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5 03:48:00
導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第五屆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舉行之時,正值《江西社會科學》雜志創刊25周年慶典。這次論壇的主題是“編輯思想的自覺與綜合類學術期刊的發展”。會議圍繞著“編輯思想的凸顯與綜合類期刊發展空間的拓展”、“綜合類學術期刊在優化學術生態環境中的責任與作用”、“論壇的角色意識和引導功能”、“綜合類學術期刊的辦刊經營模式”等議題進行了熱烈而認真的討論,取得了圓滿成功。
【摘要題】期刊工作
【關鍵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學術期刊發展/編輯思想/學術生態環境/期刊高層論壇
【正文】
2005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江西省社會科學院主辦,《江西社會科學》編輯部承辦的“第五屆全國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在江西南昌舉行。來自全國各地著名學術期刊的總編輯和主編們濟濟一堂,圍繞“編輯思想的自覺與綜合類學術期刊的發展”的主題,就“編輯思想的凸顯與綜合類期刊發展空間的拓展”、“綜合類學術期刊在優化學術生態環境中的責任與作用”、“論壇的角色意識和引導功能”、“綜合類學術期刊的辦刊經營模式”等議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F將會議情況和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一、第五屆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舉行之時,正值《江西社會科學》雜志迎來創刊25周年慶典。與會代表向《江西社會科學》雜志表示熱烈祝賀!
2005年10月26日上午,第五屆全國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開幕式暨《江西社會科學》雜志創刊25周年慶典在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高層論壇的全體代表和江西省期刊出版界、學術界、社科界、高校的領導與來賓130多人參加盛會。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劉上洋發來賀信,副省長孫剛參加了高層論壇開幕式和刊物慶典,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吨袊鐣茖W》雜志總編輯秦毅研究員,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有教授,省社科院、社聯黨組書記、省社聯主席尹世洪研究員,省社科院、社聯黨組副書記、省社科院院長傅修延教授,省新聞出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池紅編審參加開幕式與慶典。省社科院、社聯黨組成員、省社聯副主席郭杰忠教授主持會議。
孫剛同志代表江西省政府向論壇的召開,向《江西社會科學》雜志創刊25周年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與會的專家學者和來賓表示誠摯的歡迎!他指出:全國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自2001年起舉辦以來,在全國學術期刊界和學術界影響廣泛,在引導學術期刊、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建設性的作用,促進了學術期刊自身的建設?!督魃鐣茖W》作為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是展示我省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窗口。25年來,《江西社會科學》雜志堅持以“傳承學術,創新理論”為己任,獲得了學術界的廣泛好評和眾多的榮譽。在創刊25周年之際,希望站在新的起點上,以強烈的使命感,譜寫我省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輝煌的新篇章!
會上,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傅修延教授首先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總編輯秦毅研究員、國家教育部社政司何健同志也隨后致辭,對高層論壇的舉辦和《江西社會科學》雜志創刊25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賀?!督魃鐣茖W》編輯部還收到全國各地大量賀信、賀詞。
二、編輯思想的凸顯與綜合類期刊發展空間的拓展,是本屆論壇最熱門的話題。編輯思想是一個刊物的靈魂,它決定了刊物的總體面貌和風格,也是綜合類期刊拓展發展空間的前提和條件。
《中國社會科學》總編輯秦毅研究員在本屆論壇上首先做了《努力拓展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發展空間》的主題發言。她對論壇五年來的情況,進行了回顧與展望。她說:全國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從第一屆的“學術期刊發展戰略”,第二屆的“學術期刊與學術事業”,第三屆的“學術期刊與學術規范”,第四屆的“學術期刊編輯隊伍建設”,到本屆的“編輯思想的凸現與綜合類學術期刊發展空間的拓展”,經歷了一個論壇主題逐漸深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學術期刊不僅在自身的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并且因對自身角色意識的自覺而對學術活動的參與也更加積極主動。五年實踐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論壇設立的建設性意義。綜合類人文社科期刊正以它更加自覺的角色意識、更加積極的參與姿態活躍在哲學社會科學舞臺上,它對繁榮學術事業的推動作用已經引起學界更多的關注。
如何拓展綜合類學術期刊的生存空間?秦毅認為:綜合類學術期刊在我國的學術期刊中占有很大比例,已經成為我國學術期刊的主要形式。就科學研究的一般需要而言,對綜合類期刊的需要并不會太大,所以在其他國家綜合類學術期刊比較少。但是,在我們國家,綜合類期刊不僅存在,而且還日益繁榮,特別是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這種現象很值得思考。
綜合類學術期刊不容易辦,這是業界人人都知道的,困難來自方方面面,從根本上說,是來自它的定位。首先是它的學科定位;其次是它的讀者定位;還有它的市場定位。在有限的生存空間中,綜合類學術期刊出路何在?在未來的發展中,學術期刊應該以專業化為主要方向。現有的綜合類學術期刊將逐步分化,一部分將逐漸走向專業化,成為真正的專業期刊;或者依然保持綜合類學術期刊的架構,內容上突出本刊的傳統優勢學科或專業領域,甚至某一專門問題,成為該領域的核心期刊。實際上已經有一些刊物開始向這一方向發展。另一部分或許會走向另一種專業化:專門刊登跨學科界限的綜合性的研究成果,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類學術期刊。這是一條更具探索性的創新之路,也會是一條需要更大投入、更加艱辛的辦刊之路。
當然,對于多數在目前的格局下已經取得一定學術地位,具有較大影響的綜合類學術期刊,比如地方社科院、社科聯主辦的大部分學術期刊而言,變動所帶來的影響反而是不確定的。大局上維持現狀,局部適當吸收變動的積極因素,小步調整,穩中求進應該是比較明智的選擇。但是,正如本屆論壇的主題所提出的,需要有明確的、差別化的編輯思想,以使我們的刊物特色更為突出,風格更為獨特,以此不斷拓展生存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編審柯錦華認為:學術期刊功能的正常發揮,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要有高學術水準文章,二是要有選出好文章的機制。前一個問題歸根到底取決于學術界的整體研究水平,第二個問題取決于相對完善的審稿制度和編輯的學術眼光。具體地說,首先,學術期刊應當嚴格遵循學術發展規律,反對把學術創新簡單化、庸俗化。離開了學術的有效積累和批判繼承,學術創新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學術期刊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不能迷失在那些用所謂新觀點、新方法造成的假象中,不能給浮躁之風推波助瀾。其次,不要把“問題意識”當作一個口號,不要以為多喊幾遍口號就真的會發現問題。作為一名學術期刊的編輯,重要的是將自覺的問題意識貫穿在多年如一日認真嚴肅冷靜的思考鉆研中,這樣才能有一種理論敏感性,才有可能對各種學術研究成果做出準確的判斷,并且在對學術發展的脈絡的把握中捕捉到有價值的問題。再次,自律對于學術期刊的編輯來說尤為重要,應強化學術責任意識,自覺遵守學術規范。
關于編輯思想的凸顯與綜合類期刊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常務副主編馬自力的思路是:以編輯思想的堅守和凸顯定位刊物的風格和品位,以編輯思想的延伸和期刊界的合作壯大刊物。他闡述了五點意見:(1)編輯思想或模式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在學術生產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深度介入、與作者交流互動、平等對話;或者以問題為導向,在學術層面回應重大現實問題;或者依托組織會議,通過會議主旨體現編輯思想,形成研究熱點。(2)綜合類學術刊物的編輯思想應以綜合性為追求目標,力求在選題的思想性、當代意識、問題意識和跨學科的長時段研究上體現編輯含量,從而有別于專業刊物。這應該是綜合類學術期刊立足于學術界的根本所在。(3)以編輯思想和學術品位的堅守、凸顯,影響或引導學術發展,拓展學術空間,并由此形成獨特的刊物風格。(4)刊物形成品牌后的效應——學術發展的風向標。以編輯思想的延伸,如組織學術論壇、專題研討會,發揮在學界的影響,起到學術發展風向標的作用。(5)學術刊物之間存在競爭,但在目前的大背景之下,更應強調刊物之間的相互合作,要認真研究、廣泛認同并積極倡導一種真正符合人文社科研究規律的學術規范,而不是去迎合、屈就那些違背人文社科研究規律的、西化的、不符合審美原則和影響論文閱讀效應的某些“規范”。
對于學術期刊的編輯思想和編輯責任,《學術界》主編袁玉立認為:編輯思想中,核心是價值觀,即我們揭示和解決什么樣的人文社會問題才是有意義的,從而決定我們在編輯的操作層面如何去組織、選擇、加工和淘汰稿件,把我們理解的最具有人文社會主義的產品呈現給讀者,呈現給社會。一個具有編輯思想的稱職的編輯,尤其是主編,他應當通過自己的編輯、編纂、策劃和最終產品,至少要對下列四個問題做出符合事實要求和時代精神的回答:(1)學術期刊的角色、責任和使命;(2)學術與政治,學術與真理(善或美)的關系;(3)對于學術自由、學術民主的態度;(4)對于學術積累、學術創新和學術規范的理解。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詮釋,推進人們對于中國人文社會問題的揭示和解決。編纂思想是對編輯的學術思想的應用。編輯責任,既是健康的編輯思想的組成,也是編輯思想演化的結果,需要引導思潮,選擇原創,評價優劣,扶持新人。
《人文雜志》總編輯楊明麗研究員也就怎樣開拓學術刊物的發展空間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她說:學術期刊的發展空間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界定:(1)學術期刊發展的思想和知識空間。首先,要求期刊的編輯者在辦刊方針上有足夠的開放性。其次,學術期刊的編輯應該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和理論勇氣。有了真問題,才有真學問,在現有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內,最大限度地實踐自由,探尋人類知識和思想的新領域,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思想和理論的指引。(2)學術期刊生存的市場空間。雖然說學術期刊是一種非營利的事業而非企業,但是,學術期刊要生存和發展,卻不能離開市場。期刊面臨著兩個市場:學術市場和經營市場。怎樣開拓刊物的經營市場,必須結合各刊自己的情況,不可能找到一個統一的模式,如果結合了刊物轉型的可能性,其實有可能尋找到傳媒市場的戰略投資者,走一種市場化運作的道路。
“學術期刊不應忽視來自網絡的競爭”,《湖北社會科學》常務副主編唐偉特別強調這一點。他說:網上論文與期刊論文相比至少具有三個明顯的差異。首先是作者的寫作心態不同。鑒于目前的學術考評機制,社科工作者在每年或一個時間段對都有一定的數量要求。這就使作者在給學術期刊投稿時,經常是為考評而寫,很多文章無論是結論還是研究角度、論證材料,都談不上新意,不具創新性。而網上論文的作者,從寫作動機上沒有或很少世俗的功利性,往往是有感而發,有話要說,因而創新性經常較雜志文章強。其次是文風不同。寫作動機不同,導致網上論文與期刊論文文風大不相同。前者往往語言簡單明了,直達其意,中心突出,觀點明確,可讀性強。后者的許多文章卻囿于程式化,“八股”氣息濃,可讀性差。最后,作者與讀者之間交流的強弱不同。網上論文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具有實時性,這是期刊不可比擬的。除了這三點之外,網絡論文與期刊論文在時效性、選題自由度等方面也有較大差異。因此,必須借鑒、學習網上論文的優點,增強學術活躍程度,學術期刊才能牢固占據學術前沿地位。
大學綜合類社科學報是綜合性學術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類學報與社科院、社科聯系統的綜合類社科學術期刊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北京大學學報》副主編劉曙光結合自身的辦刊情況,就編輯思想的自覺與綜合類學報風格的形成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期刊風格有不可選擇性方面,也有可選擇性方面。期刊風格的決定性方面或不可選擇性方面,包括期刊的辦刊宗旨、辦刊方針、學科定位、讀者對象定位、市場定位,等等。這些東西是期刊風格連續性與穩定性的根本保證,也是形成一個刊物的風格的基礎性東西,是不能隨意更改的。而期刊風格的選擇性方面或非決定性方面,即期刊的主體特征,是期刊編輯努力可以改變的方面,是我們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方面。通過編輯的自覺追求,可以使刊物的個性(或者說特色、風格)更加鮮明。沒有編輯思想的“自覺”,就談不上刊物的風格。綜合性社科學報應當貫穿主編的總體構思;立足于本校,突出地域特色、學科優勢和歷史傳統;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整合資源,把學報的建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原則。
雖然對于綜合類學術期刊的發展空間,大多認為處于不利地位,但也有不同意見?!陡拭C社會科學》編審胡政平則就綜合類學術期刊的主流地位談了看法。他說:根據我國目前學科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綜合類學術期刊應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理由有三:(1)由現行體制決定了中國學術期刊是以單位辦刊為主,而不是以學術團體等機構辦刊為主,單位的綜合性又決定了每個單位要有一種或幾種綜合類學術刊物。(2)提倡學術期刊專業化不現實。試想全國高等院校的每個院系和社科院研究院所都創辦專業類學術期刊,會出現諸多問題,如:期刊總體質量不能夠保證;每個專業學科期刊難免有“眾刊一面”現象;高質量的專業性稿源也成問題。(3)創辦綜合類學術期刊是社會和學界的需要。我國的學科發展和學人發展非常迅速,按現行體制下各單位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專業類學術期刊遠遠滿足不了發展的需要,相對而言,綜合類學術期刊則承載了大量學術成果推出的功能。當然,綜合類學術期刊的劣勢還是存在的,應當樹立憂患意識,正視問題,要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品位、突出辦刊特色等辦法逐步解決。只有在發展中不斷創新,綜合類學術期刊發展是大有前途的,主流地位會越來越穩固。
[page_break]三、關于“綜合類學術期刊在優化學術生態環境中的責任與作用”,論壇討論大體圍繞著三個方面:一是對學術生態環境的認識;二是在優化學術生態環境中學術期刊的使命;三是如何優化學術生態環境。
《云南社會科學》副主編范祖錆認為:當前學術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按照政治家的說法,學術界還有雜音,即與主旋律、主流意識形態不協調的聲音。學者們應重視政治家的警示,堅持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至上。從這些全局性的問題來思考構建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必須減少消除那些干擾和動搖主流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雜音。然而,學術生態存在的問題主要還應由學術界自身做檢討,即學術界有不少違背學術發展規律的行為。這些現象的出現,與整個社會出現的弊端有關。問題的關鍵是學術界對這些弊端的根源、表現、危害要有深刻的認識,并采取卓有成效的對策進行治理,使中國的學術生態不斷得到優化。在優化學術生態的過程中,學術期刊負有重大使命。學術期刊應在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的方向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這包括政治方向、學術方向、學術旨趣。
《江西社會科學》主編余悅研究員談了三個方面的意見。他說:第一,什么是學術生態環境?這是首先要認識清楚的。他結合自己的辦刊經歷,認為:當前,學術泡沫越來越多,學術腐敗越演越烈,學風越來越差?,F行的學術評價規范,初衷是希望學術界越來越好,但有一些規范、考核,可能和我們的目的南轅北轍,這是指整體的學術生態環境。第二,學術期刊所面對的學術生態環境。一是政治的視域。既要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又要有利于理論創新,如何把握好政治和學術這兩者之間的界線?作為辦刊人,思想上應該非常明確。二是經濟的壓力。辦刊經費不足,影響著刊物的發展后勁。這是不是屬于學術生態環境之一?值得大家來考慮。三是人情關系的處理。人情稿、關系稿、權勢稿怎么辦?這是和學術問題、學術腐敗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些都屬于學術生態環境的問題。第三,學術期刊要在優化學術生態環境中承擔起責任,要在,引領學術,學術傳播,學術積累,培養學術人才,學術規范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但是,某些學術生態環境當中的問題,并不是期刊自身能夠解決的。如何營造適合學術期刊生存的環境,這需要我們的憲法、法律、法規,有關的管理部門和與學術密切相關的各個方面,都有一種寬容的、寬松的、和諧的氣氛。
《社會科學研究》常務副總編張小路編審認為:當前學術生態環境中最大的問題還是學術自由和學術創新的問題,而后一個問題又與前一個問題密切相關。許多學術期刊內容缺乏創新,學術含量不高,學術與宣傳不分,刊發大量平庸之作,其根本原因還在于學術自由缺乏充分的保障。對于學術研究和學術期刊來說,應該允許學者在憲法、法律的規范內進行學術創新活動,也應該允許學術期刊在憲法、法律的規范內發表學者的研究成果。只有這樣,才能解除對學術期刊發展的最大束縛,從根本上保障學術期刊的學術自由,使學術期刊沒有后顧之憂地不斷推出具有創新性的學術精品。除了學術與政治的關系外,當前對學術自由的束縛大量的還來自審批學術、規劃學術和數量學術等的影響,因為這些性質的學術限制了學者選擇研究對象的自由和潛心治學的自由,迫使他們窮于接課題、湊數量、多發表。同時,一些學者對學術之外各種功利指標的過于迎合甚至主動追求,則損害了學者自身對學術自由價值的自覺和守護。這些都使得學術創新失去了依托,致使大量假成果、快餐成果、低水平重復的成果得以面世。對這種現狀,我們學術期刊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學術期刊只有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創新的追求,嚴格要求編輯同仁努力從才學識諸方面不斷優化自身素質,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推出一篇篇學術精品,才有條件擔負優化學術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
為了促進我國綜合類學術期刊的發展,《學術研究》副主編陶原珂博士對國外社科英文學術期刊的綜合類型進行了分析。他說:從隨機考察的目前國外社會科學綜合性英文學術期刊的情況看來,其內容呈現形式的綜合性可以分為各種類型。如由于一個期刊涵蓋多個學科,涵蓋的方式可以是不同學科文章的拼合,可以是不同學科知識交叉的文章構成雜志的學科交叉綜合,可以是非學科欄目拼合形成的學科模糊綜合,可以是側重于編發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以研究解決具體問題的論文而構成“問題綜合”,也可以是圍繞某些話題編發有關文章而形成的話題綜合,等等。每一種類型都有自己的綜合型優勢、研究的側重點、切入問題的不同方式等不同特點,以適應學界、社會發展的不同需要。
四、如何認清“論壇的角色意識和引導功能”,是本屆論壇的主要議題之一。與會人員對于論壇的創設給予了充分肯定,對于其應有的功能進行了探討,對于進一步辦好論壇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
對于論壇的角色意識和引導功能,《浙江學刊》常務副總編任宜敏研究員認為,這實質上與編輯的主體意識、與學術期刊本身所承擔的社會歷史使命密不可分。從這樣一種視角來審視,論壇的角色意識和引導功能,應該是向學術性轉換,超出單純的、狹隘的編輯業務,承擔起自覺引導中國學術在順應社會發展趨勢和把握學術脈絡的基礎上,推動學術創新、尤其是學術范式創新的使命。每一期論壇,都應不斷向學術研究的縱深延伸。例如,梳理、提出學術研究中迄今為止的主要問題,通過對真問題的梳理,來分析學術研究的未來走向。在此基礎上,再有的放矢地討論我們期刊應該怎樣介入這些問題。
《北方論叢》常務副主編張曉校則說:論壇的功能與作用是全方位的。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平臺”功能外,還不應忽視導向功能,或者說應強化導向意識。論壇匯集了國內綜合類社科學術期刊的“主力部隊”,構成了強勢群體,通過論壇交流信息、經驗是必要的,但如何提升總體實力,發揮群體優勢,加大對某些前沿問題的追蹤力度,引導對某些重大問題的聯合攻關,則應成為論壇活動的核心內容。論壇的導向促進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我們在強調論壇導向意識的重要性的同時,還應強調導向意識的具體化,體現清晰的學術研究指向,使論壇期刊成員有路可循,使期刊界一貫倡導的“問題意識”在實踐中得以體現。
《東岳論叢》主編路士勛認為:論壇的角色是指論壇在指導綜合性學術期刊的發展過程中,發揮其特殊功能而起到引領方向,探討學術前沿問題,總結經驗,辦好刊物的作用。論壇的角色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指論壇在期刊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二是指各期刊在論壇中所發揮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其引導功能主要是:及時提出在學術研究中出現的新動向、新問題,把論壇的議題和學術研究、期刊的發展聯系起來,切實為期刊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幫助。利用論壇所提供的機會,吸引有關專家和學者,開展學術討論,加大論壇的信息量;利用論壇這一組織形式,開展與相關組織的談判和協作,切實保護期刊的合法權益。
對于如何進一步辦好論壇,《廣東社會科學》社長、總編輯劉澤生研究員認為應該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有必要進一步策劃,形成一種品牌效應。辦出“論壇”的特色和品位,辦出“論壇”的影響和權威,將會在學術研究和期刊發展上產生良好的互動,充分發揮出它的引導功能,而不僅僅是開個會而已。而且利用自己手中的陣地,對“論壇”進行必要的自我包裝和自我宣傳。(2)策劃好每期論壇的主題,盡快解決或者說趨向于解決一些問題,盡管其中可能會涉及其他的諸如經濟利益等等的矛盾。積少成多,逐步形成影響,品牌效應就出來了,也算是“論壇”的一個貢獻。(3)加強聯絡,形成一種有效的機制,形成一種制度性的東西,有利于長期的發展。休會期間還可以策劃一些與“論壇”有關的系列活動,提供必要的信息,起到聯絡、溝通、協調的作用。
《求索》雜志總編烏東峰教授認為:作為有使命意識與深刻思考的期刊人,在經營謀劃上追求對推動歷史與社會前行的貢獻性,就會以鮮明而獨特的個性價值找到自己生存與發展的蔚藍天空。他還就辦好論壇提出了三點建議:(1)關于格局問題。論壇從發軔到本期已是五屆,如同企業生命周期一樣,現在是到了需要創新的時候了。路徑有兩條可供思考:一是引進來,走出去。把全國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改為中國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邀請港澳臺期刊協會與世界先進國家期刊協會來本論壇交流信息,共謀方略。引進來,就必然會被請出去,去海外或國外開上一、二屆,既壯其聲色,也開闊了視域。二是開扇門,搭個橋。論壇可以適度邀請作者與學術團體代表參會,做一些編撰交流、編讀交流工作。(2)關于地位問題。論壇可以申報一個“中國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生存與發展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以提高本論壇的分量。(3)關于論務問題。論壇不僅要討論規范和創新期刊自身,還要討論規范和改進外部性環境,要思考中國學術期刊人與期刊的政策環境、法律環境、經營環境、福利環境等問題。要把論壇的某些建議和構想提供給管理層研究,爭取為期刊人與學術期刊謀劃更為科學而舒展的空間。
《學習與探索》主編張云鵬提議,從下一屆論壇起,我們既要關注期刊發展的理論學術問題,也應關注與期刊發展密切相關的各種現實問題。解決理論學術以及相關宏觀問題的同時,解決各種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和微觀問題,必定會給我們的期刊注入新的活力,其價值意義絲毫不亞于人們所關注宏觀問題。
五、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近些年來,綜合類學術期刊的辦刊經營模式,也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從長遠發展來看,綜合類學術期刊如何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經營模式,也成為本次論壇探討的重要方面。
《江海學刊》常務副總編韓璞庚研究員以“市場化挑戰與中國人文社科理論期刊”為題,進行了全面闡述。他認為:綜合地看,人文社科期刊所遭遇的市場化挑戰可以歸納為四個層面:同質化與激烈的學術市場競爭態勢;市場細分的挑戰;國際化的沖擊;網絡媒體的介入,沖擊著國內紙本人文社科期刊。在市場環境下,人文社科期刊如何理性反思,應對市場化與網絡化的挑戰呢?第一,面對細分的市場,找準自己的定位。學術理論期刊應按照學術市場的要求,培育自己刊物獨立的特色與個性,尋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第二,專題化辦刊,專業化經營。突破分科文集型的編輯理念,通過開辟特色欄目或組織專題研究方式,實現專題化經營,專業化發展。在此基礎上,實現一定程度的市場化,做學術市場的延伸產品。第三,應對網絡化的挑戰,實現紙本媒體與網絡平臺的結合。一方面人文社科期刊要做好自己的紙本期刊,另一方面人文社科期刊又要謀求建立自己獨立的網站或其他網絡媒體形式。第四,改變傳統經營管理體制,實現人文社科期刊的市場化經營。國家應適當放寬管理權限,創造人文社科期刊相對市場化的氛圍。人文社科期刊要創新觀念,實現差異化經營,探索管理體制與運作模式的創新。第五,拓展國際市場,吸收國外學術期刊的辦刊經驗。國內人文社科期刊要謀求與國際期刊市場的接軌,將國內最新的社科學術成果介紹到國外同行中去,同時,注意引進外資,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實現人文社科期刊的有效擴張和保值、增值。第六,創新辦刊理念,創造刊物特色。學術期刊的編輯人員要確立主體理念、生態理念、原創理念,以前瞻性的態勢、敏銳的目光,推出富于創新的理論學術文章,成就特色刊物。
如何謀求綜合類社科學術期刊的長遠發展,《中州學刊》社長李太淼認為必須在三個方面做出努力:(1)要增強學術期刊為社會現實服務的意識,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強化為社會現實服務的功能。(2)要以問題研究為主,圍繞實踐界和學術界所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做一些深層次的、理性的學術思考。(3)作為地方性綜合類社科學術期刊,要開辟并辦好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具有學科特色的研究欄目。
《社會科學戰線》主編邵漢明則把自己的辦刊思路和理念概括為“一、二、三、四、五”:所謂“一”,就是確立一個目標。所謂“二”,就是抓好兩手,即刊物的質量和經濟命脈。所謂“三”,就是突出三個字,一是求穩,二是求新,三是求變。所謂“四”,就是強化四個意識,一是敬業意識,二是責任意識,三是憂患意識,四是管理意識。所謂“五”,就是處理好五個關系,一是學術與政治的關系;二是學術性與應用性的關系;三是全國性與地方性的關系;四是名家與新秀的關系;五是編輯與作者的關系。這一思路和理念又可概括為:定位要準確,質量要保證,個性要鮮明,管理要科學。
“綜合類學術期刊有鮮明特色就具競爭力。”怎樣才能辦出特色呢?《學術論壇》主編張成興認為:第一,在欄目和學科安排上要有重點。就是說在用稿、組稿(包括稿酬支付)上向一兩個學科傾斜,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在全國期刊界逐步形成優勢,從而帶動和提升整個期刊的水平和影響力。第二,突出學術性、理論性、思想性,其拓展的學術空間更廣、更深,更富于原創性、原理性、基礎性,就更有邏輯力量和長久的生命力。第三,鼓勵創新和學術爭鳴,為之提供平臺。第四,為地方決策和三個文明建設服務,這種服務必須有效。
“培育品牌欄目,提升綜合類學術期刊的質量?!边@是《甘肅社會科學》主編董漢河發言的重點。他說:中國的學術類綜合期刊有上千種,所設欄目絕大多數都相同或相似。特色的缺乏,導致獨特品質和優勢的缺乏,并因此影響了綜合類學術期刊質量的提升。要改變這種狀況,應該而且可以采取“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通過重點打造品牌欄目的途徑培育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并以此提升綜合類學術期刊的質量。培育品牌欄目,要根據主辦單位的優勢和條件。首先是編輯的優勢和條件。其次是地域優勢,包括期刊所在地的學者優勢和地域文化特色。再次,要勇于創新,通過科學地考察論證,組織創辦獨具優勢的邊緣學科欄目、問題研究欄目或帶有填補空白性質的欄目。
學術期刊的選題,是與經營密不可分的重要環節。《江漢論壇》副主編陳金清說:制定選題計劃是形成學術期刊風格的需要。就學術期刊而言,主要包括:方向性,學術性,超前性,系列性。此外,學術期刊制定選題計劃還要注意均衡性、多維性、交錯性。制定選題計劃有一定的原則和要求。好的選題計劃是編輯在工作實踐中經過不斷的摸索,根據一定的原則和要求制定出來,又不斷根據實踐的發展和現實的變化,經過反復的修改、充實、完善才形成的。
對于綜合期刊的經營模式問題,《福建論壇》雜志社副總編劉義圣說:核心期刊搞經營,不能搞綜合經營、多種經營,而應該是搞特色經營、優勢經營。要打造金飯碗,捧著金飯碗才能討得飯吃。不能以損害期刊的公信力為代價去追名逐利,經營要以刊為本,不能本末倒置。要通過積累刊物無形資產,用無形資產來經營搞活?;麨榱愕慕洜I方式:欄目經營——經營的個性化。從經營意義上說,不要把期刊當成“百貨商店”對外經營,而要把它當成商店里的“專賣柜”對外經營。
《南方論叢》副研究員劉紅娟則以自身刊物為例談了三點意見:一是學術期刊的定位。學術期刊的定位,應多出高品位、高質量的學術研究成果。二是樹立學術精品意識。三是學術期刊要納入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要加強對學術期刊工作的領導,研究解決辦刊中的重大問題。加大對學術期刊的經費和設備的投入,要作為宣傳文化基金的資助重要對象,為學術期刊的良好運行和快速發展提供各方面的有力保障。
六、關于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認識和評價,也是本屆論壇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本次論壇參加者除了綜合類學術期刊的人員外,還邀請了期刊評價部門和高校學報、文摘期刊的人員共同參與研討。他們的到來,提供了大量有關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的信息。
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辦公室主任馬曉軍說: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已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并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目前,教育部已將CSSCI數據作為全國高校教學和研究機構與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評估、成果評獎、項目立項、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標。CSSCI數據庫已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等100多個單位購買使用,并將CSSCI作為地區、機構、學術、學科、職稱、項目、成果評價與評審的重要依據。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數據部姜曉輝主任說:就我國綜合性學術期刊的整體來看,期刊的主辦單位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研究單位、大專院校、學術團體。研究單位辦的刊物一般以專業刊物為多,除了發表本單位的成果外,多數為外部稿件;大專院校的學報類刊物以綜合類為多,以本校科研力量為依托,一般重點反映本校的優勢學科和優秀成果;學術團體類的刊物,包括社科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文化團體辦的各類學術期刊,往往是反映本系統或本行業科研成果,綜合類和專業類并存。如果以統計數據(1999-2001年的200種綜合性學術刊物)為統計樣板,表明大專院校的學報類綜合性期刊占多數,是論文產出的主力軍;研究單位的總體影響力不及大專院校的學報類期刊,但刊均影響力要高于學報類期刊。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輯部主任李明霞說: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作為中國最大的期刊群出版單位,已走過了47年的歷程,與學術期刊密切相關的《復印報刊資料》有110種,覆蓋了我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各個學科?!稄陀罂Y料》把狠抓學術質量、提升學術品牌、實現精品戰略當作自己不變的宗旨。《復印報刊資料》現已發生了多方面的變化:由過去的只有全文轉摘和論文索引二合為一模式過渡到集年度綜述、動態報道、全文轉摘、論文索引和論點摘編為一體的多種形式并存于一刊的模式,擴大了刊物的信息量,增加了可讀性和耐讀性,更好地體現了貼近讀者的原則。由單純的復印制版改為全部重新錄入排版,實現一個文本、三種載體,達到版式的整齊劃一、清楚美觀,同時還能校正原刊的錯誤,提高文字的正確率。
第五屆全國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主辦單位負責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省社聯黨組成員、省社聯副主席郭杰忠教授在論壇閉幕時作總結講話。他說:這次論壇始終洋溢著熱烈、喜氣、務實、和諧、生動、活潑的氣氛,具有三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召開的時間非常好,正逢秋高氣爽的豐收時節和《江西社會科學》創刊25周年慶典;二是主題非常好,“編輯思想的自覺和綜合類學術期刊的發展”立意高遠;三是形式非常好,既有專題發言,也有自由發言,還有交流與考察相結合。論壇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1)通過這次論壇,大家總結了經驗,增進了了解。對今后期刊的發展、期刊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包括一些影響的因素,做了分析,并達成了共識。(2)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交流了思想,明確了發展方向。期刊的發展方向,那就是政治方向、學術方向,也提出了今后的目標,就是把論壇辦成一個品牌。(3)探討了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觀點。大家都認為,拓展學術期刊的發展空間,優化學術期刊的發展環境,必須遵循和探索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發展規律、學術規律、市場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
經過申請和協商,第六屆全國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將于2006年由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做東道主、《學術與探索》編輯部承辦。
會議期間,高層論壇的代表還先后到南昌、吉安、井岡山、興國、瑞金、贛州等地考察,并與井岡山學院、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贛南師范學院進行了交流,參加了瑞金紅色旅游節和紅色旅游高層論壇。
- 上一篇:企業投資項目選擇論文
- 下一篇:投資基金市場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