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區文化教育論文
時間:2022-06-11 09:07:45
導語:農村社區文化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利用傳統節日,豐富社區文化教育載體
農民一般喜好自己的一些傳統節日,而西方的洋節日在農村未必有市場,所以不妨抓住農民普遍重視的春節、元宵節、國慶節、中秋節等進行一些符合農民口味的文化慶典活動,如傳統的舞龍舞獅、錢棍、大頭娃娃、獅子滾繡球,還有端午節的包粽子、賽龍舟、立蛋比賽、吃“五黃”等。通過開展這些傳統民俗活動,既能聯絡村民之間的感情,活躍節日氣氛,又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繼承與創新。其實節日慶典在一定意義上是農民對世界、人生的一種認知方式,是農民生存智慧和人生經驗的體現,也是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方式。所以如何利用好各種節日慶典活動,擴大群眾的參與面,提高群眾的積極性,豐富社區市民的文化生活,對于農村社區教育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挖掘區域性文化,加深社區文化教育的底蘊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不同的民風民俗說到底就是不同地域文化的具體表現。農村社區相對城市社區區域性更大、更散,各種傳統觀念和傳統文化特色也各不相同,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點和優勢,這正是開展農村社區文化教育的基礎。江西省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吳建軍說,作為一個農民,他所喜歡的文化一定是在內容上表現其喜怒哀樂、形式上符合其審美情趣、在潛意識里暗合其文化心理的文化,而土生土長的帶著一方靈氣的傳統文化最能體現這些要求。白峴鄉境內竹資源豐富,“虛心文雅、高風亮節”的竹精神在這里源遠流長、根深蒂固。為了弘揚竹文化,白峴鄉社區教育中心每年都要開展竹文化節。文化節活動豐富多彩,不僅有社區市民竹制品的交流展示,社區書畫愛好者關于竹的書畫展覽,還有“弘揚竹文化,低碳我先行”主題文藝晚會,社區內學校、企業、單位積極參與,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努力營造“虛心謙和”的德育氛圍、“家和萬事興”的家庭氛圍、“品行高潔、與人為善”的人際氛圍“、樂善好施”的助人氛圍,使村民處處受到竹文化的熏陶,形成了民風淳樸、和諧友善的人文環境。語言包含了豐富的文化信息,甚至特定區域文化特征可以在該區域的方言習慣中得到充分體現。長興縣白峴鄉位于蘇浙皖三省的交界處,常住人口只有一萬左右,可是當地卻有獨特的方言,已被收錄于長興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白峴鄉社區教育中心為了這一文化遺產能綿延不絕,今年4月份舉行了方言民間故事大講賽,每個社區都選派選手,講當地的民間故事,綿柔的口音,鏗鏘的語調,饒有韻味的敘述方式,把當地民間故事講得津津有味,不僅吸引了大批外來務工者的參與,連縣政協文史館的同志聽后都贊不絕口,當地很多方言故事都被收錄于《長興縣民間故事》一書中。
3.開發民間藝術,豐富社區教育的形式
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與民俗活動密切結合,與生活密切相關,保護、傳承好一些優秀的民間藝術樣式,特別是一些瀕臨失傳的民間藝術,對農村社區文化教育的影響深遠。例如白峴社區的“十番鑼鼓”,早在2008年,傳承啟動儀式就在鄉社區教育中心舉行。啟動儀式上,85歲非遺傳承人俞炳如向社區市民詳細介紹了十番鑼鼓的由來,并接受了湖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證書,社區教育中心和社區內學校頒發特別聘書,聘請其定期到社區教育中心、學校帶徒傳幫接代。現在白峴鄉每個社區的十番鑼鼓隊都各具特色,每周都有練習表演活動,每有大型活動,十番鑼鼓必不可少。十番鑼鼓不僅走出了白峴,走出了長興,還敲進了上海的世博會。其實,農民最渴望的是屬于自己的文化娛樂樣式。因此我們要大力挖掘、整理和保護,利用農村優秀民間文化資源,打造農村特色文化,使農村社區居民生活生氣勃勃,充滿活力,使社區教育呈現多姿多彩的風貌。
二、服務“農民”,把握農村社區文化教育的靈魂
農民是區域傳統文化的直接承載者,農村社區文化教育也是為了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在社區教育活動中,多研究農民的文化需求,從農民的實際需求出發,堅持以文化為主導,重視社區居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多年來白峴社區教育中心通過掃盲教育、職業中專班、成人“雙證制”高中班、成人大專班來提高社區成員學歷層次,注重社區居民技能的培養,常年開設計算機、電工、焊工、花卉苗木、市場營銷、蓄電池組裝、汽車駕駛、社區服務、美容保健等相關培訓,積極吸收農民參加學習培訓。
1.借用文化墻,力求教育的直觀性
浙江省長興縣從2010年開始大力推進魅力鄉村建設,目前白峴鄉已有五個行政村榮獲了“中國魅力鄉村”的殊榮。白峴鄉以“魅力鄉村”建設為契機,在建設魅力鄉村過程中,每個社區都根據實際情況,修建各具特色的文化長廊,中間配以亭臺樓榭作為市民休閑納涼交流之地,文化長廊圖文并茂的形式,起到耳濡目染的心理提示與教化作用。不僅如此,每個社區的墻體、橋欄、燈桿、綠地都會“說話”,為市民開啟了一道道歷史、文化、科技、道德之窗,成為社區居民隨時隨地可以享受的文化大餐。
2.依托文化社團,力求社區教育的持久性
社團管理是實現社區居民自主參與的重要抓手與途徑。在白峴鄉,每個社區,都活躍著一個特殊的文化群體,那就是社區居民自覺自發組織起來的各種社團組織,由于這些社團根植于社區獨特的文化土壤,是居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完全自愿組織開展起來的,因而長期以來,社區的許多文藝體育愛好者,自發組合到一起,開展秧歌、曲藝、歌舞、球類和棋牌類等各類文化體育活動,他們活躍在農家小院、鄉村廣場等,娛人娛己,極大地滿足和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做到既豐富多彩又健康向上,成為農民展示自己風采的平臺。
3.開設文化大講堂,提高社區教育的輻射力
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對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迫切。為了提高社區居民科學素養和文化修養,白峴社區教育中心根據時事熱點和群眾感興趣的話題,精心安排文化大講堂的內容,每周都有新意,每月都有重點。如2013年四月:改革創新•中國夢系列;五月:生態環境•美麗白峴系列;六月:旅游•休閑文化系列;七月:軍事•科學系列;八月:法律•經濟系列;九月:教育•勵志系列;十月:社會民生•農村政策法規系列等。社區教育中心聘請優秀專家、教師講課,每次開課,都吸引了很多市民參與,累計聽課群眾達到2000多人次。文化大講堂的開設,大大開拓了社區市民的視野,提高的大家的文明素質。
4.建設鄉村大舞臺,力求教育的娛樂性
隨著“魅力鄉村”建設的深入開展,目前白峴鄉每個社區都建起了“鄉村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村民們成了“明星”,他們或是邀請縣城專業的文藝社團送戲下鄉,或是自編自導自演,男女老少齊上陣,特別是夏天,形式多樣的納涼晚會常常是觀眾爆滿,笑聲不斷。“鄉村大舞臺”也是各村社區廣場舞、排舞集中展示的舞臺,白峴社區中心僅2012年共舉行排舞大賽4次,廣場舞大賽6次,并多次榮獲長興縣排舞和廣場舞大賽一等獎。2012年白峴鄉社區教育中心鄉村大舞臺“金秋十月”的文體活動展示還上了央視的《新聞聯播》。過去一些村民晚上閑著無聊,沉迷于賭博、酗酒、搞迷信活動,如今,每當農民們休閑之余,來“鄉村大舞臺”參與和觀看文體活動成了他們最大的精神享受。
三、發展“農業”,注入農村社區文化教育的動力
農村社區教育對于提高農民素質,推廣農業科技成果,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現代化,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培訓、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實用技術培訓,讓農民有一技之長
白峴社區教育中心根據當地的特色農業和農時特點,適時開展如白茶采摘、制作、施肥,毛竹林培養、冬筍培育,楊梅嫁接、吊瓜病蟲害防治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為滿足農民的創業需求,靈活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統籌農業科技等部門的有效教育資源,聘請專家、能手到田間山頭開展靈活多樣的培訓活動,對農民進行現場示范指導;帶領有種、養殖意向的農民到德清、安吉、臨安相關種、養殖基地參觀學習,實地請專家傳經送寶、答疑解難。自2006年以來,鄉社區教育中心聯合鄉農辦、畜牧獸醫站、林業站、農機站,以實用有效為原則,每年培訓農民1000多人次,還通過科技咨詢、技術承包、送科技進村入戶,農民們學以致用,現在當地很多農民都創辦了自己的種、養殖基地和企業,成了率先致富奔小康的典型。
2.發展文化產業,幫助農民致富增收
根據不同的區域經濟發展和社區市民素質與學習需求特點,社區文化教育的發展將以優勢產業為主體,著力打造區域特色文化,進而拓展社區教育的空間,有利于擴大就業和創業,實現區域內的跨越式發展。白峴鄉自古以來就是太湖石的重要原產地,以太湖石為主的園林綠化產業,已經成為白峴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現階段白峴鄉黨委政府正全力打造太湖石文化產業園,在緊鄰即將啟動建設的杭長楊高速白峴互通交匯口、北依10省道,交通極為便捷的地塊,正在建設集太湖石產業發展、文化推廣、生態環境展示功能于一體的太湖石博物園。我們要在太湖石原有的綠色產業鏈基礎之上,加快培育以太湖石為核心的景觀石銷售,名貴苗木花卉的種植,景觀照明產品的生產,以及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以此形成更寬、更長的產業鏈,以多產業的融合發展,拓寬百姓的增收渠道。新型農村社區文化教育是構建和諧新農村社區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工程。在開展社區文化教育中應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應更加注重適應農村形態和農民素質轉型的需求,農村社區教育應當以文化為引導,用先進的文化培育人,科學的文化武裝人,讓文化這種特殊的生產力在建設新農村,培養新農民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浙江省長興縣白峴鄉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 上一篇: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下一篇:會計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專題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