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機制創新思路論文

時間:2022-06-11 11:55:00

導語:農村機制創新思路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機制創新思路論文

一、創新鎮村布局優化機制,推進城鄉行政區劃調整。

根據全市城市化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完善了12個新市鎮、182個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規劃,加大建制鎮、行政村撤并和撤鎮建街、撤村建居的工作力度。上半年錫山區的東北塘鎮、安鎮鎮,濱湖區的馬山鎮、新區的梅村鎮、鴻山鎮等5個建制鎮先后完成了撤鎮設街的工作;第三季度,惠山區的前洲鎮、玉祁鎮也完成了撤鎮設街工作。全市全年對城市建成區和規劃建成區內的7個建制鎮組織實施了撤鎮設街的工作。

二、創新農村土地流轉機制,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按照“依法、自愿、有償、規范”原則,積極探索多種土地流轉的方式。在完善轉包、轉讓、出租等土地流轉形式的基礎上,近年來各地通過創新,探索實施了入股、置換、委托發包等新的形式,鼓勵和推進農民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流轉即把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為長期股權,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置換流轉即以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換取城鎮社會保障,農戶承包地交回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統一經營,農用地性質不變;委托流轉即由農戶委托發包方(鎮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委會)流轉其承包地。

三、創新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推進富民合作組織發展。

富裕農民始終是農村改革和發展的首要目標。創新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推進富民合作的組織發展,始終是農村改革和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提升發展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專業合作的基礎上,全市農村進一步創新了富民的合作形式和合作內容。主要形式有以現金或房權等物權折價入股,以標準廠房、公寓樓、服務業設施、農貿市場等物業為主要投資方向,所獲收益按股分配的富民合作社,努力增加農民穩定長久的經濟收入。全市已累計組建各類農民合作組織1259家,其中累計組建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者424家,土地股份合作社332家,“四有”專業合作組織444家,各類投資性富民合作社59家。

四、創新公共事業共享機制,推進社區服務中心建設。

堅持整合資源、共建共享、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的原則,按照黨員服務、民主監督、為農服務、社會保障、社會事務、衛生醫療、文體娛樂、警務綜治、綜合管理等“八大服務功能”標準,全市各地大力推進了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建設,精心打造了農村公共服務新平臺。借鑒城市社區管理的做法和經驗,積極探索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綜合管理服務水平。各種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建立,不僅方便了群眾,節約了費用,還促進了農村的發展,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到目前為止,全市已建成農村社區服務中心500家(占全市村委會總數70.4%),錫山區、宜興市、惠山區到年底將實現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全覆蓋,建成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平均面積1271平方米。

五、創新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推進農村發展環境優化。

按照全市治理太湖、保護水源“6699”行動和環保優先“八大”行動的統一部署,全市農村堅持整治、修復、建設并舉的方針,全力加強農村的生態建設,進一步優化了農村的發展環境。積極開展“建設綠色無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活動,努力打造綠色新農村。堅持農村造林每年10萬畝,森林覆蓋率已由2002年的13%提高到21.2%;所有縣鄉道路兩側建成了高標準景觀通道,67%的河道兩側、湖泊沿岸建成了防護林,79.8%的鄉村道路建成了林蔭道;全市建成綠色家園示范鎮17個、示范村360個。大力加強農村河道治管,努力打造清潔新農村。

六、創新城鄉接軌保障機制,推進社會保障體系構建。

建立城鄉一體的就業保障體系,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城鄉統籌就業的探索,率先提出了農村勞動力就業率的新概念,率先研究制定了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政策意見。在此基礎上,全面開展了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登記,構建了市、市(縣)區、鎮、村四級信息聯網的就業管理服務網絡,深入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就業培訓和就業幫扶,建立起了城鄉一體的就業登記、就業服務和就業培訓制度。全市農村適齡勞動力充分就業率提高到92.8%。

七、創新農村發展投入機制,推進農村發展資金落實。

落實國家“三個高于”、“兩個大幅度”、“一個全部”、“一個主要”等各項財政支農政策,全面落實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各項國家強農惠農補貼政策,研究制定了“財政投農資金投入使用評價辦法”,推進了財政投入逐步向農村發展傾斜。今年以來,全市政府投入農業的資金總量達到79.7億元,同比增長21%。通過加強招商引資、設立發展園區、推進村企結對等多種手段,大力鼓勵和推進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外資資本投入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八、創新農村建設合力共建機制,推進共建聯建活動開展。

立足匯聚各種資源,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共建聯建活動,形成全社會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的良好氛圍,促進形成共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強大合力。開展村企結對共建,充分發揮城市化水平高、工業帶動能力強的優勢,大力實施“一村一品、一村一企”和新型鄉鎮企業發展戰略,推進村企結對,大力促進以工投農、以工改農、以工帶農,引導工商資本投身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