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育研討
時間:2022-02-03 05:48:00
導語: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育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從20世紀90年代國家推出“211工程”,尤其是“985工程”以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一批重點大學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把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全球意識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作為基本人才培養目標,國內高校各專業包括工商管理專業也陸續采取了各種措施推進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進程。
1.逐步確定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國高校尤其是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大學確定了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如清華大學培養“面向世界的具有廣闊國際視野的高層次人才”和北京大學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在各行各業起引領作用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領導型人才”等。不僅部屬重點大學而且也包括地方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也逐步形成了國際化培養目標。如表所示,各高校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中都含有國際化、國際視野、全球化等的規定。
表1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資料來源:根據各高校網站公開信息整理
2.逐步形成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各高校采用了“引進來”、“走出去”的師資隊伍建設戰略。一方面通過引進國外學者到本校授課和從事學術研究,另一方面將本校教師派遣到國外進修、訪問、講學、從事科學研究等,回國后從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這樣快速提高師資的國際化水平。
3.逐步增設了國際化的課程體系。首先,積極開展雙語教學和全英文授課,工商管理專業多以本專業的專業課或專業選修課進行雙語或全英文授課。其次,引進外文原版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引進《哈佛商學案例精選集(英文影印版)》、《全球化管理經典英文教材》等一系列原版教材,重點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利用引進的外文原版教材進行授課,這成為縮短我國高校與世界一流大學差距的措施之一。最后,在國際化理念指導下,淘汰陳舊落后的課程,增開了具有國際化內容的課程,如國際金融、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實務、跨國公司管理、跨文化交流等。
4.開展了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除了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各高校與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教育、研究機構進行合作,開展學生交流與人才培養。這樣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我們帶來了國外的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理念,引進和借鑒國際接軌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將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融入教學當中,提升了我國高等教育水平質量。同時,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學生們開拓了國際視野,提升了國際化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二、國外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經驗
部分發達國家也十分重視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這些國家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也有著一些共同經驗和特點。
1.強化國際人才培養理念。政府和大學具有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意識,很早就重視國際化人才的培養。1945年英國發表了《帕西報告》,提出大學的國際化是解決英國大學教育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美國1946年《富布萊特法案》規定:把美國在海外的剩余財產用作美國學者和教授在國外講學或研究的基金,并專門邀請發展中國家人文、社會科學專家赴美留學。日本在1987年提出了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目標:具有寬廣的胸懷、健康的體魄、豐富的創造力,具有自由、自律與公共精神,能夠面向世界的日本人。由此可以看出各國非常重視國際化人才培養,并且強化自身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理念。
2.改革課程體系以適應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要求。美國大學教育國際化主要表現之一為專業性研究課程的國際化和一般性研究課程的國際化。前者鼓勵學生參加有關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國際研究項目,后者為學生開設具有國際意義的普通課程,同時不斷地調整和改革一些專業的教學計劃,增加國際經濟、國際政治、國際法律、國際貿易等相關領域的內容。歐洲國家高校課程國際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初級課程開發,即加強各國大學本科教育階段的課程合作;二是高級課程開發,主要是為研究生教育及培養高質量的人力資源進行課程開發;三是歐洲模塊課程開發,包括歐洲國家歷史、社會、文化和政策模塊,歐盟法律、歐盟組織機構、歐洲經濟等歐洲一體化模塊以及與某學科相關問題的比較研究等內容;四是語言整合課程開發,包括為滿足學位課程要求而建立的學科專門化的語言模塊和為學生選修提供的語言模塊課程。
3.有效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推動力一方面來自跨國項目、國際條約、國家合作協議的支持;另一方面來自學生、教師、大學管理者的自發性。例如,英國不斷地擴大發展中國家留學生的配額,建立了國際事務辦公室,到海外舉辦教育展覽,并且在國內加強改善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德國參與“歐洲共同體促進大學生交流計劃”,已經促進約40萬名學生參與交流,并使5萬名教師有機會到另一所大學授課。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學生與教師交流更是位于世界前列,不但交流人數多,交流模式也在不斷地創新。
4.發展留學生教育。發達的留學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普遍特征,也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標志。發達國家歷來重視發展留學生教育,例如,日本政府在1983年就提出了“在21世紀初接收10萬留學生”的計劃,2008年又提出了“接收30萬外國留學生計劃”。韓國政府把發展留學生教育納入國家發展計劃,制定了《吸引來韓留學綜合方案》,以此力圖把韓國建設成為留學生教育強國。澳大利亞1997年公布的有關高等教育財政和政策的調查報告中明確提出要通過大力發展留學生教育增加外匯收入。美國作為招收留學生最多的國家,留學生教育早已成為其最主要的海外獲取收益的產業。
三、完善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措施建議
1.構建工商管理專業國際化培養目標體系。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中,培養目標體系的構建是首要問題。在目標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應考慮學校整體層面的戰略與規劃、學院教學管理層面的計劃與制度以及學生層面的培養和發展目標三個方面。本文認為在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首先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學校的戰略與規劃和學院的教學管理計劃和制度都要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的培養和發展目標為中心,進而實現國際化人才培養這個目標;其次,在目標體系的構建中應該重分地調研國際和國內的社會發展需要的情況,以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國際化人才;最后還要結合學校發展的自身特色、資源約束以及學科專業優勢來制定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目標體系。
2.因地制宜精心設計適合校情的國際化培養途徑和內容。國際化的培養內容中包括的教學國際化、科研國際化和管理國際化,具體又可包括理念與目標體系的國際化、課程的國際化、人員(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的國際化、服務體系的國際化、國際交流、國際合作等方面。不同的高校在國際化培養途徑和內容上是有差異的,清華大學的國際化強調以課程國際化為主要措施,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主要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來實現國際化。對于地方高校應以教學國際化為主,以課程體系的國際化為突破點,以師資的國際化為保障,進而推動了學生的國際交流和本專業的國際合作。
3.注重學生和教師的主體地位。應該加強學生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設計各個環節的參與程度,讓學生參與其中,并在修正完善的過程中不斷地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會、個別訪談等形式搜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對于“走出去”的教師不但要注重自身知識、素質、能力的提升,同時還要積極地學習國際的教學與管理辦法。對于“引進來”的教師,校內的教師應該多與他們就課程設計、教學方式和方法、國際前沿等方面內容進行交流與溝通。
4.建立國際化管理運行機制。學習國際著名大學先進的辦學經驗和管理方法,不斷創新教學管理制度,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學校管理運行機制,可以聘用世界名校的管理人員參與我國的高校管理,以提升高校的國際化管理水平。
- 上一篇:當前工商管理系規劃設想
- 下一篇: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遇到的難題及應對策略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