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現狀與投入
時間:2022-11-14 09:50:09
導語: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現狀與投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文化建設是一個國家團結人民力量,獲得穩定社會的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的公共文化建設也越來越重視。多次通過財政政策及行政方法為我國的農村公共建設創造可發展的條件。文化作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主要源泉,對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精神支撐,對于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其自身建設和發展的推動力和核心力。加快公共文化建設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有階段。而在公共文化建設的發展進程中首先要解決的便是城鎮公共文化與農村公共文化發展不均衡帶來的弊端。
一、當前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現狀
1.數量少,種類偏單一,內容不豐富。我國由于農村外出務工及外出求學的現狀十分普遍,且短時間內仍是農村發展的主要階段。因而可以從事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人員數量偏少;農村的各項設施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公共文化的開展主要是以本地的人自發組織為主,缺乏豐富性。而且農村各項設施處于沒有或者荒置的現狀比較嚴重。文化較城鎮或者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而言,文化引進及學習的機會或者基數較少,造成了其現有的公共文化數量少,種類單一,內容不豐富的現狀。2.年齡偏大,素質相對低,缺乏優秀人才。公共文化和社會保障方面中,留守老人或婦女兒童成為農村現有的主要勞動力,經過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迫于生存及生活的壓力,現在許多婦女也邁出家門,成為家庭經濟來源的又一支撐。目前許多外出務工人員及求學人員在外生活學習的過程中,適應了外地的工作環境,生活氛圍及學習條件,而選擇了在外地生根落戶的現狀十分普遍。農村青壯年人口的流失使得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人員年齡偏大,素質較其它地區相對較低,無法為公共文化的發展提供動力。3.影響范圍小,人民參與性差。農村的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的頻率低,人數少,加上投入的經費也是有限,造成了其影響范圍較小的現狀。有些文化活動雖然開展,但也只是處于自娛自樂的層面,并沒有起到其應該具有的影響力。因而人們對文化建設的認識也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甚至有人寧愿在家呆著也不愿意去參加這些活動,可見人們的參與積極性比較差。4.文化活動形式單一,缺乏正規機制。農村的公共文化活動極少開展,有些地區甚至沒有文化活動,有的地區有文化活動也只是一年開展個一兩次,且每年如一,沒有什么大的改變。目前許多地區存在著文化活動形式單一,缺乏正規的機制。
二、影響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因素
1.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薄弱,是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基本因素。農村文化建設的關鍵是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國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相當薄弱。而且大部分地區處于荒置狀態,更不用說文化建設了。另外政府雖然對農村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應用于文化建設上的資金可以說少之又少。因此,農村缺乏文化活動場所及必要的器材,而且鄉鎮的文化設施閑置、擠占、挪用、變賣現象突出等都是造成文化基礎設施薄弱的主要因素,文化基礎設施的薄弱是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痛點。2.農村文化體制不健全,是農村公共文化停滯的主要因素。農村文化的建設是振興農村的主要策略,是縮小城鄉差距戰略性目標。但由于我國農村的體制不健全,特別是缺乏振興文化的機制和缺乏對文化建設的重視,以及對歷史文化的傳承,都導致了農村文化的體制落后,特別是偏遠鄉村的文化建設。例如:電子閱覽室、圖書館、文藝表演隊,休息園區等的設施投入比較薄弱,要求我國必須健全農村公共文化的體制,增加投入經費。3.農村留守現像嚴重,是制約農村文化發展的現實因素。要想改變農村文化的現狀,需要加大對鄉村振興的宣傳力度外也要使村民對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態度。鄉村文化在歷史傳承上的保護力度很薄弱,主要是大量人口的遷移和流動使得本地區的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只有加大宣傳力度和改變現有人們的關系才是挽留人口流失的重要舉措。
三、促進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對策
1.加強對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對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投入力度,政府及國家的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把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當作政府首要解決的重要難題,結合國家的政策方針,尋找適合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道路。建立國家人才培養計劃,為基層人才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及相應的政策鼓勵。只有得到國家的足夠重視,人們才能獲得發展的政治保障。所以說國家在文化發展中不僅是領導帶頭的地位,也是平衡發展的主要杠桿。2.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雖然政府為了平衡城鄉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是城鄉的差距還是在進一步擴大。主要原因是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生活水平還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國家應制定適合農村發展的政策,以農戶為對象,采取“投、引、捐、集、融”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文化事業。逐步構建出縣有文化館、鄉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動戶的四級文化活動體系。3.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繁榮和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應該制定長期和短期的雙重計劃。在立足于發展本地文化的基礎上重點推進優秀文化的引進與開發。為了使計劃順利開展,政府也需要做好先點后面的工作。先在選中的地區進行試點,在試點結束并獲得一定的效果后再進行普及推廣的工作。這要求國家要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對社會主義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農村建設試點村進行定期回訪檢查。只有做好了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才有可能把公共文化工作順利推廣和普及到各個村落中。4.不斷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我國的文化部門應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建設新農村的要求,認真負責。爭取為農村的公共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及文化氛圍。爭取為解決現有的文化弊端提出創新方案并設立一定的獎勵機制,最終為農村文化事業服務;在資金方面地方性各級財政部門應保證文化事業單位的辦公經費;有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因增加農村文化服務內容而需要擴大人員規模和經費的問題,確保農村文化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縣、鄉、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資金用于發展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分布,為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及室外健身場所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5.提高農民群眾文化活動質量。只有不斷地創新載體,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才能為農村公共文化注入活力。只有組織不同的文化活動,并引進高質量的文化活動才能為公共文化注入活力,為文化的發展創造動力。這主要依靠文化部門和農村各級黨委政府的指導和地方性機構的貫徹執行及人們的廣泛參與。例如:堅持組織開展好農民書畫展、農民歌手大賽和農民秧歌會演等常規性的文化活動,目的是引導和推動農民自演自賞、自娛自樂的文化骨干隊伍的形成,營造祟尚科學、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圍。只有豐富了農民文化生活,他們才會從心底發出對文化的喜愛,從而成為文化的參與者和宣傳者。讓農民在文化參與中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是公共文化發展的首要要求。讓文化成為精神的載體,讓農民獲得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是公共文化的主要作用。讓文化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是公共文化的終極目標。因此,政府要改進服務方式,深入農村,采取流動服務的形式,變文化“下”鄉為文化“留”鄉,變“送”文化為“種”文化。抓好鄉村文化、家庭文化、農村校園文化,推進農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群眾文化活動質量。
作者:林文愷 單位:湖南工業大學商學院
- 上一篇:論免費開放公共文化品牌基本特征
- 下一篇:新公共管理與土地行政管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