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7 09:29:16
導語: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立足本位——關注一個聯結點
在實施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首先掌握一定的辯證法知識,如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原理、系統優化的原理等,當整體實現了內部優化后將產生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因此,教學者應確立整體觀,運用整體性思維進行全局設計,在堅持整體性的基礎上明確各要素之間的聯系,確保系統各要素相互支持、促進,增強整體效果。即我們在教學一個新的單元時,先確定教學主題,圍繞主題找到不同課文之間的聯結點,再通過展示、深化和提煉這種聯系,加強學生的整體印象。
(一)抓主題,在于一個“明”
教師在一個單元的教學中首先找出每篇課文的共同特點,即單元主題,開門見山告知學生,使學生了然于胸。接著教師根據每篇課文側重點不同選出其中一個重要知識點來突破。立足知識點,講清其中的規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最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去發揮、創造,從而由“學會”到“會學”,傾吐不同的感悟,收獲別樣的發現。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本單元主要由三篇課文和一組古詩組成:第一篇課文《找春天》直接由標題引出了單元主題,即描寫春的勃勃生機、贊美春的美好風光、表達了人們對春天的喜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贊嘆。《筍芽兒》則從細節出發,通過描述某個具體事物的生長狀態進一步深化了春的主題,更加貼近生活;《小鹿的玫瑰花》則以充滿童趣的筆觸向學生講述了一個美好動人的故事,更加襯托出春的美好,使得春的主題擁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另外,“古詩兩首”《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則以古色古香的筆墨展現了春的背景下大自然的美好。其中古詩《草》通過小草頑強的生長過程表現了春的生生不息,將其上升到精神高度;而《宿新市徐公店》則向人們描述了一片自然祥和、風景優美的鄉村景色,和春的主題緊密相連。
(二)促理解,在于一個“深”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教師通過提煉單元主題將每篇課文有機聯系起來,既加深了學生的整體印象,又提高了教學效率。另外,要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將課文中的精彩語句整理出來形成自己的素材庫,在實際應用中加深感悟。《找春天》一文以擬人化的手法將春的到來描述成一個向我們迎面走來的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排比句的使用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為讀者呈現出春的美好和勃勃生機。在《筍芽兒》、“古詩兩首”中也包含了具有強烈表達效果的精彩語句,學生們可以逐一整理出來,分析各自的語境,在今后描寫春的作文中可以將其作為備用素材。
(三)用教法,在于一個“新”
進行單元整體性教學時,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明確主題,另一方面也應考慮如何創新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教學內容,從而增強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教師可以將單元中課文的中心思想以歌曲或其他易于吸收的方式教給學生,使學生在“歌曲”中理解教學內容,以多樣化的形式構成知識體系。以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數星星的孩子》一文為例,文章講述了少年張衡數星星的故事,文章告訴我們張衡能成為偉大的天文學家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為他從小就癡迷天文、善于觀察。教師可將文章大意編成順口溜:“有一個小孩叫張衡,從小就愛觀天文。倚著奶奶數星星,一眨一眨亮晶晶。樂此不疲半夜醒,終成偉大天文家”。學生讀來朗朗上口,學習也會充滿樂趣。
二、搭建平臺——確立一個延伸點
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法不僅要突出課文與課文之間的聯系,還要突出單元與單元之間,課內與課外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延伸,以形成統一連貫的知識體系。
(一)于比較時,學方法
單元整體教學并不會忽視每個單元之間的聯系,也不會忽視書本知識和現實生活的關聯性。理論知識只有經過現實的檢驗才能成為真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使用書本知識其實就是一種比較的過程,將生活常識和科學知識進行比較。不同單元主題之間也存在相互比較的過程,學生從這種比較過程中更加清晰地認識差異,進而利用差異。上文實例是以描述春天為主的,我們也可以描述其他季節為主的實例與之相比較,體會作者的不同心境和表現手法。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有三篇課文和“古詩兩首”,分別是《風箏》、《秋天的雨》和《聽聽,秋的聲音》。這三篇課文和兩首古詩著重描述秋的景色以及秋景之下人的心境,和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找春天》、《筍芽兒》等形成鮮明對比,通過比較教學,學生將學會描述不同季節的表現手法,形成連貫的知識體系。
(二)于實踐時,用技巧
課本知識大多以理論形式存在,導致小學生難以真正吸收和理解。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課本知識本質上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在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策略時應充分聯系實際,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獲得靈感,增強學生的臨場感。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有三篇課文,分別是《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和《香港,璀璨的明珠》,通過這三篇課文,我們很容易明確本單元的主題,即介紹我國美麗的地理風貌、贊美祖國的大好山川、歌頌偉大的愛國之情。為了強化學生對這一主題的認識,教師可引導學生參與以“美麗的中國”為主題的演講活動:①學生首先要搜集祖國名山大川、地理風貌等材料,對祖國的人物風情有一個基本的了解;②選擇演講角度,比如“美麗的中國之我的家鄉”、“美麗的中國之青藏高原”等;③進行分組比賽,選出入圍者。最后,教師還可將此項教學實踐活動擴展至全校范圍,吸引各個年級的學生踴躍參與。
(三)于評估時,增了解
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視野也變得越來越寬闊,尤其是當下的少年兒童,他們接觸新鮮事物的機會越老越多,較早地獲取到了各種新知識、新理論。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首先對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有四篇課文,分別為《太陽》、《月球之謎》、《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和《果園機器人》,顯而易見,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科技,使學生從小養成熱愛科學、探索自然的學習習慣。通過了解和考察學生對自然科技知識的掌握程度,我們發現不少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科學讀物頗感興趣,已經通過各種形式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科學知識。因此,在學習《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一文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上網體驗,結合書本知識對日常上網行為有了更深度的認識。總之,單元整體教學概念的提出不僅重視課本知識的延伸,還將視角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加強對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的發掘,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生活化理解,增強學生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實施單元整體教學要實現書本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有機融合還需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深刻踐行“大語文”觀。
作者:沈茶香 單位:杭州市蕭山區新灣小學
- 上一篇:高中語文選修教材研究
- 下一篇: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