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探討

時間:2022-08-16 11:35:43

導語:氣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氣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探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氣象干部教育培訓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成立氣象訓練隊,直至今天,氣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已走過了70年歷程。在氣象事業發展初期急需氣象技術人才,從氣象訓練隊進行專業和文化知識的普及,到氣象??啤⒈究?、研究生的學歷教育,氣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為氣象部門不同崗位輸送專業人才發揮了巨大作用;隨著氣象事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為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及時將氣象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必須有專業的機構開展氣象在職員工培訓,從而持續支撐科技人才、管理骨干、領導干部的能力不斷提升。在此背景下,肩負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雙重使命的北京氣象學院改建為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專職從事在職培訓工作,2011年更名為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以下簡稱“干部學院”),2017年以此為基礎成立中共中國氣象局黨校。

1探索豐富學歷后專業繼續教育的內涵和外延

從20世紀50年代建校之初到北京氣象學院時期,氣象人才培養主要以學歷教育為主,直至90年代末北京氣象學院轉建為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后又更名為干部學院,成為氣象干部教育培訓的專業機構。在邊摸索、邊實踐、邊總結的過程中,干部學院逐漸厘清了在職員工培訓和學歷教育的區別,并針對以氣象業務人員為主體的氣象人才隊伍,探索提出“學歷后專業繼續教育”這一概念,具體為:“對已經獲得一定學歷或專業技術職稱的在職人員通過包括培訓在內的多種教育方式進行的以補充知識、提升崗位技能、提升人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非學歷的教育形式?!碧岢鰧W歷后專業繼續教育這一概念,是干部學院在多年實踐基礎上理解氣象在職員工培訓內涵的一次理論探索,是針對氣象員工在職培訓沒有直接經驗可循時的一次勇敢嘗試。開展學歷后專業教育內涵的理論探索主要包括如下幾個原因:首先,從學歷教育角度看,高校氣象專業教育與氣象部門實際業務需求存在差距,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實行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大學畢業生專業素養與新技術新方法應用更迭十分迅速的氣象部門崗位要求有差距,供需矛盾明顯;第二,為了解決高校學歷教育培養的人才與崗位需求脫節的共性問題,很多兄弟行業都有本行業的培訓機構,但大多數以一次性辦班為主,系統性和科學性不夠,課程間的有效聯系不足,培訓資源不能充分利用,不能滿足行業人才成長的目標,不能有效增強培訓的效益和規模;第三,雖然終身教育理念在全球風靡,但這種理念在行業員工在職培訓中體現不充分。氣象部門在職培訓的多年實踐發現,氣象領域的專業化特點決定了氣象人才的培訓目標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依靠持續化、終身化的培訓才能夠逐步實現?!皩W歷后專業繼續教育”的內涵挖掘為氣象部門在職員工培訓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提供了一條有據可依的發展思路,為氣象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實踐夯實了理論基石。具體可從以下三個層面理解:第一,“繼續教育”是以滿足終身教育需求為目的的教育,既不是一次教育,也不是終端教育;“學歷后”明確受教育階段,不同于傳統的學校教育或學歷教育,而是在完成學校教育或學歷教育之后的階段;“專業”表明繼續教育的對象不是泛指一般的社會成員,而是指從事某一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結合氣象行業特征,氣象部門學歷后專業繼續教育具有如下終身性、發展性、專業性三大特點,即教育時限具有終身性,教育目的具有發展性,教育對象具有專業性。教育時限的終身性體現在其秉承著終身教育理念,持續更新氣象在職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勝任崗位要求;教育目的的發展性表現在其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僅僅為了提升專業技術能力,尤其是注重組織的發展目標對工作崗位、專業和知識技能的需要;教育對象的專業性表現在培訓的針對性很強,除了一般的崗位素質提升類培訓外,不斷更新的新技術、新方法等專業化培訓已經成為培訓的重要內容。

2基于終身教育理念構建氣象干部教育培訓體系

與其他行業相比,氣象事業具有的全球化、專業化、一體化及業務技術更新快的特征,這決定了氣象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在推動氣象事業的發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氣象部門點多、面廣、高度分散的垂直管理特點,構建開放式氣象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必要且迫切。在充分調研各類經典教育理論的基礎上發現,終身教育所體現的法制化、多樣化、全民化、信息化四大特征,對于科學合理構建氣象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具有借鑒和指導作用,基于終身教育理念,培訓體系構建工作得以逐步推進(圖1)。首先,2010年前后,中國氣象局用政策文件指導推動體系構建;其次,充分發揮國家級氣象培訓機構的主體地位,逐步推動分院的建設,同時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注重與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現代氣象業務實際需求的銜接,多渠道推動培訓工作,促成開放式體系的構建;再次,樹立著眼未來的戰略眼光,以人為本,緊跟需求,對于不同專業技術領域不同層次的人員開展分層次分類別的培訓,實現培訓全面覆蓋目標;最后,加強信息化與培訓的融合,持續推進氣象遠程教育培訓體系的建設,在發揮傳統面授培訓優勢的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優化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學習方式、學習環境、學習媒體,搭建面授培訓與遠程培訓相結合的培訓平臺。圖1氣象干部教育培訓體系結構圖在運用終身教育理念指導實踐的螺旋式上升過程中,開放的氣象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得以構建,實現了國家級培訓機構與下級培訓機構的統籌協調發展、合作共建共贏,為其他國家級直屬單位對下業務指導提供了新思路?;仡欉@一過程,干部學院探索提出了“寓協商服務于指導”的培訓業務指導管理模式,有效推進了培訓業務的成功轉型和規范科學發展。2005年,中國氣象局以大氣科學基礎知識培訓為契機,組織國、省兩級培訓機構和相關高校在全國開展大規模培訓,2010年,天氣預報員崗位素質能力培訓啟動,并在之后的多年實踐中成功摸索出統一規范的預報員崗位素質培訓模式;2009年,干部學院抓住縣氣象局局長輪訓的機遇,在前期異地多點培訓的經驗中,牽頭多個省級培訓機構共同開展全國氣象部門縣級氣象局長輪訓,推動了培訓分中心試點建設。經過多年實踐和總結,干部學院探索提出了“五統一”培訓原則(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學要求、統一培訓教材、統一考試考核、統一效果評估),有效提高了培訓質量。在推進培訓分中心建設試點的進程中,伴隨著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更名為干部學院,河北等8個分院相繼成立。干部學院通過指導分院制定發展規劃、統籌年度重點工作、規范教學實施組織等,從完成2013年的“九個一”(即完成一個核心班型、一個核心課程教學計劃和大綱、一個示范性培訓實訓環境、一個特色課程講義、一個校外體驗式教學點、一個遠程培訓課程設計、一個遠程培訓課件開發、一個分院教學團隊、一個示范性教學案例),到2014年的四個“新突破”(即培訓觀念理念有新突破、特色培訓項目開發有新突破、教學方式方法有新突破、專職教師隊伍建設有新突破),到2015年的四個“初見成效”(即課程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師資隊伍建設初見成效、實習實訓環境建設初見成效、培訓規律研究與應用初見成效),多年實踐積累推動氣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形成了專業特色優勢互補、學科領域全覆蓋的體系結構。

3結合行業特點構建氣象網格化課程體系

課程作為開展教育培訓的載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識教育領域具有非常成熟的課程理論體系,但學歷后專業繼續教育領域的課程體系建設并沒有現成范例可循。若機械地將現代課程體系理論嫁接到學歷后專業繼續教育的實踐中,由于氣象科技知識更新快、氣象專業培訓需更加注重業務實踐、受訓學員受教育水平不一等原因,會出現如下問題:一是課程設計跟不上快速變化的業務發展,造成參訓滿意度下降;二是課程目標和內容側重崗位靜態需求,容易忽視新入職、轉崗、晉升等人員的崗位動態需求;三是缺乏系統性設計的課程僅實現應知應會的作用,培訓對人才素質的持續提升作用發揮遠遠不足;四是氣象行業多學科交叉的特點考慮不足,過于強調各學科的獨立性,會造成課程設計的站位不高、不能提升人才的綜合素養。干部學院在多年實踐和摸索中,提出了氣象網格化課程體系的概念,該體系構建基于系統科學與課程論等理論,采用拼裝靈活、更新便易的模塊式設計,可操作性強、易于落地,具有橫縱交叉的網格化特點,其概念圖如圖2。該課程體系覆蓋預報、觀測、服務、管理等多個崗位,包含氣象部門全部業務外延形成閉合圓環。每一個崗位在圓環中各自獨立,以完成高等教育專業課程作為初始場,將員工的職業發展分成初、中、高三個崗位層級,每個崗位層級包括上崗和崗位培訓兩個層次。實現同一業務領域不同層級崗位課程的銜接以及同一崗位不同課程之間的銜接,有效解決了課程重復建設的問題,滿足了氣象部門崗位晉升與轉崗的需求。如在預報員培訓中,建立了以氣象基礎知識培訓、“新任預報員—普通崗—關鍵崗—首席崗”預報員崗位培訓、高級研討培訓為主的預報預測人員培訓系列課程體系,實現了氣象專業學歷教育與繼續教育的銜接(圖3)。圖3預報預測系列課程結構圖系統性、多維度、全覆蓋是網格化課程體系的主要特點。系統性體現在課程體系不再是應知應會的碎片化培訓,而是利用系統科學的總體規劃和適度超前設計;多維度是按照組織需求及個人成長需求進行分層設計、分步實施,體現終身教育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全覆蓋是指崗位全覆蓋,培訓課程實現與基礎教育相銜接、與氣象業務需求相銜接、與世界氣象先進水平相銜接。

4遵循成人教育規律創新優化培訓方式方法

按照人才成長和成人學習規律靈活選取適合的教學方法是干部學院多年實踐中總結的基本經驗。以預報員培訓為例,不同層次預報員的能力和水平相距甚遠,一刀切、滿堂灌的培訓方式顯然不能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針對不同年齡和層次的預報員采取不同教學方式方法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新任預報員而言,實際預報經驗匱乏,著重加強實戰性的實習訓練就成為了培訓的重要手段;對已經具備了一定水平的關鍵崗預報員來說,采取小組研討的培訓方式,能夠實現互相分享經驗的目的,教學相長、學學相長的目標得以實現;對理論水平較高、業務經驗豐富的首席預報員來說,干部學院探索和創新了專家點評式教學,讓首席預報員通過觀摩專家思考問題的過程來提高和被啟發;再如,針對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問題的特殊培訓需求,干部學院采取主動送教上門的點對點培訓方式,汛期派出資深教授赴業務一線與當地預報員并肩作戰、實時指導,直接將成果和技術推送到應用端的前線。正是秉承著因材施教、分級培訓的理念,在干部學院幾十年的培訓實踐中,預報員培訓已經成為了干部學院的品牌班型。面對成人學習的個性化需求高、學習地點和時間受限等現實,干部學院采用“網絡培訓+面授培訓”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深度融合組織需求、崗位需求、個人需求,有效解決了工學矛盾的問題,并拓展培訓資源和空間,從而實現培訓提質增效的目標。具體實踐中,針對不同類別的班型和對象,采取不同的混合方式,如在基礎知識類培訓中采用“網絡預培訓+面授培訓”方式來補學員知識的短板,在領導干部類培訓中增設自助學習的網絡課程,使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資源拓展的有效方式,在學員數量龐大的培訓班上,利用同步課堂系統擴展教學空間,使得大規模面授培訓班能夠在多個教學點開展,實現異地多點教學的目標。混合式培訓的實踐發現,這種教學方式打破了面授教學中“臺上教師、臺下學員”的傳統師生關系,讓老師和學員從“師生”關系轉變為“伙伴”關系,同時,能夠提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以較少的經濟成本和靈活的時間安排滿足培訓需求,有效緩解了工學矛盾。在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之下,正是干部學院多年積累的混合式培訓實戰經驗,讓氣象干部教育培訓做到了疫情防控與培訓業務兩不誤,確保疫情期間不停課、不停訓、不停學,相關經驗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校工作通訊》被宣傳和報道。實踐證明,充分尊重成人學習的特點,更多地采用案例式、研討式、體驗式等互動式學習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以案例教學為例,一些典型案例,如浙江慈溪氣象局、東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等案例,培訓效果好,學員反映良好;研討式教學是互動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以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培訓為例,以研討式教學為主的互動式教學的學時數占比40%以上;此外,干部學院通過建設黨性教育基地、開發現場教學點、搭建情景模擬演練培訓平臺、創建心理咨詢室等多樣的教學環境輔助領導干部培訓,實現領導干部培訓的立體化、場景化和專業化,極大提高了學員的參訓體驗。

5堅持效果導向強化氣象培訓質量動態管理

2011年,干部學院專門設立培訓評估教研室,組建培訓質量與效益評估研究團隊開展培訓評估工作,在吸納國外先進評估模型的基礎上,結合氣象教育培訓實踐,建立了質量監控、效果評估、效益評價三級培訓評估體系并通過教學質量監控數據驅動教學規范化管理、通過培訓效果評估數據驅動教學與課程設計、通過培訓效益評價數據驅動培訓項目研發;在理論探索的基礎上實現了培訓評估工作的業務化,氣象觀測員、資料員上崗資格培訓,地市級預報員輪訓、司局長輪訓、地市局長輪訓、縣局長輪訓以及全球氣候服務框架國際培訓等重點培訓項目均依托評估結果完成了質量調查評估報告。目前,針對領導干部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國際培訓等特點不同,評估工作正在努力探索分類評估指標,以期實現評估結果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國家級培訓機構有序增加、培訓規模不斷增大的背景下,干部學院如何用好“對下業務指導”這一指揮棒,保障全國氣象培訓機構的業務一盤棋,穩定教學質量,創新培訓質量管理方式成為氣象干部教育培訓事業發展的難題。2017年,干部學院提出了“3+1”全流程培訓質量管理模型,即“培訓質量控制(項目設計質量控制機制、項目實施質量監控機制、項目效果評估機制)+數據共享平臺”,從加強培訓質量管理入手,確保培訓的一體化和系統化。該模型具有兩大顯著的特點,第一是實現“訓前、訓中、訓后”的全流程質量控制,確保質量管理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第二是搭建了培訓數據共享平臺,能夠服務于培訓質量的全流程監控。從氣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走過的70年歷程看,氣象干部教育培訓正在走重學科、重課程、重研究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氣象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從分散粗放型發展到集約統籌發展,頂層設計成效顯著、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氣象教育培訓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會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如何更好地發揮局黨校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如何在新一輪技術革命背景下加強技術與培訓的融合、如何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氣象干部教育培訓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都是氣象干部教育培訓未來需要著力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作者:王梅華 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