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郵政儲蓄銀行發展模式

時間:2022-04-08 09:42:00

導語:淺析郵政儲蓄銀行發展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郵政儲蓄銀行發展模式

一、我國郵政儲蓄的現狀

據統計,至2006年3月,全國郵政儲蓄存款余額達到1.48萬億元,市場占有率升至9.7%,存款余額居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銀行之后,列第五位。全國辦理郵政儲蓄的網點達到3.6萬多處,郵政儲戶數量達到2.7億戶。長期以來,郵儲機構“只存不貸”,吸收的資金轉存中國人民銀行或拆借給商業銀行和用于購買債券,資金得不到合理運用,尤其是從農村大量吸收資金但不回流農村。組建郵政儲蓄銀行正是為了打破這個局面,依托郵政網絡經營,合理運用這一巨額資金。2006年6月26日中國銀監會在其官方網站消息稱:經國務院同意,中國銀監會批準籌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并要求在6個月內籌備完成。至此,郵儲銀行的籌建工作已不存在任何政策性障礙。但是,就在郵政儲蓄銀行即將成立之際,我們考慮的更多的是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管理模式,更好的運用郵政儲蓄的資源及郵政儲蓄銀行在發展中的定位問題。二、國外郵政儲蓄銀行的發展模式目前世界各國郵政金融機構按資金運用業務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轉存銀行及其他指定的金融機構方式,中國是典型的代表;二是準商業銀行化經營模式,即郵政儲蓄尚未與郵政分離經營,但是郵政儲蓄資金已開始自主商業化運用,典型代表有日本;三是完全商業銀行化經營模式,典型代表有荷蘭、新加坡等國家。下面做一比較。1、日本郵政儲蓄金融機構。日本郵政是1875年成為準金融機構。20世紀50年代,郵政儲蓄開始獨立經營,以平均50%的速度增長,但由于這段時間日本經濟由恢復走向起飛,民眾儲蓄能力不高。另外,民間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郵政儲蓄業務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郵政儲蓄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業務種類不斷增加,服務手段和設施不斷進步,經營措施更加靈活多樣,郵政儲蓄成為國民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務項目,郵政儲蓄規模名列世界首位,并贏得了“第二財政預算”的美稱。日本的郵政儲蓄機構由郵政省內設的儲金局、12個地方性儲金中心及遍及全國的24000處郵政局所構成。郵政省儲金局是郵政儲匯事務的管理機構,負責制訂相關業務經營計劃,指導基層單位實施,并管理指導全部業務,郵政儲蓄資金轉存大藏省的信貸局,大藏省信貸局將這部分資金作為財政投資及貸款的重要資金來源,用于對文教設施、社會基礎設施、農業現代化等方面的投資和貸款。現在轉存到大藏省信貸局的儲蓄存款余額約占郵政儲金局總資產的98%左右。與其它金融機構不同的是,郵政儲蓄機構服務的對象是個人,個人業務的比例是100%,而其它金融機構的這一比例為40%至70%。2、荷蘭郵政銀行。荷蘭政府于1881年成立了國家郵政儲蓄銀行。1918年,荷蘭郵政匯兌機構成立,開始為對公客戶提供郵政支票及匯劃轉賬服務,開創了荷蘭最早的無現金轉賬業務。當時,郵政儲蓄銀行和郵政匯兌機構均是荷蘭國有郵電通信企業下屬的兩家獨立機構。1968年以前,荷蘭的郵政、電信以及郵政金融都作為隸屬于政府管理的三個服務部門。1968年,郵政金融服務部門進行了公司化和股份化的改革,至此,荷蘭郵政銀行成為獨立經營、行政上接受財政部監管的金融機構。到1986年,荷蘭郵政銀行又成為上市公司,但政府仍持有40%的股份。1991年,荷蘭郵政銀行與本國最大的一家保險公司及一家商業銀行合并,成立了荷蘭國際集團(ING),ING是目前國際金融領域中頗具影響力的金融集團。荷蘭郵政銀行與郵政部門分離后,雙方仍然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郵政銀行繼續租用郵政機構的網點辦理金融業務。1993年以后,雙方組建了一家各占50%股份的合資公司,共同建設、管理、擁有和使用網點。荷蘭郵政銀行考慮到沒有自己的營業網點,全部利用控股公司的網點,又帶有郵政普遍服務的性質,定位面向大眾化,市場開發的指導思想是實行標準化、簡單化、多樣化和層次化。其產品的開發在全國是統一標準的產品,產品的設計因為是面向大眾故較為簡單,可以象商品一樣在營業柜臺向大眾銷售;它既有普通的營業網點,又有專門對大顧客和較為復雜產品服務的顧問網點;它不但銷售郵政銀行本身設計的產品,而且為集團內的其他金融機構代銷產品;其產品的多樣化是指既開辦儲蓄業務,又開辦保險業務、消費貸款業務、按揭產品、支付產品等。3、郵政儲蓄發展的國家經驗。郵政儲蓄的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不應該操之過急,要在穩中求發展。根據我國的現狀,可以先按照日本的經營模式,逐漸放寬經營范圍,加強金融改革和創新,等時機成熟后,再過渡到荷蘭的郵政銀行的經營模式,成為股份制私有化上市公司的形式。郵政儲蓄銀行的服務應主要以面向大眾為主,利用網點上的資源優勢,保持“平民銀行”的定位,滿足大眾的服務要求。三、對我國郵政儲蓄銀行發展的幾點建議目前,對于即將成立的郵政儲蓄銀行來說,我們不應該將其完全作為一個商業銀行來對待,郵政儲蓄銀行應該有著其特殊的定位和發展方向。郵政儲蓄銀行的網點優勢,和面向農村、中小城市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郵政儲蓄銀行比較現實的選擇是,依托原有的優勢,在面向農村市場、城市社區居民市場方面尋找到立身之本。郵政金融從事的是零售金融業務,服務對象主要是廣大城鄉居民。郵政儲蓄銀行成立后,憑借自己在農村地區的網絡優勢,有望鞏固自己在農村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同時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廣大的農民群眾也有望從中獲益。1、郵政儲蓄銀行的定位和經營理念。市場定位方面應堅持“平民銀行”的經營模式,主要針對城鄉居民服務。在經營理念上,明確并非完全以盈利性為惟一目標。其應當在“公共性”上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公共性的實現來達到國民利益的增進,從而激發社會總體的效率提升。當然,強調“公共性”并不是與政府干預劃上等號。要正確處理好郵政儲蓄銀行與郵政儲蓄營業網點的關系,完善郵政儲蓄銀行的內部規章制度。2、管理結構。組建郵政儲蓄銀行一開始就應該從明晰產權入手,確立國家控股或參股標準,引入戰略投資者,力促股權構成多元化、社會化。在此基礎上,按照現代金融企業的要求,構建公司治理結構,建立有一效的決策機制、經營機制、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推動其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確保新設立郵政儲蓄銀行初期的穩健運行。3、加強人才培養,做好人才儲備。加強相關人員有效識別和評價其經營風險的能力,為將來向股份制銀行的轉化做好基礎準備。考慮到目前郵儲職工的金融知識匾乏、金融營銷意識相對淡薄的現狀,可以通過引進人才和進行金融知識培訓來解決。把人才培訓和人才引進有機結合,并與整個郵政系統的改革聯動起來進行,制定一個科學和周全的用人和安置方案,消除郵政儲蓄業務剝離可能帶來的員工隊伍的不穩定因素。同時,郵政金融培訓工作應緊緊圍繞金融發展戰略,以適應市場需求和金融競爭為目標。4、建立良好的監控機制。內控機制建設一直是影響我國商業銀行穩定和安全運營的主要是問題,作為新組建的郵政儲蓄銀行應充分利用自己在內部控制機制建設上的成功經驗,全面落實國際公認的審慎會計原則,健全金融管理監督檢查體系,切實履行好監督檢查職能。在外部監管上,應將國際先進的外部監管原則充分導人郵政金融業務的監管中,從基礎做起,消除和減少經營活動中的潛在風險和非預期項,使郵政儲蓄銀行走上內控與外部監管有機結合的良好自律發展道路。5、郵政儲蓄銀行的法制法規建設。我國現行的《商業銀行法》、《郵政法》都不適合即將成立的郵政儲蓄銀行,我們應該參考其他已經成立了儲蓄銀行的國家如日本、荷蘭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法制法規,以確保我國儲蓄銀行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