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文教學的定位思考
時間:2022-04-14 10:36:00
導語:小學課文教學的定位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略讀課文作為閱讀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課程形態,要走出略讀課文的教學誤區,只有準確定位,并能提供相應的指導,方能發揮其特有的價值和功能。對略讀課文要準確定位,必須明確略讀課文的地位和價值;必須明確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必須明確略讀課文教學的基本思路(或者說基本程序)。關于略讀課文的教學指導,可以突出三點:1、刪繁就簡,提煉主線,形成基本閱讀路徑;2、自主選擇,合作共研,形成基本對話主題;3、殊途同歸,同中存異,共性成果與個性化收獲并舉。
關鍵詞:略讀課文、準確定位、教學指導
《課程標準》對于略讀課文的要求只是寥寥幾筆:“略讀課文重在略讀方法的指導,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看起來略讀課文的要求非常明確,但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種種誤區,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不能夠很好地發揮略讀課文應有的功能與價值。主要的表現是:誤區一:難以割舍,精雕細琢。老師還是完完全全上成精讀課文。誤區二:置之度外,過度放手。老師完全放棄指導,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學習缺乏提升,在低層次上重復。誤區三:教法單調,缺乏個性。老師沒有豐富的教學方法,也缺乏相應的個性化的指導。以上問題的產生其實都是由于對略讀課文缺乏準確的定位所造成的。所以對小學略讀課文的準確定位并展開有效的指導是提高其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對小學略讀課文教學的準確定位,是開展有效教學的基本前提。
1、明確略讀課文的地位和價值
現在課文分為精讀課文、略讀課文、選讀課文三類。其中略讀課文篇數呈現隨年級逐年增多的趨勢。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它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每冊各有8篇,占總篇數25%;到了四年級,略讀課文增至14篇,占課文總量的43.8%;到了五年級,略讀課文所占的比重與精讀課文平分秋色。可以看出,新課程比以往任何課程都重視略讀課文的重要地位,略讀課文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略讀課文是聯系課內外閱讀的橋梁,教學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自主閱讀,適當地向課外拓展延伸,最終實現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略讀課文緊扣各單元主題,與精讀課文聯系密切,其文章體裁、學習內容、寫作特色等均有類似之處,且有著共同的學習要求與目標。但功能與分工卻有差異:精讀課文承擔著本單元教與學的主要任務,引導學生掌握閱讀這類文章的方法與規律;而略讀課文則是精讀的補充與延伸,是學生通過閱讀實踐,鞏固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的有效平臺。教學略讀課文時應該瞻前顧后,有機融合。相對于精讀課文,略讀課文較為淺顯,這樣正好為學生提供了閱讀的階梯,創設了更好的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因而,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更應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強調學生自讀自悟,遷移運用在精讀課文學習獲取的知識經驗,在略讀實踐中提高獨立閱讀的本領。
2、明確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略讀課文教學目標的確定,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首先,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么嚴格細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讀書停留在初讀階段,不加總結與反芻,讀到的東西就會成為過眼煙云。如果教師理解上有差異,就會使教學陷入盲目性。以為粗知就是淺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實,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詞學句等許多頭緒,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但在閱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能讀懂課文,粗知文章大意。
第二,略讀課文的教學應是培養學生學會略讀,學會用課內所學方法去從事課外的閱讀實踐。加強課內外聯系,溝通課內外閱讀,適度拓展和延伸。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系課內外閱讀的橋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獨立閱讀,實現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同時,要根據單元主題及課文的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因此,略讀課文教學中,方法指導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略讀課文更需要突出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的維度。過程與方法是新課程新增的目標,在略讀課文教學中尤其要突出這一目標。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方法,以發展略讀能力。
看下表,以明確三類課文的主要區別:
讀物類型目標定位閱讀形態
精讀課文初步習得閱讀方法教師指導下的閱讀
略讀課文嘗試運用閱讀方法半獨立閱讀
課外自讀運用閱讀方法獨立閱讀
總之,略讀課作為一種課程形態出現在教材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略讀課的教學應該重視略讀方法的訓練。
3、明確略讀課文教學的基本思路
略讀課文教學的基本思路包括三大環節。即,初讀全文,了解大意———細讀要點,研習局部———學法總結,學以致用。
(1)初讀全文,了解大意。即盡量加快速度來讀,但要邊讀邊想。注意速度是關鍵。
(2)細讀要點,研習局部。經過對全文的快速閱讀,閱讀者基本上已明確了文章的重點所在,從整體上有了更清晰的把握。這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興趣選擇文中某些部分繼續進行細讀,以求讀有所得。根據自己的喜好有選擇性的研讀是關鍵。
(3)學法總結,學以致用。略讀雖然不如精讀要求細致,但并不意味著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略讀同樣要求把所獲知識加以消化吸收。因此,讀文后要用自己的語言對全篇內容加以概括,理解整體思路,及時總結。反芻回歸是關鍵。
二、關于略讀課文教學的指導
當前略讀課文教學指導有效實施的難點主要在于以下幾方面:其一,單元閱讀訓練重點項目本就不夠清晰;其二,略讀課文前的“提示語”多為人文“提示”;其三,即使清楚閱讀訓練重點項目,但精讀教學時落實不到位;其四,即使精讀教學時已落實,但如何指導遷移運用,缺乏對策。
針對這些難點,根據略讀課文教學的基本思路,擬從下面幾方面展開略讀課文教學的指導,以確保提高其教學的有效性。
1、刪繁就簡,提煉主線,形成基本閱讀路徑
略讀,首要限制的就是時間,快速閱讀是其最基本的表現。在學生掃讀全文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逐漸形成以下閱讀路徑。
第一條路徑——課題點擊,整體感知。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是全文信息的高度濃縮,或直露或蘊含著文章的主旨。小學語文課文以記敘文為主,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課題入手,對文章從整體上快速瀏覽,搜尋與題目相關的人物(景物)、時間、地點、主要事件(景物特點)等,從而形成對課文大意和文本主旨的初步了解。
在《金色的魚鉤》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并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生疑,質疑,解疑,充分調動學生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自學能力得到培養,并在語言文字的研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從解題開始,即啟發學生對以“金色的魚鉤”為題進行思考。學生初讀課文后,能針對課題提出三個帶有實質性的問題。對此,老師不急于求解,而是設下懸念,進一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進一步深入思考,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要完全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提問題,解決問題。從“金色的魚鉤”到老班長“金子般的精神”,學生領悟得非常深刻。
第二路徑——提示牽引,理清脈絡。略讀課文前面的提示簡潔而實用,為學生地自主閱讀提示了學習要求和方法,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教師要細心研讀提示所蘊含的教學內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循著提示整體感知文本,了解文章大意、初知文本內容、理清文本脈絡,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
在《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一文的教學,我先讓學生初知全文大意,師:課文將向我們展示一幅怎樣的古畫呢?請同學們認真反復地讀讀課文,你能從課文中了解到什么?等會兒大家交流交流。學生充分自由朗讀2-3遍,交流閱讀收獲,教師根據學生的零零星星的反饋,梳理文章脈絡,小結板書:總體介紹具體介紹歷史價值
初讀環節后,又安排了精彩片段的細讀欣賞,師:好,欣賞了全景圖,大家可能還不過癮,就讓我們再次看圖讀文,細細賞讀課文的第二節,待會兒把你看到的、讀到的感受再和大家交流交流。
畫面展現街市上的熱鬧場面,學生邊讀文邊看畫,然后作交流:從“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七個有”等詞句贊嘆畫家畫技的高超,還從畫中找到了農民、商人等各種行業身份的人,由衷感嘆這幅畫確實名揚中外。
師:像剛才那樣,邊看圖邊讀課文,在三、四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學一學。畫面展現橋北頭的場景,學生自主朗讀賞畫,然后作簡單交流。
學生通過圖文對照,不但折服于畫家畫技的高超,感受古人的非凡智慧,崇尚優秀的民族文化,同時還欣賞和積累了課文準確、精美的語言。這里,通過初讀感知、重點精彩部分賞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及語言特點都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粗知”,賦予了“粗知大意”比較豐富的內涵。
第三路徑——拈詞索句,以點帶面。所謂“拈詞索句,以點帶面”,就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可以領起全文的關鍵詞、關鍵句,把全文的主要內容串起來,把文章的主要思想抓住。
第八冊《將心比心》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要想獲得別人的關心、幫助,首先自己要去關心、幫助別人的道理。在教學中,我對第一個故事進行略處理,選擇第二個故事中母親對護士說的“不要緊,再來一次”這句話展開精細的教學,具體如下:
(1)母親是在怎么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的?
(2)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說,怎么做?
(3)母親如此地寬容,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母親的這種寬容?讀讀課文。
(4)練習朗讀母親對護士說的話,讀出你的感受。
通過引導學生抓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來感悟母親的寬容,從而落實語言文字訓練,使略讀教學不泛讀化。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心靈會有較大的觸動,對課文的主旨會有較深的體會,從而更理解“將心比心”的含義。
2、自主選擇,合作共研,形成基本對話主題
略讀,從學生角度看,并不排除學生的深入學習。在細讀要點環節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幾個對話主題,引領學生的后續學習。略讀課文教學,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讀書、思考和練習的時空,所有的教學活動,應力求成為學生獨立學習的活動。當然,這里的獨立,指的是在教師適度指導下的獨立,而不是完全的自讀、自練、自我思考。要達到這樣一種效果和境界,比較可行的就是讓學生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形成幾個基本話題,然后開展合作共研。
如何引導對話主題的形成與展開?
第一,抓主要人物,談人物形象。以人物形象的某一鮮明的個性特點為話題,展開深入學習交流,帶動全文的學習,緊扣主要的內容描寫,深入課文語言,全方位捕捉相關的信息,逐漸讓人物的形象在學生自己的腦海中鮮活豐滿起來。
第二,抓主要情節,談精彩敘述。以故事情節見長的課文,就可以抓住精彩敘述,形成話題展開。
第三,抓生動語言,談景色描摹。寫景文章,景美語言美。可以用美景是怎樣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作為話題展開學習。
形成話題的素材很多,但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話題提煉,一要依托課文特色,二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三要考慮話題所蘊含的思維含量,四要考慮話題能否成為學生今后學習的核心遷移模塊。
3、殊途同歸,同中存異,共性成果與個性化收獲并舉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而略讀課文的教學,這種個性化就更鮮明。最終的結果應該是共性成果與個性化收獲并舉。既要讓學生掌握形成略讀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同時也要讓學生依托原有的知識結構和自我的興趣點,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的收獲。
第一,指導學生自我總結,自我拓展。如,在《夸父追日》教學總結階段,我們要求:這則神話出自我國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經》,書中故事的原文已經印在閱讀卡中了,請小朋友們結合課文,相互交流你對這篇古文的理解。課后還可以閱讀相關的神話故事。這樣的訓練,讓學生進行古文、現代文比較閱讀,既培養了獨立閱讀能力,培養了思維想象能力,又為今后學習古文作好鋪墊。
第二,引導學生反芻回歸。讓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方法運用過程,以及知識獲取過程,能夠形成評價,以指導后續的學習。
第三,小組交流,讓學生在交流各自的個性化的學習興趣點上所獲取的學習成果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對略讀方法的掌握和運用。
“簡潔是智慧的靈魂”,略讀課文是孩子們施展拳腳之地,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準確定位,放棄過多的預設,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潛心悟文,自由感受,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我們就能達到“不待揚鞭自奮蹄,馳騁千里何足奇”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傅登順:《小學略讀課文的把握和教學策略》,《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09年第1期。
2、高玉,施茂枝:《略讀課文教學策略初探》,《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09年第5期。
3、石秀瓊:《佇立學生旁邊看著他們走路——淺說略讀課文的教學》,《新課程研究》,2008第8期。
4、俞芬:《曲徑通幽處,暗有文香來——小學語文略讀課文“三讀法”》,《教學月刊(小學版)》,2008第5期。
5、陳和興:《當前略讀課文教學的誤區及其對策》,《小學教學研究》,2009年第2期。
- 上一篇:小議公路軟土地基的處理詮釋
- 下一篇:醫院開展優質服務工作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