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實踐教學資源優化探討

時間:2022-07-28 08:42:25

導語:校內實踐教學資源優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內實踐教學資源優化探討

摘要:以衡水學院為例,通過調查了解到地方本科高校校內實踐教學資源優化整合存在以下問題:實踐教學資源數量配置不均衡、實踐教學資源類型重顯性忽隱性、校本實踐教學資源開發不足等。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統籌全校實踐教學資源進行科學配置,強化實踐教學資源整合體系建設,注重校本實踐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等對策。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實踐教學資源;優化整合

實踐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高校人才對接行業企業實踐的重要途徑。隨著供給側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產業和社會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特別是人才實踐能力、實踐素養等要求日趨提升。為貫徹落實“”報告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等目標。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主體的地方本科院校,肩負為地方區域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地方本科院校實踐教學資源數量、結構及使用等,直接關乎地方本科院校培養的應用型人才的實踐能力和水平。本研究中,實踐教學資源是指地方本科院校開展實驗、實訓、畢業設計(論文)、專業作品、見習、實習等實踐教學所涉及人、財、事、物等各種要素的總稱。基于此,以衡水學院為例,針對地方本科院校校內實踐教學資源數量結構等進行調研,以梳理其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建議。

一、高校校內實踐教學資源優化整合的必要性

(一)各級各類文件對實踐教學資源整合提出新要求。2012年,《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1]較全面細致地對高校實踐育人及其落實進行規范,強調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并對實驗、實習、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管理提出規范性意見,要求高校整合實踐教學資源,為學生各實踐教學環節的開展創設條件和保障。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2],根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需要,提出高校“強化創新創業實踐”。2018年,《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教技〔2018〕3號)[3],強調整合實踐教育資源,建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創新培養模式等。上述文件均要求高校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實現對學生創新創業、思想道德、專業技能等實踐素養的培養,并對高校實踐教學資源統籌合理運用等提出了明確要求。(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對實踐教學管理模式。提出新挑戰隨著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15”“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戰略的提出,特別是供給側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由傳統單一專業人才過渡為復合式人才;從注重人才精英化培養,過渡為人才大眾化培養。當前,社會經濟政治對人才的需求,迫切要求高校突破以往以專業為單位“各自為政”的實踐教學管理模式,轉向跨學科、跨專業實踐教學資源優化整合管理模式。(三)在校大學生對高校實踐教學資源提出新需求。當前,“90”后在校大學生對學習、生活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要求更高,為滿足“互聯網+”背景下在校大學生個性化學習及興趣發展需求,提升在校大學生綜合素質中的實踐素質,勢必需要高校開放校內實踐教學場所和設施,優化整合校內實踐教學體系,共享不同專業、不同類型校內實踐教學資源。

二、地方本科院校校內實踐教學資源配置及利用現狀

以衡水學院為例,調研地方本科院校校內實踐教學資源配置及利用情況,發現地方本科院校積極貫徹落實各級各類文件對高校實踐教學的系列要求,逐年增加對實踐教學場所、儀器設施等的投入,逐步完善校內實踐教學管理相關文件制度,建立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在保持校內學生實踐教學環節正常運轉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和貢獻。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面對當前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及學生個性化實踐教學的需求,衡水學院等地方本科院校校內實踐教學資源配置及利用方面仍存在以下問題。(一)實踐教學資源數量配置不均衡。綜合近十年來校內實踐教學資源數量配置情況,發現地方本科院校實踐教學資源數量配置不均衡。1.學科專業間實踐教學資源數量配置不均衡不同學科專業之間的實踐教學資源數量配置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傳統學科,如生物類、化工類、計算機類等理工類專業實踐教學資源投入較高,實踐教學場所、實踐儀器設備等數量較多,經過數十年學科專業建設,在滿足實踐教學基本需求的基礎上,積極服務地方發展,實踐教學資源除消耗外,總量不斷增加,生均實踐教學資源數量較高。而新興的播音主持與藝術、學前教育等非理工類的應用型專業實踐教學資源數量偏少,投入不足,由于建設周期短,生均實踐教學資源占有量偏少。2.不同類型的實踐教學資源數量配置不均衡根據不同類別對實踐教學進行劃分,地方本科院校實踐教學資源數量分配出現了不平衡問題。就實踐教學而言,涵蓋學科專業實驗、實訓、畢業論文(設計)、專業作品、見習、實習等各環節,不同類別實踐教學資源數量存在差異。其中,實驗場所、實驗儀器設施設備、實習基地等數量較多,而實訓場所及設施、見習基地等數量偏少。(二)實踐教學資源類型重顯性輕隱性。調查發現,地方本科院校實踐資源按照顯性的儀器場所等物質資源和隱性的制度、師資素質等文化資源劃分,二者存在不平衡的現象。顯性實踐教學資源,如實踐教學場地、實踐教學的儀器設施、投影、電腦、桌椅等介質資源,由于短期投入見效快,建設周期相對較短,是地方本科院校為滿足基本師生實踐教學需要,順利通過院校、學科專業評估,開展實踐教學資源建設的主體。但實踐教學文化、制度、師資素質等隱性資源,由于建設時間較長,投入產出速度較慢,往往被地方本科院校實踐教學建設所忽視。(三)校本實踐教學資源開發不足。調查發現,地方本科院校實踐教學資源中,引入資源數量類型較多,校本開發的實踐教學資源不足。地方本科院校承擔服務地方、引領地方的重任,但在實踐教學建設中,往往以引入、借鑒現有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管理、實踐教學設施設備等資源為主,缺乏立足地方,自主研發、自主生成校本實踐教學管理模式和實踐教學教具設施等資源。

三、地方本科院校校內實踐教學資源優化整合對策

地方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水平和質量直接受實踐教學資源及其管理的制約,為解決地方本科院校校內實踐教學資源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一)統籌全校實踐教學資源進行科學配置。地方本科院校應統籌全校實踐教學資源,對其進行合理規劃和配置。實踐教學資源的數量是保障學校、學科專業、師生實踐教學需求最基本的體現。地方本科院校應在統計現有全校實踐教學場所、設施設備、師資、實踐教學利用情況的基礎上,立足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學科專業建設規劃及實踐教學建設規劃,根據現有行業企業對學科專業人才的需求及現有新老專業建設情況,分周期、分年度加大對學科專業實踐教學資源數量與結構的配置。對于新興的學科專業,應參照教育部學科專業建設質量標準,以新專業學生數及實踐教學課程、環節等為依據,加大實踐教學資源的硬件投入,以保障新學科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需求;對于傳統學科專業,應以省級、國家級“質量工程”及專業認證建設項目為目標,以探索和凝練傳統學科專業的實踐教學特色為依據,強化傳統學科專業實踐教學資源中文化、管理模式等軟件建設,以滿足傳統學科專業富有特色及品牌式的實踐教學建設需求,從而實現對全校不同學科專業之間實踐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二)強化實踐教學資源整合體系建設。地方本科院校需建立健全實踐教學資源優化整合體系。首先,地方本科院校實踐教學管理人員需更新傳統的實踐教學資源觀,轉變原有只重視顯性實踐教學資源建設,忽視隱性實踐教學資源的觀念。其次,逐步完善顯性、隱性兼有的實踐教學資源管理制度,提高顯性和隱性實踐教學資源的整合度,提升實踐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最后,打破原有院系、專業對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掌管的所有權壁壘,強化校級實踐教學建設的統籌管理及實踐教學資源的所有權歸屬,明確院系、專業、師生是實踐教學資源使用的主體責任,建立全校公共、專業實踐教學資源的共享、開放管理體系,以滿足全校師生不同的實踐教學需求。(三)注重校本實踐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地方本科院校應在引入現有實踐教學資源的同時,在制度、管理機制等方面突出校本實踐教學資源的開發與運用。首先,建立健全校本實踐教學資源開發管理制度,積極鼓勵廣大師生立足地方,服務社會,開展校本實踐教學所需設施設備、教材(講義)、文化氛圍、管理模式等的探索和創新。其次,完善校本實踐教學開發與利用管理的組織機構體系,明確職責權限,在財力、物力、宣傳等方面,調動廣大師生參與校本實踐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積極性,為更高效地研發校本實踐教學資源提供必要保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2012-09-14)[2018-04-16].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0/201209/142870.html.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2015-05-13)[2018-04-16].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3]教育部.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EB/OL].(2018-04-15)[2018-04-16].www.gov.cn/xinwen/2018-04/15/content_5282540.htm.

作者:杜希宙 劉寶瀛 劉潔晶 王靜 單位:衡水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