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檔案管理學論文

時間:2022-03-14 09:20:07

導語:歷史檔案管理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檔案管理學論文

少數民族檔案管理學是云南大學檔案學專業,立足于少數民族檔案實踐以及學術研究,在本科生、研究生中開設的一門課程,該課程以《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學》為教材,在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管理與研究少數民族檔案理論、實踐和科研素質。其中,在科研素質教法中,依托教材,從把握研究動態、教授學術規范、學習課題研究和論文撰寫等方面探索學生科研素質培養問題。這一教法有創新性,其模式的探討對提升檔案學專業學生的科研素質有借鑒和啟示意義。

一、《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學》課程開設背景

1.少數民族檔案管理工作廣泛開展。我國遺存有豐富的少數民族檔案,如滿文文獻有200萬件以上;蒙古族文書檔案約有20萬卷、100萬件;國內外保存下來的東巴經約有4萬余冊;彝文紙質文獻有20萬余(件)冊以上;傣文紙質文獻有8萬余(件)冊。此外,少數民族文字碑刻有上萬塊,少數民族文字摩崖有上千處,各種少數民族文字印章有數千枚,少數民族口述文獻僅云南省就分布有4萬余種[1]。自1960年國家檔案局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召開少數民族檔案工作會議后,我國各民族地區開始重視少數民族檔案工作,并取得可喜成績。如內蒙古自治區檔案館系統收藏有以蒙古文、藏文、滿文或漢文等產生的文書檔案213萬多卷[2]。云南省檔案館長期重視少數民族檔案工作。2010年,云南省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專門提出,逐步構建以15個獨有少數民族為重點,涵蓋25個少數民族的資源體系。目前,云南省檔案館已完成云南15個特有少數民族檔案的全宗建設工作。2.少數民族檔案研究工作蓬勃發展。少數民族檔案研究已經引起學界重視,迄今,在《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中國檔案》《北京檔案》等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有數百篇,形成的重要專著有楊中一《中國少數民族檔案及其管理》、華林《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學》、陳子丹《民族檔案史料編纂學概要》、麻新純《廣西壯族歷史記錄生態型保護研究》、鄭慧《瑤族文書檔案研究》、趙彥昌《滿文檔案研究》、仝艷鋒《民族檔案文獻遺產保護研究》等。在科研項目方面,云南大學已申報獲得“西部散存民族檔案遺產集中保護研究(華林、12BTQ048)”“西南民族檔案資源集成管理研究(楊毅、11XTQ008)”等16項國家社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項目。少數民族檔案實踐工作的開展和學術研究發展,為少數民族檔案學學科建立,以及該課程的開設奠定了理論與實踐基礎。

二、基于《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學》的科研素質教育

《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學》2001年9月由中國民族出版社出版,全書共分“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學學科創建”“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信息資源的輸入”“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信息資源的處理”“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信息資源的輸出及其開發利用”和“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現代化管理”等六編。立足于該教材課程教學,以及少數民族檔案理論研究和實踐基礎,我們從以下方面開展科研素質教學。1.結合教材,把握研究動態。(1)確立研究動態范疇。《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學》涉及少數民族檔案收集、整理、保護、利用和數字化管理等方面,為掌握研究動態,結合教學內容,從兩個方面確立研究動態范疇:一是少數民族檔案文獻研究動態,即了解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建設、保護搶救、發掘利用和數字化等方面的研究現狀。二是檔案學或其他學科相關研究動態,也就是要了解檔案學或其他學科在理論或實踐方面的相關研究動態,如“三個體系建設”、檔案記憶、建檔保護、數字遺產等,尋找這些研究和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結合點,推進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發展。(2)構建學科論文數據庫。一是通過知網大量下載《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等檔案學專業雜志關于少數民族檔案及相關檔案學理論、“三個體系”建設等方面的論文;二是將這些pdf格式的論文,安排給學生,轉化為word格式的論文,以達到在轉化中學習、總結和引用的目的;三是將這些轉化論文按照學科理論、安全保護、資源建設、發掘利用等主題,劃分為不同的論文數據庫,便于學習引用。(3)學習使用論文數據庫。一是總結了解某個領域,如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建設、實物檔案管理,或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動態,依據論文學習撰寫研究綜述;二是學習相關檔案學或其他學科理論,用以指導少數民族檔案文獻管理研究;三是學習論文寫作技巧、規范和思路,提升科研技能;四是積累少數民族檔案分布遺存、管理案例、指導理論等方面的研究資料,便于支撐其科研工作。2.依托教材,開展科研技能訓練。(1)培養問題意識,學會選擇論題。其一,明確選題范圍。為培養學生選題的問題意識,明確選題范圍,結合《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學》教材,將少數民族檔案管理學學科體系,劃分為“少數民族檔案管理學學科創建”“少數民族檔案”“少數民族檔案信息資源輸入”“少數民族檔案信息資源處理”“少數民族檔案信息資源輸出及其開發利用”和“少數民族檔案現代化管理”等六個模塊,引導學生從這六個模塊中進行選題。同時,依據論文數據庫,鼓勵學生拓展選題范圍。其二,教授論文題目設計技巧。一是問題指向性,即題目設計解決專一問題;二是明確論文題目要素,也就是在論文題目設計中,強調論文寫作目的或意義、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主體三要素,完善論文標題結構;三是論文題目的精煉性,結合優秀論文案例,教授論文題目規范性與精煉性的寫作方法。(2)培養邏輯意識,學會構建提綱。其一,培養解決問題的提綱構建邏輯意識。首先,讓學生學習“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或“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辦”的基本科研思維模式,按照這一研究思維模式解決論文撰寫中的邏輯關系和論文結構問題。其二,學習多種論文提綱結構模式。一是規范模式學習,如解決問題模式,包括研究對象概述、研究意義、可行性或必要性、工作現狀、問題分析、對策設計等;案例分析模式,包括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啟示等;評述模式,包括工作回顧、工作特色、存在問題、啟示或思考等。二是其他模式的學習,依據論文數據庫,分析《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等檔案學專業雜志上的優秀論文,學習論文寫作的其他模式,多視角構建論文撰寫提綱。(3)培養材料意識,學會積累資料。首先,教授學生把握論點與材料的支撐關系,學會用案例、數據、圖表等支撐論文學術觀點的論文寫作技能。其次,構建研究方向資料數據庫,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某一研究方向,如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建設、少數民族檔案遺產保護或少數民族檔案開發等,構建資料數據庫,作為資料收集的突破點。再次,學習材料收集方法,教授同學從網站,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報刊文章和著作,以及調研等方面,收集研究材料,為學術論文或畢業論文的撰寫奠定堅實的材料基礎。(4)培養學習意識,學會學術規范。其一,學習論文規范撰寫。首先,要學習論文撰寫規范,包括選題、論文結構、撰寫要求或論文格式等;其次,進行開題論證,對學生的選題和提綱進行論證修改;再次,對論文初稿進行討論修改,完成論文撰寫。其二,學習科研課題研究技能。為提升學生的課題研究能力,我們在課堂上專門開設科研課題申報專題,講述科研項目選題,研究綜述、意義、內容、重點難點、創新之處,以及應用價值等申報書論證撰寫方法,提升學生科研項目申報技能。在依托《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學》教材開展的科研素質教育中,還存在著教材體系結構不完善、原有知識陳舊、學科理論匱乏,以及滿足不了實踐工作發展需求等方面的問題。在教學方法上也存在著課堂教學有余、實踐調研不足,規范訓練有余、不足,課題申報有余、高質量完成課題不足等方面的問題。為此,我們從以下方面開展科研素質教學創新。

三、基于《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學》的科研素質教學創新

1.修訂教材,適應科研素質教學的創新需求。在教學中,《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學》明顯存在著教材老化和知識更新較慢問題。為適應民族地區少數民族檔案管理理論指導,以及教學、科研需求,2016年,新構想的《中國少數民族歷史檔案學》已經列入中國檔案學會學術著作出版規劃,計劃在2018年完成出版。新教材在以下方面進行創新。(1)完善教材體系結構。為加強少數民族歷史檔案學學科體系建設,更好地適應其教學科研需要,新構建的《中國少數民族歷史檔案學》由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產生與梳理、少數民族歷史檔案分布與資源匯集、少數民族歷史檔案有序化整理、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現狀與保護、少數民族歷史檔案信息資源發掘利用、少數民族歷史檔案數字化建設和少數民族歷史檔案宏觀控制等七個模塊構成,和原有學科體系比較,新體系內容涵蓋更為全面,結構更為合理,可較好地滿足該課程的教學與研究需求。(2)增加教材建設內容。首先,在學科涵蓋范圍上,《中國少數民族歷史檔案學》將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的內容從西南拓展到我國各個民族地區,內容涵蓋55個少數民族,極大地拓展了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研究范圍。其次,在內容更新上,《中國少數民族歷史檔案學》適應了少數民族歷史檔案資源建設和數字化、信息化發展需求,更新了部分陳舊知識,增加了少數民族歷史檔案數字化資源建設、數字化管理軟件研發,及其數字化信息資源發掘利用等方面的內容。再次,注重學科理論建設,探討少數民族歷史檔案多元屬性理論、資源構建理論,及其數字化轉化原始性理論等,用以指導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實踐工作。最后,在內容拓展上,增加了少數民族歷史檔案宏觀控制的內容,全面探討我國少數民族歷史檔案事業管理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問題,以保障我國少數民族檔案工作的發展。2.教學創新,提升科研素質教學的質量水平。(1)開展調研工作,實施課外教學。即對保存有少數民族檔案的云南省檔案館、昆明市檔案館、楚雄州檔案館,以及云南省圖書館、云南省民族博物館和云南省民委古籍辦等開展調研工作,引導學生從少數民族檔案收集途徑、有序化管理、保管與保護、數字化建設,以及少數民族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了解工作狀況,分析存在問題。在收集調研材料的同時,學會發現、研究和解決現實工作中存在的實踐問題,形成選題開展深入研究,以提升他們解決少數民族檔案實踐問題的能力。(2)參與教師課題,鍛煉科研技能。近年來,我系教師以及民族檔案研究團隊積極申報課題,僅國家社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等國家課題就有16項。此外,還申報獲得許多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以及省教育廳等科研項目,借此契機,鼓勵學生參加導師或其他老師的科研課題組,從參考材料的查找、科研課題設計、申報表填寫、文獻材料收集、田野調研及研究報告撰寫等方面,參與課題研究工作,在科研項目實踐中培養學生科研技能。(3)積極申報課題,提升科研自信。云南大學、云南省教育廳等,都為本科生、研究生建立了各級科研項目申報機制,鼓勵學生申報科研項目,以提升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為此,我們除了在課堂上專門講述科研項目選題,研究綜述、意義、內容、重點難點、創新之處等申報書論證撰寫方法外,對申報獲得科研項目立項的同學指定專門導師,指導課題研究小組制訂研究計劃、開展調研工作,撰寫研究報告,發表課題論文。通過完成科研課題,不僅增強了科研自信,還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科研能力。(4)組成科研小組,形成科研成果。科研小組由擁有共同方向興趣的五六個同學組成,形成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建設、發掘利用等方向的科研團隊,聘請相關研究領域的老師作導師。其作用有二:其一,依托團隊智慧,發表學術論文。首先,團隊成員提出自己科研論文的選題和提綱,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其次,在參考團隊修改意見的基礎上,撰寫論文初稿,團隊成員進行研討、修改;再次,形成科研論文,團隊和導師認可后,投稿發表。其二,依托團隊智慧,申報完成科研課題。一是由團隊成員提出不同的項目選題,討論提出合適的選題;二是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申報書的撰寫,并進行研討修改;三是課題獲得立項后,制訂科研計劃,開展調查研究,形成研究報告,發表課題論文,完成科研課題。

作者:華林 成靈慧 梁思思 單位: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