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驗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啟示
時間:2022-02-07 08:58:59
導語:歷史經驗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畢節地區民族工作的歷史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面對錯綜復雜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畢節歷屆黨委政府始終堅持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宣傳教育的輿論導向,以經濟建設和民生改善為民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實現民族團結和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交往交流創造了積極的條件。(1)通過加強黨的民族政策教育,培養和樹立民族團結意識,為民族工作的開展掃除思想障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畢節地區階級斗爭復雜、民族矛盾尖銳,人民群眾思想落后,許多漢族干部大民族主義思想嚴重,沒有認識到黨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民族政策意識淡薄,不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工作簡單粗暴,不信任和歧視少數民族干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和社會主義改造帶來不少負面影響。[1]后來通過長期不斷的民族政策教育,各級機關干部逐步提高了對民族團結的認識,黨的民族政策才逐漸深入人心,各級政府的經濟文化建設和民族工作才有了保障。(2)通過貫徹執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民族平等交往交流創造政治條件。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一項政治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畢節各級黨委政府積極響應上級的安排,相繼成立了1個民族自治縣和許多民族鄉,其中1965年全專區設有民族鄉60個,1984年有167個,1992年撤區并鄉后,全市共設77個民族鄉。開啟了各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內部地方性事務的新時代,為民族平等交往交流提供了制度保障。[2]400-405(3)通過經濟建設和改善民生,為民族交往交流奠定物質基礎。經濟是基礎,實現民族平等光有政治地位是不夠的,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縮小收入差距才是關鍵。鑒于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畢節歷屆黨委政府始終重視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問題,著力改善和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條件和經濟水平。比如從1980至1990年,畢節地區共組織經費5890.40萬元,幫助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文化教育等事業;1980—1998年,畢節市共投放少數民族地區交通建設費617.3萬元。加上國家和省的投入,畢節少數民族地區農業、畜牧業、林業、住房、交通等各方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些舉措進一步縮小了民族地區經濟差距,促進了民族團結,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2]7-8(4)通過教育投入,提高和改善人民文化素質,為民族交往交流掃除文化障礙。據統計,畢節地區1980—1998年用于民族教育的經費共3291.47萬元(含科研補助費、智力支邊費),占民族經費總投放額的32.22%;1992—1998年項目單位自籌和其他單位投放給民族教育的金額達1339.7萬元。這些民族教育經費除了用于改善辦學條件外,大量用于民族師資培訓、開辦民族學校、各類民族班以及為學生的書本費、學雜費、生活費提供補助等。1977—1998年,全地區共錄取普通高等院校大專生2.1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5575人,占全地區錄取大學生總數的25.57%;錄取中等專業學校(含中師)學生4.3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12萬人,占錄取總數的25.89%;少數民族學生錄取比例基本接近少數民族人口的比例。加上2000年后“兩基”、“普實”的全面實施,畢節各民族人口文化素質得到普遍提高,大大縮小了少數民族和漢族人口文化素質的差距,逐步消除了民族間文化上的歧視,為民族交往交流掃除文化障礙。[2]8-9(5)通過加大衛生投入,切實改善各民族醫療衛生條件,為提高各民族健康水平創造條件。長期以來,國家除每年撥給醫療衛生事業費外,還另外撥給部分醫療衛生事業補助費,幫助少數民族地區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比如20世紀50年代,國家每年都撥給民族地區醫藥補助費,為少數民族免費看?。?0年代,國家每年撥一筆專項經費補助民族地區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和為家庭困難的少數民族免費治療;1980—1998年,全地區共投放民族醫療衛生費385.45萬元。1988年底,全地區已有民族醫療機構308個,1992年又新建民族鄉衛生院111所,到了21世紀,畢節市各級醫療體系基本建成,醫療保險惠及千家萬戶,畢節各族人民醫療衛生條件和健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2]9(6)通過民族文化事業的投入,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為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鑒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是國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投放在畢節地區民族文化方面的民族經費就達831.83萬元,占民族經費總投放額的8.14%。這些經費主要用于建設文化站、電影院、電視差轉臺、地面衛星接收站、廣播站等民族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各民族鄉鎮還成立文藝宣傳隊,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地區和縣還成立民族文化機構,組織人力搜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化和古籍文獻,共出版民間文學80本(2.25萬冊),出版民族畫冊3000余冊,翻譯出版民族古籍幾十部、少數民族音樂、舞蹈若干;財政支持和舉辦“火把節”、“跳花節”等民族傳統節日活動,舉辦民族服飾、民族歌舞展演,收集民族文物,成立“奢香博物館”,各縣組建民族歌舞團等。[2]8各級政府對民族文化事業的投入,不但傳承和弘揚了民族傳統文化,而且為促進民族文化交流互鑒,增進民族文化認同,實現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格局營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7)培育少數民族干部隊伍,讓他們在民族地區管理民族事務和帶領人民群眾搞建設,發揮其在黨和少數民族之間的紐帶和橋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畢節地區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的建設,把培育和選拔少數民族干部作為本地區落實民族政策、堅決民族問題的一項重要政策,采取各種形式和渠道招收、錄用和培訓少數民族干部。比如在畢節師范學校開辦民族班,往黔南民族干部管理學校輸送少數民族學生,短短幾十年,畢節市少數民族干部隊伍不斷壯大,1993年全地區少數民族干部達1.46萬人,占全地區干部比例20%。這些由共產黨培養的干部,充分利用民族身份優勢,注意結合本民族和本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特點,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不僅為畢節市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而且為維護民族團結,解決民族內部矛盾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10(8)通過統一戰線,發揮多黨合作的優勢,集中力量在一個民族貧困地方開展智力扶貧。1988年,由中央統戰部牽頭,各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參與,以智力支持為主要內容和特點,以長期共同支持一個貧困地區為形式的一種開發扶貧模式在畢節誕生,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共同推進貧困地區發展的先河。20多年來,為了畢節試驗區扶貧攻堅,各黨派同甘共苦、同心協力、同舟共濟,在民族貧困地區開展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2新時期畢節試驗區民族工作的特點和問題
(1)經過建國幾十年黨的民族政策的執行,全市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初步形成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局面。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少數民族也紛紛走出大山,走進城市務工就業,加大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加上人口雙向流動,民族之間的通婚現象已成常態,民族共性逐步增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勢良好。但是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由于“民族特點、民族差異和各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的差距將長期存在”,[3]對于畢節這樣一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28%的民族聚居區,由于少數民族多處邊遠偏僻山區,民族地區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加上文化習俗、價值觀念、民族心理存在差異,城鎮化進程中帶來的城鄉差異、貧富差異也十分突出。因此,維護民族團結、加大民族地區的扶貧攻堅仍然是畢節市今后民族工作的主要內容。(2)受地理條件和工業基礎的制約,到2012年,畢節市的城鎮化率也只有30.17%,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根據規劃到2020年也只能達45%。[4]因此畢節市城鎮化過程中的民族工作目前仍然是鄉村為主,不過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少數民族進城就業人數的增多和少數民族鄉鎮的城鎮化建設,使城鎮社區少數民族人口在逐年增長,城鎮民族互嵌式社區也逐步增多。今后,城鎮化過程中的民族工作將逐步成為新時期畢節市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3)國際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思潮的影響,不可避免地會引起一部分人民族意識的強化和膨脹,狹隘的大漢族主義、民族主義也會抬頭。比如現在有的干部群眾沒有認識到黨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意義,對少數民族學生加分政策、民族地區的扶貧傾斜、民族干部的培養等有不同的意見。體現在學術上就有人提出“第二代民族政策”,即“去標簽化”和“非政治化”作為處理民族問題的觀點。[3]而有的少數民族干部群眾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民族主義思想的言行。加上城鎮化過程中征地撤遷、房屋土地糾紛引發的矛盾,由于“網絡的普及,民族問題容易形成‘滾雪球效應’”。[5]因此,當前及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民族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重要性依然是其本質特點。
3歷史經驗對新時期畢節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啟示
(1)要充分認識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認真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不懈地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宣傳和教育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來,畢節歷屆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民族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使畢節這樣一個歷史上社會結構復雜、民族矛盾尖銳、貧窮落后的民族地區,經過短短幾十年治理,就形成了一個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F在,雖然民族矛盾不再是民族工作的主要問題,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貧富差距、民族差距依然存在。新時期的民族工作依然要堅持不懈地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宣傳和教育工作,在民眾心目中牢固樹立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提高干部隊伍對新時期民族工作的認識,增強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覺性。(2)要以經濟建設和民生改善為民族工作的核心,堅持開發扶貧,為新時期推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創造物質基礎和環境條件。在現階段,通過精準扶貧實現全面小康是全市民族工作的核心,也是當下民族工作的重點。雖然畢節市的經濟建設和民族工作已步入全新的發展階段,但和過去一樣,通過經濟建設和改善民生,提高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通過教育投入,提高和改善各民族文化素質;通過加大體育衛生的投入,改善各民族醫療衛生條件和健康水平等各項措施,仍然是當前和今后民族工作和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根本和核心的工作。(3)大力發展民族文化事業,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為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鑒和維護中華文化一體多元格局提供平臺和保障。畢節市居住著漢、彝、苗、布依、仡佬等35個民族,各民族都有其悠久的歷史和自己獨特的文化。建國幾十年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積極貫徹和執行了黨和國家的民族文化政策,在文學、藝術、影視、古籍整理翻譯等各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鑒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今城鎮化、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更要加大民族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搶救、保護、繼承和發揚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貫徹執行好國家文化產業政策,將民族文化轉化成旅游文化產業,使之成為畢節經濟的支柱產業,真正發揮民族文化戰略資源的作用。(4)鑒于民族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重要性特點,在畢節市仍然要堅持貫徹黨的民族干部政策,繼續加強選拔培育少數民族干部。因為“少數民族干部是我們黨聯系各族人民的紐帶和橋梁,是貫徹黨的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6]并要根據少數民族城鎮化、流動雜居等新形勢,逐步完善城鎮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結構,提高少數民族干部承擔城鎮民族工作的素質。(5)通過多黨合作,共同謀劃新時期畢節市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發展之路。統一戰線服務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是畢節試驗區實施開發扶貧的一個創新模式,這一模式“是以各派、工商聯為參與主體,以智力支持為主要內容和特點,以長期共同支持一個貧困地區為形式的一種模式?!盵7]183這種多黨合作扶貧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以智力支持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圍繞畢節試驗區三大主題開展扶貧工作,這種多黨合作攜手地方經濟建設和改善民生的創新之舉,無疑是新時期促進畢節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值得借鑒和推廣的一條成功經驗。
4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畢節市在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1)要注意抵制干部群眾和學術界有關民族問題的各種錯誤思想觀念,堅定中國共產黨處理民族問題政策的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中國是一個多民族構成的國家,民族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至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將長期存在,那種違反民族發展客觀規律,主張采取“去標簽化”和“非政治化”處理民族問題,取消各種民族優惠政策等各種有違國家民族政策的思想觀點,必須引起各級政府和民族工作者的注意。針對近年來民族理論界的各種干擾性觀點,在2014年9月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上就指出“一段時期以來,一些人對我們處理民族問題的道路不自信,在一些原則問題上出現了搖擺”,指出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8]因此,畢節市各級政府和干部群眾在面對各種民族問題的干擾性思想觀點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堅定中國共產黨處理民族問題政策的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2)要注意加大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黨的民族政策宣傳教育,營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環境。近年來關于民族問題的各種錯誤思想觀點的出現,各種民族主義思潮的抬頭,客觀上是互聯網和全球化提供了平臺和市場,主觀上與各級部門和干部群眾放松了黨的民族政策教育不無關系,尤其是受市場經濟的沖擊,重物質、輕精神建設的思想主導了一些人的思維,民族團結教育和黨的民族政策教育常常被忽視,各種民族主義思潮就有了滲透和擴散的機會。因此要充分認識畢節市民族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重要性,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黨的民族政策教育,強化干部群眾的民族團結意識,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積極營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環境。
5結論
多民族是畢節市的一大特色,也是畢節發展的一大有利因素。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是關系畢節市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大事。經過建國60多年的黨的民族政策的貫徹執行,畢節市各民族共同生活、共同發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面對全球化、城鎮化的新問題和新形勢,要促進新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畢節市的歷史經驗仍然是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認真繼承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畢節專區民族工作檢查報告[R].1956.
[2]貴州省畢節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畢節地區志:民族志[M].北京:中國文化出版社,2013.
[3]陳永亮.關于“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論的思考[J].民族論壇,2014(12).
[4]貴州省畢節市社科聯課題組.科學發展視閾下畢節試驗區城鎮化建設研究[J].烏蒙論壇,2013(5).
[5]尹繼承.北部灣經濟區城鎮化過程中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問題研究[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5(4).
[6]中共畢節市委畢節地區行署關于加強全地區民族工作的決定[Z].1992.
[7]譚齊賢.畢節之路[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12.
[8]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9/c_1112683008.htm.
作者:楊娟 單位: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 上一篇:電影時代性解析
- 下一篇:淺談民族性與時代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