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理論在關系研究的適用性

時間:2022-07-08 10:33:52

導語:傳播學理論在關系研究的適用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播學理論在關系研究的適用性

摘要:當前的中俄關系對中俄兩國乃至世界范圍都有重要影響,各個學科紛紛投入中俄關系的學術研究,傳播學同樣將其納入研究對象。文章選擇國際傳播、跨文化傳播、周邊傳播三種應用最廣、與中俄關系相關度最高的傳播理論進行適用性分析,得出了一些具有學術價值與實踐價值的研究結論。

關鍵詞:傳播學;中俄關系;適用性

研究緣起

中俄兩國之間的交往源遠流長,可以明確考證,中俄正式建立聯系是從蒙元時期,在明代停止交往二百年之后,俄羅斯在明末清初再次與中國發生聯系直至今日。近代以來的中俄關系紛繁復雜,首先是帝國主義對半殖民地的侵略,然后是同志加兄弟般的友誼,接著是中蘇反目進而兵戎相見,最后是當前“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尤其是在“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下,中俄關系成為學術研究的重要領域,具有極強現實價值的傳播學研究自然不能缺席。當前中俄關系研究的主要學科有歷史學、語言學、國際關系學等,每個領域都從自身的學科范式出發,得出符合自身邏輯的相關成果。值得注意的是,中俄之間的各種交往日益成為傳播學的研究對象,而且已經取得一些可觀的研究成果。當前成果集中于中俄媒介交往、中俄新聞比較、中俄媒體合作、中俄文化交流等,還有一些專門針對俄羅斯傳播現象的研究類型,其間多有針對中國問題的現實關照,也可算作中俄關系范疇。在中俄關系的傳播學研究全面展開之際,有必要開啟學科范式與研究對象相關性的系統分析,以此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合理性,以及理論指導實踐的有效性;相對于研究對象的復雜多變,學科理論具體而穩定,傳播學理論對中俄關系研究適用性分析可以成為相關性系統分析的切入點。

適用性分析

歸納已有的傳播學研究成果,國際傳播與跨文化傳播的應用最為廣泛,近期國內學者首倡的周邊傳播尤其值得關注。從現代國際關系角度來說,中俄兩國的第一屬性是國與國的關系,國際傳播涵蓋區域傳播、對外傳播、世界傳播等范疇;基于傳播即文化的判斷,中俄關系的歷史、現狀與問題均能折射于文化差異之中,跨文化傳播容納語言代碼、身份認同、刻板印象等相關理論;相比中國與歐洲其他國家,中俄關系的特殊性凸顯為兩國的地理相連,周邊傳播涉及從官方到民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傳播類型。國際傳播。當前國內已有研究成果大多聚焦近代以后,從時間維度來看,分為清末民初、蘇聯時期、冷戰之后三個階段,體現出“國際傳播的歷史和它的表象是歷史的組合圖案,交織著戰爭、進步和文化以及它們之間連續不斷的相互交錯的軌跡”。中國近代以來正式開始進入國與國的傳播時代,中國古代傳統的“宗藩關系”與“朝貢體系”讓位于現代國際關系與全球交往體系。19世紀后期西方列強對中華帝國具有全方位的傳播優勢,表現為赤裸裸的侵略戰爭與資源掠奪,俄羅斯在中國東北和西北方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利益。一戰之后的沙皇俄國變成蘇維埃俄國,中俄之間的不平等關系逐漸從戰爭形態轉向意識形態,布爾什維克之“庶民的勝利”激勵了當時前途不明的中國革命。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中蘇之間以意識形態之爭為主,中國逐步擺脫蘇聯模式,渴望探索一種國際傳播的平等關系。如果說明末清初是中俄之間國際傳播的軍事交往階段,蘇聯時期則是中俄之間國際傳播的政治交往階段,分別偏向于戰爭形態與意識形態:前者在侵略與掠奪之外,同樣具有政治談判、文化輸入等傳播形式,這些都是不平等的國際傳播;后者在意識形態的認同與分歧之間,既有政治結盟,也有文化交往,更有軍事沖突。正如馬特拉所說,國際傳播先天具有國與國不平等的霸權傾向,同時孕育反抗霸權的平等追求。當前的俄羅斯經歷蘇東巨變已有三十年,除了軍事實力之外,政治影響不復當年,經濟水平更是一落千丈,中俄的國際傳播主要呈現為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的平等伙伴關系。由此可見,國際傳播的相關理論適用于描述國家層面的軍事交往、政治交往、經濟交往、文化交往,適用于解釋中俄之間不同時期兩國關系的側重點與關鍵點。跨文化傳播。華夏文明自古以來獨樹一幟,從政治制度、生產方式到思想意識均有十分鮮明的文化特征。相對于俄羅斯先后受到北歐、蒙古、西歐等外來文化的影響巨大,華夏文明是典型的原生文化,也是唯一的“五千年不斷裂文明”??缥幕瘋鞑ナ且环N朝向文化異同的平衡理論,著力解釋文化差異所造成的一系列問題及其后果,“傳播即文化”意味著“傳播和文化幾乎存在于聯系兩者的一切關系中”,中俄之間的文化差異較為明顯,這意味著中俄關系完全可以納入跨文化傳播。從清代及其之前中俄早期接觸的地緣沖突,到20世紀前后沙俄推進的“黃俄羅斯計劃”,再到中蘇關系的結盟、破裂、對抗,現在是中俄文化年、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中俄友好之夜等諸如此類的傳播活動,在傳播和文化互為彼此的情況下,任何傳播障礙都可以從文化差異中探尋緣由,反之亦然。無論是軍事對抗還是侵略擴張,無論是政治壓迫還是國際霸凌,傳播與文化的膠著總是能夠給予解釋。文化差異雙方無非是強弱相對或形勢相當,傳播控制與文化控制總是發生于倚強凌弱的情況,近代以來在軍事交往、政治交往、經濟交往等方面一直呈現俄羅斯對中國的單向傳播,最終以“黃俄羅斯計劃”的文化殖民失敗而告終。蘇聯時期的中俄關系同樣在跨文化傳播領域有所端倪,蘇俄的沙文主義是西方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國追求獨立自主也是華夏文明的自我呈現,思想文化的差異決定了中蘇之間始終保持對抗性傳播。當前官方主導的民間交流是中俄實力此消彼長,中俄同時面臨美國威脅的形勢下,兩國渴望以文化傳播推動平等協作的伙伴關系。由此可見,相比國際傳播的顯豁性,跨文化傳播具有潛在性,中俄關系的任何問題都可參考傳播失衡背后的文化差異。周邊傳播。近代以來西方國家主導國際關系直至今日,傳播與文化的關系以及兩者關系的價值同樣出自西方語境?;诶硐胫髁x或現實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開展國際傳播的前提都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性共存,無論強調競爭還是共存,開展國際傳播的目的均為實現國家利益。跨文化傳播源于西方殖民者對殖民地的文化認知,以及殖民地對西方殖民者的文化認同,同樣建立在文化異同的不平衡與再平衡的假設之上。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直接來自“和而不同”的傳統思想,以“和”為目的,不以解決“不同”為前提。由是觀之,國際傳播與跨文化傳播的相關理論確實對中俄關系具有適用性,只是難以契合當前中國的戰略規劃;提出周邊傳播概念的正是國內學者,他們渴望以中國理論解釋中國問題,以此彌合東西方對國際關系的認知差異。周邊傳播雖未形成清晰可見的理論體系,卻已經作出明確的概念闡釋:“所謂周邊傳播,就是在有效的主權轄區邊界兩側進行的、介于國內傳播和國際傳播之間的一種綜合性信息傳播活動。”相對于國際傳播,周邊傳播同樣照顧國家利益,傳播主體既有官方也有民間,傳播內容與傳播媒介更加多樣;相對于跨文化傳播,周邊傳播同樣承認文化異同及其平衡,更加側重“文化異同”中“同”的文化相似性部分,傳播動機不是“以同化異”而是“求同存異”??梢哉J為,周邊傳播的學術價值在于它是一種比較研究方法,沒有必然的前提假設與絕對的是非判斷;周邊傳播的實踐價值在于它能高度契合中國當前的國際形勢,能夠直接用來分析中俄之間早已存在的“周邊關系”———陸地相鄰本就是中俄關系的本質屬性,這還是中俄關系與其他西方國家的本質區別。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至少三點結論:第一,傳播學理論對中俄關系確有高度的適用性,從傳播學視角研究中俄關系理應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第二,傳播學理論之間各有所長,應該充分發揮每種理論的研究優勢,開展既有針對性又有綜合性的學術研究;第三,在大力引入西方傳播理論的同時,中國本土的傳播理論建設尤其重要,這是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使命。最后要說明的是,本文僅是從三個傳播理論體系的學術邏輯角度大致分析了針對中俄關系的適用性,每個傳播理論體系中各種理論之間還有一些差異性,三個傳播理論體系之外同樣還有一些沒有兼顧到的相關理論,這些都要留待日后的認真思考與深入研究??梢钥隙ǖ氖牵瑐鞑W視角對中俄關系研究大有可為,本文的理論探討正是為了開拓研究思路。(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嚴正庭等.建筑結構實用設計手冊[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53.

[2]王幸平.金融情報學[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8.[3]馬特拉.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思想與戰略的歷史[M].陳衛星,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4]劉慶柱.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裂特點的考古學闡釋[J].中國社會科學,2019,(12):4-27+199.

[5]邁克爾·H.普羅瑟.文化對話:跨文化傳播導論[M].何道寬,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6]陸地,許可璞,陳思.周邊傳播的概念和特性———周邊傳播理論研究系列之一[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37(03):29-34.

作者:鄭達威 李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