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體育教育論文3篇
時間:2022-05-19 11:20:40
導語:高校公共體育教育論文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教學目標比較
街舞作為公共體育的課程內容,其教學目標是大學生公共體育教學。首先,增強大學生的體質、促進身體健康發展。街舞在拉伸韌帶的基礎上,通過頭頸部、胸部、腹部、髖部以及四肢的伸展和收縮,適度刺激頭腦、肌肉、神經、腺體,使全身的各部位得到鍛煉,增強骨骼支撐強度、提高關節靈活性和柔韌性、提升身體協調能力,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最終達到改善身體機能、增強生命耐力的目標。[1]其次,提高大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街舞具有運動舞蹈的活力性、健身的時尚性,符合大學生運動審美的標準,其作為一項新興的高校體育教學科目,更加容易提高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喜愛運動、樂于健身,實現體育教學“以人為本”、“快樂教學”的原則。最后,街舞可以放松身心,釋放壓力,提高學習效率,促進人際關系和諧。街舞不像體操有規定的動作,在形式上具有很強的自由性,可以根據自身對音樂的理解,對內涵的詮釋盡情地發揮,達到釋放壓力,放松身心,提高學習效率,提升人際魅力的目的。社會街舞培訓機構教學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街舞教學,具有商業性質,它的最終目的在于:滿足學員要求,最終獲取利潤。其教學目標是根據學員的需求制定的。較低水平的教學目標是健身,更高水平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身體素質能力、身體協調能力、街舞舞蹈水平和藝術修養。雖然兩者的教學目標都具有健身和娛樂放松的特點,高校公共體育街舞教學更基于體育本身的特點,主要通過教學達到增強大學生體質、促進身體健康發展,具有明顯的體育特征;社會培訓機構主要是通過教學達到學習者健身,提高街舞舞蹈水平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藝術特點。
二、教學內容比較
高校公共體育街舞課堂教學內容,包括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兩個部分,以河北理工大學為例,基礎理論教學一般安排3-4課時,基本技術課程25-26課時,其他學時安排體質健康標準、機動和考試。基礎理論內容包括街舞起源、特點、分類等介紹。基本技術以CCTV-5《健身房》、《聞雞起舞》為藍本,教師編排固定套路為教學內容,內容幾乎長期不變。由于教師街舞專業素質能力的限制、街舞專業教師配備力量不足,教學內容主要為教師擅長的單一舞種,或者一名教師教授多個舞種,限制了街舞教學的廣泛性。[2]社會培訓機構課堂教學多為技術教學,以上海CASTER舞蹈工作室為例,基本課程為GIRL’SHIPHOP、LOCKING、POPPING、HIPHOP、HOUSE、WAACKING、JAZZ、BREAK-ING,舞種全面,每個課程設置一至多名教師,課程內容以套路為主,套路為教師自編,每節課教學的套路不同,創編性極強。但是其理論教學內容幾乎為零,在全國知名街舞培訓機構,在技術教學過程中穿插少量的理論教學,主要是教授舞蹈技巧和對音樂的理解。高校公共體育街舞教學的內容以有氧健身為基點,運動健身特點突出,舞蹈性不強,舞種單一、套路內容比較單一,創編性不強,理論教學比較薄弱。社會培訓機構多為單純性技術教學,舞種設置比較全面,但忽略了理論教學。
三、教學模式比較
公共體育街舞課程目前還未在高校廣泛推廣,教學模式以基礎教學為主,教師教授街舞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目前大部分高校街舞教學都是采取1-2套成套動作要求學生模仿,最終以是否完成這套動作學習為考評依據。這種方式鍛煉了學生的協調能力和模仿能力,達到了健身的作用,但是學生學習仍然停留在被動接受的階段,對于達到快樂體育的目標相距甚遠。另外,由于街舞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限制,擅長單一舞種和風格的教授,街舞課程在公共體育的教學成為受限制的、狹隘的街舞教學。[3]社會培訓機構的教學舞種繁多、風格多樣,以Hiphop、Breaking、Jazz、Locking等為主,由多名教師擔任教學。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自身的身體素質挑選合適自己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如把學生分為多組,通過團體合作創編套路進行競爭和比賽,提高學生對舞蹈的理解和創造的能力,同時也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社會培訓機構的最具特色的形式“斗舞”,沿襲了街舞傳統競爭習慣,以比賽的形式交流提高街舞技能,同時也是教學成果展示的一種形式?;A教學是街舞教學的核心,兩者基礎教學都是以教學的最基本形式而存在。高校街舞教學舞種風格單一,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和興趣選擇喜愛的舞種。社會培訓機構教學舞種風格多樣,以基礎教學為主,“小團體教學”“斗舞”等形式探究式教學為輔。相比之下,基礎教學能夠達到鍛煉身體素質,提高街舞技能的目的,基礎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單調的基礎教學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倦怠的情緒,讓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小團體教學”、“斗舞”等形式,激發學生熱愛街舞的興趣,促進學生探究街舞學習,將健身的教學效果轉變為培養健身的習慣。
四、課程資源開發比較
公共體育街舞教材在教學中的缺失,致使理論教學相對薄弱。以合肥師范學院為例,理論教學為3-4個課時,內容為街舞相關知識,街舞技能教學和樂感培養。書面材料是教師上課使用的幻燈片和視頻資料,大部分課程是基本技術、技能的實踐教學。在課程內容上,按照1-2套規定套路來進行,課程內容陳舊,開發速度緩慢,創新能力較低??蒲蟹矫妫P于街舞的課題研究幾乎為零。社會專業街舞培訓的理論教學主要是,樂感的培養和基本技術、技能,沒有教材,通過口述的形式進行教授,課下視頻交流頻繁,形成了交流電子資料的氛圍。在課程開發方面,街舞培訓比較積極,尤其是課程內容的開發,自創和共同創編的套路不斷更新,緊追街舞發展的前沿,對于街舞前沿的發展尤其是國外,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形成了未成文的研究氛圍。二者在教學中都沒有統一的教材,理論教學很薄弱,課程在高校的開發比較緩慢,技能教學內容陳舊,創新能力偏低,有相關科研但發展緩慢。而社會專業培訓由于學習者的需要,在課程內容開發方面發展良好,但是一切理論教學和科研都是沒有形成書面形式。僅僅靠技能傳授,不能夠達到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高度,高校需要更高層次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教學。
五、教師專業素養比較
街舞教學對于高校教師來說是一個新課題,街舞教學在高校公共體育發展比較緩慢。在大部分開設街舞課程的學校,基本是將街舞當做健美操課程的補充內容,但是健美操和街舞在動作結構、身體感覺和表現特點方面有著本質區別。街舞教師一般都非專業主項,擅長1-2個舞種,街舞的舞種繁多,僅僅是1-2套套路不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街舞文化中某些元素與我們的傳統教育觀念相互抵觸,夸張的打扮、寬松的衣著,總給人以疏于教育的感覺,在學習街舞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街舞文化的影響。大部分高校教師在進修街舞技能的過程中能“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保持良好的教師形象,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4]社會專業培訓街舞教師在專業技能素質方面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多年的學習和教學經驗,舞種專攻,能在專業技能的提升上滿足學生的要求,但是在文化素質方面還有所欠缺,穿著夸張、打扮入時,沾染一些社會不良習氣,文化素養方面有待提高。[5]專業素養是教師能夠實現教學的重要方面,教學技能影響教學質量,高技能專業素養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發揮街舞教學的特點;教師不僅發揮技能傳授的作用,一言一行也直接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高校教師作為大學生言傳身教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指導者,教師本身的文化素養和行為方式更需要嚴以律己。
六、對高校體育街舞教學的啟示與借鑒
(一)以“快樂體育”為導向,讓學生愛上運動。高校街舞課程相對受歡迎,大學生對街舞有足夠的興趣,但是公共體育的街舞教學還沒有能夠與時俱進,枯燥的套路教學可能會引發學生懈怠的情緒,從而喪失興趣。高校公共體育街舞教學的目標應遵循“快樂體育”的原則,讓學生主動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讓學生真正愛上體育。(二)豐富教學內容,因材施教。首先,高校公共體育街舞教學的內容比較單調,社會培訓機構的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更具有新潮性,創編性。高校街舞教學應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更新套路內容,同時也避免教師反復教學造成的職業倦怠。其次,社會培訓機構的教學內容比較復雜,高校街舞教學面對的是無基礎的大眾,內容不能過于復雜,避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最后,豐富舞種,高校街舞舞種比較單一,多舞種發展,采取不同學段分舞種教學,根據學生身體素質、興趣因材施教。(三)探究式教學代替傳統教學模式。高校街舞的教學模式偏重于教,以基礎教學為主,社會培訓機構的教學形式比較豐富,包括分舞種教學、小團體教學、斗舞等各種形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編能力。高校街舞可以學習社會培訓街舞的教學形式,形成特有的“探究式教學”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基礎教學方法,增加啟發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創編,不限條件地啟發教學,組合間變化、重復變化、改變動作變化、上下肢配合變化、單個動作的左右對稱變化,鼓勵學生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融入到街舞創編中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興趣,真正達到釋放心情的功效。(四)開發課程資源,提高科研能力。目前高校的街舞教學,重點集中在街舞套路的教學,偏重技能,以及根據生理解剖特點為學生制定適合的教學方案,具有體育的科學性。社會培訓的街舞教學更加注重街舞文化的熏陶,對舞種的細化,以及風格的多樣有相應的教學,高校街舞教學應有偏重技能教學轉向多方位教學,加強街舞文化的理論的教學,以及街舞技能及生理解剖特點的分析和教學,開發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教材的缺失是高校和社會培訓共同存在的問題,加強街舞教學方面的科研是高校提高教學質量,推動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鼓勵教師研究街舞教學的相關課題,提高教師在街舞教學、推廣的科研能力,研究制定街舞課程教材,為街舞教學提供教學依據。(五)提升教師專業技能,提高教師文化素養。高校街舞教師大多非專業街舞出身,專業技能比較受限制,舞種比較單一,社會培訓機構舞種繁多,每個舞種都有自己的專業教師,教師專業技能較高,定期外出培訓,教師間交流較多。高校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培養多個街舞教師,學習多個舞種,定期外出培訓交流,教師主動自學、多練,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創編能力。街舞發源于美國黑人貧民對生活發泄的一種形式,穿著打扮夸張,帶有痞性和消極色彩,街舞進入高校后,高校教師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街舞環境,摒棄街舞習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生活態度。
本文作者:岳吉方任元波工作單位:淮北師范大學
第二篇
1.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類型及內容
1.1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類型
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是現代教育和科學發展的產物,它與人們以往所熟悉的一般的體育教學檢查和評定不同,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和方法,除了根據不同的評價內容而區分的教學評價外,還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依據不同的標準,對體育課堂教學評價進行分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綜合評價和單項評價。根據評價所涉及的內容對象的多少,可以把體育課堂教學評價分為綜合和單項評價。(2)對學生評價和對教師評價。參與教學活動的主要是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他們的表現最集中的體現里教學過程的性質和教學活動的結果。因此,對師生雙方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的評價是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3)內部參與者與外部參與者的評價。學校內部參與者除學生和老師外,還有教師的同事和領導,外部參與者除家長外,還有社會與學校有關方面的人員。(4)主觀和客觀評價。從教學評價運用的方式看,有以評價者通過聽課、談話、以主觀體驗方式而進行的主觀性評價,也有以通過客觀的測量和測驗收集資料而做出的客觀性評價。(5)相對評價和絕對評價。相對評價是以被評價對象為集合,考慮該集合目前實際的狀態,而確定評價標準之后將集合中各個個體與之相比較,絕對評價是以被評價對象為集合,但不考慮該集合體的現狀,使其同預定的目標對比,判斷各個個體與目標的差距。(6)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這是根據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特點而確立的。以上是一些最為重要的基本課堂教學評價類型。通過這樣的劃分,可以根據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對體育課堂教學評價進行分類。
1.2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內容
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主要是專家和學生評價其評價內容是:(1)專家評價標準;一般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對于專家采用一定指標體系構成評分表標準,它有利于課堂教學評價中的操作應用,主要包括一級指標(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二級指標(主要是一級指標中各個層面的細化)。(2)學生評價標準:學生是體育教學的主體,也是體育教學的對象,由于他們長期在體育課堂中從事體育學習,對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有直接而真實的感受。讓學生作為評價者來評價體育課堂教學效果,這在國外體育教學也很常見。主要是通過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調查表,此量表是通過對學生學習感受的調查分析來評價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為老師從學生的角度,分析評判體育課堂教學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方法,但在實際運用這類方法時,不可盲目的照搬量表,而應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進行必要的修改和重新設計,使問卷和量表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信度。
2.國內外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作為教育評價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德國體育學者??藸柦淌谠?0世界80年代他把評價標準用“漢”和笑這兩個字加以概括。其含義大致分為學會技能知識、練習負荷達到一定量和學生愉快的學習氣氛。前蘇聯著名體育學者馬特維耶夫教授在《體育理論與方法》一書中指出,體育課堂教學評價主要內容為;(1)體育教學任務完成程度如何,是體育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志。(2)課的教法、教師講解的能力、對學生態度和方法運用。(3)學生的態度。近20年來,日本學校體育理論對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快樂體育”的教學理論,日本著名的體育學者前川峰雄在《體育科教教學》中指出好的教學主要表現在:(1)能使學生自始至終、全力以赴、愉快的地運動、下課時學生有竭盡全力運動的爽快感覺。(2)能使學生的運動技能得到改善和提高,能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效果的喜悅。(3)能使學生與同伴一起活動、快樂的合作和交朋友。(4)每次教學能使學生有所發現和進步,滿足學生求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日本另一位學者高田典衛(1972年)提出的評判好課的“高田四原則”更為簡潔,即“能使學生盡情活動、能使學生技能得到提高、能使學與同伴和睦相處、能使學生有所發現”。我國學者毛振明認為,在體育教學中存在著“明道理、掌握技能和愉悅身心”的作用和目標。而根據“懂、會、悅”這三個要因及其相互關系,可以把體育課的教學分為8種不同的效果類型。只注重“懂”的教學,是“光說不練”的教學;只注重“會”的教學,容易產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然”,不利于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的養成;而只重視“懂”和“會”的教學,也會導致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的不足和情感的失落,使體育課失去原有的意義和魅力。而理想和完美的體育課,應該是“即懂又會,有饒有興趣的課”。周登嵩認為,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應從教學目標達成的整體性、時效性、教學過程的深刻性、遷移性等方面來把握。上述學者對體育課堂的評價標準雖然有所不同,分析發現大都從體育教學目標是否全面達成的角度來考慮相應的評價標準,都有共性。當然,由于不同國家的國情及其教學指導思想有所不同,在體育教學的目標層次定位上,或者各自追求的體育價值取向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但從總體上看,大多都是從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認知、技能、情感體驗以及社會性發展這幾個方面影響,來考慮體育教學課堂質量和效果的評價標準。以上是國內外的課堂教學評價發展歷史和現狀,課堂教學評價內容及目標隨著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而變化。在不同階段課堂教學評價都呈現不同的特點。因此,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與實踐。
3.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發展趨勢
隨著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已成為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學評價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呈現以下趨勢:(1)評價理念不斷更新。要建立科學的、符合素質教育的評價理念,確立學校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明確學校體育的具體培養目標,使評價目標與教育目標一致,并以此為依據來設計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2)評價內容不斷擴展。體育課堂教學評價內容將越來越注重多元評價,即包括新課標所規定的五個學習領域的目標內容,而不是單一的技術技能考評或健康測驗,而是心理情感態度的評價則會受到普遍重視。(3)多種評價方法綜合運用。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4)科學評價,重在激勵。充分的利用評價結果來激勵學生,促使學生的教育進步與成長。
4.總結
如何使體育課堂教學評價體現能夠體現體育教學目標的整體性,使評價和學習的內容、學習的過程相結合,從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入手,從有利于綜合提高學生體育健康素質、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等角度考慮,是把多種評價有機的結合起來綜合性的構建評價體系。真正把體育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所具有診斷性、激勵性、反饋性、教育性等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將是今后應著重解決的問題。
本文作者:楊偉林工作單位:塔里木大學體育工作部
第三篇
1高校公共體育籃球課教學方法改革的必然性
籃球課作為公共體育課在高校已經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發展,在這個漫長的時期內,籃球課教學一直采用的是講解—示范—練習—鞏固的傳統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更強調的是教師的教,而非學生的學。在這種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實現,對培養學生的自我籃球意識和鍛煉意識作用不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會被禁錮,學生在籃球運動中的創造性會逐漸被扼殺,這就使得學生在籃球課上往往是機械的完成訓練,并不能享受籃球運動的樂趣。因此,必須要進行高校公共體育籃球課教學方法的改革,要采用能夠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創造性的進行籃球運動,讓學生盡情的享受籃球帶來的樂趣,這才能推進公共體育籃球課的健康發展。
2學生主體地位的內涵及實現
學生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來理解和感知教學內容,并進一步掌握知識,具備知識運用能力,具備一定的知識素質。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都應該是不變的學習主體。作為學習主體,他們只有主動的持續不懈的進行學習,才能獲得扎實的知識,才能具備一定的發展能力,才能提高自身學習素質。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必須要發揮其“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要鼓勵學生發揮其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要在依托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的、創造性的進行學習。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就是要擺脫唯師獨尊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動手學習,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并就問題展開討論,要給學生創造有利于發揮主體地位的學習環境,堅持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輔助。
3在公共體育籃球課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具體方法
3.1構建和諧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給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營造良好環境
3.1.1構建和諧融洽師生關系,消除教師和學習主體隔閡
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應該只是教和學的關系,如果只停留在這層關系上,教師和學生之間將會有距離感,學生面對老師將始終懷有畏懼心理。因此,教師要善于與學生交流,做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例如教師在籃球課前幾分鐘,可以跟學生交流一下當前學生感興趣和關注的熱點問題,比如很多學生都愛看NBA。體育教師可以在籃球課開始前與學生討論當日或最近的比賽,對比賽中籃球運動員的表現進行激烈的討論,當教師和學生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時,他們之間的關系會變得融洽,教與學之間的距離感會瞬間縮短,這就奠定了教師和學生關系的主基調,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
3.1.2構建平等師生關系,誘發主體學習欲望
長期以來,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都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不平等的,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習欲望很難被激發。因此,必須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積極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又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要給學生營造共同探討和互相學習的平等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要允許學生隨時提問,當學生不能快速消化某一籃球理論知識或技能要求時,教師要停下來等一等,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就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讓他們的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有助于誘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讓他們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
3.1.3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習主體的主人翁意識
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打破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的局面,教師要給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權利,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提出,學生可以質疑教師講解的內容,學生可以和教師就某一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首先,教師針對某一難點問題可以采用民主討論的方式,選擇學生喜歡的訓練方式。比如三步上籃是籃球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項目,教師可以和學生討論能夠讓他們快速掌握三步上籃訣竅的方法,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不滿意可以直接提出,教師也要悉心聽取學生意見,積極的改善教學方法。其次,針對學生在籃球課上的表現,教師要以鼓勵為主,可以給學生適當的引導,用恰當的方式指出其動作要領中不合理的地方,讓學生感到學習中教師作為引導者的作用,同時讓他們明確自己才是課堂的主角,只有進一步完善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快速的掌握籃球知識和技能動作。
3.2注重球感培養,為學生主體學習打好基礎
球感指的是對籃球的形狀、大小、彈性。運行方向、運行速度、軌跡及控球者自身的動作的一種綜合的精細的知覺。球感是籃球課上學生必須的訓練項目,培養基本的球感對于提高他們的籃球水平也有著很大的作用。在籃球運球技術教學中,首先就是培養基本的球感。體育教師首先要規范學生的持球和運球的姿勢,一只手掌握籃球,腰部微向前屈;另一只手護球,訓練帶球移動。其次學生集中固定地多次進行拍球練習,在訓練中,漸漸掌握球的觸感、形狀、按拍球時的感覺、球彈起落下的直觀體驗等,提高對籃球的敏感度。最后將學生分為兩兩一組進行訓練,一人負責運球,一人搶球,并不斷變換角色頻繁地進行聯系,以此來訓練學生對運球速度、方向的感覺并提高反應能力。通過不斷地反復練習,學生對運球時的球感有了很好地掌握,在此基礎上進行運球技術的訓練,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第一步,如果不注重球感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無法激發。
3.3采用趣味教學,激發學生主體學習興趣
3.3.1游戲法
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體育游戲受到學生們的普遍歡迎,它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著很大的作用。通過游戲能培養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掌握相應的體育知識和能力。在籃球運球技術教學時,一味地重復訓練、練習某一個動作和姿勢,很容易使學生感到乏味,失去興趣,所以體育教師應選取合適的游戲方法,將籃球運球技術應用于其中,寓教于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課余時間組織“花樣運球表演”,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表演各種搞笑的、夸張的運球方法,由同學們選出最具創意的動作,獲得相應的獎勵。游戲法往往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他們主動學習。
3.3.2比賽法
比賽法與游戲法的區別在于采用更加正式的活動形式,以比賽的形式來訓練并提高學生的運球技術,并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比賽有勝利與失敗的結果,失敗者接受懲罰,這樣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例如:在課堂上組織一場運球接力賽,將學生分為兩隊,每隊分為兩組,每組學生依次運球至50m線處再回到起點與下一名學生“交棒”,在保證姿勢正確的情況下先完成的一隊獲勝,獲勝隊可以要求失敗一方接受適當的懲罰,通過這樣,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氣氛和學生的籃球運球技術。比賽法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充分發揮了他們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能夠激發他們的主動參與熱情。
3.4采用分層教學,尊重學生主體差異
學生之間存在籃球技能差異。如果體育教師仍然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就會使一些身體素質差或者由于各方面原因體育總是難以達標的學生喪失籃球學習的興趣,怕上籃球課,不想上籃球課,覺得籃球學習是一種負擔,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要采取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方法。將學生的籃球運球技術按程度分為好中差三種,程度較好的學生可以給與適當的指導,以其自己訓練并繼續提高水平為主。成績一般的保證其完成課堂運球訓練目標的基礎上進行技術的提高。而基礎較差的學生,應重點指導和訓練,先打好基礎,培養球感,再適當的進行運球技術上的練習,以完成籃球運球教學的任務。并對他們加以耐心的輔導和練習,樹立他們的信心,逐漸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從根本上消除他們對籃球課的厭倦感,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主動鍛煉、主動學習。
3.5鼓勵自主學習,讓學生自由鍛煉
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籃球知識和技能之后,教師在對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訓練之后,可以在籃球課上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自主學習和鍛煉,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引進門之后,他們就可以掌握自主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制定一份自主學習計劃表,讓學生把對當節籃球課的安排寫下來,比如先用5min熱身、10min練習低位和高位運球以及三步上籃等,25min用來參與籃球比賽。通過這種讓學生自主安排的方式,能夠喚醒他們作為學習主體的意識,讓他們主動自覺的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練習計劃,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4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和高校體育課的改革,在籃球教學中,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已經成為課堂焦點。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構建高效的籃球課堂,才能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能和自主體育意識。
本文作者:呼和工作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基礎教育系
- 上一篇:中學班級管理文化理念發揮思考
- 下一篇:班級管理中理性與智慧的融入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