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熱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1 02:38:00

導語:漢語熱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漢語熱研究論文

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升是當前海外“漢語熱”現象產生的大環境。

(一)中國經濟的發展,為世界提供商業機會與就業的機會。下表為外國人學習漢語的五類動機及相關情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數外國學習漢語的目的是為了求職與就業,或更多的商業機會。

(二)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提升,為海外華人帶來民族自豪感。中華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強化。

例如,在馬來西亞,華人關于“是華人就得學漢語”的觀念根深蒂固。這也是大多數華人華僑讓子女學習漢語的文化心理動因或精神動力。而華人華僑子女占海外漢語學習者的很大比例。兩岸關系研究員、馬來西亞大學中文系教授楊建民曾呼吁華裔社群負起文化責任,協助華裔子弟建立對自己文化根源的認知,進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認同,做個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三)中國經濟的成功發展使世界對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漢語熱”也是“經濟外交”延伸而成的“國民外交”。

中國從1978年到2005年,經濟保持了年均9.6%的持續高速增長,而且中國經濟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的可持續高速發展的前景仍然被世界普遍認同;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帶動了各項制度的改革和創新,體現了中國無窮的潛力與生機。因此,學習漢語對于許多人來說,中國不僅意味著現在的機會,也意味著未來的機會。法國總統希拉克說過,法國人未來選擇學習漢語是一種極佳的選擇。一些國家把漢語列入國民教育體系,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二、隨著“漢語熱”的升溫,許多國家對漢語教師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任重道遠。

據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披露,全球漢語教師缺口將超過400萬。目前,海外學習漢語的國家有30多個,漢語學習者至少有3000萬,2500所大學和上萬所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程,對外漢語教師的缺口為100萬。因此對外漢語教師隊伍建設與對外漢語教育教學工作應該格外重視。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提到要“大力加強對外漢語工作”。國家一直非常重視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中國作為漢語的故鄉,要責無旁貸地承擔完成對外漢語教學這項宏偉工程的任務。

(一)快速培養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對外漢語教學的師資隊伍。根據目前對外漢語教學事業迅猛發展的勢頭,現在的漢語教師隊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能滿足當前的需求。預計到2010年至少需要50萬名漢語教師。因此,積極快速培訓一大批高質量的漢語教師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它直接影響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和質量。

(二)、健全對外漢語教學的體制。健全對外漢語教學體制,指健全對外漢語教學的總體設計、大綱的制定、課程的設置、教材的編寫、課堂教學方法、測試與評估等。

(三)加強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包括研究服務于第二語言教學的現代漢語本體的研究、教學理論的研究,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過程及習得認知的心理研究,多媒體技術、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語言與文化關系的研究。

三、針對當前全球“漢語熱”的現象,我們應進行冷靜的分析。

第一,從目前全球開設漢語課程的各級學校看來,“漢語熱”需辯證地加以認識。

(一)學習漢語的人數迅速增長,教學規模不斷擴大,但在世界絕大多數地區漢語仍屬于“非普遍教授語言”。除了日本、韓國以外,在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目前還談不上“漢語熱”,學習漢語的人數雖然增長很快,但絕對數字根本無法與學習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的人數相比(二)現代漢語的教學日益受到重視,但漢語教學仍附屬于漢學,未能成為獨立學科。長期以來,在歐洲各國有著重漢學、輕漢語教學的傾向。直到改革開放以后,現代漢語教學才逐漸得到重視。歐洲新一代漢學家致力于推廣現代漢語教學。但很多歐美高校輕語言重文學、輕技能重知識的狀況仍十分嚴重。“漢語教學法這一專門學科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也沒有能在漢學范圍里建立自己獨立的體系。”(白樂桑:1993,《法國漢語教學史淺論》)

(三)中文的專業教育、學歷教育有所發展,漢語教學出現向中小學發展的趨勢。但總的看來學生學習漢語的起點仍比較低,多數地區尚不能培養高級漢語人才。總體看來,目前世界各國的漢語教學一般起點不高,很多大學生學習漢語都是從零開始,而與英語、法語等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情況不同,英、法等第二語言,在中學階段已具備較堅實的基礎知識。大部分學習者仍把漢語作為選修科目,周課時很少,一般1至2學時。

第二,針對占有七成以掌握工具為學習漢語動機的學習者而言,當今“漢語熱”本質上是“現實利益驅動”。它可以提供國際社會理解中國的機會,但畢竟還不是中國優越性的證明。因此,我們切不可沾沾自喜,而應把這一現象當做機會鞭策自己。要真正實現漢語的國際化,只依靠歷史文化還是缺少國際競爭力的。分析全球20億人學習英語的“英語熱”原因,乃是它為近代文明所帶來的強大的生產力。因此,我們也應該在擴大中國文化的“軟影響”方面積極開拓創新。只有中國文化“軟影響”的格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根本的改變,漢語熱才意味著漢語真正贏得了充分的國際地位,從而具有綿綿不絕的生命力和對國家利益的創造力。

摘要:當前海外“漢語熱”持續升溫,本文分析這一現象產生的背景;對現有相關教育教學制度存在的問題提出要求;及客觀認識這一現象加以闡釋。

關鍵詞:漢語熱;背景;漢語教學;冷靜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出現了持續的“英語熱”。如果說這種持續了二十多年的英語熱表明了中國走向世界的堅定愿望,那么,最近幾年來興起的世界性漢語熱則體現了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開始顯示對于世界的日益深入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2006年5月,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張志洲:《“中國機會”崛起:漢語熱的背后》,語言文字周報,總第1370號。

[3]常敬宇:《從全球“漢語熱”談對外漢語教學》,語言文字周報,總第13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