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英語支教路徑
時間:2022-02-23 10:50:56
導語:農村中學英語支教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教育體系中,義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城鄉之間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還存在明顯差距,深入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支教是我國各地開展的城鎮教師支援農村落后地區(包括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鄉鎮中小學教育工作的簡稱,也稱扶貧支教。支教對義務教育師資均衡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途徑。英語支教能促進區域內英語教育資源合理分配,提高農村兒童的英語學習水平。農村中學英語支教活動可以依托名師工作室、現代信息技術、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和學校成長共同體有序和持續開展。
一、農村中學英語支教的意義
國務院在2003年9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積極引導鼓勵教師和其他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到鄉村中小學任教,地(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區域內城鄉“校對校”教師定期交流制度。隨后,教育部于2005年5月、2006年2月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大力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的意見》,推動各省市的城鎮學校廣泛開展支教工作。2014年8月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臺了《關于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2017年6月,教育部辦公廳召開全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暨萬名教師支教工作會議,部署落實推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做好萬名教師支教計劃工作。近年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補償性的政策措施和行動方案,積極建立城鄉教師雙向交流機制,鼓勵城鎮教師定期到農村學校任教,實施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鼓勵大學畢業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到農村學校任教,實行免費師范生教育政策,引導優秀師范院校畢業生到農村學校服務。JBoddy(2009)從國際視角闡述了英語支教的意義,認為英語支教能夠提高農村兒童的英語學習水平,促進地區間英語教育資源合理分配,實現教育公平;AnneJ.Harris(2013)從英語支教教師的角度總結出英語支教的意義,認為農村英語支教可以通過教師角色定位發揮支教活動的社會公平,提高對農村兒童教育的支持力度。云南省各地依據國家相關支教政策,結合本地實際采取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制定了相關政策文件,完善了相關制度章程,各級各類各學段英語名師工作室赴農村中學支教的活動也在有序且持續開展。
二、依托名師工作室的英語支教
名師工作室的優秀教師資源不僅屬于工作室學員工作的學校,也屬于區域內包括農村學校在內的所有學校,優秀教師資源要在區域內分享。工作室學員的教師學習不僅僅是自身的學習,也是與包括農村學校教師在內的共同學習。通過工作室支持、構建和引領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城鄉教師的專業發展才能呈現一體化發展態勢,真正實現城鄉教師的共同學習與進步,促進教育公平。昆明市盤龍區第三屆吳春華高中英語名師工作室自2020年5月以來深入昆明市盤龍區3所農村初中和嵩明縣8所農村中學(其中包括6所農村初中和2所農村高中)調研,組織了較大規模的支教活動12次(其中線上遠程支教1次),持續支教已有一年半的時間。支教區域也逐漸從盤龍區、嵩明縣輻射到祿勸縣、石林縣、東川區等周邊縣區。支教活動獲得了受援學校領導及師生的一致好評和廣泛的社會贊譽。工作室對盤龍區和嵩明縣11所農村中學123位英語教師(參與問卷調查比例為88.49%)進行了支教內容需求的問卷調查,發現需求較高的是課堂教學示范與交流、復習備考策略、教育教學經驗交流、班級管理技巧、學生心理疏導和一對一幫扶,占比分別為86.72%、64.06%、51.56%、44.53%、36.72%、26.56%(如圖1所示)。對于教師專業發展最需要的培訓需求為有效課堂教學設計及管理方面的培訓(79.69%),新課標、新教材、新課程的培訓(66.41%),現代英語教育教學理念的培訓(50%),英語教學基本功的培訓(42.97%),英語語言基本功的培訓(41.41%)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35.16%)等(如圖2所示)?;趩柧碚{查的分析結果,工作室確定了課堂教學研討(集體備課、同課異構、聽課議課、課外輔導等)、教學診斷、專題講座(課標解讀、中高考備考策略等)、英語教育教學經驗及班級管理經驗交流、學生心理疏導和一對一幫扶(師徒結對、跟崗培訓等)的優先支教內容,同時也確定了教師培訓(教育政策理論及綱領性文件學習、新課程新教材培訓、英語教師語言基本功培訓、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培訓等)、網絡教研、課題論文指導等后續支教內容。
三、依托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的英語支教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斐迪南·滕尼斯于1887年首次提出“共同體(Community)”這一社會學概念?!皩W習共同體”將“共同體”引入教育學領域,是對“共同體”這一概念的引申和擴展,指的是學習者彼此之間通過相互傾聽與回應,相互切磋與激蕩,以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為目的的學習群體(蔡其勇等,2020)。教師共同學習的路徑有很多,其中“教師學習共同體”是被廣泛認為的最有效的路徑之一。“教師學習共同體”是指一定區域內的教師為了共同的目標、愿景和興趣而組織起來的,目的在于通過相互交流、協作和資源共享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團體(王金華,2013)。“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則指一定區域內的城鎮和鄉村教師通過合作、溝通、交流、傾聽等方式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教師團體。在農村學校能夠利用的教育資源十分有限,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立可以打破城鄉地域界限,實現城鄉教育資源共享及優勢互補,促進城鄉教師專業成長。吳春華名師工作室在支教過程中,持續推動2020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學規劃基礎教育專項項目———通過名師工作室支教構建城鄉英語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研究(項目批準號為BFJC20011)。截至目前,努力搭建了由152位城鄉英語教師組成的學習共同體,召開課題推進會議4次,組織訪談4次,被訪談人數達51人;組織了4次問卷調查,確立了一對一幫扶對象15人。構建以名師工作室支教為載體的城鄉英語教師學習共同體的主要目的是積極探尋促進城鄉英語教師學習共同體發展的有效路徑和長效機制。
四、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英語支教
深入農村學校支教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最受歡迎的支教模式。39.06%的教師表示對來學校支教的英語教師非常歡迎,49.22%的教師表示歡迎(如圖3所示)。關于希望到學校進行支教活動的理想頻次,28.13%的教師認為常駐學校比較好;10.94%的教師認為每周一次比較合適;11.72%的教師認為兩周一次比較合適;31.25%的教師認為每月一次比較合適;17.97%的教師認為半年一次比較合適(如圖4所示)。由于城鎮學校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重,想達到農村學校教師的期望值,面臨的困難很大。農村學校教師集中到城鎮學校學習,也不太現。信息技術的發展加速了教育現代化的進程,豐富和創新了教師學習的方式,為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陳莉(2016)指出,技術支持的教師學習實現了三個融合,即線上學習和線下實踐的融合、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的融合、個體學習與群體協同發展的融合?;诰W絡的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QQ群、微信群和各種網絡學習交流平臺更新學習理念,促進教師自主、創新學習,使教師學習常態化,最終把學校和教師群體建設成“網絡學習型組織”或“網絡教研連續體”。“互聯網+教育”充分發揮了城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示范作用,促進了鄉村學校的教育變革(蔡其勇等,2020)。2021年8月19日至26日,考慮到盤龍區、嵩明縣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的培訓需求,吳春華名師工作室開展了一次為期8天的線上研修活動。此次網絡研修活動遵循自愿研修原則,每晚利用騰訊會議平臺,采用直播交流形式進行1~2場學術講座。研修對象為盤龍區、嵩明縣農村中學初高中英語教師、工作室學員和昆明市第十中學青年教師論壇的部分教師。8位工作室學員、4位市級專家進行了12場學術講座與交流。講座內容涵蓋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解讀與交流、中學英語課外閱讀拓展與實踐、基于核心素養的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畢業班備考復習經驗交流、畢業班師生心理疏導、英語教學中的學生日常管理策略、班主任管理經驗分享交流、英語學習活動觀為依托的口語教學、高一英語新教材聽說課教學探索、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新課標視角下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理念及行為的反思、中學英語公開課的備課建議等,讓在線學習的教師和學員受益匪淺。
五、依托學校成長共同體的英語支教
為更好地促進盤龍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優質學校領銜,與中等學校、鄉村學校結對形成教育共同體,切實縮小區域和校際差距,逐步改善和提升各學校辦學水平,有效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質,讓每一名學生都能享受優質教育,昆明市盤龍區教育體育局結合各學校教育發展水平和實際情況,于2021年8月頒布了《盤龍區公辦學校(園)成長共同體實施方案及實施細則(試行)》。方案中最重要的舉措之一是將全區15所初中學校調整建成3個學校成長共同體,領銜學校是昆明市第十中學(以下簡稱“昆十中”)、昆明市實驗中學和昆明市盤龍區新迎中學(以下簡稱“新迎中學”),其他學校為成員學校。盤龍區彩云中學(農村學校)與昆十中、昆三十四中、昆明重工中學、昆二十一中建成學校成長共同體;盤龍區白邑中學(農村學校)與昆明市實驗中學、盤龍區金辰中學、昆明鐵路五中、盤龍區龍泉中學建成學校成長共同體;盤龍區雙龍中學(農村學校)與新迎中學、東北師范大學盤龍實驗學校、昆十一中、昆明市白沙河中學建成學校成長共同體。三個學校成長共同體將切實推進領銜學校與成員學校之間的交流學習與互動,搭建學校管理、教育科研、教師交流等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平臺,倡導“共享、共建、共贏”,秉承“走出去、請進來、互相學習、促進發展”的原則,積極開展校際交流活動,拓寬渠道,資源共享,博釆眾長,提升辦學水平,推動新時代盤龍區教育改革和15所學校的共同發展。學校成長共同體除了管理幫扶、教學相扶、教師相扶、綜合幫扶之外,會根據共同體內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協調解決輪崗交流(支教)問題。共同體內的城鎮學校將結合學校實際,分批組織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一年,開展形式多樣的指導及輪崗交流(支教)活動,提高鄉村學校教師專業素養。管理干部和教師之間的輪崗交流,讓共同體內的城鎮學校支援農村學校教學的同時,農村學校的管理干部和教師也能到城鎮學校跟崗鍛煉,實現教育資源互補,促進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的共同發展。從2022年開始,云南省高級教師(正高、副高)職稱評定將嚴格執行參評者至少有一年鄉村學校工作經歷的規定??紤]到職稱評定要求,共同體內的城鎮學校英語教師客觀上也需要到農村中學支教或輪崗交流一年。在這樣的背景下,英語支教工作會更加深入、更加持久,更有希望達到農村學校英語教師對支教活動理想頻次的期望值,對農村學校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影響就更大。
六、結語
我國教師支教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實現了城鄉義務教育的公平,促進了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推動了城鄉教師專業發展和良好教育生態環境的建立。但由于農村中學英語教育教學資源相對薄弱,尤其是英語教學硬件設施相對落后或缺乏,更需要英語名師工作室教師和學校成長共同體內的城鎮英語教師的大力支援。學校成長共同體的共建模式給各個學校提供了輪崗交流和互相學習的平臺,最終實現教育資源互補,促進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的共同發展。構建學校成長共同體、以名師工作室引領的城鄉英語教師學習共同體是深入持續開展教師支教的有效路徑。筆者認為,首先要建立農村中學支教的長效機制,教育主管部門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支教政策,對長期參與支教的學校成長共同體和名師工作室的教師給予評先評優、職稱晉級、干部選拔等更多方面的“動力源”。其次,要科學合理地制定對學校成長共同體和名師工作室的輪崗交流和支教考核標準,形成比較規范、穩定、可持續性的支教制度體系。
作者:吳春華 單位:昆明市第十中學
- 上一篇: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在英語專業的應用
- 下一篇:煤礦工程采礦技術與施工安全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