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探討論文

時間:2022-11-17 03:08:00

導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探討論文

【摘要】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市場經濟能否正常運行,逐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財務管理體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的必要性,闡述了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完善的對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財務管理職能較弱,資金使用效益低下

行政事業單位的行政職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場化,部門預算不規范,經費相互擠占,費用支出無計劃、無定額,或是有計劃定額但流于形式。財務部門對經費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視了資金使用前的預測和使用中的控制,對經費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對資金使用效率進行考核。因此,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2.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不恰當

其主要表現在:(1)我國預算會計是以現金制為基礎,其目的是匯報支出,為決算服務,它不進行成本核算,因而無法計算和統計行政成本,也無法評價資金的使用效益。(2)有的預算單位對項目支出的核算不區分不同的專項項目資金,統一使用規定的行政事業單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專項項目資金的管理;而有的單位則只按專項項目歸集各項費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單位各項費用的整體控制管理。(3)現行預算單位會計制度在會計科目的設置和核算內容上,與部門預算編報口徑不一致;一般預算支出科目與行政事業單位科目不一致,導致在編制決算時,預算單位必須將會計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預算科目。

3.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執行方面,缺乏應有的約束力和嚴肅性

(1)有的預算單位在資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嚴,超支浪費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政府部門的公眾形象。(2)有的預算單位在項目支出資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項目支出來彌補基本支出經費的不足,用于維持日常公用支出,沒有做到專款專用。(3)有的預算單位在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沒有樹立講求經濟效益的理財理念,重撥款而輕管理,重預算審核而輕實際效果,對項目資金實際使用績效缺乏有效地監督和考核。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控制制度體系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行政事業單位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必須遵循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并把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落實到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中去。這是建立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的基礎。

2.有效性原則。內部財務控制應當約束單位內部涉及財務工作的所有人員。任何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財務控制的權力。

3.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涵蓋單位內部涉及財務工作的各項經濟業務及相關崗位,并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

4.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原則。內部財務控制應當保證單位內部實際財務工作的機構、崗位的合理設置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劃分,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5.成本效益原則。內部財務控制應當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以合理的控制成本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成本效益原則要求各單位在內部財務控制中必須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以較小的控制成本和管理成本獲得交好的經濟效益,保證實施內部財務控制所花費的代價低于因此而獲得的效益。

6.適時性原則。每個單位的外部環境都在不斷發生變化。環境的變化是不以單位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每一個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都應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單位業務職能的調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斷修訂和完善。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

1.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建立有效的支出約束機制。(1)綜合性的管理制度。(2)單項的管理制度。(3)相關性的管理制度。這樣,可以從單位內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約束機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嚴格按制度辦事,以堵塞漏洞,節約資金,防止經費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項資金的使用效益。

2.細化部門預算,提高財務管理的計劃與預測能力。現階段,應盡快推廣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學的部門預算。部門預算改革工作剛剛起步,有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每個單位應當對預算執行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對于適當的差異,可以適當調整預算定額標準,使部門預算符合單位的實際情況。

3.進行預算會計制度改革。(1)按照公共財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規范、統一的預算會計體系,同時將權責發生制確認基礎引入預算會計。(2)推進預算收支科目改革,對于現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不適應部門預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據現行預算管理的要求進行修訂,為各項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礎條件。

4.嚴格預算開支,建立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方法是:(1)崗位分工控制,保證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2)授權批準控制,嚴格遵循授權范圍和權限,重大會計事項建立集體審批制度。(3)會計系統控制,制定符合單位的會計制度和崗位責任制等。(4)財產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盤點的措施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5)內部報告控制,及時全面地反映經濟活動的情況。(6)電子信息技術控制,加強電子信息系統的開發和維護,盡量減少人為操縱因素的影響。內審部門還應經常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制定改進措施。四、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與財務管理

筆者建議如下。

1.增強監管意識,認真落實資產管理責任。各單位應充分認識到管好用好國有資產的重要性,把國有資產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本單位工作目標。明確單位主要領導為全面責任人、分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使用部門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的三級管理責任制。應根據資產的不同類別,規定相應管理部門及責任人,并與部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簽訂資產管理協議,定期考核責任履行情況。財會部門、資產管理部門與資產使用部門之間要加強信息溝通。貨幣資金的責任人是財務部門。資金的損失系財會人員個人原因造成的,應由個負責賠償。存貨和固定資產的責任人是資產管理部門。一要建立資產使用登記制度,明確使用人。二是建立資產定期盤點制度,關心資產的存量狀況,及時與財務部門對賬、資產盤盈或盤虧按管理權限上報審批或審核備案,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對外投資和應收款項的責任人是單位的業務部門,關鍵是要落實到每一個責任人。同時財務部門要配合做好投資監管和欠款催收工作,跟蹤監管資產運行過程,防止資產收益流失。

2.加強財會人員業務培訓,建立財會人員準入制。有關部門應對行政事業單位財會人員現狀開展調研,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不斷提高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會計和電腦技術操作水平,以適應新時期單位財務管理和國有資產網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同時,各單位應建立會計人員上崗準入制度,實行會計人員競爭上崗。財會人員應及時更新財會知識,增強財經法紀觀念,嚴格執行《會計法》賦予的內部監督權,規范核算各項財務收支。

3.健全內控制度,規范內部管理行為。有關部門應督促相關單位建立內部監督和約束機制,要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分離不相容崗位,嚴格支出審批、資產處置、采購及付款等環節的審批手續。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要由專門的機構或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檢查。充分發揮單位內部審計和財務監督在資產管理中的作用,發現問題,嚴格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從而把國有資產管理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4.實行國有資產基礎臺賬制度。各行政事業單位均應建立資產數據基礎臺賬,通過建立資產管理信息數據庫來規范資產管理。在此次資產清查中,我縣的233家行政事業單位都建立了詳細的資料數據臺帳。下一步,是要把資產的臺帳管理納入單位日常工作監管范圍,要指定專人通過資產管理網絡系統負責資產購建、改造、調撥、捐贈、變賣處置、報廢、毀損、投資等環節的申報審核、審批手續、維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確保單位履行職責和促進各項事業發展。對各單位資產管理基礎臺賬制度的執行情況,有關部門應定期組織檢查,督促其規范管理國有資產。

5.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年報審計制度。鑒于本次資產清查中發現部分單位在會計基礎工作、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內部控制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建議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年報必審制度。在每年部門預算“一上”之前,組織財政、審計部門檢查力量或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社會中介機構,對納入部門預算的單位上年度部門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重點審查各單位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為部門預算安排資金提供可靠依據。

6.加強房屋資產的權屬管理。各單位應盡快辦理所有房屋資產的產權證,理清權屬關系。對各單位房屋資產的產權管理情況,有關部門可適時組織檢查,督促其規范管理。在條件成熟時,應對各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進行產權登記,由財政部門核發《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證》,依法確認國家對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和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的占有、使用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