比作班級的座位,從門到窗蛇形排列。可變區就是靠門的這一排座位,學生就是氨基酸。“可變區氨基酸變化頻率大”可以理解為靠門的這一排座位可以落坐的學生是隨機的。遇到某種病原體侵襲,機體會挑選出可以與病原體的抗原互補結合的氨基酸(合適的學生),讓其坐在可變區,形成特定空間結構與抗原互補結合。當侵襲機體的病原體種類改變后,機體又會挑選不同的氨基酸落座于可變區,與病原體抗原發生互補結合。“可變區氨基酸變化頻率大”即可理解為“抗體可變區可以進入的氨基酸是隨著侵入機體病原體的種類不同而發生改變的”,這樣類比的講解能讓學生直觀、快速地理解“可變區氨基酸變化頻率大”的含義,使學生頓悟,加深印象;而另一個班只是按部就班的常規講解,課后學生反映對于“可變區氨基酸變化頻率大”這一點很難理解。細細思考,醫學免疫學很多抽象難懂的知識點就蘊含在日常生活之中,采用比喻法講解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T/B淋巴細胞的分化發育過程可以比作小孩到士兵的成長,除了T/B細胞本身發育成長之外,它們的武器——TCR/BCR也在不斷打磨(基因重排),最終發育為配備武器(TCR、BCR)的成年人(成熟T/B細胞),經過陰、陽性選擇(體檢),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細胞后,成為合格的士兵,保衛機體。再比如IgM類抗體好比先頭部隊,在感染早期發揮作用;IgG就是正規主力軍,在感染中晚期加入戰場,起殺傷病原體的主要作用;sIgA為邊防軍,駐守機體的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免疫缺陷病猶如軍事防御和攻擊系統被被摧毀了,其他的敵人就會乘虛而入,大肆破壞機體。自身免疫病好比是免疫系統被蒙上了眼睛,分不清敵我,誤傷了自身。這樣的類比和比喻鮮明生動,不僅營造了良好課堂氣氛,而且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筆者運用比喻法在教學實踐中收效不錯,學生反映明顯提升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

3合理運用基于手機的移動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通過圖片、聲音、動畫、影像等方式將書本上枯燥乏味的概念變成生動、直觀的畫面,使抽象概念具體化、形象化[3]。目前,我國高校基本都實現了計算機為輔助手段的多媒體教學。由于多媒體技術的表現力和真實感,相比單純的語言及粉筆講解,更易受到師生的歡迎。但是,僅僅依靠計算機和投影儀的多媒體教學,一方面會造成學生上完課就結束,知識印象不深,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導致師生之間缺乏互動[4],也不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現在智能手機已成為廣大學生的標配,幾乎所有學生都會帶手機進入課堂。筆者在講解完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時,會將相關的動畫或視屏通過基于手機的學習軟件發給學生,這樣做不僅通過多媒體手段將抽象難懂的知識形象化,易于掌握,而且還便于學生根據個人情況隨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知識的學習不僅局限于課堂。另外,通過手機的學習軟件,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可以隨時對學生進行提問、測驗,學生通過手機進行答題,在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同時方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后續改進教學提供參考[5]。此外,師生之間還可以通過手機進行答疑解惑,為學生學習提供便捷。筆者在講解補體激活途徑這類抽象的、需要空間想象的知識時,常輔助采用移動多媒體教學,將補體激活的動畫視屏發到學生手機端,便于學生理解和課下學習,部分同學還針對動畫視屏中多于書本知識的地方提出疑問,筆者通過答疑解惑,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還提高了其學習免疫的興趣。基于手機的移動多媒體教學雖然有上述一些優點,能很大程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但也要看到它的一些弊端,要合理恰當的使用手機移動多媒體教學,將其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不要本末倒置,忽略對免疫知識的講解。

4適當拓展課本知識

醫學免疫學是一門發展的學科,知識更新非常快,僅講解課本的知識很難培養出合格的免疫學人才。應當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對一些知識點適當拓展,補充一些有趣的實例,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問題本身有更深、更好地理解,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免疫的興趣。比如在講解胸腺的時候,就可以提到胸腺缺陷小鼠——裸鼠。給學生講解一下裸鼠的用途,這樣不僅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反過來加深了對胸腺功能的認識。再比如講解T細胞表面分子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及細胞毒T淋巴細胞抗原4(CTLA-4)時,可以延伸一下PD-1及CTLA-4抗體藥物治療腫瘤的原理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上市的PD-1及CTLA-4抗體藥物和臨床療效,同時講清楚這類藥物使用范圍及副作用;在講腫瘤免疫時,擴展一下腫瘤免疫的新進展,如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療效及潛在的問題,將書本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在一起,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而且豐富了課堂,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小結

醫學免疫學的抽象性、前沿性、交叉性等特點不僅給學生理解知識設置了障礙,而且還增加了教師對課程講解的難度,對教師提出了很高要求。給學生一碗水,需要教師有一桶水,甚至一潭水,教師只有不斷的充電,找到抽象知識與現實事例的聯系,用更易于理解的圖片、影像等方式展示出來,才能在免疫學教學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將書本知識更加生動多彩地講授給學生,最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醫學免疫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田志剛,曹雪濤.免疫學領域的發展現狀和未來挑戰[J].科學觀察,2014,9(3):33-36.

[2]郝強,張勇.PBL與案例教學法的分析與比較[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2):50-52.

[3]徐勝,韓超峰,劉星光,等.醫學免疫學教學中提高學員興趣的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5):458-461.

[4]王沁峰,李延平,常勇,等.Android智能手機在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J].集美大學學報,2014,15(3):115-119.

[5]曲振宇.移動教學平臺課堂派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中應用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0):10-11.

作者:劉錦龍,孫小榮,徐繼輝,白慧敏 單位:包頭醫學院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