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社會生態定位研究

時間:2022-06-13 11:04:58

導語:高校行政管理社會生態定位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行政管理社會生態定位研究

【摘要】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是我國高等院校現有管理工作實踐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內容。本文圍繞高校行政管理社會生態定位和祛魅化論辯問題,選取三個具體方面展開了簡要的分析論述。

【關鍵詞】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社會生態定位;祛魅化

現階段,對“去行政化”理論問題的研究是我國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事業實踐領域的重點關切方面。高等院校基礎行政管理工作的具體組織開展,不僅是高效內部社會生態環境建設實踐過程中涉及的極其重要的政治生態環境組成要素,也是一個本身具備較為完整的內部組成結構的實踐事業體系。我國現有高等院校,想要在實際組織開展的內部行政管理實踐過程中順利獲取到最優化的預期效果,必須切實規劃制定和實施以“去行政化”為核心的改革實踐工作方案,在嚴格遵循社會生態定位實踐指導理念的實踐背景下,確保我國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綜合性實踐效能獲取水平,能夠實現表現程度顯著的不間斷改良優化,有鑒于此,本文將會圍繞高校行政管理社會生態定位和祛魅化論辯展開簡要闡釋。

一、社會生態理論體系中的核心理念

社會生態基礎理念體系是現階段有效解決我國各類型基礎性社會問題過程中的基本思想指導理念,扎實做好社會生態理論體系內部各類核心概念基本內涵的全面深入理解,能夠確保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事業領域相關工作的順暢有序開展。社會生態理論作為基礎性社會學理論和生態學理論之間的有機結合,其在基礎性的學科內部概念構成體系的表現特征層面,本身能夠充分展現社會學和生態學的雙重性應用特點。在現有的理論研究工作階段性實踐發展背景之下,社會生態學理論體系中的主要核心概念,可集中總結歸納為如下幾個具體表現方面:1.人文關懷精神。在人文關懷精神基礎思想指導理念的直接性指導約制條件下,對人類個體的觀念認知不僅要關注人自身作為物質化生命體的存在形態,而且還要充分關注人自身作為精神性和文化性的存在形態。遵照人文關懷基礎思想指導理念,人自身是保障和促進自身性綜合發展目標順利實現的核心要素,因而應當切實關注人類個體在具體參與一切形式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體驗活動過程中的各項基礎需求。2.追求生命存續的本真意義。所謂生命存續的本真意義,指的就是獨立化的人類個體在具體參與各類社會生產生活實踐體驗活動過程中的根本動機,其最為基礎性的內涵表達形式,在于充分實現獨立人類個體自身的良好優質成長發展。具體參與類型多樣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活動,是人類生命個體的基礎性存在形式,也是獨立人類個體實現自身各項基礎性成長發展實踐目標的基本方式。對于獨立存在的人類個體而言,其具體組織參與一切具體表現形式社會生產生活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都是要切實保障和促進自身生命狀態的穩定存續和不斷發展。3.和諧共生的基礎思想理念。和諧共生的思想理念是生態學基礎概念要素社會性轉化背景下的代表性產物。社會生態理論體系之下的和諧共生思想理念,其核心內涵就是要切實建構形成具備和諧相處和共同發展屬性狀態表現目標的基礎性人際關系格局。4.草根化思想理念。社會生態學基礎理論體系發展背景之下的草根化思想理念,其基本內涵,與傳統公共社會學研究視野之下的“基層民眾”概念具備等同性,在社會生態理論體系的影響制約背景下,針對草根化思想理念的基本內涵展開分析,應當重點關注兩個具體方面,其一是將草根化視作社會生態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基本根基,其二是草根化思想理念的長期存在,確保了社會生態事業在具體發展過程中具有充分的生命力。

二、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事業的社會生態定位

從學科概念體系的構成內涵角度展開闡釋分析,社會生態學的基本內涵包含兩個基礎向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社會學向度和生態學向度。社會生態學學科概念體系中的社會學向度認為,人類群體在具體開展自然資源要素運用的實踐過程中,既有可能對現實存在的自然資源要素造成毀滅性破壞,也有可能借由針對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和諧有序調整,實現對現實存在的自然資源要素的充分保護和優化,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相互關系的和諧有序發展。在針對一切表現形式的社會生態問題進行引致根源分析過程中,社會分析向度清晰揭示了不同人類個體、社會階層、民族群體,以及主權國家對現實社會環境的影響作用存在顯著差異。在具體針對社會生態的建設實踐活動展開闡釋分析的實踐背景下,社會學向度重點強調了自然科學學科體系,以及人文科學學科體系之下不同學科之間的充分融合,確保實際開展的相關建設實踐活動,能夠順利獲取和實現最優化的實踐效能狀態。生態學向度憑借其本身對外提供的基礎性原則、方法,以及價值觀等理論指標要素,確保了在現代科學技術事業的歷史性實踐發展過程中,不再僅僅單純局限于對人類社會建設事業綜合性經濟社會收益獲取狀態的關切,而是要切實保障人類在發展科學技術事業過程中,能夠實現對基礎自然與生態環境建設狀態問題的充分關注,從而最大限度實現現代科學技術研究與應用事業的生態化發展狀態控制目標。在現有的社會生態實踐發展演進背景之下,高等院校基礎行政管理實踐工作的獨立性形態特征將會不斷弱化,并且會逐步發展成為高等院校內部社會生態建設事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內容,為我國現代高等教育事業的穩定有序發展做出了不容忽視的重要貢獻。

三、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祛魅化實踐思路

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想要實現祛魅化建設發展實踐目標,其基本內涵就在于要采取適當形式的干預督導手段,實現“去行政化”的高等院校內部行政管理工作實踐發展目標,確保實際組織開展的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能夠為高等院校各項基礎性教學研究事業的平穩有序發展,建構和提供穩定且堅實的支持條件。要基于生命本真意義的考量實踐角度,以高等院校直接隸屬的政府職能部門作為改革切入對象,從政府及政府職能部門性高等院校管理性政策文件體系,以及規章制度層面逐步實現對行政管理機制作用強度表現狀態的充分弱化,確保實際組織開展的高等院校基礎行政管理工作,能夠充分規避不合理行政管理性干預制度和干預行為的不良影響,進而確保我國高等院校各項基礎性教學研究事業能夠實現穩定有序發展。想要切實實現高等院校基礎行政管理工作的“去行政化”建設控制目標,必須嚴格遵循高等院校內部社會環境生態建設實踐領域的人文關懷思想指導理念,以及和諧共生思想指導理念的基本要求,在切實建構和實現校長工作專業化和教授管理工作組織化工作狀態控制干預目標的前提條件之下,確保人文關懷思想指導理念能夠實現在我國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實踐過程中的充分貫徹,在以獨立個人為基點展開我國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實踐過程中,確保能夠遵照不同人類個體的具體表現特點對其展開針對性的督導和運用,從而實現對我國高等院校內部現有人力資源要素最佳使用效能的充分發揮,為我國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綜合性組織開展效能的改善優化,建構和提供基礎性的支持條件。在針對我國高等院校內部社會生態環境建設實踐過程中涉及的行政管理權力要素,以及學術研究實踐權力要素展開系統化分析處置過程中,必須確保在關注兩者之間基礎性相互差異表現特點的潛在條件下,確保兩者之間能夠建構形成和諧共生的相互關系格局,為我國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改革事業進程的高效平穩有序推進建構支持條件。高等院校開展行政管理實踐工作改革,必須切實關注相關工作在具體組織實踐過程中的效能獲取狀態,確保實際設定的各項基礎性改革預期目標均能順利實現。

四、結束語

針對高校行政管理社會生態定位和祛魅化論辯問題,本文具體擇取了社會生態理論體系中的核心理念、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事業的社會生態定位,以及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祛魅化實踐思路三個具體方面展開簡要的論述分析,旨在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借鑒。

作者:楊軍 單位: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葉進,王郡.高校行政管理社會生態定位和祛魅化論辯[J].商業時代,2012(11):108-109.

[2]徐博,于長志.高校行政管理向服務型轉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高等農業教育,2014(06):55-58.

[3]張琸玡.試析高校行政管理的社會生態定位[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4(06):202.

[4]鮑傳友,毛亞慶,趙德成.高校行政管理干部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構建——基于A大學的案例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6):67-72.

[5]趙成榮,安鳳華,熊成鑫.對當前我國高校行政管理現狀的思考[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68-72.

[6]李博,張安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2):141-143.

[7]周軼瓊,查俊峰.關于高校行政管理角色定位的思考[J].科技創業月刊,2007(0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