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鐵路企業文化改革

時間:2022-04-12 03:12:52

導語:淺析鐵路企業文化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鐵路企業文化改革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為企業多數成員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標、基本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鐵路政企分開對人們原有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了強大的沖擊,特別是在市場化改革進程中,鐵路企業文化悄然發生了變化。鐵路運輸企業風險意識強烈,但缺乏市場意識;非運輸企業依托運輸企業,競爭意識淡薄。因此,了解鐵路企業文化的基本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探析其中的原因,對于增強鐵路職工企業認同感、提升鐵路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鐵路企業文化的基本現狀

鐵路企業文化集中體現在管理文化、安全文化、服務文化和經營文化四個方面。

(一)管理文化強調集中統一

鐵路管理文化強調集中統一,保障運輸效率最大化,這是由鐵路行業特點決定的。從自然結構看,鐵路點多線長、縱橫成網,具有規模型、范圍型經濟和網絡結構的特點;從運輸管理上看,涉及機、車、工、電、供、通、客等多部門聯勞協作;從社會職能上看,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擔負著國計民生重大運輸任務,還承擔著專運特運等特殊任務。由此,鐵路企業文化深深烙印了本行業的特色,即強調全路“一盤棋”、高度集中、統一指揮。每一名職工都是整個運輸生產過程的中的重要一環,聽從集中統一指揮,服從企業安排管理,遵守安全規章制度,養成了標準作業的行為習慣。

(二)安全文化高度重視安全

安全是鐵路的生命線,鐵路企業如果失去了生命線,就等于丟了立身之本,這是長期生產實踐的經驗。鐵路企業歷來注重安全理念熏陶,在繼承已有的安全文化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崗一分鐘,安全60秒”“安全責任大如天”“安全第一”等口號;在作業過程中培育聯防互控的“你錯我糾”聯控理念;在安全典型選樹上挖掘身邊事例,形成對安全、對生命的敬畏意識。同時,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高鐵“高標準、嚴要求”的安全意識和新疆反恐維穩的特殊區情,也給鐵路企業的安全意識注入新的元素,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機制,依托互聯網+安全風險管理,利用微信平臺延伸安全管控觸角。

(三)服務文化立足以人為本

鐵路企業服務文化建設立足以人為本。從旅客視角看,以往鐵路部門列車運行圖編排主要考慮方便運輸組織,現在考慮方便旅客出行;從貨主角度來看,為滿足企業特殊需求開設貨運專線班列等,鐵路服務文化日趨人本化,這種人本化從根本上講就是要不斷滿足市場需求多樣化,這也是新時期“人民鐵路為人民”服務理念的重點所在。比如開發了“坐著火車游新疆”“大美新疆”旅游專列,整合交通、旅游、區域等多方資源,實現一線多景、車沿景走、車隨客行的新模式,出行時間編排更合理,極大滿足了旅客長途便捷游的需求,體現了以旅客為導向的顧客本位理念。

(四)經營文化凸顯市場導向

企業文化與企業經營密不可分,先進的企業文化可以推動企業的生產經營。鐵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建立與鐵路改革、發展相適應的經營理念、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體系,經營文化就是企業文化實質內容的動態反應及綜合體現。《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基本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在推進市場化改革、向現代企業轉型過程中,鐵路運輸企業和非運輸企業的經營文化表征稍有不同。

1.鐵路運輸企業風險意識強,但缺乏市場意識

鐵路運輸企業文化建設的傳統理念是把重點放在安全文化建設上,從而形成了較強的風險意識。當前,買方市場不斷擴大,但航空、公路交通運輸行業擠壓市場份額,新型業務競爭激烈,這些帶來的新挑戰、新問題仍然不少,這勢必要求鐵路企業進一步面向市場、擁抱市場。有部分企業職工不能適應市場主體角色轉變,從“以鐵路為中心”到“以市場用戶為中心”的角色轉換滯后,存在市場調研參與性不夠,新業務開發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2.非運輸企業對運輸企業依附性強,競爭意識較弱

鐵路非運輸企業生產經營還留有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對運輸企業依附性強。在經歷了依附站段、區域重組、回歸站段、專業重組的調整后,沒能夠完全轉變經營理念,仍然需要依托運輸業資源、依靠運輸企業扶持,缺乏核心競爭力,存在市場競爭意識弱、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由此可見,鐵路企業在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既有對原文化理念“集中統一”“重視安全”的繼承,又有人本化、市場化現代企業文化新模式的形成和發展,同時還暴露出運輸企業缺乏市場意識,非運輸企業夾雜著依附性、競爭意識淡薄等問題。鐵路這種傳統和現代因素并存的企業文化,與歷史傳統、現行體制、企業職工等因素密不可分。

二、傳統與現代因素并存的企業文化成因

1.宏觀層面———歷史傳統及行業體制的影響

我國鐵路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從貨運來講,需要優先保證關系國計民生的能源、原材料、糧食等重點物資運輸,運價低,有限的運能用于重點物資。鐵路總公司成立以后,鐵路企業兼顧公益性與經營性決定了鐵路企業文化中傳統與現代因素共存。

2.中觀層面———現行經營管理方式的制約

當前我國國企改革進入深化期,鐵路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仍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長期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運輸企業和非運輸企業被分離為“主業”和“輔業”,“輔業”即輔助運輸業,依靠主業的業務往來,“坐等靠”思想突出,加之部分資產劃分不清,產權不明,給運輸企業帶來沉重的負擔。與此同時,“輔業”為了適應市場化發展,也需要減員增效,接納安置運輸業富余人員與其自身減員存在矛盾。實際上,這種粗放的經營管理方式、不合理的運行機制、模糊的資產權限及清算方式等因素使鐵路企業經營文化夾雜著傳統因素。

3.微觀層面———部分職工思想觀念保守封閉

企業文化是在繼承基礎上的整合,由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思維慣性,大部分鐵路職工在思維方式上更多地傾向求穩、強調求同,在鐵路這個小型社會里,思想相對封閉保守,不易接受新生事物、不愿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有的鐵路企業管理者認為,企業文化屬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疇,把企業文化建設歸納到政治工作上,沒有與市場經濟因素相聯系,或者雖然不叫思想政治工作,但是把企業文化工作劃分到黨團組織工作中,依然帶有政治色彩,市場意識、競爭意識不足。

三、鐵路企業文化建設的實現路徑

1.企業文化建設應適應國企改革變化

首先,鐵路企業文化建設應強調管理文化、安全文化、服務文化和經營文化的有機統一,以安全理念為基礎、以人本化服務為創新點、以市場化經營為核心突破口,人本化促市場化,市場化反作用帶動人本化,以符合社會、經濟及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其次,消除“主輔分離”“孰重孰輕”的認識,運輸企業和非運輸企業是一個有機系統,都是鐵路局的經營單元,進一步賦予鐵路運輸企業與非運輸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加快對非運輸企業轉型的扶持力度,實現運輸業與非運輸業優勢互補。具體來說,規范運輸企業與非運輸企業經濟關系,以協議形式明確雙方權責利界限,完善生產經營配套制度,規范財務核算操作,建立規范的資產投入和回報制度;實施集約化管理,把經營成本壓下來,減少鐵路系統內耗,“省下就是賺了”的市場經營理念要融入企業全過程管理。

2.完善企業文化建設的支持體系

從外部支持來看,應該爭取政府公益性運輸補貼。鐵路企業實際承擔公益性服務,包括以國土開發、消除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滿足軍事需要、運輸搶險救災物資等非經濟性的鐵路建設項目和運輸服務,這些服務難以從市場中獲得正常經營收益,因此,應該爭取政府公共產品公益補貼。從內部支持來看,面對鐵路企業經營文化薄弱、市場競爭意識不足的問題,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繼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支持體系,這種支持不僅在硬件方面要完善鐵路服務設備設施、提高服務產品開發能力,而且還應該在軟件文化方面,完善與企業文化相適應的獎懲制度、人事制度,健全與經營服務相關的措施和應急預案,加強企業文化落地的制度保障。

3.充分注重“人”的因素

一是鐵路企業文化建設要善于調動人的積極性,摒棄過去“思想政治式”的企業文化,在建立符合市場化的企業文化過程中,激發職工參與企業文化理念征集、提煉、宣傳的參與性,注重職工利益訴求轉變,找到企業與職工兩者之間的平衡點。二是鐵路職工要改變傳統的慣性思維,加強以人為本服務觀念,使廣大旅客、貨主感受到“三個出行”和“物暢其流”的便利,感受到鐵路經營文化的魅力,增強對鐵路企業品牌的認知度、認同度。三是企業職工是經營的主體,將“向廣大旅客貨主的消費要效益”的經營成果運用到職工職業道德和技術業務培訓,特別關注職工柔性的情感需要,使其愿意參與經營文化建設,以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經營發展。

作者:閻微 單位:烏魯木齊鐵路局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