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治學品格探究論文
時間:2022-11-23 10:35:00
導語:歐陽修治學品格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歐陽修是光耀千古的文學巨匠、史學大師和百科全書式的學術泰斗。他不僅在眾多領域給我們留下了宏富的學術成果,其積學固本、勇于創新和積極為現實服務的治學品格也具有極高的人文價值,對凈化當今的文化學術環境、提升學人素質具有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歐陽修;治學品格;學人素質
在我國文化學術史上,北宋歐陽修是一位光耀當代文壇、澤及后人的巨匠大師。他不僅是中國名垂千古的文學家、史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其影響還遠及鄰國外域。早在14世紀,日本、朝鮮就開始翻譯、學習他的文章,到了19世紀后期,其詩文中的名篇先后被譯成英、德、法等國文字,在世界文壇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歐陽修卓而不群的文化學術建樹是與他終生養成的治學品格息息相關的。今天,我們研究和學習他的優良治學品格,不僅對提升學人素質、凈化文化學術環境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而且對促進學術交流亦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試對歐陽修的治學品格略談一二。
一、積學固本,夯實成才立業的基礎
歐陽修一生服膺儒道,始終把先秦元典時期的儒家學說視為安身立命、實現生命價值的航標。時人推許他“尊崇元圣”,“識遠才長,文高行潔。篤于信道,不讀非圣之書”[1],他的治學態度、治學品格就是仰此滋育而成的。那么,他是如何構建深厚堅實的學業根基的呢?歐陽修有過很多的言說,這里主要提及兩點。
第一,樹立明確的進德修業的方向,不為世俗名利所左右。歐陽修認為,要使文道遠播千古,必須從腳下的修道、傳道開始,修圣人之身,做圣人之事,即立德、立志,再做人、做官,只有這樣,才能熔鑄不朽的文章,也就是說,完美地做人做事是為文立言的根本。他認為,做學問的大忌是趕時髦、追時尚、沽名釣譽。他說,自三代、秦、漢以來,著書立說之士不可勝數,“而散亡磨滅,百不一二存焉”。歐陽修稱他們“文章麗矣,言語工矣,無異草木榮華之飄風,鳥獸好音之過耳也”[2]。所以,文章只有附麗于高尚的情操之上,才能傳之后世。他還強調,做學問雖然不同于做官,但也要有氣節,進不為喜,退不為懼,不畏權勢所動,不為世俗名利所惑。正因他堅持傳播圣人之道,倡導健康向上的文風,從而使孔、孟以來儒家所建立的人文傳統得以發揚光大。
第二,刻苦讀書、孜孜不倦,功到自然成。當今學術大家季羨林說:“書籍是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的寶庫。后一代的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發揚前人的智慧?!保?]說起讀書,歐陽修談及三點,其一是遍覽極富價值的儒家經典之作,并以其精髓充實頭腦,提升做人的素質。他強調,對具有核心價值的經典之作要細細咀嚼消化,使其轉化為讀者自身的東西,只有這樣,才會產生為文做事的實際功效。其二是持之以恒。在他看來,讀書自學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跋涉過程,要屏棄虛浮與焦躁。他曾作了一首《讀書》詩,篇內形象地描述了治學的情狀:“正經首唐虞,偽說起秦漢。篇章與句讀,解詁及箋傳。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斷。初如兩軍交,乘勝方酣戰。當其旗鼓催,不覺人馬汗。至哉天下樂,終日在幾案?!保?]在他看來,讀書是寂寞的,又是快樂的。思索的觸角總是在篇章與句讀間徘徊,在解詁與箋傳中漫游,治學者沉浸其間,如游高山大川,美景無限。看到各種學術觀點交叉碰撞,如兩軍較量、是非相攻,勇斷取舍,乘勝追擊,那種美妙的感覺真是“至哉天下樂”。經歷了這樣的求索,自然能如愿以償,不斷收取每個階段的成果。其三是積極切磋交流,博采眾長,不斷提高治學效用。古代《學記》向學子敲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5]的警鐘。歐陽修記取前人的治學經驗,認為置身于廣博無際的學海中,要獲取真知灼見,就必須與他人多交流。否則,就會堵塞了吸納他人智慧的門徑,封閉自我,使自己變得狹隘淺薄、鼠目寸光。他在治學實踐中體會到,越是書籍中的精品就越具有創造個性,作為學者必須兼收并蓄,熔為一爐,取精用宏才能爭得獨立的學術地位。要取精用宏就必須博采眾長,謙虛恭謹、不恥下問。歐陽修在撰寫《新五代史》時,便向“通于星歷”的劉曦叟請教過對《欽天歷經》的看法。歐陽修偶然機會接觸到僧人契嵩的文章,不因他攘佛的思想而鄙薄之,竟與韓琦造訪,“與語終日,遂大喜”[6]。歐陽修這種與人為善、律己樂群的品格正是他實現博取于人的保障,他由此而成為士林中的樣板。
二、勇于創新,永葆治學的生命力
古往今來,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人們充分認識到,創新是一切學術發展的內在動力,亦是成就大師巨匠的不竭源泉。北宋時期的歐陽修之所以成為光耀千古的文學巨匠、史學大師和學界泰斗,就是因為他的一生充滿創新精神。他以卓越的才華、非凡的膽識、科學的方法,疑古辨偽,自鳴新見,探賾元典真貌,引發新的活力,從而使他成為北宋時代政治和學術創新的一方重鎮。我們這里僅探討他的學術創新方面。
作為一代宗師,歐陽修學術創新思想特征有四:敢疑、善辨、求真、重立。
歐陽修是一位奮發有為、自強不息、渴望建功立業的儒者,而他所處的時代正是宋王朝危機四伏的時期。宋朝初年,統治者崇尚無為政治,當時的知識分子,論治則守舊章,論人則循資格,觀人則主祿命。歐陽修清醒地看到了這種狀況給國家帶來的危害,他說:“國家自數十年來,士君子務以恭謹靜慎為賢。及其弊也,循默茍且,偷墮寬馳,習成風俗,不以為非,至于百職不修,紀綱廢壞。時方無事,固未覺其害也。一旦黠寇犯邊,兵出無功,而財用空虛,公私困弊,盜賊并起,天下騷然?!保?]這里他特別強調邊疆少數民族的崛起對宋朝統治者的威脅,正如他所述,大宋王朝再也不能這樣混下去了,唯一的出路就是革故創新。要革故創新就要有理論依據,封建王朝哪里會給改革家名正言順的創新理論呢?為此,歐陽修舉起了疑古辨偽的旗幟。在那個年代,誠如陸游所說:“唐及國初,學者不敢議孔安國、鄭康成,況圣人乎?”[8]而歐陽修敢于藐視權威,不惟書、不惟上,把批判的矛頭直指《系辭》、《周禮》及《孟子》、《書》、《詩》中的傳、注。歐陽修自稱是孔子以后兩千年來敢于疑古的第一人,他鄙視那些抱殘守缺的陋儒、庸儒、曲儒,稱他們只知守經以篤信,孰不知他們所頂禮膜拜的圣典,有很大一部分是漢儒之后顛倒是非的無根不實之說,是偽說之亂經也。歐陽修在易學上最大的貢獻就是提出《十翼》非孔子所作,這些言論成為當時疑古辨偽思潮中引人注目的卓見。對《河圖》、《洛書》的真偽他也提出質疑,認為是曲儒們編造出來的。他曾經說過,再有兩千年,后人會贊同他的觀點,而求真、求實的學風不難問世。除了經學之外,他還對傳統的歷史觀、文壇弊端也大加韃伐,體現了他對歷史與現實多個領域清醒的認識和冷靜的思考。
難能可貴的是,歐陽修的敢疑,不是懷疑一切,打倒一切,而是以一個正直知識分子的良心、超人的學術眼光和敏銳的洞察力來“辨疑”。歐陽修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學者,他以踏實的學術功底,象一個探礦者,在浩如煙海的經史典籍中跋涉。辨是非,評得失,孰留孰舍,一一辨剖。他以創造性的勞動,成為北宋中期疑古辨偽思潮中無人可敵的偉大旗手,并開一代學術新風。
歐陽修的學術創新還在于他的求真和重立。他力排舊說,對傳統的經籍和后儒的傳注提出質疑,目的就是重新恢復古代經籍的本來面目,在原點上解讀經典,此即求真的邏輯起點。在此基礎上,他下大力氣構建學術體系,匡正學術框架,借以形成新的學術范式,豐富中國文化的學術內容,這就是重立。例如,他以審慎的眼光闡述易學,從《周易》論述自然和社會的變化中,得出了“理”的認識。他說:“物無不變,變無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9]又說:“夫天非不好善,其不勝于人力者,其勢之然與?此所謂天人之理,在于《周易》否泰消長之卦?!保?0]從天理他又論到人理,正是這些建樹,使他成為理學的開渠引水人。在史學方面,歐陽修提出,綱常的變化,是歷史興衰治亂的基本原因,綱常倫理是維系社會安定的根本。從這個觀點出發,他強調統治者要施德政。他說:“自古帝王命之君,非有德不王?!保?1]王命受于天,沒有德,也不能長治久安。要施德政就要愛民,歐陽修是個不容懷疑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他積極推薦的后輩才俊。但當他看到王安石的改革有損害老百姓利益的地方,他就沒有站在王安石一邊,這不是什么保守,而是心系百姓。此外,對于大一統、春秋筆法,他也有獨到的見解。他主編的《新唐書》和獨自撰寫的《新五代史》講求義例,創制新體,對于豐富發展我國封建正史的體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歐陽修的學術研究,堅持求真的原則,致力探求經典本義,他最反對漢唐注疏的穿鑿附會。在文學方面,歐陽修也表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他力矯“西昆”和“太學體”之弊,是宋代詩新的領軍人物。他以自己群峰萬壑般的文學作品,使宋代的文化藝術視屏更加雄偉壯觀。
真正的學術研究是需要一種境界的。歐陽修正是在清雅醇正的境界中,找到了開拓創新的快樂。他的學術追求,極少直接的功利目標。他不畏權威,風節凜然,從革新士風入手,進而革新學術風氣,其胸襟和膽識為世人所稱道。作為文壇領袖,在他的前后集合了一個新型的士大夫群體,他們旨趣相投,互相砥礪,高標儒家名教,倡導士林君子之說,為當時朝廷人倫道德建設樹立風范,進而完成宋代學術創新的歷史使命。
三、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為社會現實服務
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是讀書學習的最高層次和宗旨,先秦元典時期的儒家對此早有見地。荀子依據學用統一的原則,在《勸學》中把“入乎耳,出乎口”等于自己行動不掛鉤的學習態度,稱為“小人之學”,相反,知行合一則是“君子之學”。歐陽修繼承儒家治學傳統,把為社會現實服務作為讀書治學的價值取向。他曾經說過,文學才藝重在完善自身素質,而政事才能則是將所學服務于社會的本領。歐陽修為社稷天下讀書治學的思想十分明確,而且在士林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其特別值得稱道的有兩點。
其一,冒難而進的實踐勇氣和堅韌執著的作風。歐陽修接受荀子天人觀的理論,面對真宗朝偽造“天書”、假托“符瑞”,狂熱煽揚讖緯迷信的社會背景,以及理學派程頤的“天人無二”之說在學人中頗得認同的情況下,他無所畏懼,在《新五代史·司天考第二》里,他旗幟鮮明地指出:“自堯舜三代以來,莫不稱天以舉事,孔子刪詩書不去也,蓋圣不絕天于人,亦不以天參人。絕天于人則天道廢,以天參人則人事惑,故常存而不究也。”[12]他用這種進步的天人觀,在《新五代史·前蜀世家》中,憤怒揭露了王建父子腐敗政權以祥瑞欺世愚民的丑惡伎倆。歐陽修自身的行動更有力地戳穿了祥瑞災異等歪理邪說的荒謬,如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他寫的《答朱寀捕蝗詩》中說:“吾嘗捕蝗見其事,較以厲害曾深思,官錢二十買一牛,示以明信民爭馳。斂微成眾在人力,頃刻露積如京坻。乃知孽蟲雖甚眾,嫉惡茍銳無難為。”[13]詩中自述其動員組織捕蝗的經歷和體會,彰顯了人力民氣在抗災斗爭中的作用,抒發了破迷信、戰天孽的樂觀情緒。
歐陽修治學品格所展現的知行合一特征,不只在改造自然界的生產活動中有,在社會政務工作中亦到處可見。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他被任命為權知禮部貢舉,他利用終身難逢的主考機會,果敢實施評價文品、人才的新標準,毅然矯革科舉之弊,對奇澀險怪的“太學體”一概黜落不取。結果捅了馬蜂窩,榜出后,士子驚怒罵街,甚至攔住他上朝的轎子,當面圍攻羞辱他,或暗中炮制祭文投入其家,痛加詛咒。歐陽修頂住巨大壓力,巋然不動,致使許多頗有作為和建樹的學子得以提拔。為肇基文壇新貌、鑄就平易自然的宋代文風,開啟了不可或缺的機運??梢哉f,歐陽修言行統一、躬行實踐的學者風范,委實是強國、興國寶貴的人文財富。今天想見其人,仍叫我們肅然起敬。
其二,革弊求強的愛國熱忱是其治學品格的底色。作為北宋中期的封建士子,時代向他們提出的歷史使命是,療救宋王朝積貧積弱的痼疾,富國強兵,扭轉天下百弊叢生的局面。歐陽修不愧是中國古代的仁人志士,他敢于面對現實,把自己心系天下興亡的責任心融入到讀書治學的全過程,以致使他留給世人的文章著作,熠熠閃爍著人文精神的光芒。例如,他運用自己闡發的天人觀,不避權勢,剖析社會矛盾,抨擊當權者宰割農民百姓的罪惡。他研討《易》學,挖掘古籍精蘊,也體現出他為國家革弊致強尋求理論武器的拳拳愛國之心。他面對宋朝兵弱財困、民病政蠹的狀況,作詩痛斥統治者茍且偷安,不思進取,詩中說:“天下久無事,人情貴因循?!保?4]出于這種正大光明的內心世界,歐陽修不論立朝論奏,還是人際交往互傾情愫,均能胸懷坦蕩,直言不諱,剛直不阿。歐陽修的學術追求使我們感受到,當治學品格升華到一種道德超越的境地時,人品、學品和文品所鑄就的形象,是多么地高大、潔美與神圣。
聯想今日學風的種種怪象,我們倍加敬重歐陽修可貴的治學品格,這是一筆永恒的精神財富,傳承下來發揚光大,不斷轉化成建設先進文化與社會文明的滋養,當代人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1]胡宿.歐陽修龍圖閣直學士制[A].歐陽修資料匯編[C].北京:中華書局,1995.p4.
[2][宋]歐陽修.居士集(卷四十四)[A].唐宋八大家全集[C].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p1016~1017.
[3]季羨林.季羨林談讀書治學[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
[4][宋]歐陽修.居士集(卷九)[A].唐宋八大家全集[C].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p845.
[5]禮記·學記[A].儒家經典[C].北京:團結出版社,1997.p332.
[6]嚴杰.歐陽修年譜[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p248.
[7][南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篇(卷一百八十九)[M].北京:中華書局,2004.
[8][宋]王應麟.困學紀文·經說(卷八)[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9][宋]歐陽修.居士集·明用(卷十八)[A].唐宋八大家全集[C].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p893.
[10]宋]歐陽修.居士集·送張唐民歸青州序(卷四十四)[A].唐宋八大家全集[C].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p1015.
[11][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高宗本紀(卷三)[Z].北京:中華書局,1975.
[12][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五十九)[Z].上海:中華書局,1974.
[13][宋]歐陽修.歐陽修文集(卷五十三)[A].唐宋八大家全集[C].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p1058.
[14][宋]歐陽修.歐陽修文集·奉答子華學士安撫江南(卷5)[A].唐宋八大家全集[C].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p827.
- 上一篇:勞動保障業務培訓班的講話(縣)
- 下一篇:修辭的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