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課興趣探討
時間:2022-04-26 06:02:42
導語:初中政治課興趣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師要仔細研究教材,更新教學方法
深刻把握教材,做到深入淺出,是處理教材的根基。正如特級教師霍懋征所說:“千重要萬重要,掌握教材最重要;這個法那個法,不掌握教材就沒有法?!苯處熞獙φ照n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不僅要理清知識脈絡,找準重點、難點、關鍵點和易錯點,挖掘知識內容所體現的思維深度和所蘊含的價值情感,更重要的是探求將知識轉化為易于學生接受的方法的途徑。2011年版思品課標明確提出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優化教學過程”。教師要認真揣摩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應重視教材,做適當的調整、補充或開發。因此,教師對教材進行加工和創造是必然的。
二、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做到因材施教
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學情是一切教學活動設計的出發點,教學活動設計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否則適得其反。有這樣一則教學反思:在講《難報三春暉》這一課時,教師給學生留一份“愛”的作業,讓學生給父母洗腳。上課時教師讓洗過腳的學生舉手,有一個學生沒有舉手。面對教師嚴厲地追問,學生怯生生地回答:“在一次車禍中,我媽媽死了,爸爸失去了雙腿,我只能給他洗頭?!碑敃r教室里空氣凝固了,靜得可以聽到心跳聲。教師一下子驚呆了,急忙緊緊抱住那孩子,連聲說對不起。這是多么失誤的教學設計,教師對孩子的傷害,那刺痛的話語就像釘在墻上的釘子,永遠地留下了疤痕。在大力提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素質教育中,“愛”的作業是開放的,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創新,實踐各種形式的“愛”的作業。但無論怎樣創新,教師都要遵循適量、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作業環節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挖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三、創設生活情境,做到入境入情,這是課堂活起來的源頭
關于情境的含義,德國一位學者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就像湯之于鹽。新課程教學是生成、互動、體驗的過程,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要讓我們的初中政治課教學不成為“死教學”,必須“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源頭就是生活。例如,在講授《感悟青春》一課時,教師精心錄制了“秦沖同學的一天”生活視頻,給學生創設了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欣賞同齡人生活的同時尋找自己青春的影子,從而領悟青春的內涵。這段精彩的教學設計正詮釋了德國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育理念,即“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于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為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將文本的世界轉化為學生可以體驗到的生活化的世界,以此來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真正做到了學習知識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
四、真正探究問題,做到思維碰撞,是課堂活起來的主線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小組之間的互相交流、評價,實現教學相長。例如,在九年級第三單元《同在陽光下》這一教學設計中,有位教師選取了一段偏遠山區同齡人的視頻資料,看完視頻后教師設計了以下問題:1.獨立思考:故事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什么?為什么?2.合作探究:(1)假設他轉入學,來到我們班,請同學們設想一下:他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你會怎樣幫助他?(2)生活中你是否有過與弱勢群體的接觸或偶遇,當時你是怎樣對待的?以后你又會怎樣做?在幫助他人時,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教師環環相扣的設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積極討論起來,通過問題探究糾正了“90后、00后”的孩子忽視他人精神需求這一普遍問題。可見,教學設計活動前和活動后教師都要做好學生的指導工作,活動后應提出問題,問題要有深度和梯度,要為學生提供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間,并通過問題探究,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或困惑,達到學以致用。呂叔湘先生曾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活”其實就是激活學生的情緒,使之精神振奮,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再將這種積極性遷移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知識,這才是真正教學的真諦。所謂教無定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起來的教學就是成功的教學。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上善用、妙用競爭,讓課堂真正動起來。
作者:趙立青工作單位:寧晉縣中曹中學
- 上一篇: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分析3篇
- 下一篇:初中政治愉快教學法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