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敘事中競技體育精神
時間:2022-11-23 10:03:00
導語:歷史敘事中競技體育精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競技體育精神作為競技體育的內在靈魂和價值導引,在古希臘時期閃耀著普照之光。中世紀的宗教壓迫不僅壓制了競技體育,也摧殘了競技體育精神;在宗教內部分化和人文啟蒙的近現代,競技體育得以重生,競技體育精神獲得生長;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勃發,促成了競技體育精神的興盛。這一歷史敘事的意義在于,如此方可構筑我們闡釋競技體育精神的基礎。
關鍵詞:競技體育精神;古希臘;奧林匹克
通常而言,競技體育精神作為與體育競技行為相對應的內在靈魂,可以從競技體育主體的光輝典范,如古希臘的競技體育精神典范,體驗靈魂的共鳴,達成競技體育精神的通約,也可以從歐洲中世紀競技體育的式微,反省競技體育精神的淪落,還可以從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勃發,接受現代競技體育精神的鼓舞。同時,在總結歷史經驗的過程中,還可以概括、提煉出今天應該堅持的競技體育精神。
一、古希臘競技體育精神的典范及其產生基礎
古希臘文明已經廣為流傳,其競技體育精神典范首先在思想界可以找到最普適的經典。在赫西俄德的《神譜》里,值得推崇的男主人公都是強壯有力和充滿智慧的,他們“強壯有力、手藝精巧”,他們“身材魁偉、力大無窮、不可征服”。在同期出現、后世流傳更廣的《荷馬史詩》中,英雄們個個相貌堂堂、智勇雙全。因為古希臘崇尚的是“全面教育”,既要有強健的身體,還要有雄辯之才,有條件的家庭還要懂音樂和藝術。柏拉圖認為,體育可以培養人的性格,還可以培養人的品格,美好的軀體里比丑陋的軀體里孕育著更多的溫情。按照亞里士多德的看法,人(或自由人)與奴隸的差別在于兩個方面:就生理或身體而言,奴隸的體格強壯,自由人的體格則俊美;就心理或靈魂而言,自由人是有理性的,而奴隸則是沒有理性的。古希臘競技體育精神典范,有其特有的產生基礎。
首先,參與體育競技的地點神圣。競技運動是古希臘民眾用來祭祀神靈的宗教習俗,如祭祀宙斯為主的奧林匹克競技場,位于伯羅奔尼撤半島,是古希臘人祭祀宇宙之神宙斯的圣地。因此,每個人的到來都是虔誠和自覺的,并以此而自豪。其次,參與體育競技的動機純粹。在這些競技運動舉辦時,古希臘各城邦自動停止戰爭,進入“奧林匹克神圣休戰”,這使得奧林匹克成為和平圣地。人們來到這里就是為了享受競技運動帶來的純粹快樂。至于各項競技運動的唯一獲勝者,他們收獲的物品只有橄欖枝和城邦榮耀。再次,參與體育競技的資格嚴格。奧運會舉行前一個月,各個城邦的選手要到舉辦地參加資格審查。這些選手必須具備三個要件:純希臘血統、未曾有犯罪記錄和希臘公民。所以,所有參與的人都很在乎自己的機會和名聲,參與積極。
最后,參與體育競技的規則嚴格。在奧林匹克年的春天,由奧林匹克舉辦地伊利斯城邦派出三名純希臘血統的運動員,帶著圣火,分別前往古希臘各城邦,通知舉辦時間,并宣告伊利斯已成為圣域?!皧W林匹克神圣休戰”到來后,任何攜帶武器的人都將受到神的懲罰和奧運會組委會的制裁。斯巴達在第90屆奧運會期間,企圖攻打菲爾卡協,結果被取消參賽資格,不許敬神,并處以罰款。
二、歐洲中世紀競技體育的式微和競技體育精
神的淪落通常而言,人們將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公元1640年)的這段時間稱為中世紀。歐洲中世紀被稱為“黑暗的中世紀”,這種黑暗,對于競技體育來說,同樣是暗無天日。競技體育的式微可以從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廢除、騎士體育的興起和對民間競技體育的禁止這三起重要事件體現出來。首先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廢除。受基督教影響,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下令禁止角斗士比賽,違者重罰。到了公元394年時,已經成為基督徒、于公元392年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正意圖廢除其他的神,于是,在牧師們的鼓動下,他廢除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類“異教的殘暴”。
公元424年,羅馬皇帝更以基督教的名義,放火燒了奧林匹亞的殘存廟宇。至此,競技體育作為人們普遍參與的正式體育競技形式,宣告結束。其次是騎士體育的興起。所謂騎士體育,是指為戰爭需要培養騎士而形成的身體和技藝訓練的教育體系。所謂的“騎士精神”,是信仰基督,忠于君主,勇猛彪悍,注重禮儀。騎士體育是歐洲中世紀體育的主要方式。由于騎士是當時的一個特殊階層,不僅通過軍功獲得封地,而且具有當時最高的戰斗力,因此,在實用主義軍事思想支持下,其他的競技體育形式迅速消亡。尤其是11世紀90年代開始的以騎士為主體的十字軍東征,使騎士的地位和影響大大提高,騎士體育在此后200年左右的時間里達到頂峰。14世紀末,因為火器的出現,騎士體育才逐漸沒落。
最后是民間競技體育的禁止。在羅馬帝國的文明被摧毀后,教會建立了學校,但是,不管何種類型的教會學校,都一律將體育排除在教育之外。教會利用神權反對公共競技,基督徒一旦參加競技比賽,將不許參加“圣餐”儀式。曾經是競技者,也必須永遠放棄競技,才能成為基督徒。在克萊蒙宗教會議上,教會更為極端,作出全面禁止競技的決議,從此,從事競技體育的人被視為異教徒,一經投入宗教裁判所,輕則施刑,重則奪命。因此,吉姆布萊希特說:“很顯然,按照我們給‘體育’所下的定義,在西方歷史上,中世紀給體育比賽發展提供的條件比任何其他一個歷史階段都要差?!睔W洲中世紀競技體育精神的淪落,可以歸結為:出于侵略的需要,個體培養強健而勻稱的身材讓位于集體軍事目標,體育從目的被異化為手段,合乎軍事需要的體育得以保留,不適合的被迅速削減。騎士體育被加以利用,成為了歐洲中世紀的壟斷性片面型體育方式;在基督教的普世性背后,是它的排他性。
歷經“三百年教難”而沒有消滅的基督教在其普世精神的堅守中,也作了向王權現實的妥協,如簡化儀式、取消割禮、承認奴隸制等,而羅馬的統治者也看到了基督教的利用價值,即基督教在思想和組織上的統一可以使羅馬皇帝真正意義上成為政教合一的領袖,因此,君士坦丁親自主持了教會史上的“第一次大公會議”,使教會和皇帝實現了共贏。公元392年,基督教被以羅馬帝國的名義宣布為國教。起源于祭祀古希臘眾神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首當其沖,其他類似的競技體育運動會也逐一被禁絕。最終,基督教取得了統治地位,基督教的教義也就產生了壓倒性影響,作為競技體育源頭的、民間零散的競技體育也遭受了滅頂之災。基督教的教義之本是杜絕人的肉體的快感和欲望,追求人的永生。“基督宗教講超越人類理智的真理,禁止肉體的享樂,勸導人們輕視人間一切事物?!?/p>
三、近代競技體育的復興和競技體育精神的回歸
到了歐洲中世紀晚期,對待體育和競技體育的態度在教會的內部也有分化,耶穌會的教士們就重視體育。尤其是經院哲學集大成者托馬斯•阿奎那認為,人的靈與肉是一體的。而以人為中心來反對以神為中心的文藝復興,“從新的審視角度來看待受教會無端指責達千年之久的身體活動”。在歐洲中世紀,官方有騎士比武,民間就有對騎士比武的模仿。到中世紀晚期,騎士比武被市民們以娛樂等各種可以表達的形式再現。在農村,農民們用豬、牛作坐騎,用連枷作武器,表演騎士的馬上單人打斗。一些傳統的體育活動,如賽跑、足球、網球、射箭、擊劍等競技體育活動,也在各種節日慶?;顒又械玫介_展。競技體育的規則也越來越細致和詳盡。14至15世紀的好幾位英國國王,還以法令的形式,頒布過有關射箭、足球等的規則。
這些法令和規章,是歐洲近代競技體育制定規則的最初依據。19世紀的英國教育家、拉格比公學校長托馬斯•阿諾德將英國的競技游戲引入學校,初步構建起學校體育教育體系。他的改革獲得極大成功,學生不僅鍛煉了強健的體魄,而且培養了遵守規則、公平競爭、勇于拼搏的思想品德,以至格拉比公學從地位很低的公學成為公學典范,成為英國其他學校紛紛效仿的對象。以體育的地位提升為路徑,近代競技體育精神得以回歸。首先是人作為個體的人重新被尊重,不再匍匐在神的面前。然后,在人的靈與肉上實現了統一。最終,體育作為一種教育方式,被置于優先地位,提高了體育的地位。首先,個體重新被尊重。西方近現代體育的大發展,需要以大多數人能夠享有平等的體育權利為前提,而這一點又以現代民主國家形成所有人都成為法律上完全平等的公民為條件。文藝復興時期的“一般人”,在歷史學家巴倫看來,就是卡斯底格朗教育中的理想“廷臣”?!巴⒊肌奔纫獙W習軍事技能,還要練習游泳、跑步、摔跤、投擲石塊、打網球等內容,近乎共和制社會中的“公民”理想。啟蒙思想家們關于人的學說,“把帶著‘原罪’枷鎖的罪人從上帝那里奪回來,復歸為像生物一樣具有感受性的、活生生的自然人”。
其次,靈與肉重新統一。文藝復興時期,“健全的思想寓于健全的身體”這一理念得以重歸,人的身心全面發展逐步得到重視。“因為它(身體)是靈魂所住的地方,一旦身體毀壞了,靈魂便得立刻離開這個世界。倘若身體不健康,任何部分受了損害,它的客人,靈魂,便得住在一個薄待客人的住所?!弊钣杏绊懥Φ氖墙袒时幼o二世(PiusII,1458—1464年在位)認為:“人是由精神和肉體兩部分構成的,人的精神和肉體都應得到發展?!弊詈?,體育置于重要地位。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夸美紐斯提出:“因為我們身體健康,我們才可以接受教育;因為我們身體健康,我們才可以保護好我們的靈魂,才可以對得起上帝;因為我們身體健康,我們才可以享受現世的幸福。”在他的泛智教育中,將體育作為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兒童,體育活動不僅能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而且能使他們心情愉悅,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啟蒙運動思想家洛克提出了“三育并重體育為先”的體育思想。
洛克認為,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體,身體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了別的種種也是枉然,身體衰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確的途徑也無法取得進展,要有所成就,就必須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身體怎么得來,不排除有少數天才,常人由所受的教育決定。大多數孩子身體不好,是嬌生慣養弄壞的。正是有了中世紀晚期的宗教改革,宗教才從人的外部進入人的內部;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覺醒,才開啟了近代歐洲人們對健康身體的追求,成為西方近代體育思想的肇始;有了啟蒙運動對人的解放,才有了西方近代體育思想的繁榮,并形成了西方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的思想基礎。
四、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勃發和興盛的競技體育精神
體育是人的基本需要,因此,即使教會和王室施以種種禁令,體育運動和競技體育運動依然在中世紀后期在民間開始發展起來,代表資產階級活力的文藝復興更是將對人的身體的關注重新推到了歷史的新高度。以顧拜旦為代表的競技體育愛好者和組織者,歷經艱辛,終于讓奧林匹克運動煥發出新的光彩,并且高度重視競技體育的內在精神支持。1793年,德國體育家顧茨姆斯在其著作《青年體育》中論述了古代奧運會,并于1804年率先提出了恢復奧運會的想法。
隨著各國對義務教育的普及和思想家們對體育的推崇,世界各地嘗試復興奧利匹克運動會,尤其是泛希臘奧運會的舉行,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到來提供了經驗。19世紀初期,歐美一些國家為復興奧運會進行了各種嘗試。19世紀30年代、瑞典倫德大學的G.J.斯卡圖教授曾組辦過兩次被當地報紙稱之為“奧運會”的比賽活動。從1849年起,英國布魯克斯博士組辦過長達幾十年的“奧林匹克節”。在希臘,國王奧托采納扎巴斯提出的在希臘恢復奧運會的倡議,并于1858年了《奧林匹克令》。1859年10月1日,第1屆泛希臘奧運會在雅典舉行,連續幾屆泛希臘奧運會,為創辦現代奧運會積累了經驗。1889年,顧拜旦受法國委托,參加了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國際體育訓練大會”,了解了世界體育的主要狀況。對古希臘奧運會的崇敬和對現實國際體育運動現狀的不滿,促成了他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愿望。1894年6月16日-24日,“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在巴黎索邦神學院舉行,與會代表一致決定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并通過了《復興奧運會》的決議。這次會議在在世界體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歷經艱辛,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終于如期于1896年4月6日在雅典舉行。
自從有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競技體育運動很快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組織上有了以國際奧委會為核心的三大體育支柱體系,思想上有了奧林匹克憲章,載體上有了四年一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后來還有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國際奧委會無論在社會影響、經濟實力以及對全世界體育運動所發揮的領導作用方面,都取得了無與倫比的巨大成就”。奧林匹克的意義已然遠遠超出體育競賽本身,它已成為而且日益凸顯為人類社會的一種共同期待、一種精神分享。體育不再只是一種運動,而是一種教育,一種生活方式?,F代奧林匹克運動勃發背后,是競技體育精神的興盛?!皧W林匹克主義和理想是解決‘身’、‘心’協調發展的一種生活哲學,同時謀求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創造一種以奮斗為樂、發揮良好榜樣的教育作用并以尊重基本公德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p>
參考文獻:
[1]〔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M].謝祖鈞,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65.
[2]〔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15.
[3]郝勤.體育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32.
[4]李艷翎.奧林匹克運動全書[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1:18.
[5]劉小楓.凱若斯—古希臘語文教程:上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22.
作者:譚詠梅 劉雪豐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 上一篇:醫院檔案信息化管理現狀分析
- 下一篇:地質檔案管理利用及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