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新模式下初中物理論文

時間:2022-08-28 05:14:13

導語:教學新模式下初中物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新模式下初中物理論文

一、精心備課,變“教”為“學”,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

教師要改變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在研討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chǔ)上,精準把握重點,既要清楚引導點撥、難點剖析內(nèi)容,又要對學生預習內(nèi)容、討論重點做到歷歷在目.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調(diào)控和駕馭能力,才能有效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過程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重點以及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過程.例如,在講“氣體的壓強”時,由于大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生對大氣壓強的概念感受不深,教師對此可以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玻璃廠工人在搬運巨大玻璃時遇到“面積過大、過重且容易劃傷工人的手”的問題,并為學生準備磁鐵、玻璃片、皮碗等物體,讓學生思考能用什么方法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學生甲認為:“將兩塊磁鐵分別放在玻璃的兩側(cè),利用其吸力可提起玻璃.”學生乙認為:“用皮碗接在玻璃上,并擠出里面的空氣,提皮碗的耳朵就可以提起玻璃.”教師讓學生根據(jù)空氣的密度估算教室里空氣的質(zhì)量,讓學生選擇準備好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

二、轉(zhuǎn)換角色,充當老師,培養(yǎng)學生自主構(gòu)建知識的能力

“好奇”、“好問”是學生的本能,但迫于應試教育的壓力,教師機械地灌輸知識,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也愈來愈少.因此,教師要引入豐富的社會和生活資源,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出學生的好奇心,打開學生封閉已久的心扉,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要大膽嘗試新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走上講臺充當一回小老師,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討論,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活他們的思維.例如,在講“家庭電路”時,教者將自己和學生一起分成8個組進行比賽,請教一位“老師”幫助我這個“學生”的忙,回憶了歐姆定律.

一位女生立即補充道:我們只要知道電路中U、I、R三兄弟中的一個,就可以求出其他兩個.通過有效引導,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教者適時引入新課: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電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家用電器使人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能不能請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家庭電路.這時課代表上臺,邊講邊畫出了示意圖,這時立即有位男生反問:電能表裝在匣刀的后面,不是可以偷電了嗎?引得全班學生大笑.這時教者不失時機地問:電能表有什么作用?該如何裝?這位男生立即回答:電能表是測量家用電量多少的.并將示意圖加以改正.筆者進一步追問:能不能介紹一下進戶的兩根電線……新課程打破了傳統(tǒng)教師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摒棄了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由于學生對家庭電路有一定認識的,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方式教學,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三、走向社會,開展調(diào)查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物理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服務于社會.教師要引領(lǐng)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開展系列調(diào)查研究活動,樹立科學服務人類的意識.如在“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教學中,教者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上網(wǎng)搜索、觀看錄像、實地調(diào)查、小組討論等方式了解煤炭、天然氣、水電等能源的利弊,既拓寬了學生視野,擴大了知識面,調(diào)動學生學習研究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分析論證的能力.總之,在教育崇尚本真、回歸本位的今天,物理教學要改變熬時間、熬體力的現(xiàn)狀,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構(gòu)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大膽探索、勇于思考、善于表達,努力激活學生思維,造就課堂的智慧與靈動.

作者:蔣青龍單位:江蘇濱海縣秉義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