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壟斷權力濫用論文

時間:2022-06-15 09:27:00

導語:行政壟斷權力濫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壟斷權力濫用論文

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反壟斷法在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美國被稱為“自由企業的大憲章”,在德國被稱為“經濟憲法”,在日本被稱為“經濟法的核心”。

從壟斷形成的原因來看,壟斷大致可以劃分為市場壟斷、自然壟斷和行政壟斷三種類型。而從中國現實出發,行政性壟斷是主要成分。行政壟斷是由于行政權力的保護而形成的壟斷行為,行政壟斷的主體是掌握行政權力、從事生產經營的具有壟斷傾向的國家行政機關或其授權的單位;行政壟斷的客體是被行政權力排他性的社會物質資源或公用行業。判斷是否構成行政壟斷的標準是以行政權力的濫用為核心,其他公共權力綜合運用影響的產物。

中國的行政性壟斷主要表現為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主義,行業壟斷就是政府所屬部門為保護本部門的企業和經濟利益,濫用行政力量限制競爭者的市場準入,排斥限制或者妨礙市場競爭。我國現行體制長期禁止或限制外商和個人投資于服務領域,這種保護性做法導致我國金融、郵政、電信等服務行業長期處于低效率狀態,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降低了社會福利。如IP長途電話業務部分,在國內最初提供IP電話業務的是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的一個網吧,1997年陳氏兄弟租來電話線,交納了市話費與上網費,辦起了基于網絡的長途語言傳輸服務,那時中國郵政的國際長途是每分鐘收費28元,陳氏兄弟只收IP電話費4.8元。但馬尾區法院認為陳氏兄弟的行為屬于“新類型犯罪”,判決“非法經營電信”。盡管后來福州中院多次撤銷馬尾區法院的判決,但陳氏兄弟錢物還是被“暫扣”。信息產業部隨后宣布各個國有電信公司全面推出IP電話業務,隨即壟斷了IP長途電話業務。

地方保護主義(又稱地區壟斷)形成另一種行政性壟斷形式。地方保護主義主要是地方政府為保護本地的企業和經濟利益,禁止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或者阻止本地原材料銷往外地,由此使全國本應統一的市場分割成一個個狹小的地方市場,設置地區市場壁壘,一些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作為地方利益的保護人,為保護本地區、本部門及本行業局部利益、短期利益,確保地方經濟向前發展,確保地方財政的不斷增長,濫用行政權力,采用政府發文或相關部門聯合發文,設置許可證,辦案禁區,不當的或歧視性的質檢和準銷證,拒絕實施行政行為等多種形式,對外地商品實施地方封鎖,強制外地商品辦理準銷證、貼花及防偽標志等,或對外地企業產品非法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以抬高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的門檻,削弱其競爭力,保護本地商品的高額壟斷利潤。

如果說過去更多的是所謂顯性行政壟斷,地方明目張膽地通過明文規定來阻礙競爭形成壟斷,那么近幾年更多的是一些地方動用行政力量通過幕后操縱制造隱性行政壟斷,使其貌似市場壟斷,或者是干脆動用行政力量制造所謂的市場壟斷,讓有關方面更加難以辨別和處理。

中國的行政壟斷是經濟轉型時期國內各種沖突累積的表現,造成了大量隱性社會福利的損失。

首先,應對壟斷行為立法,把反行政性壟斷行為作為反壟斷法的一個重要內容。用反壟斷法限制行政性壟斷行為是最有效的手段,歐美及東歐一些國家采取這種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設立一個高度獨立的、權威性的反壟斷執行機構,使其能有效地處理行政機構的違法行為,這個機構應有自己獨立的財政撥款,獨立的執行機構及人事制度,這樣才能不受制于某些強大的利益集團。內部成立分別監管行業和地方壟斷的兩個執行部門,所在員工并不應是國家公務員,這樣他們不隸屬于任何政府部門,以雇傭形式聘請會計師、核算師、工程師、電腦專家等各領域的專家,反壟斷工作是與擁有豐富資源的壟斷利益集團較量,不是內行不可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成立相應獨立于執行機構的監督機構,監督機構成員應由社會上的各界代表組成,并注意吸納社會名士、律師、學者,以定期、不定期形式檢查反行政壟斷工作的進展。

要解決好行政性壟斷問題,需要健全的有效的反壟斷的法律制度,嚴格的專業的執法機構,更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鼓勵充分競爭的市場氛圍,這是解決行政性壟斷問題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