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網技術發展論文
時間:2022-05-02 10:55:00
導語:農村電網技術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就農電系統的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結合國家電網公司對于農電發展的宏觀思路和要求,論述了農電系統應著力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及其思路。
0引言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進程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國家電網公司適時召開了“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工作會議,制定了《國家電網公司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用以指導和推動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目前,我國農電系統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要求我們對農電系統的現實狀況和發展目標及任務做出充分的分析與判斷,才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本文主要對我國農電系統的技術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以及今后各方面技術的發展方向進行了一些探討。
1農電系統發展現狀分析
1.1“兩改一同價”與“十五”建設取得的成績
實施“兩改一同價”以來,農村電網建設大大加強,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例逐年提升。農村電氣化事業的發展,對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兩改一同價”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農村電價過高問題,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發揮了重大而深遠的作用。歸納起來,經過實施“兩改一同價”與“十五”期間的建設,農電系統取得的成績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農村電網更加堅強。通過農電系統科技規劃和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的實施,改善了農電系統布局,提高了電網的供電能力和自動化水平,降低了電網損耗,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農村電網結構不盡合理,網架薄弱,多數縣級電網為單電源供電,中低壓線路供電半徑過長的不合理局面。農電系統的供電能力、安全性、可靠性及電能質量水平都獲得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2)電網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明顯提高。農電系統大力推廣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取得了顯著效果。節能型配電變壓器占有率達95.5%以上,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有載調壓主變壓器占有率達到60%以上;實現開關無油化的35kV及以上變電所占有率達到58.8%;微機保護和綜合自動化裝置占有率達90%以上,無人值班的35kV及以上變電所占有率達49.5%;35kV及以上小型化變電所占有率達25.6%;推廣使用了782個35kV箱式變電所;非晶合金配電變壓器和調容配電變壓器得到了應用;基本淘汰了高耗能配電變壓器、過勵磁變壓器、鋁線圈變壓器、多油開關、閥型避雷器、電磁型保護裝置。
(3)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隨著通信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縣級調度自動化技術和配網自動化技術得到了快速普及和發展。“十五”期末,農電系統613個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已經建設完成,其中通過實用化驗收的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達538個;完成配網自動化系統建設26個;完成調配合一自動化系統建設25個。
(4)現代化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技術比較成熟的財務管理系統、用電營銷管理系統、線損理論計算系統、95598客戶服務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得到了廣泛使用;生產管理系統、負荷預測系統、遠程集中抄表系統、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得到了應用。“十五”期末有970個縣實現了辦公自動化,有666個縣建立了生產管理MIS系統,有540個縣實現了負荷控制和需求側管理,有1270個縣開通了95598客戶服務系統。
(5)農電系統線損率、供電可靠率和電壓合格率指標逐年改善。通過大規模的農電系統建設與改造,不斷采取技術降損和管理降損措施,農電系統線損率指標得到不斷地改善。農電系統的電壓合格率和供電可靠率的調控手段和能力得到不斷加強和提高,變電所內電容器補償容量占主變壓器容量的比例達到15.2%;安全性評價、帶電作業和狀態檢修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各類電壓監測儀及供電可靠性管理軟件得到推廣普及,電壓合格率和供電可靠率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十五”期末農電系統客戶端電壓合格率達到95%;供電可靠率RS1達到了99.2%,RS3達到了99.6%。
(6)農電系統科技人才隊伍得到發展。通過不斷加強農電系統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農電系統科技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十五”期末農電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占農電系統總人數的比例達到27.47%,比“九五”期末提高6.19個百分點。
1.2存在問題
同時,農電系統的科技進步與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集中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農網科技發展的長效投資機制沒有形成,限制了農網科技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由于農電事業在社會發展、電力事業中的特殊性,世界各國都給予了特殊的政策傾斜和扶持,但在我國還缺乏在政策上的持續支持和健全的機制體制保障。農網改造工程結束后,由于沒有持續的資金投入,農電企業缺乏自我積累發展的機制,建設改造資金短缺。
(2)農網科技進步管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還不夠健全和完善,農網系統、科研機構、生產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優勢沒能得到充分的調動,針對農網系統生產運行和建設運營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的研究開發項目較少,一些難點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
(3)現有的農網科技隊伍,還不能滿足農網科研開發、推廣應用新產品、新技術的要求。由于農網的行業特點,其對科技人員的數量和專業面要求都很寬廣,科技隊伍建設已成為制約農電技術進步的主要因素。
(4)農村電網相關技術標準、工作標準、管理標準不夠健全。淘汰、制定、修改農電相關標準的工作任務相當大,目前投入的人力、物力與實際需要差距較大。
(5)農村電網信息化建設沒有統一的規劃和規約,重復開發、孤島運行,造成資源浪費。
(6)安全生產和農村安全用電缺乏先進有效的控制手段。農網安全管理基礎不牢固,人員設備管理需進一步加強;由于農村電網改造不徹底,加之農村用電點多線長面廣,設施安全可靠性較城網差距較大;農網改造后,農村電力資產維護界限不夠明晰,屬用戶產權的用電設施安全可靠性不高,加大了企業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也引發出一系列延伸服務帶來的安全責任和服務責任;竊電、外力破壞和盜竊電力設施等違法案件屢禁不止,造成企業經濟損失的同時嚴重威脅著電網安全。
(7)農電服務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村用電安全、質量、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農村用電服務的方便性、規范性都還有差距。現代化技術手段在農電服務中的作用還遠沒有發揮出來。
2農電科技發展的基本方向
《國家電網公司農網“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圍繞國家電網公司“一強三優”的戰略發展目標、“三抓一創”工作思路與農網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密切結合“縣供電企業創一流”及“同業對標”工作安排,明確提出了以切實提高農網在電網建設、供電質量、節能降損、自動化與信息化建設、“四新”技術應用、企業管理、優質服務等方面的科技發展目標。
該規劃綱要將大力推行“科技興電”戰略,貫徹國家科技政策,加大農網科技投入;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復開發和建設;堅持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實用、因地制宜、符合國情;堅持長遠目標和近期需求相結合,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堅持自主研發與引進吸收相結合,建立和完善自主創新機制,積極推廣成熟適用的“四新”技術;堅持降損節能、保護環境、節省耕地,促進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提高;堅持“以人為本”,服務“三農”,注重人才培養,不斷提高農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作為未來農電系統科技發展的基本原則,明確了農電系統科技發展方向和任務。
2.1電網建設
電網建設方面重點研究與推廣的內容主要包括:
(1)研究適合于不同地域、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符合農村經濟和用電負荷發展特點,在電壓等級組合、變電所布局、供電范圍、變壓器容量配置和網絡接線等方面進行充分優化論證的農網建設方案。
(2)研究適合農網負荷變化特點的主、配變容量選擇和變壓器負載率、主干線電流密度、供電半徑的合理配置方案。
(3)研究建立農網中低壓配電網絡指標評價體系。
(4)完善基于地理信息系統開發的農村電網規劃軟件和管理系統。
(5)推廣應用農網10kV及以下工程和35~110kV(66
kV)變電所典型設計;推廣應用10~110kV(66kV)組合式箱式變電所。
(6)推廣使用變電所戶外組合電器、小型化的一次電氣設備;研究開發35kV以上電壓等級和10kV大容量調容變壓器;推廣使用S11型及以上的節能型變壓器,積極推廣應用非晶合金鐵心配電變壓器;推廣應用外露帶電體絕緣化的配電變壓器;積極推廣使用配電變壓器用新型熔斷器和金屬氧化物避雷器;推廣應用復合絕緣材料制造的電氣設備和線路絕緣子。
(7)制定集保護、控制、計量、無功補償、防雷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配電柜選用標準。
2.2自動化建設
自動化建設方面重點研究與推廣的主要內容包括:
(1)研究適合于農網特點的運行可靠、維護方便、功能完備的配網自動化系統方案,特別是FTU模式饋線自動化系統。積極開展農網配電自動化系統工程的應用試點,在城區、重要城鎮、工業園區等區域努力實現配網自動化的饋線自動化(DA)功能,努力實施配網自動化系統的配電網監控功能和就地控制功能,因地制宜擴展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統(GIS)功能。
(2)積極推廣使用最新的計算機操作系統、數據庫技術、圖形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等技術。依據《國家電網公司農村電網自動化及通信系統建設技術導則》的大、中、小型調度自動化系統建設模式,建設完成600個實現SCADA功能的小型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建設完成400個實現SCADA功能、電網應用分析(PAS)等功能的中型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建設完成200個實現SCADA功能、電網應用分析(PAS)、電能量計量、配網自動化等功能的大型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
(3)積極采用計算機系統安全防護措施,保證縣級調度自動化系統、配網自動化系統運行安全。
(4)推廣應用變電所遙視系統,有效解決變電所現場可視化及環境監控問題。
(5)積極探索農村電網經濟適用的通信技術,重點解決農村電網偏遠變電所、配網自動化、低壓集中抄表中的通信問題。在自動化系統推廣公共通信網絡的應用模式,完善公共通信網絡在自動化系統應用中的安全技術措施。
2.3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方面重點研究與推廣的主要內容包括:①研究企業管理的數據信息流,建立統一的數據規范,消除信息孤島,實現數據資源共享。②深入研究網絡、信息技術在農網管理中的應用,制定農網管理綜合信息系統規范和實用化標準。③積極應用國內外成熟的信息安全技術及產品,做好農村電力信息安全工作。
2.4安全生產管理
安全生產管理方面重點研究與推廣的主要內容包括:
(1)推廣應用供電可靠性評估技術。建立適應本地區的輸配電網、中低壓用戶的可靠性統計管理及決策專家系統,對電網運行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對設備的運行狀態和壽命進行評估,實現可靠性目標管理。
(2)研究推廣以狀態檢修為特征的設備優化檢修、主設備監控和診斷技術,開發適應農網的事故診斷裝置。推廣應用先進實用的在線監測技術和設備,有效地對設備進行在線監督、分析和診斷,實現設備的優化檢修,提高設備運行管理水平和供電可靠性。
(3)推廣應用高電壓等級帶電作業技術和帶電作業設備,努力提高中壓用戶的供電可靠性。
(4)推廣應用降損節能新技術;研究開發新型節能技術和設備及配電網絡線損在線計算軟件,有效降低電能損失;推廣農村電網電壓和無功綜合調控方法,推廣應用自動無功靜態補償和動態補償新技術,采用電壓無功的綜合調控方法,實現無功電源和無功補償最優化,實現農網無功分層、分區、就地平衡,進一步降低線損,節約能源。
(5)研究推廣先進實用的電能質量控制技術。建立電能質量實時監測及監督管理體系,開展電網諧波污染的預防、測量和分析工作,積極采用改善電能質量的抑制干擾和降低電能污染的控制措施。
(6)開展電網故障、負荷控制、運行方式、運行狀態、經濟運行和環保狀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工作。
(7)采用先進的安全生產管理技術和管理手段,開展安全性評價和標準化作業工作,應用“兩票”管理系統和安全違章預控系統,有效地預防人身和設備事故的發生。
(8)研究推廣中低壓配電網防人身觸電的技術措施。
(9)研究推廣農網電力設施防外力破壞和防盜竊的技術措施。
2.5營銷管理和服務
營銷管理和優質服務方面重點研究與推廣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制定營銷信息管理規范;完善營銷信息管理系統、95598客戶服務信息管理系統、供電所規范化管理系統等數據整合平臺。②按照統一規劃的原則,建設具備電能計量、電費回收、業擴報裝、決策分析等綜合功能的電力營銷信息管理系統。③全面推廣具備用戶咨詢、查詢、事故報修、投訴舉報、停電預報、業擴報裝等功能的95598客戶服務系統,實現農網服務的信息化和社會化。④研究開發用電需求側管理系統,對受電容量在315
kVA及以上的用戶加裝負控裝置,逐步實現農網重要負荷的有效監控。⑤有條件的地區逐步推廣使用遠程(集中)抄表系統。⑥研究開發農網系統的電子商務應用系統。著重解決與銀行、農村信用社、郵電、電信等聯網后的電費代交以及網上業擴報裝等問題。
2.6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重點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①制定農網科技人才發展規劃。②加強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制定培訓計劃,利用現代化的培訓手段,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的科技素質。③提供優惠的用人條件,建立人才激勵和保障機制,為推進農網的科技進步創造良好的環境。努力培養一批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級技能人才和既懂技術又懂經營的復合型人才隊伍。④在國家電網公司、各網、省市公司建立農網科技人才專家庫。
為確保農電系統科技發展目標的實現,貫徹科技工作“有效投入、投入有效”的基本原則,未來農電系統將在7個方面陸續推出相關政策和要求:建立科技創新和發展機制;加大農網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工作的激勵機制;發揮典型示范作用,推動農網科技進步工作;加強技術標準化管理;加強國內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建立農網科技進步的服務體系。
3結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農電事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照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標準,當前的農村電氣化技術還處在較低的水平。鑒于農電系統的特殊性,農電科技發展必然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農電科技進步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推動。
4參考文獻
[1]國家電網公司農電管理與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國家電網公司“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工作會議文件,2006年3月.
[2]國家電網公司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2006,4.
[3]國家電網公司重點應用新技術目錄(2006年第一批),2006,4.
[4]國家電網公司農網“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
- 上一篇:變電所防雷措施論文
- 下一篇:縣級電網調度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