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中國文學研究
時間:2022-05-17 09:05:48
導語:傳播學中國文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文學“走出去”譯介模式研究從傳播學理論出發,以木心作品的英譯本《空房子》在海外的走紅為例,探討中國翻譯文學“走出去”的有效譯介模式,具體包括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譯介受眾和譯介效果,以實現其在譯入語文化尤其是西方強勢文化的傳播。
【關鍵詞】5W模式;譯介模式;中國文學
“走出去”翻譯的本質是傳播。傳播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其最基本要素是符號,其本質體現為信息的共享、交流和傳播。翻譯因語言障礙存在導致無法溝通而成為一種必需,為克服語言障礙而達到不同語言的人們之間的交流,便成為翻譯之目的。(許鈞,2002:63)翻譯與傳播有很多共同點。學者呂俊和侯向群最早進行了元翻譯學研究,探討翻譯的任務實際上是信息的傳播,其本質就是傳播,是一種跨文化和跨傳播和交際,其基本理論就是傳播學的基本原理。美國政治學家哈羅德•拉斯韋爾(HaroldLasswell)在《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中提出了拉斯韋爾傳播模式,即5W模式。文章中,拉斯韋爾認為傳播過程均包括五大基本構成要素,即誰(who)、說什么(what)、對誰說(towhom)、通過什么渠道(inwhat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具體說,“誰”指的是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承擔著信息的收集、加工與傳遞的任務,傳播者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體或專門機構;“說什么”指的是傳播內容,它是由有意義符號組成的信息組合,符號包括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渠道”是信息傳遞必須經過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質載體,可以是諸如電話、信件等人際之間的媒介,也可以是報紙、電視、廣播等大眾傳播媒介;“對誰”指的是傳播受眾,如聽眾、讀者、觀眾等,它是傳播的最終對象和目的地;“效果”指的是信息到達受眾后在其認知情感、行為各層面所引起的反應,即對信息的接受情況,它是檢驗傳播活動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拉斯韋爾傳播模式奠定了傳播學研究的五大基本內容,即“控制分析”、“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眾分析”、以及“效果分析”。事實上,翻譯作為傳播文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文學的譯介和接受從來都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需要考慮的有:選擇翻譯誰、翻譯什么作品、采用什么翻譯策略、使用何種翻譯策略、通過何種翻譯渠道傳播、對誰翻譯、譯品的接受效果如何等等,因而5W模式為翻譯研究構建了傳播學理論框架?!罢l”就是譯介主體,“說什么”就是譯介內容,“對誰說”就是要關注譯介受眾,“通過何種渠道”指的就是譯介途徑,“效果如何”就是指譯介效果。2011年5月,由童明(真名劉軍)翻譯的第一本木心短篇小說集《空房子》(AnEmptyRoom:Stories)由美國知名文學出版社“新方向”(NewDirections)出版,并由全球知名出版商“企鵝”集團在加拿大同步出版。譯本一經出版,即在美國引起較大關注,其文學作品被列入美國大學文學教材。在譯介過程中,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和譯介受眾四個要素實現了良性互動,最終達到了良好的譯介效果。
一、譯介主體
譯介主體研究的是“誰”翻譯的問題,即譯者應該是“誰”的問題。中國文學“走出去”的譯介主體模式是翻譯界一直探索的話題。在文學作品和文化傳播這個巨大鏈條上,譯者無疑處于樞紐的關鍵位置。(胡安江,2012:55)可見,譯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犊辗孔印纷g者童明,原名劉軍,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語系教授。80年代初期,他曾任聯合國總部高級譯員。1992年,他獲得美國麻省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學位;2000年和2005年兩次收入《美國教師名人錄》。1998年獲加州州立大學終身教授職位。在國內外發表六十多篇學術論文,涉及飛散、民族主義、美國現代文學、亞裔文學等多個主題。童明與木心結識多年,在90年代,童明頻頻造訪木心,請他談對藝術、歷史和文化的看法,并將部分整理發表。童明本人長期生活在美國,精通英語和漢語,在詩歌、文論、翻譯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對東西文化有著雙重體悟,加上熟知木心的作品和對木心風格的深刻理解,使原作的視野可以很好地在譯者的理解中得到展現,因此他是理想的跨文化交流使者。孫藝風認為,擁有在國外生活的直接經驗對作為文化使者的譯者大有裨益,(孫藝風,2006:7)因為譯者的文化意識和文化知識至關重要。在翻譯活動中,具有雙重文化背景的海外華人兼具兩種語言和文化的能力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二、譯介內容
翻譯過程是選擇的過程,特別是對原文本的選取是譯者一切選擇的起點。成功的選擇,翻譯文本就會受到讀者的親睞,就會取得較好的譯介效果,反之傳播就會遭到冷遇,達不到預期的譯介效果。2006年,童明在《中國圖書評論》上發表了“世界性美學思維振復漢語文學———木心風格的意義”一文,給予了木心熱情洋溢的贊美:“二十年來,我一直在讀他的小說、散文、詩歌、俳句、箴言式評論,幽邃往復,歷久彌新……我的認知是:木心是以世界精神為體的中國作家。他與世界思想和文學的相通,體現著他與現代的中國思想和文學的相關……對木心風格的認知加深,促使我下了將木心作品譯為英語的決心”。童明選擇木心的作品翻譯,一是因為他本人熟知并欣賞木心的風格,二是因為木心作品的質感,兼具世界性與民族性。紐約雜志社的馬克•斯蒂(MarkStevens)也說:“木心熟知亞洲和西方———他是我們時代的人———他創造了交流的藝術,汲取各自的傳統精華,鏈接過去和現在。”一言以避之,木心作品兼具中國文化的特性和世界性,兼備跨越時空的思想維度和審美維度,因此是理想的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文本。因此,在中國文學“走出去”的譯介內容模式應該是所選作品既具有普適性又具有異質性的高質量作品,并且與譯入語的文學傳統不正面沖突,這樣才能在另一文化圈達到共鳴,從而達到跨文化傳播的目的。
三、譯介途徑
翻譯作品生成之后就必須要考慮到作品的譯介途徑問題。譯介途徑主要包括出版社、大眾傳播媒介、文學人和書展等。童明所譯的木心短篇小說刊登在美國的在線世界文學雜志《沒有國界的文字》(WordsWithoutBorders)、《北達科達季刊》(NorthDakotaQuarterly)、《柿子》(Persimmon)、《圣彼得堡評論》(St.PetersburgReview)、《布魯克林鐵軌》(TheBrooklynRail)等文學刊物上。2011年,《空房子》由美國知名出版社“新方向”出版,并積極加以推廣。童明所譯的木心短篇小說,先發表在美國文學刊物上,獲得了不俗評價,在《空房子》出版前,《出版者周刊》就已經進行了推廣,高度評價了原作和譯作,這也許是“新方向”有信心出版此書的一大原因。有了國外知名出版社的加持,能夠保證圖書銷售渠道的暢通。這也是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有效策略。
四、譯介受眾
從多元系統的角度來看,中國現當代文學在世界文學中位處邊緣不容爭辯,對外譯介實際上是由邊緣文學向西方文學中心的交流活動?!疤幱谥行奈恢玫慕邮芊接⒚雷x者自然會以他們自己的眼光和視角衡量來自邊緣和弱勢一方的文學……而他們通過自己的視角和眼光所希望看到的中國文學形象也因此是豐富多彩,各不相同”(耿強,2010:95)。中國文學譯介作品的受眾主要是西方讀者,他們對中國的關注度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缺乏了解,負面評價較多?!犊辗孔印匪x的故事所講述的內容發生在中國,如何保留其中的中國文化的意味,童明選擇異化為主的翻譯策略,這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作品的民族性。對于童明的譯作,《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Weekly)給出星級書評,對譯者的翻譯也給予極高評價,譽之為“完美無瑕”①(flawlesstranslation)。《亞洲書評》(TheAsianReviewofBooks)更是直言不諱地表明“我們需要感謝譯者童明,他的翻譯技藝十分精湛……”。英語讀者中有關中國文學翻譯的書評很少,而且,書評多側重小說內容分析,很少提及翻譯質量,對譯作的文學價值也少有分析。因此,能對童明及《空房子》的翻譯價值給予那么多那么高的評價,可以說十分罕見。中國文學作品在“走出去”時,如果為了贏得市場,一味屈從于譯入語文化和意識形態,隨意刪改原文,破壞原文的完整性,就會失去譯文的民族性,對推廣中國文化失去消極影響。(盧巧丹,2016:104)譯者童明并不屈從于來自譯入語主流文化的壓力,字詞力爭,在保持民族文化和融入譯語文化中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點。因此,中國文學“走出去”應確立以受眾為中心,并契合西方受眾期待視野審美意識。但在考慮受眾感受的時候,不能一味順從西方讀者的閱讀習慣,否則會對中國文化推廣產生消極影響。
五、譯介效果
作品的譯介效果非常重要,它受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和譯介受眾等方面的影響。良好的譯介效果體現在可觀的銷量、海外館藏率及認可度?!犊辗孔印芬唤洺霭?,在美國引起較大關注,其中的文學還被列入美國大學文學教材。很多英語讀者對這部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亞馬遜上,馬科維茨(W.L.Markowitz)稱“該書值得珍藏,通過木心的小說,可以一窺中國現當代文學風貌”②。維爾•伊爾斯(WillEells)在《百分之三》發表了對該譯本的評論,“無論用什么標準來看,這都是譯本極其優秀的小說集。小說的質量和情感的深度都給我帶來了驚喜,我衷心希望能在將來讀到更多木心作品”③。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讀者讀到譯本時的驚喜感,充分肯定了譯者童明準確完美地傳遞了木心原作的內容和情感。這樣的評論顯然對木心作品的“走出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木心短篇小說的成功譯介在5W理論的觀照下,即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譯介受眾、譯介效果方面給中國現當代小說更好地譯介與傳播提供了豐富的啟示。這些啟示包括:譯介主體以精通英漢雙語,深諳中西文化的海外華人為主,既保持作品的世界性又保持作品的民族性;譯介內容模式應該是所選作品既具有普適性又具有異質性的高質量作品,并且與譯入語的文學傳統不正面沖突;譯介途徑應選擇譯入語國家的知名出版社,能保證圖書銷售渠道的暢通;應確立以受眾為中心,立足普通讀者和專業讀者的譯介受眾模式;應該重視譯介效果,并不斷完善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和譯介受眾的譯介模式。
作者:吳霞鑫 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大學外語部
- 上一篇:一帶一路傳播學現狀及進路
- 下一篇:江蘇省人力資源發展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