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企業成本管理論文

時間:2022-03-29 08:45:00

導語:房地產企業成本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房地產企業成本管理論文

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由成長期步入成熟期,地產界的競爭也逐步規范化。房地產商要想獲得經營利潤,除了必須提供適銷對路的房源外,還應該降低開發成本,嚴格控制各項費用支出。“利潤=銷售收入-成本費用”這一眾所周知的簡單公式,充分反映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如何通過IT手段、科學的管理方法提升房地產企業成本管理的水平?明源根據幾年來對房地產企業成本管理的研究與實踐,結合多家優秀房地產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總結提煉了“成本管理四步法”。這四個步驟分別是:制定目標、明確崗位職責、跟蹤執行、業績評估。以下就這四個步驟做詳細的分析:

1.制定目標——目標成本

目標成本是企業預先確定的、在一定時期內和經過努力所要實現的成本目標,是項目成本的控制線。

許多項目成本失控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事先沒有建立明確的目標成本,即便有也是相對粗線條的,通常只是個“大致的數”,而真正到了執行時,這個“大致的數”往往就經不起推敲,無法作為項目的控制線。所以這種粗線條的“目標/計劃”實際上是“假目標/計劃”,其結果導致“走一步看一步”、“拍腦袋做決策”,成本失控就不足為奇了。

目標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制定目標成本,將目標成本按規范的成本結構樹層層分解;再通過將預算計劃落實到部門與行動上,把目標變成可執行的行動計劃,并在執行過程中把實際結果與目標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

影響目標成本制定準確性的原因

1)項目進度太緊:基于市場競爭的需要、資金回收的壓力、或是上市公司基于完成年度利潤指標的需要,房地產公司對項目的進度通常都卡得比較緊,許多項目匆匆上馬,為了趕時間/趕進度,經常未等設計完成就開始“招標”、“施工”、“邊干邊設計”的現象相當普遍。既然“施工圖設計”未能在“招標”、“施工”之前完成,就造成了在項目前期無法對目標成本進行準確測算。

另外,也正因為招標前不能對“合同標的”進行準確測算,實際業務中只能使用“費率招標”方式取代“總價招標”、“工程量清單招標”,這就為日后施工過程的成本控制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實際中的許多項目存在著大量的“合同變更”,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采用了“費率招標”的模式。

“欲速則不達”,為了進度卻犧牲了成本。業內許多企業都意識到其間的弊端,嚴格規范開發流程,重點加強“規劃設計”、“招標”環節,積極推行“目標成本管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缺乏規范的目標成本測算體系:從項目管理的角度看,房地產項目具有較高的復雜度,項目周期長、涉及的環節多。項目發展、規劃設計、招標、簽約、施工、竣工結算、銷售、物業管理……每個環節都涉及到成本控制,因而要為這樣的項目制定“目標成本”就需要有一套規范的體系來保證其順利實施,即建立企業內部的“目標成本管理規范”。

規范的目的:

保證目標成本的準確性:通過制定統一的流程與標準,使目標成本的準確度不因項目差異而不同。

實現項目間的成本數據共享:通過項目間成本數據的對比分析,可以及時發現項目中潛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解決。另外,我們還能很好的利用歷史數據,為新項目提供指引,避免犯重復錯誤,并可以站在“歷史的高度”去不斷完善優化相關流程。

規范的方法:

建立規范的成本結構樹:綜合公司開發項目的特點,提煉出一套能兼容所有項目的全成本樹,作為目標成本制訂的基線。

建立規范的流程:定義如何在項目發展階段對“估算成本”進行測算,如何在“規劃設計”、“擴充設計”、“施工設計”各個階段完成對目標成本的層層細化修訂,并形成最終的目標成本,指導招標、施工、采購等業務活動中的成本費用的使用與管理。

2.明確崗位職責——責任成本體系

“責任成本體系”的目標是明確專業職能部門的成本管理職責,并借助技術經濟指標反饋、考核評價其職責履行情況。“責任成本”回答的是在“成本管理相關業務”中誰來做、做什么的問題。

誰來做?我們有哪些崗位與成本控制有關?

做什么?這些崗位分別對哪些成本控制指標負責?怎么負責?如何評價?

“責任成本體系”包含四大要素,即責任范圍、責任部門/相關部門、評價指標、評價部門。完成上述四要素的定義,我們就可以建立起責任成本體系的基本框架,從而在“組織架構”的層面保證目標成本的順利執行。落實責任到崗位,落實責任到人,最大程度的減少“目標與執行脫鉤”現象的出現,真正做到“權責明晰,有據可依”。

責任成本范圍:

“責任成本體系”的目的是保證對目標成本的執行落到實處,因此“責任成本體系”中的“責任范圍”的劃分,實際上也就與目標成本的結構體系息息相關。簡單的說,“責任范圍”的集合應該來自“成本結構樹”。理論上,我們還可以把“成本結構樹”的每一個分支都作為“責任范圍”來看待,并為之定義相關的責任部門、評價指標、評價部門。當然在實際工作中,考慮到可操作性,我們可能需要把最重要的那部分摘取出來進行定義并加以實施。

作業過程管理:

明確了“責任成本體系”,按照部門/崗位對其負責的“責任范圍”進行合并,我們就可以得到部門/崗位的成本目標集合。但是如何才能保證部門/崗位的成本目標能被順利的完成?為此,我們需要定義一套完整的“作業過程指導書”來對部門/崗位的行為進行規范,也就是說,必須從“制度流程”的層面保證對目標成本的執行,保證對成本的控制,這就是“作業過程管理”。我們可以把房地產開發全過程劃分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作業過程,并為每個作業過程定義相應的流程制度規范,同時重點定義每個作業過程中與成本控制相關的要點,包括量化的經濟技術評價指標。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日常業務這個層面實現對成本的過程控制,真正的將成本控制的執行力滲透到基層一線。

3.跟蹤執行——動態成本法

經過前兩個步驟實現了“目標明確”、“責任清晰”之后,我們便進入最重要的第三步:目標成本執行過程的跟蹤——動態成本。動態成本反映的是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預期成本,通過實時反應目標成本和動態成本的差異,幫助相關部門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實現對成本的控制。

全動態成本:

動態成本的核心是實時性,動態指的是在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任一時間點,都能實時掌握項目最新的成本狀態,例如,每平方單方綜合造價是多少?

我們強調“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能對項目的全成本進行實時測算,只有這樣才能控制成本、輔助營銷決策。如果只是在項目結束時得到相關成本數據,實際上只能完成基本成本核算功能,對項目成本控制卻沒有任何幫助,因為到了項目結束時,木已成舟,談控制為時已晚。

如何實現動態成本的測算?——一個中心,三條主線

動態成本=合同性成本+非合同性成本+待發生成本。合同性成本是動態成本中變動性最大的部分,其“高變動性”決定了它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而“非合同性成本”,如“政府報批報建費用”等,則相對容易控制。正是因為工程合同的不確定性,導致了成本控制的復雜性,反映在實際業務中,就表現為“變更黑洞”、“款項超付”等成本失控現象頻頻出現。所以,我們在成本管理中必須“以合同為中心”。

三條主線:“動態成本”、“實際發生成本”、“實付成本”。“動態成本”反映任意時段項目的綜合成本及結構分布:“實際發生成本”指的是項目當前已審定的工程量,與“動態成本”對比可反映出項目整體進度:“實付成本”指的是實際已支付的款項,與“實際發生成本”對比反映出款項的支付進度,包括應付、實付的情況。這三條主線可以很好的反映項目成本執行的全貌。

成本管理系統——管理目標成本/動態成本的重要工具

動態成本的構成是相當復雜的,為了能實時得到動態成本相關數據,實現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目標,我們必須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成本管理系統其實是一個能夠實時反映出項目成本的信息平臺,它可以輔助我們建立成本結構體系、規范操作流程、實時記錄跟蹤核心業務進展,實現業務、財務、資金管理的有機結合。整個系統的核心是圍繞合同管理進行的,包括了估算成本、目標成本、合同臺帳、合同變更、合同結算、付款管理、資金計劃、動態成本等功能。系統還可以提供決策的依據,比如付款時間、歷史賬務,大量的基礎工作能夠依靠成本管理來簡化,它的透明和實時查詢可以讓相關人員提高效率并且對項目進行監控。系統通過即時反應目標成本和動態成本的差異,大幅提升企業對成本的掌控能力,加快決策進程,進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業績評估——優獎劣罰,拿數據說話

制定目標成本、明確責任體系、對業務過程進行了實時的跟蹤與控制,在完成前面三個步驟之后,最后我們就可以根據執行的結果對相關的業績進行評估。

將項目最終的“動態成本”與“目標成本”對比,我們可以評價整個項目的成本控制水平;將執行過程“實際完成的經濟技術指標”與“責任成本體系”中的“評價指標”做比較,我們就可以很好的對部門/崗位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業績進行評估,并真正做到“優獎劣罰”拿數據說話。

成本數據庫的建立:

在我們完成對業績評估的同時,還必須對整個項目生命周期中的成本控制的得失進行及時的總結,并將之與項目“目標成本數據”、“動態成本數據”一起進行歸檔,在此基礎上,提煉出關鍵的成本指標,并最終形成項目的“成本數據庫”。通過“成本數據庫”的建立,所有項目的關鍵成本數據都將被保存下來,并對未來業務的開展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成本數據庫”的建立充分體現“知識管理”的思想,使知識作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能夠很好的沉淀下來,不因人員的流動而流失,使房地產企業的成本管理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省錢就是賺錢”,誰在成本管理領域走在前面,誰就在競爭中占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