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審美素養教學思考

時間:2022-08-15 08:08:19

導語:小學語文審美素養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審美素養教學思考

語文的美是多層、多樣的。有文本所攜帶的作者情感的真情美,如善良、友愛、親情;有文本所描繪的畫面美,如山巒之壯、河川之潤;有文字本身的韻律美,如排比、對仗、壓韻;有作者放飛思想的創意美,如“飛流直下三千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可以看出,通過語文的教學培養學生審美素養,不僅是這個學科的職能,也是這個學科的優勢。下面,從兩個方面探討如何有效地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

一、小學語文審美內容的把握

通過語文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首先要做的是能夠使學生能夠從語文中發現美的存在,也就是把握住語文美的內容。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1.體悟語言之美。文本的語言美,是小學語文審美內容最顯見的,有的生動流暢、有的縱橫捭闔、有的溫婉細膩、有的格律優雅。如在教學翁卷的《鄉村四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文字組織的分析體悟來感受古體詩歌所特有的精煉、韻律之美。如“綠遍山原白滿川”,教師要提示學生這一句中“綠”與“白”兩個顏色的呼應,又注意“遍”和“滿”所帶來的視覺沖擊。2.感受意境之美。語言文本往往能夠將讀者的思維帶入一個三維的空間,以文字勾勒出具象的“視覺”意境,這就是語言這種表現手段所特有的想象與引思的美。如《桂林山水》這一課中“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這一段精彩的描寫,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讓他們隨著教師輕輕的朗讀,想象“這座山像老人,那座山像巨象,另一座山像駱駝……還有的山像新生的竹筍……”使學生通過想象進入文本的畫面中去感受美。3.挖掘情感之美。作者通過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而這些情感通常具有哲思的美或人性的美。學生可通過對作者情感的感知,享受并提升情感思想的審美情趣。如學習《草原》,這篇文章看似是描寫草原上的風土人情,但其實作者寫作的意圖不僅僅是想向大家介紹“草原”,而是通過對“草原”的描繪表達“蒙漢情深”的情感。教師可引導學生感受這種“民族和諧、民族團結”的情感之美。4.欣賞創造之美。課文中經常會看到作者充滿想象、充滿創造的語言,把讀者的思想、情感和思維帶入到一個驚奇的境界之中,給讀者帶來突破與驚艷的美。如《橋》講述了一次人們與洪水搏斗的過程,體現人性的美。作者在描述中充滿了創造性。如開篇寫“……雨突然大了,像沷、像倒。”一個“沷”字,一個“倒”字,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震撼體驗當中。再如“洪水的獰笑”“木橋的發抖、呻吟”,都是具有創造性的語言表述。

二、小學語文審美教學的方法

審美教學,僅有內容是不夠的,還應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懂得和學會審美,這樣,才能使審美真正成為他們的素養。1.構建審美情境。小學生的閱歷有限,單單憑借想象或語言講授,很難深刻地體驗到語文的美。這就需要教師構建具象的情境,幫助他們理解文本內涵。如《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學生們對西部環境缺少直觀體驗,很難體悟到“戰勝困難”的人格美和奉獻美。我從網絡上搜集了柴達木盆地、昆侖山、青藏高原、雪山、暴風雪等相關圖片或視頻,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這條鐵路修建的“難”,從而領悟建設者的“美”。2.提供審美體驗。審美素養的培養,不僅在于教師的引和學生的學,更主要的是通過學生自己的體驗與實踐來實現。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表演、繪畫等方法,使學生實現對文本“美”的體驗。如《威尼斯的小艇》,我讓學生嘗試依據文本繪制一張威尼斯的水城畫面。3.親歷創作過程。作者創作過程中所生成的美感,讀者通過閱讀是不能準確體悟到的。因而,我會讓學生通過仿寫課文對創作過程產生親歷感,從而更準確的理解作者,以深刻地理解作品的美。如《祖父的園子》這一課,我安排學生仿寫一篇文章,寫自己小時候跟著祖輩“玩”的經歷,通過寫的過程挖掘自己對親人的情感,來最終理解作者對“祖父”的情感。4.表述啟發情思。學習的過程需要多種感觀的多重作用,才能實現高效,教師應想辦法將學生的視覺、聽覺、思維等調動起來共同參與學習。如《可貴的沉默》,為了使學生將作者的情感轉化為自己對父母“愛”的感知,使這種親情美內化為他們的素養,我讓學生們聊一聊自己和父母的日常生活,讓他們感悟自己與父母情感付出的“不對等”。

總之,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利用語文學科的特征和優勢來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審美素養教育,使他們在享受語言美、情感美的過程中獲得情操上的陶冶,并逐漸形成受益終生的完美人格。

參考文獻:

[1]劉改紅.開展小學語文審美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2,(17).

[2]李冬.論小學語文教學審美教育之開展[J].讀寫算,2012,(80).

作者:文萍 單位:重慶市涪陵城區第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