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城鎮化環境保護對策論文

時間:2022-07-13 10:05:00

導語:農村城鎮化環境保護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城鎮化環境保護對策論文

摘要:環境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淵源,在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必須正確合理地處理新農村建設與環境保護問題。從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的特征、農村環境污染特點出發,分析了我國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了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保護對策

關鍵詞:農村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問題;對策

農村城鎮化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農村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的不斷優化。但在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必須注意農村生態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是事關國計民生和子孫后代的大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淵源,在開發利用和保護上必須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致使環境污染的趨勢出現由城市向鄉鎮蔓延,再向農村擴展的勢頭,與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息息相關。如何科學地處理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是正確合理地處理新農村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鍵所在。

1農業生態環境的特征

我國的農業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等,是一種產業環境,直接主體是農業類產業的生存發展。從農業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農業生態環境具有多樣性、廣延性、區域性、復雜性,同時又有半自然、半人為調控的特征。

農業由于分布面積廣,光、熱、水、氣等外界環境因素又是農業生產所必需的條件,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地改變環境的組成和結構,從而影響著環境中物質和能量的循環系統。另一方面,農業生產的自身也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農業生態環境,農業生產上盲目過量施用的農藥、化肥、除草劑等化學物質,也會對農業環境造成污染,加上病害、蟲害、氣候等自然災害,使得農業環境問題更加復雜。

2農村環境的狀況

目前,農村環境狀況不容樂觀。隨著農業的發展,農藥、化肥對農產品的污染及農膜產生的“白色污染”大量增多,村鎮居民產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焚燒秸稈造成大氣污染,規模化養殖及水產養殖造成的污染也愈加嚴重。以山西運城市為例,該市是全省糧、棉、果基地,小麥、棉花、果品等諸多農產品的商品率均占全省的80%以上,農業生態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土地利用率已達80%以上,耕墾指數為43.7%,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破壞了生態平衡與生物種群的穩定,化肥農藥施用極不平衡,農藥殘留量增多,農藥中毒人數逐年增加,還造成土壤板結,作物貪青晚熟,淋溶下滲流失,造成水質污染。超標污水的灌溉,大氣降落物的污染,工業固體廢棄物的堆存,污染事故的增多,使土地和作物污染增多。惡劣的環境使農業生產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和損害,農業環境污染糾紛事件逐年上升。

改革開放給鄉鎮企業帶來了蓬勃的發展,帶動了農村小城鎮的復蘇和興起,但鄉鎮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粉塵和固體廢物的排放量占全國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過50%。農村工業中從事汞制品、砷制品、鋁制品、聯苯胺等產業,以及噪聲和振動污染的行業,由于技術工藝落后,設備簡陋,管理和各種制度不健全,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允許排放標準的幾十倍、幾百倍甚至上千倍,直接危害職工健康。比如運城,近年來隨著工業的發展,經濟結構有了很大變化,已由單一農業大區發展為門類較全,農工并舉的組合區域。環境污染特征是以二氧化硫污染為主,煙塵和二次揚塵為副的大氣污染,以有機物質和氮素為主要污染物質的水質污染,以工業固體廢棄物為主的固體廢物污染,且污染趨勢趨于加重,并由城市向鄉村蔓延擴展的勢頭,從而影響農業生態環境。

3農村城鎮化中的環境問題

3.1城鎮周邊農村及農業污染嚴重

我國農村城鎮化發展中,城鎮周邊農村及農業污染嚴重,特別是以化學肥料替代有機肥料造成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目前,我國耕地化肥施用量約每公頃375kg,而發達國家化肥施用水平約每公頃200kg。氮素化肥過量施用,會流失進入水體。研究證明,嬰兒發生亞硝酸鹽中毒或變性紅血素癥以及成人消化道內由于形成亞硝胺而致癌的現象,都與飲用硝酸鹽含量高的河水有密切關系。磷肥含有多種有害物質,過量地施用磷肥,使這些有害物質在土壤中不斷富集,進入“食物鏈”。

3.2工業“三廢”排放的影響

近些年來,農村經濟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企業增加較多。但由于鄉鎮企業的發展具有布局分散、規模小和經營粗放等特征,從而造成工業“三廢”排放居高不下,呈增長趨勢,使得周邊環境污染嚴重。據統計,全國每天排放的污水量超過1億t,其中80%以上未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入水域,使河流、湖泊、水庫遭受污染,許多水庫也開始進入富營養化狀態,城郊水庫的富營養化問題最為嚴重,給城市供水帶來嚴重危害。

3.3城鎮鄉村基礎設施滯后

這方面突出體現在城市氣化率低、熱化率低、綠化率低、煙塵控制區發展水平較低,煙塵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力度、治理資金投入較低。目前,山西農村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煤炭,不合理的能源結構。同時由于集中供暖建設滯后,居民取暖、做飯及餐飲業的耗煤多為直接燃燒,低空排放,大量的由煤炭消耗產生廢氣直接排放到大氣中直接影響著環境質量狀況。

3.4農村生態環境脆弱

目前我國農村環保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農業投入品使用不合理,農業面源污染有增無減。伴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畜禽糞便70%未經處理直接向外排放。農作物秸稈資源浪費現象較為普遍,近30%的秸稈沒有得到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垃圾亂堆亂放和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現象突出等。

3.5大量農田被占用和毀壞

如今我國可以開墾的荒地所剩無幾,而現有耕地卻被大量侵占,其中農村工業的占地面積是驚人的。除直接占用耕地外,農村工業還污染和破壞了大量農田。據統計,全國每年因工業廢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積達2億多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而減少的糧食超過了100億kg,直接經濟損失125億元,其中因為農村工業污染和破壞而引起的達47%以上。

4農村城鎮化中的環境保護對策

4.1持續發展必須兼顧環境目標

生態環境的良好狀態,是農村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基礎。農村城鎮化能否實現持續發展,最根本的影響因素是自然生態環境的狀況。如果自然生態環境受到破壞,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失去了基礎,建立在農業健康發展基礎上的農村城鎮化也就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4.2強化農村環保法律手段

我國農村環境管理法制化建設已取得可喜進步,頒布實施了一批有關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法律,但相對城市環境保護和工業污染防治而言,農村城鎮化后的環境保護工作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基礎較為薄弱。從總體上看,尚未建立起適應小城鎮特點和環保工作實際需要的法律法規體系。而且,由于絕大多數小城鎮環境保護機構不健全,監督執法工作不到位,難以將小城鎮環境保護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因此,我國農村環境管理的法律手段還必須強化,真正確立法律手段在管理

農村環境中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4.3創新環保思路,科學制定規劃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中央加強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創新思路,科學制定規劃。把新能源技術、農村節能技術、垃圾無害化利用技術、農作物秸稈資源化技術、無害化農產品的生產技術、污水處理利用技術、生態保護等技術有機地結合到一起。

4.3.1創新思路,切實做到管理到位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人們在還處于相對貧困的情況下,環境保護意識十分淡薄。面對農村環境保護的現狀,加強宣傳教育。讓廣大農民群眾了解環境保護知識,掌握環境保護方面的政策及法規。結合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和目標,廣泛宣講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各鄉鎮要組建相應的環境保護機構,配備專職環保工作人員,將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形成縣、鄉、村三級環保管理網絡,以確保農村環境保護機構和工作人員落實到位。農村環境保護具有分散、面廣、量小的特點,必須加強管理,積極服務于農村環境保護。農民建房選址定點、畜禽圈舍的布局、農藥及化肥的使用等都是新農村建設中環境保護不容忽視的問題,以更好地控制農村新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4.3.2制訂規劃,切實做到投入到位

治理農村環境污染,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因此,農村環境保護必須要有合理的規劃,要有短期、中期和長期規劃。通過這些規劃,有步驟地實施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有計劃地安排資金的投入。在爭取國家投入的基礎上,發動廣大群眾,增強自主意識,加大自身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加快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步伐。

4.4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形成環保工作合力

農村環保是內涵豐富、涉及面廣、任務量大的一項系統工程。應納入地方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中,并將目標轉化到經濟社會發展評價范圍和干部政績考核。抓好環境規劃、執法監督,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協作配合,形成環保工作的合力,同時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

4.4.1確立農民主體地位,建立長效機制

農村環境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要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滿足農民的需要、尊重農民的意愿。不搞統一模式、統一標準、不搞“一刀切”。努力探索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適應農村特點的長效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服務制度。

4.4.2科技領先,切實做到技術到位

農村環境污染因素復雜,污染源分散不集中,治理難度大,對治理技術的要求較高。因此,必須堅持科技領先的原則,加強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以及先進治理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目前運城推廣的農村沼氣利用技術具有很好的環境效果。大力發展沼氣、風能、太陽能、秸稈氣化生物質能等新型清潔能源。

4.4.3協調配合,切實做到參與到位

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需要環保、農業、林業、水利、畜牧等部門的通力協作和配合,積極參與,才能有更大的整體性的收效。按照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發揮各自的職能和職責,做到力度到位、措施到位,真正承擔起保護環境的重任。

4.5結合鄉村建設實際,開展環保綜合整治

隨著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農村環境污染由以鄉鎮工業污染為主轉變為鄉鎮工業污染、生活污染、農業污染等污染并重的態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要做到與環保責任狀相結合,與鄉村建設規劃相結合,與綠色創建相結合,與改變種植結構相結合,與提高村民環境意識相結合。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倡導綠色生活、綠色生產,樹立全新的環保理念,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

4.5.1與村莊建設規劃相結合

把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清潔水源、清潔田源、清潔家園和農村廢棄物資源化、農業生產清潔化、城鄉環保一體化、村莊發展生態化等內容納入規劃之中,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充分反應地方特色,努力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4.5.2與綠色創建相結合

創建環境優美的鄉鎮、生態村、綠色村鎮的根本目的在于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4.5.3與改變種植結構相結合

積極發展有機農業,這不僅能解決農村面源污染,提高農民收入和人民健康水平,也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根本舉措。

4.5.4與提高村民的環境意識相結合

建設新農村的主力軍是農民本身,要通過廣泛宣傳,讓廣大農民從“要我建”轉變到“我要建”,主動為建設美好家園盡職盡力。使其對新農村建設規劃和經濟發展規劃同時進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加大鄉村工業污染防治力度;要以發展生態農業為主線,在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結合點上做活文章,發展生態安全農業;解決農藥、化肥過量使用的問題,有效地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5結束語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通過農村工業化、城鎮化解決農民的出路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舉措。隨著我國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們必須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問題,否則就會出現農村環境污染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的局面,這與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目標是不相吻合的。所以,只要我們重視和積極應對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加大力度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理,我們是能夠讓廣大農村真正實現“生態良好”的目標的。

參考文獻

1劉耀彬等.城市化與城市生態環境關系研究綜述與評價[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3)

2王惠彥等.對沈陽近郊城市化進程中環境問題的探討[J].環境保護科學,2007(03)

3楊文舉、孫海寧.淺析城市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J].生態經濟,2002(3)

4任太增、李敏.中國粗放型城市化道路原因探析[J].現代城市研究,2006(3)

5石慶武.生產力布局與環境保護[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81(01)

6蔣國平.資源節約型城鎮化發展道路探析[J].改革與戰略,2006(8)

7喻金富.如何將環境問題消化在我省城市化進程中

8王玉慶.新時期我國環境保護形勢與對策[N].中國環境報,2006.11.20

9李克國著.環境經濟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10彭力、吳霞.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要高度重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J].南方農村,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