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研究

時間:2022-09-10 11:06:40

導語: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研究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保持良好的語言藝術修養,對教學質量與水平的提升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有始終保持良好的語言藝術修養,與學生進行適當的溝通和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呈現優質的教學效果,促進教育教學教書育人功能的進一步凸顯。因此,對于課程教學而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意提高自身的語言藝術修養,展現語言個性魅力,發揮出有聲語言積極的教育引導作用,促進教學活動的優化開展,為學生提供更為科學、人文的教學指導。

一、高校教師教學語言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教學語言的重視程度偏低,更多的教師將工作重心放置到教學科研方面。忽略了作為“教”的傳播主體與作為“學”的接受主體二者之間的“傳”與“受”的關系,沒有將信息傳播的受者的接受心理需求放置在足夠的關注點上,直接限制了高校專業課程教學的優化開展,甚至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集中進行討論,發現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方面,教師在教學語言實踐中所表現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重學術水平,輕言語提煉。部分高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為關注的是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語言表達相對忽視,不注重個人語言藝術修養的培養。特別是在高校中很多教師自身學術水平相對較高,在育人方面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是在教學活動中語言規范的意識不足,甚至使用方言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學作用的全面發揮產生消極影響。還有一些教師自己滿腹經綸,在教學活動中引經據典,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會影響教學效果,阻礙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二)重單向傳輸,輕啟發引導。部分高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更加重視將知識向學生單方傳授,對師生交流互動啟發相對忽視,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也不注重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造成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極大的限制,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影響學習效果。可見知識的單向傳輸和對師生間溝通的忽視也是高校教師語言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三)重理性講解,輕情緒調控。高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將理論知識的講解作為重點,但是部分專業知識存在明顯枯燥乏味的特征,在教師忽視學生情緒調節的情況下,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不足,甚至部分學生對專業課程知識的學習存在抵觸心理,嚴重限制了教學活動的優化和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因此需要有意識地調節學生的情緒,借助合理使用語言藝術的有效途徑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四)重媒體演示,輕生動表述。自高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入多媒體電子課件后,部分教師便開始借助電子教學課件完成對教學內容的講解,主要教學活動就是完成多媒體演示教學,教學流程單一僵化,在整個過程中不顧及學生的感受,教學語言缺少個性化風格,描述性語言也不夠生動,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從“照本宣科”轉化為“照PPT宣科”的讀講方式,造成多媒體教學轉變為另一種形式的“滿堂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嚴重的制約和局限。(五)重科學闡釋,輕風趣幽默。由于部分高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尚未認識到藝術化教學語言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語言枯燥乏味,將對知識的科學闡釋作為主要內容,希望能夠更為明確的借助理性的語言講解相關內容,風趣幽默的語言嚴重不足,課堂教學氣氛壓抑、沉悶,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整體學習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二、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語言藝術的策略

高校專業課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相關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應正確認識教師語言藝術的重要性,努力加強對自身語言藝術修養的培養,爭取可以使用藝術化的教學語言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創新,增強教學趣味性,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為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和人才培養目標創造良好的條件。(一)在把握專業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強化語言精準藝術。高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往往面對的是身心發展都相對成熟的大學生,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鑒別能力都相對較強,他們能夠結合教師的講解對教師組織開展的教學活動做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自身學術水平、專業教育能力,并且將專業執教能力作為基礎,對自身語言藝術修養進行適當的強化,促進語言精準藝術的提高,在確保語言藝術規范性的同時將課堂教學活動的藝術美充分展現出來。要懂得靈活運用各科知識中的專業術語。如《現代漢語》中的詞匯、語法、修辭等詞,《語音學》中的語音、元音、輔音、音素、音節等詞,《代數》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等的函數值用語,這些專業術語詞匯較易混淆,則對教師的教學語言提出要求和挑戰。教師應把握概念詞匯之間的本質差異性準確運用,靈活解讀,避免概念混同。假使一名教師無法準確運用語言傳播信息,就會導致“言多必失”的結果,使得學生認知接受更加模糊,以致于自身表達“不知所云”。因此,教師要使自己的語言盡可能科學化,善于提煉,“對癥下藥”,語意明確,以適應教學的需要。具體分析,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有意識地精準使用語言,能夠借助準確的分析和合理的邏輯推斷將相關教學內容條理分明地向學生展現出來,深入淺出地完成對教學內容的講解,實現對學生積極思維的引導,確保可以借助精準的教學語言提高教學效果。(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升華教師教學語言藝術。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占據著主體地位,教師只有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語言,培養教學語言藝術修養,才能夠確保教學活動與學生思維活躍、大膽質疑的特點相適應,引導學生在自主發現和探究中完成對相關知識的建構,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高校教師應該重點關注語言藝術修養,確保教學語言始終處于啟迪學生思維的狀態,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地思考問題,為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創設良好的條件。在具體的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語言的啟迪藝術進行適當的強化,可以嘗試使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借助藝術化的提問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中心,按照學生的學習心理完成對問題情境的創設,實現對學生學習思路的引導,讓學生轉入到獨立思考狀態,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深入思考。(三)由學生學習心理入手,促進教育語言情感藝術形成。從教育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教學環境變化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只有學生心理層面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成效。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表明:在教學中起催化劑作用的在于情感。講課不應是一種單向的、簡單的灌輸,教師內心情感的真摯與豐富,直接感染著學生心理,使之在心理和情感相融共鳴的構建基礎之上,達到真正的蘊情于理、達理通情。教師要以情感為紐帶,情緒積極、飽滿熱情地授課,做到“情動于衷,形諸于外,激生情,啟其疑,引其思”,促使學生心理處于興奮狀態,進而使其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聯系教學美學的要求,應該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激發情感藝術,在情感藝術的引導下促進學生學習情感的生成,確保在師生情感交流的作用下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可以說,教師只有在教學活動中能夠對個人教育職責和人才培養職責形成深刻的認識,才能將個人教育情感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展現個人人格魅力,對學生做出積極的引導。(四)課堂語言要把握好節奏、張弛有度。朱光潛先生認為:“節奏是一切藝術的靈魂”。課堂節奏把握得好可以成就一節節精美絕倫的好課。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概論”等公共理論課程,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美”至關重要。否則,課堂上會“畫風尷尬”:玩手機的,畫漫畫的,看小說的,交頭接耳、低聲私語的,倒頭睡覺的……現代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皮層在一種單調的聲音刺激下會很快進入抑制狀態,而具有節奏感、富有張力且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能有效地打破這種對大腦的抑制狀態。具有藝術張力、極富感染力、抑揚頓挫且富有節奏美、韻律美的語言,取決于教師語言音量的高低、重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語調的抑揚、語氣的停連等的變換交替,以及語言整體節奏停、連、急、緩的有規律變化。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講話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最精致的鑰匙。它不僅開發情緒的記憶,而且深入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可知,具有美感的語言對學生影響之深。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藝術的聲音提高表達水平,也能發揮出教學語言藝術優勢,提高教學效果。一般情況下,教師所使用的教學藝術聲音背后隱含著豐富的教學內容,如在文學作品的朗讀時,能借助對朗讀聲音的藝術化處理,傳達出更具審美情趣的情感,愉悅受教育者的心理,帶給受教育者別樣化的審美感受。因此只有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語言語音進行規范,掌握正確的發音、發聲技巧和方法,“聲”由心造、“言”由心生、真正將教學的有聲語言的聲音和情感有機結合,在教學語言中融入真情實感,聲情并茂、抑揚頓挫地完成教學活動,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關注度,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五)巧用教學語言的幽默藝術。高校教師在保證知識科學性的基礎上挖掘語言的幽默藝術,并巧妙應用教學語言的幽默藝術,能夠在引人發笑的教學場景中融入真理和智慧,讓學生感受到事物的矛盾和本質,進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反思,在詼諧的教學活動氛圍中闡明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快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突顯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具體的課堂教學語言藝術實踐活動中,教師能夠使用的幽默語言藝術涉及到笑話、趣事、警句和生動的描述等,合理使用教學語言的幽默藝術,能夠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實踐中,對于教師而言,語言不僅要富有感染力、幽默風趣,還要高尚文雅、具教育意味。牢牢“粘”住學生“心”的終是教師傳播出的美好的語言。值得一提的是,妙趣橫生的語言是靈動與智慧兼具的,是蘊涵深意的,而絕非等同于笨拙的逗笑與膚淺的滑稽。

作者:陳建茹 單位:肇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