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識字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4 12:54:00
導語:成語識字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華漢字歷史悠久,造形美觀,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承載中華文化的重要工具。揭示漢字獨特的本質,構建兒童快速識字、大量閱讀、高效習作的可操作程序,創建中國文化語言的科學理論和先進的教學方法,是信息時代的呼喚。
1984年秋,我在一所小學任四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當時我發現學生習作中錯字、別字、病句屢見不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識字量低所致。“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沒有對2500個常用漢字和1000個次常用漢字的認識、了解,就無法進行閱讀。讀得少,寫作當然就困難。那么,怎樣才能讓兒童在較短時間內,在愉快的氛圍中認識這可愛的、神奇的3500個字呢!于是,我便對幼兒漢字教育進行了一些探究。
我審慎地對我國古代《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等私塾教材進行剖析,認真學習了《注音識字·提前讀寫》《集中識字》《字族文識字》《韻語識字》《炳人識字》等識字方法所積累的寶貴經驗,并結合兒童的生理、心理和識記特點,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廣泛聽取了省內外專家、學者、教師的意見,創造出了有趣味、易掌握、用時短、少遺忘、高效率的識字方法──中國成語識字。
如果說漢字是人類文化的瑰寶,那么,成語就是最閃亮的鉆石,成語相沿已久,約定俗成,結構嚴謹。在《中國成語識字》的所有韻文中,成語在句子中的功能都是充當造句單位,而且都是作為主語出現的。所選210條成語皆有一段故事為背景(典故),以這種言簡意賅,具有豐富內涵的典故為識字教材,是對沿襲了幾十年狹窄的以生詞解釋生字,音、形、義分家的識字法的一次突破。是對小學語文教學快速識字、提前閱讀、快速習作有機銜接的創新。
成語典故有的來自古代文獻。像“夸父追日”,表現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堅強決心;“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去辦事,不但無益,反而有害;“聞雞起舞”,則是對某一歷史事件的概括;有的是由古書中的名言警句節縮而成,如“水落石出”;有的來自群眾口語;有的來自宗教經典或中外寓言……在《中國成語識字》韻文中,前兩句用通俗語言寫出典故本義,后兩句揭示了由故事而聯想的道理。其目的在于為兒童識字提供一個廣闊的、可以使兒童產生聯想、盡情發揮想象、超越歷史時空的語言環境。兒童通過聽、看、讀、想、說、表演成語故事學習漢字,不僅可以學習最精粹的語言、詞匯,而且滿足了兒童提前閱讀的愿望。
《中國成語識字》共有210篇韻文,每篇28個漢字,總字數5880個,其中含常用字2500個,次常用字1000個,高頻字2300個。這28個字分四句組成一篇成語識字韻文,句首皆為成語,每則韻文中至少含一個故事。
學前韻文中至少含一個故事。學前班及一年級兒童每天用35~40分鐘時間,一邊聽故事,一邊看動畫(教學軟件),教師范讀韻文,學生分組朗讀韻文,識記生字,復述故事,背誦韻文,便可輕松地完成識字任務。每一堂課與其說是以識字為重點的教學活動,不如說是師生共同進行的快樂游戲。當孩子在游戲中經過自己努力而獲得成功后,自然會感到極大的的快樂和自豪。在成語識字活動中,積極地訓練了兒童的感知覺和觀察力,也鍛煉了兒童的注意力。成語識字以形象生動、內涵豐富的特色,通過輕松活潑、健康有益的游戲,自覺地承擔著塑造兒童良好個性品質的任務。
《中國成語識字》教材的編排注重語言表達的形式。好的語言表達,不僅內容準確、生動、形象,而且讀起來聲音和諧、節奏整齊,具有音樂美。在成語韻文的設計編寫時,考慮到了詞與詞的組合,音節數目的配合,從而使雙音節詞讀起來節奏明快、聲音和諧,韻文整體顯得勻稱平衡。
教材中每篇韻文都有插圖(或教師的簡筆畫)。精美的插圖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他們在饒有興趣地欣賞畫面的同時,會憑借童心、童趣去領悟那幾個神奇漢字的形、音、義,以及由該字、該畫帶給他們的娓娓動聽的故事。
《中國成語識字》誕生在一個充滿勃勃生機的信息時代。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演示故事和某些常用字的部件拆分、組合過程,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易于理解放事內容、辨別字形,便于記憶。
下面以《葉公好龍》一課教案來說明“成語識字課型”的教學結構。
教學目標:
1.能復述“葉公好龍”成語故事。
2..認識28個字(含高頻字)。
3..做人要做“表里如一”的人。
教學重點:認識28個字。
教學難點:背誦成語韻文。
教學用具:投影儀、生字卡、計算機。
教學時間:35~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感知韻文
今天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愿意聽嗎?
1.運用投影儀在屏幕上映出成語韻文:
葉公好龍太可笑,
口是心非惹煩惱,
看人不僅聽其言,
表里如一最重要。
2.先聽老師讀一遍。(語速稍緩)
3.教師逐句領讀,兒童跟著讀。
韻文第一句前四個字“葉公好龍”(高聲強調)是一個成語,它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人知道嗎?(學生試說,激發學生求知興趣。)
二、創設情境,感知故事
老師講述“葉公好龍”的故事,大家一邊看、一邊聽、一邊想:這個故事是怎么回事兒?
1.出示《葉公好龍》教學光盤。(卡通畫面。教師講述語速稍緩、語調跌宕有致。)
2.請大家一邊看動畫,一邊用自己的話自由地講一講這個故事。(教師點擊鼠標、重放動畫;全體學生自由講述故事)
三、圖文對照,感知韻文
1.請大家把書翻到73頁。老師讀一句,大家跟著讀一句。
2.老師讀兩句,大家讀兩句。
3.大家仔細看圖畫,試著讀韻文全文。
4.教師板書韻文全文。
5.女同學照書齊讀韻文。
6.男同學照書齊讀韻文。
7.全班同學拍手齊讀韻文。
8.大家想一想,這篇韻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或用書上的話給這個故事起個名字。
9.教師板書課題:葉公好龍
四、演練結合,趣味識字
1.“葉公好龍”是一個成語,四個字里就藏著那么有趣的故事,大家說,中國字奇妙不奇妙?
2.猜字游戲:學生搶答(教師利用教具——繪有彩色龍的帶手柄紙板,任意遮擋黑板上板書韻文中的一個生字)。
3.教師指導學生變序讀句子(了解識字情況)。
4.教師指導學生變速讀句子(強化識字效果)。
5.指學生在同學前面講“葉公好龍”故事。
6.分角色表演小品“葉公好龍”。
7.教師帶領學生跟隨教學光盤演示在大屏幕上“葉公好龍”四個字的速度,進行書空。
8.兩名兒童之間拍手背誦全文。
9.全班兒童背誦全文。
五、課外作業
回家以后,各位小朋友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這是《中國成語識字》以識字為重點的基本教學模式,但絕非惟一模式。它因課堂教學結構諸多要素的變化而變化。《中國成語識字》教材的另一種課型──口語交流型,是在學生復述故事、表演小品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小學生口語表達的訓練,規范小學生口頭語言,提高小學生聽、讀、想、說的能力。
成語識字,聽音記形,故事相伴,眼腦直映,讀說演練,樂在其中,高效快捷,其妙無窮。
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質。《中國成語識字》以完成此項任務為最終宗旨,積極構建以促進每個學生一生的發展為目標,具有中國特色的漢字教育體系。我們熱切期盼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學者、教師給予指導和關心,讓《中國成語識字》這株初露水面的小荷舒展嫩葉,為素質教育千秋大業獻上一片翠綠。
- 上一篇:銀行儲蓄員個人工作總結
- 下一篇:城建規劃科個人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