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8: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篇1

【關鍵詞】公共氣象服務 發展 問題 對策

一、引言

我國氣象部門對社會開展氣象科技服務業務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氣象科技產業,服務內容涵蓋專業氣象服務、“12121”氣象信息電話、手機氣象短信、電視天氣預報、防雷技術服務與工程及與有關傳媒合作傳播氣象信息服務等服務項目,充分利用現代高科技最大限度地向社會全方位輻射氣象信息,為人民群眾生活工作需要提供氣象保障。氣象科技服務為國民經濟發展、防災減災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為氣象部門自身發展奠定了堅強的社會和經濟基礎。

二、氣象科技服務發展現狀

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經過不斷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建立發展了主導性項目,逐漸形成了以氣象信息服務為主,多種服務并存的新格局。目前的氣象科技服務不斷開拓服務領域,以氣象信息為主服務項目得到較快發展。利用氣象科技服務這一孵化器,逐步把專業氣象服務、電視天氣預報、12121氣象信息電話、氣象短信、防雷檢測與工程等項目,培育成氣象科技服務的支柱項目,取得了市場優勢和發展的主動權,為氣象科技服務穩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氣象科技服務的不斷發展,一方面有力地支持了氣象基礎業務,穩定了職工隊伍,促進了氣象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使自身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氣象事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氣象科技服務發展中存在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國的氣象科技服務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可以發現目前氣象科技服務還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定位存在誤區。

思想解放、觀念轉變的程度跟不上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不符合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和氣象業務技術體制改革的要求,對發展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認識仍然僅僅停留在彌補事業經費不足上,缺乏長期發展的意識和思維。

2.氣象科技服務體制不規范。

氣象科技服務體制不完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運行機制缺乏新的突破,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不夠,經營理念、管理方式落后,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要求。政企界面不清,政事職責不分,事企工作交叉,執法、管理和服務的主體不清楚、目的不明確的問題十分突出,不利于氣象事業的健康發展。

3.氣象科技服務體系不完善

相對于氣象基本業務體系,氣象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進展仍然緩慢,認識仍需統一,不少規律仍在摸索,不適應新形勢下氣象科技服務工作的需要,不適應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的需要。

4.人才匱乏問題制約氣象科技服務發展

多學科專業技術人才缺乏,水平高、力強、善經營、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更匱乏,人才匱乏問題已成為制約氣象科技服務新一輪大發展的瓶頸問題。

5.氣象科技服務總體科技含量低

科研開發機構不健全、科技經費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科技開發的針對性不強等,氣象科技服務的質量和效益偏低,氣象科技服務產品的競爭力和服務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四、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1.轉變理念,加快發展

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成果提出公共氣象新理念,并將科技服務納入了公共氣象服務和氣象基本業務的范疇,為科技服務發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新形勢下要改變以往“純創收”的觀念,把科技服務當作氣象基本業務的一部分,象抓基礎業務一樣抓好科技服務。將科技服務發展理念由原來單純追求經濟指標增長轉變到“依法、規范提高科技服務內涵、科技含量和隊伍素質,從而建立和諧目標體系,用‘好’統領‘快’”上來。

2.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要繼續加大宣傳和行政執法力度,讓社會公眾增強氣象防災減災意識,查處社會上擅自轉播轉發氣象信息、違法開展慶典和防雷工作的行為。在認真履行法律法規賦予氣象部門行政管理職責的同時,也為科技服務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3.強化內部規范化管理

要建立健全科技服務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確保科技服務工作科學、規范和高效。尤其是要加強科技服務收入、支出、成本核算、國有資產、合同(協議)和印章等的規范化運作和管理。

4.加強人才培養,提高科技服務隊伍素質

人才是事業發展的關鍵,氣象科技服務也不例外。只有抓住這個關鍵,才能快速發展,才能可持續發展。一是將氣象科技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全局實施人才戰略的范疇;二是在加強培訓,不斷提高隊伍素質的基礎上,重點選拔和培養好懂氣象、會經營、善管理、廉潔奉公的氣象科技服務帶頭人,懂市場、會開拓的經營人才,以及懂氣象、知市場、會研發的專門技術人才;三是要研究制定符合氣象科技服務特點的人才評價標準和方法,完善相應的考核管理制度;四是要重視和關心編外聘用人員。科技服務崗位上聘用人員較多,應逐步消除身份障礙,縮小待遇差距,解決好這部分人員的“五金”及職稱評聘等問題,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5.提高科技服務質量和科技含量

篇2

關鍵詞:農業;警報服務;氣象預報

自古以來,氣象都直接影響著農業生產。隨著農業氣象服務的出現和發展,我國農業生產得到極大地提高。但是,在農業警報服務方面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加強農業氣象警報服務的應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氣象預報服務對農業生產的意義

作為氣象預報服務的服務對象之一,農業生產需要氣象服務的支撐與保障[1]。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在其他種類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農業生產對天氣的依賴性比較大。雖然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得到了極大地發展,但農業生產依然受天氣影響較大。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氣象也逐漸增多,水資源短缺加劇,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但是,農業氣象警報服務的有效運用有助于降低極端氣象災害以及相關農業病蟲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二、農業警報服務存在的問題

第一,缺乏針對性與時效性,而且覆蓋范圍較窄,目前無法完全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第二,就目前來講,我國農業氣象試驗站的發展依然比較緩慢,缺乏先進的氣象監測設備,使得農業氣象業務的科技含量難以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無法有效提高農業氣象監測能力,也難以提高農業氣象監測的準確率。第三,農業氣象服務覆蓋范圍相對較窄,對于偏遠農村的農業氣象警報服務還有待進一步的拓展。第四,從事農業氣象警報服務的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整體力量有待進一步地加強,整體服務水平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發展的實際需要。

三、提高農業氣象警報服務的對策

(一)注重農業氣象警報服務的系統化建設

具體來講,一是應優化物產量氣象預報服務,建立健全食安全氣象預警系統;二是為科學指導農民進行合理的農事活動安排,應注重加強作物灌溉量與時間、作物病蟲害預報以及作物發育動態預報等業務的開展,建立并逐步完善農業氣象分析評價系統;三是應建立健全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評估、預報和預警系統。

(二)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改善農業氣象服務設施提供經濟保障。其次,應加大人才投入,通過采取各種積極有效的方法,引進高素質專業人才,以提高農業氣象警報服務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強化氣象的創新研究工作。最后,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過采用現代氣象衛星、天氣雷達等高科技手段促進農業氣象警報服務的科技化,進一步提高氣象信息的準確性。

(三)加強農業氣象警報服務的宣傳

一方面,可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手機短信以及開展相關氣象知識講座等方式,加強氣象知識重要性的宣傳工作。另一方面,為使氣象服務更貼近農業生活,相關工作人員應注重加強與當地農民的溝通交流,并關注農業部門的產品種植與引進。

四、結語

總之,農業氣象警報服務對于確保農業生產的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雖然氣象警報服務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但通過采取積極有效地措施,其服務水平必將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與優化,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篇3

[關鍵詞]防災減災 氣象服務 農村

中圖分類號:P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0-0355-01

引言

農業是我市的基礎產業,但我市也是氣象災害多發地區,特別是農業生產受天氣、氣候影響較大,各類氣象災害對廣大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和農村社會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了解當前農村氣象服務狀況,提出改善農村氣象服務的應對措施,對于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充分發揮氣象服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為此,筆者分析曲阜市當前農村氣象服務所存在的問題,并由此提出做好農村氣象服務的對策和建議。

一、當前氣象服務現狀

1、天氣預報節目的收視率在農村非常高,甚至超過新聞聯播。在未通數字電視的農村,農民在夏季大多勞作到晚上8點以后才收工回家,經常錯過天氣預報節目。

2、“12121”電話在農村的知名度很高。遇到天氣復雜時一天甚至撥幾次。但農民對撥打“12121”的費用(包括電話費和信息費)有顧慮,希望在農村推行費用包月制度。

3、農村有手機的種養專業戶都有意愿訂制手機短信。

4、通過村干部和村民小組長告訴村民的原始傳播方式,在很多村依然管用,而且常用。

5、通過廣播、報紙獲取氣象信息的人群很有限。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立起的農村廣播系統,現在已基本不用了,有的村里已拆除,保留的也只是偶爾用來通知村干部開會。隨著農村稅費體制改革,鄉(鎮)和村委會的資金非常有限,訂閱的報紙很少,農民自費訂報的幾乎沒有,偏遠村莊的報紙幾天甚至一周送一次。

二、當前農村氣象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氣象服務產品滿足不了農村的需求

涉農部門、鄉(鎮)、村對氣象服務工作的滿意度普遍較高,也有比較強烈的服務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需要準確率高的常規天氣預報

農業生產與氣象條件關系密切,農民產前、產中、產后都需要優質的氣象服務。作為農戶,產前需要掌握季節的氣候變化科學安排;產中需要掌握天氣的冷暖晴雨,采取措施避免氣象災害,提高產量;產后的儲藏、運輸、加工更需知天氣信息。群眾普遍期望氣象部門的常規天氣預報有較高的準確率,以便根據預報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

(2)需要快捷的天氣預報傳輸

重大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的預報服務,比如臺風、暴雨、強冷空氣等,對農村防災減災的作用非常大。群眾盼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數字電視、電話、手機、互聯網、顯示屏等系統的覆蓋面,逐步完善預報服務傳輸系統,建立信息接收平臺和氣象災害預警系統,建立較密集的氣象預報預警顯示屏,讓氣象信息深入農村基層,農民能及時獲取形式多樣的氣象服務信息。

(3)需要較長時效的氣象服務

如一個月、一個季度甚至一年的天氣展望,對于農民安排農業生產很有用處。

(4)需要涉農綜合信息服務

很多農戶希望氣象、農業、林業以及植保等部門的服務信息能夠綜合加工、打包處理,這樣農民用起來很方便。

(5)需要氣候資源開發利用

作為政府或部門,需要充分利用氣候資源,指導產業結構調整,趨利避害,發揮最大效益。特別是在引進新的農業技術、良種等項目和防災減災以及防汛抗旱方面時,更需要氣候論證,進行科學調度。如果能了解當地的氣候情況和特點,因時因地制宜發展生產,就可以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2、宣傳教育缺位,農民缺乏氣象科學知識

目前,氣象科學知識沒有納入到農民培訓的范疇,氣象主管機構因為管理體系和人力財力的關系,也沒有深入到農村搞宣傳教育工作,使得能懂一些氣象科學知識的人較少。同時,農村人員中文化素質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經商去,還有經濟條件較好的能人,不斷遷居到城市去了。在氣象服務信息中提出針對性強的指導意見少,影響氣象信息在農村發揮的作用。所以就需要大力發揮氣象信息員的作用多培訓讓他們更好的在農村發揮作用。

3、農村防雷意識淡薄,防雷裝置幾乎空白

在農村農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沒有基本的防雷知識,在雷雨來臨時,往往跑到沒防雷裝置的涼亭、簡易棚、大樹下等最易受雷擊的地方躲雨,而遭雷擊傷亡。在農村農民建房為了節省投入,也沒意識裝設防雷裝置了。農村防雷減災的管理工作還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人力、財力有限,建設主管部門和氣象主管部門還深入不到農村的防雷管理,規范的防雷技術服務還未延伸到農村。

三、提高農村氣象服務水平的對策和建議

1、要強化氣象工作為民服務的意識,開發出適合農村的產品

氣象工作者要有服務于“三農”的意識,氣象與農業、農村,農民關系密切,雖不能直接創造物質財富,但在生產中是不可缺少的生產要素。氣象部門應制定針對特色農業進行農業氣象、重大病蟲害氣象、生態氣象、大氣成分等方面的觀測,為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研究提供基礎監測數據。制作更多的符合“三農”氣象服務需求種、養業各個環節的氣象保障預報服務、新品種引種的氣候論證、特色農業發展的農業氣候區劃、農業氣象災害預警等產品,構建現代農村綜合氣象監測預報系統。

2、采取多種手段完善農村氣象信息傳播渠道

地方廣播電視部門要建立重要災害天氣信息綠色通道。像以往抗臺氣象信息一樣,及時插播農村種養業的關鍵期預報、突發性的強對流大風、暴雨、雷電等預報。同時,氣象部門積極建立好高效的信息快速分發流程,利用手機短信做到全覆蓋,實現重要氣象信息第一時間到達農村,有效指導農業生產及防御和減輕農村氣象災害的影響。

3、建立農村氣象科普教育體系

氣象主管部門要進行多方調研,編寫適合農村特點的、通俗易懂的氣象預報運用、氣候資源利用、種養業氣象服務指標、避雷防雷技術等鄉土教材。

啟動氣象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通過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專題資料、墻報、手機短信、氣象聲訊電話、現場咨詢活動等手段不斷加強氣象科普知識的宣傳;在有關涉農培訓基地開設氣象科技知識課程,把氣象知識編寫到中小學校地方教材中,給學生發送氣象科普知識,組織氣象專家到學校作科普講座,組織學生參觀氣象科普基地、參觀氣象部門,做到科普宣傳從娃娃抓起。

4、加大農村防雷減災管理力度

做好農村科學防雷宣傳教育工作外,把農村防雷減災納入到規范管理中,在農房建設許可中把好防雷設計關和施工關,建立農村建設項目的防雷設計審核和施工監督制度。對農村的防雷狀況進行定期普查,公布普查結果。特別是對農村企業、公共建筑、學校的防雷隱患,要分類指導,督促整改到位。

結語:對于氣象部門,要做好為農服務,不僅要增強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積極開展干旱、暴雨、大風、冰雹、霜凍等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做到災前有準備,災后有措施,減輕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而且要加強農業決策氣象服務工作。利用氣象資料為引導種植結構調整、優化區域布局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在農村建設、能源利用、建設規劃等方面做好氣象服務工作。應當不斷學習農業生產知識,了解農業生產的需求,了解農民的需求,特別是加強農業大戶、專業合作社的聯系,才能為農民提供有針對性的氣象為農服務信息。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專業氣象;市場;開發對策

中圖分類號:P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136(2012)17-0038-01

專業氣象服務是氣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已涉及多個行業與部門。近年來,由于用戶對氣象服務需求的增長,專業氣象服務的發展迎來了良好機遇,同時也面臨激烈競爭和挑戰。在這一新形勢下,惟有積極拓寬專業氣象服務領域,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綜合競爭力,專業氣象服務才有更大的空間。

1 專業氣象服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1)市場意識不強。受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束縛,思想不解放,專業氣象服務的內容和手段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

(2)集約化程度不高。專業氣象服務產品的科技含量低、規模小,系統產品的制作、加工、集成、分發等綜合工作平臺的建設落后于氣象業務現代化建設。

(3)崗位培訓滯后。專業氣象服務從業人員基本上是從氣象業務崗位轉崗而來,缺乏市場營銷的手段與認識,缺乏專業氣象服務的綜合管理能力,對市場缺乏風險意識。

(4)專業氣象服務發展缺乏長遠規劃。由于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不穩定,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個長遠發展規劃。

2 發展對策

(1)樹立以市場為龍頭、服務為手段、創新促發展的理念,抓住機遇,打破常規,尋找更多的經濟增長點,搶占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

(2)準確把握企業市場定位,提高專業氣象服務的科技含

量。專業氣象服務的通信方式由信函發展到計算機遠程服務終端,信息內容由單一的公益預報產品發展到各類專業氣象服務產品,通過121語音、短信及大眾媒體如廣播、電視、報刊等,為公眾提供大眾化、個性化氣象信息服務,仍是氣象服務的主要方式。只有增加服務產品、提高其科技含量,才能提高專業氣象服務的水平。

(3)盡快建立適合國情、省情的專業氣象服務辦法、規定,加強對專業氣象服務依法管理,規范專業氣象服務市場行為。

(4)制定合理的激勵制度和考核制度,激勵機制是一個永遠開放的系統,要隨著時代、環境、市場形式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下,在保證專業氣象服務效益持續增長的目標下,建立依據績效實行分配的激勵機制,健全專業氣象服務工作考核制度。

篇5

關鍵詞 決策氣象服務;現代牧業;防災減災;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S1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1-0289-02

錫盟氣象局啟動農牧業公共信息和防災減災綜合服務平臺,依托氣象災害預警系統和農牧業科技信息服務系統,整合氣象、交通、農牧、科技、國土、水利等各部門的信息資源,通過適時監測、預警、信息傳輸、信息共享等程序,及時將公共服務信息在最短時間內向社會公眾,做好防災減災、農牧業生產等服務,使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實現了零距離服務人民群眾。該平臺集現代化辦公、農牧業服務和應急指揮功能于一體,在提升農牧業信息服務水平和災害應對能力的同時,能有效推進辦公現代化進程,是政府通過整合該地區的項目資源、信息資源、硬件資源和人力資源,探索出的信息化服務新模式、新成果。政府主導推動,深化生態氣象服務,發揮部門優勢,整合社會資源,為進一步深化氣象工作政府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 氣象為現代牧業防災減災決策服務工作現狀

錫林郭勒盟是我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處于中部,境內草原牧區占據大部分,農牧業總產值占區內生產總值的54.16%。盟內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大風、旱澇、暴風雪、沙塵暴等天氣嚴重威脅到牧業生產。氣象與農牧業的關系非常密切,因此錫盟各級氣象系統致力于做好防災減災服務于現代牧業工作,遵循“結合實際、立足牧業、突出特色、創新思路、點面結合、整體推進”工作思路,推進農村牧區氣象災害防御和農牧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拓展氣象服務領域,深化部門合作,積極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服務,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提升氣象服務水平和能力,使氣象為牧業發展決策服務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

錫盟氣象部門加強決策氣象服務系統建設,領導高度重視決策氣象服務工作,決策氣象服務工作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自2010年6月起錫盟西烏旗氣象局旗氣象局增加了每日24 h預報、一周天氣回顧、下周天氣預報、上月氣候概況、下月天氣過程預報等內容為政府部門發送的決策氣象服務信息,利用旗人民政府主辦的手機短平臺、牧區110報警點ETS電話等牧民服務信息平臺,使氣象信息在全旗實現有效覆蓋。2011年錫盟充分利用“草原110”多功能網絡系統傳遞和分發重大氣象信息,在防災減災決策服務工作中的作用日益顯現,投入使用12121天氣預報語音答詢蒙語系統,綜合氣象服務產品制作平臺,進一步加強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自主研發“蒙文版公共氣象服務網站”,建立氣象信息服務站57個。2013年以來,“瑙敏阿阿巴嘎”微信平臺“樹枝型”三級網絡嚴格遵循政府工作規定,快速、權威、高效、便捷地向農牧民傳遞氣象預警信息,該平臺制定了“下達任務、督察督辦、考核評估、追究問責”工作流程和管理機制政策文件,主動及時地向黨政決策部門提供災害性天氣監測、預測信息及防災減災建議,全盟相關部門根據氣象服務建議,積極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證牧業持續穩定發展。

2 決策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

2.1 業務系統不完善

錫盟地區決策氣象服務從無到有,到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已建成了決策氣象服務業務系統,決策氣象服務產品加工效率和服務能力均有很大的提高,但決策氣象信息及產品傳遞、服務仍采取傳統的紙質材料為主,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開展快速、便捷服務,使得決策氣象服務時效性較差。

2.2 科技支撐力不足

隨著錫盟氣象監測預報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氣象科技支撐力逐步增強,但決策氣象服務科研成果明顯不足,科技支撐力環節的薄弱制約著決策氣象服務效果的發揮。如災害性天氣預估、評估能力較差,難以全面預估極端天氣對牧業等行業可能造成的影響及其程度、時間長短,致使決策氣象服務的科學性、針對性不足,缺乏定量的災害損失預估和評估等,不能全方位報導災情致使牧民無法明白災情的輕重,無法做到災前準備。災害預警體系滿足不了牧民的基本需求,氣象服務產品單一,針對性不強,決策指導欠缺,牧業的防災減災效果不明顯,造成信息資源的浪費。

2.3 運行機制及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

錫盟氣象局決策氣象服務工作中一些重大的決策氣象服務是根據區局安排,由上級部門向各級相關部門下達任務、各級部門提供前端產品、決策氣象服務辦公室進行加工后制作編發決策氣象服務材料開展實施的。這種運行機制需要強有力的考核評價和業務監督機制的保障才能有效完成,但目前錫盟氣象局缺乏健全的考核評價和業務監督機制,常常出現前端產品時效、質量不高等現象,很難適應決策氣象服務工作需求。

2.4 氣象服務專業人員缺乏,知識結構單一

決策氣象服務是一種特殊氣象服務,涉及社會穩定、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全局性、綜合性和超前性,決策氣象服務工作水平的高低是由服務隊伍綜合素質高低決定的,決策氣象服務隊伍必須高標準要求。牧業的氣象服務任務比較繁重,而氣象部門的專業人員比較缺乏。氣象信息服務站建設數量偏少,并且服務站內設施不全,未達到建設標準,所聘用的氣象信息人員對牧區的情況掌握不夠,缺少專業的調查研究,對于牧業的實時動態無法掌握,氣象為牧業服務的技術力量嚴重不足,所開發的氣象信息產品不能從實際情況出發來滿足牧區需要。

2.5 牧區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薄弱

自然災害嚴重威脅著牧業的正常生產,對于牧區造成嚴重的影響。而牧民由于缺乏氣象基本知識,對于自然災害的防范意識和防御能力較低。

3 對策

3.1 完善決策氣象服務運行機制

認清牧業在錫盟的經濟地位,堅持把決策氣象為牧業服務的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強決策服務在現代牧業防災減災工作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不斷完善決策氣象服務運行機制,增強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做好決策氣象服務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加強領導,明確崗位職責,從全局出發,做好氣象為現代牧業防災減災決策服務產品策劃和制作,完善決策氣象服務工作開展流程,充分發揮決策氣象服務工作在現代牧業中的引導作用,及時、有效、科學、合理地開展防災減災工作。

3.2 健全決策氣象服務體系,拓寬氣象服務渠道

地方政府要加強對氣象工作的領導和協調,保障其促進牧業經濟發展的功能,結合牧區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調查研究,了解服務需求,利用牧業氣象服務平臺,以科技創新為主線,加強氣象服務牧業產品的開發,制作分發有針對性的服務產品[1-3],與養殖大戶等建立雙向反饋機制,進一步增強業務服務產品的針對性和專業性,滿足牧民全方位的需求。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平臺建設,完善氣象信息服務的渠道,初步建成涵蓋廣播、電視、手機短信、聲訊電話、電子顯示屏、網絡、墻報等媒體的氣象預警信息系統,推進氣象預警信息入戶到人,最大程度地方便牧區群眾及時獲取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在人口密集區域裝置氣象預警大喇叭和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

3.3 提高業務隊伍的綜合素質

建立必需的農業氣象服務機構,引進具有扎實牧業、氣象及生態環境等知識的專業技術人才,對現有工作人員開展技能培訓,每年至少組織1次氣象信息員、助理員培訓,全面提升決策氣象服務的整體素質,提高決策氣象服務敏感性、針對性、主動性和及時性,掌握和了解黨政領導及決策部門在“做什么、想什么、想做什么”等,利用專業技能及時捕捉到黨政決策部門服務需求,爭取不斷開拓視野、放寬思路、敞開胸襟,做好決策氣象服務工作[4-5]。

3.4 加大資金投入和科技支撐,提高決策氣象服務產品內涵

進一步完善盟內氣象災害防御組織機構建設,成立政府氣象災害防御領導小組,每年定期召開氣象災害防御領導小組會議。開展牧區氣象災害隱患信息收集和更新,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隱患信息庫;深化、細化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建設,編制牧業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和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由政府正式發文出臺。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機制,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安排專項資金,加大科研開發力度,統一進行安排部署,分階段穩步推進,建立盟內信息互通互聯,增強決策氣象服務產品針對性和內容多元化,提高決策氣象服務現代牧業的產品質量和內涵,充分發揮決策氣象服務在現代牧業生產中的積極作用。

3.5 建立健全決策氣象服務考核評價機制

開展決策氣象服務工作,要求服務人員必須具備綜合廣泛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保持對黨政決策部門需求的高度敏感性,時刻注意天氣氣候變化對現代牧業的影響等[6]。因此,要健全必要的符合決策氣象服務業務特點的考核評價機制,利用決策氣象服務業務人員評價體系以科學公正的態度評價從事決策氣象服務的業務人員的技能水平,不斷提高決策氣象服務為現代牧業發展中的水平和能力,提高決策氣象服務工作質量。

4 結語

以氣象防災減災為主要任務,以氣象為牧業服務為宗旨,豐富牧業氣象服務產品,以科技支撐項目,以項目促進發展,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主動為牧業做好決策服務。氣象部門要積極主動與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聯動工作,在政府帶動下,提高牧業從事者對氣象防災減災的認知,把牧業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作為日常行為,提升對于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使牧業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5 參考文獻

[1] 都仁吉雅,蔡文瑋.農牧業氣象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牧區機械化,2010(2):45-46.

[2] 袁娜,高倩.淺談氣象為農牧業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2(6):129.

[3] 梁鋒,唐紅艷.氣候變化對烏蘭浩特市農牧業生產的影響及其對策[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6):60-61.

[4] 陳笑娟,扈成省,蔡守新,等.國內外氣象服務模式及效益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12(11):68-71.

篇6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是一項耗時長、工程量大的綜合性工程。氣象服務是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中心的,并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內容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成功與否影響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最終質量。

 

1 “三農”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

 

1.1 農民對山區生態資源利用意識不強

 

農民在選擇作物種植、動物養殖時,沒有考慮到當地生態環境的特殊性,氣象部門也沒有與農民進行直接溝通,未教授其科學知識,也未對其進行一定的指導,以至于農民沒能充分發揮當地的氣候資源中的優勢,反而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1.2 農業氣象服務針對性不強

 

一是大多數氣象部門雖然提供了糧食生產服務,但是沒有進一步提供經濟作物、環境保護、資源利用、林業、畜牧業和農副產品行業等項目的服務。二是由于缺乏對當地農業更為深刻、全面的了解,各級氣象部門普遍在給地方政府和農民提供氣象服務時不能給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措施。在實際生產生活中,農民更加依賴的是天氣預報,尤其是農業年景預報、農事關鍵期,以及各種氣象災害事件的天氣預報[1]。三是農業氣象不能提供一個便于推廣的良好技術及某一地區的農業種植布局的專業指導。尤其是當前我國的天氣預報產品沒有較高的細化程度,氣象預報的精確度較低,短時間內的氣象預報水平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

 

1.3 氣象服務信息獲取渠道不通暢

 

目前,貴溪市氣象服務信息的主要傳播渠道是電視、廣播、報紙、短信、網絡等媒體手段。但是我國農村的經濟水平有限,網絡、有線電視并沒有完全普及,導致農民獲得氣象信息的途徑較少,或是獲得信息的及時性不高[2]。由于渠道不暢通,氣象信息無法順利地到達農民的手中,尤其是偏遠的山區地帶。若是遇到突發性、危害性大的氣象災害,氣象預報信息不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傳輸到每個農民的手中,給農戶造成了較大經濟損失。

 

2 加強“三農”氣象服務的對策

 

2.1 加強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警能力

 

氣象服務是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氣象公共服務工作的好壞關系到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氣象服務中基礎性、預測性和警示性的功效,使其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地級的氣象單位應該大力推進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的建設,在小范圍內為農業經濟提供準確的氣象預警、監測服務,在市縣級服務的基礎上開展鄉鎮氣象工作的各種服務;采用天氣雷達、自動氣象雨量站、閃電定位儀等高科技、多樣化的現代氣象探測方法對災害性天氣進行準確的預報,使其最大程度地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減少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危害,為農戶謀福利[3]。

 

2.2 拓寬信息渠道

 

若氣象信息的傳輸不順利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失。為避免這一問題,就要加強各種技術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方式的宣傳和教育,使農戶掌握最基本的信息傳輸技能,更好地開展氣象服務,提高各項服務水平。通過廣播、電視、簡報、電話和手機短信等途徑獲取氣象信息,培養其災害預警和防御意識,幫助其在遇到氣象災害事件時能夠及時做出應急措施,將農戶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促進農業經濟增長。

 

2.3 加強氣象服務的針對性

 

相關氣象部門要有針對性地提供氣象服務,積極與當地農民進行溝通和交流,掌握農戶們的心理動態,了解其在生活生產中遇到的困難,解答其對氣象服務的不解和疑惑。通過資料收集和教學普及,更有針對性和高效率地為農民提供更為優質的氣象服務。針對某些農民因極端天氣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的擔心和焦慮,氣象部門應該教授其災害天氣的預警和預防技巧,以及第一時間的應對措施,幫助其減少經濟財產損失[4]。“三農”氣象服務的對象是農戶,因此需要在了解農戶的真實感受和切身需求的前提下提供氣象服務,提高對農業氣象預測的針對性。

 

3 結語

 

當前“三農”氣象服務主要存在農民對山區生態資源利用率不高;農業氣象服務品種較單一;農民獲取氣象服務信息渠道不通暢等問題。可通過加強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警能力;拓寬信息渠道、加強氣象服務的針對性等途徑加強“三農”氣象服務,更好地使氣象技術服務于農業,進一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篇7

關鍵詞 氣象科技服務;氣象現代化;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 S1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4-0337-02

2015年1月17日,中國天氣網發表了2015年十大氣象科技暢想,提出了大數據、3D打印、云平臺等新技術,在量身定制天氣服務方面,大數據、云平臺以及隨時互聯溝通的智能設備都已為有針對性、互動性的精細化氣象服務打好了基礎。對于氣象科技服務而言,這也將是競爭激烈、挑戰與機遇并存的一年。

1 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1985年,在改革開放有序的大背景下,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氣象局關于氣象部門開展有償服務和綜合經營的報告的通知》,正式批準氣象部門開展有償專業服務和綜合經營。1992年,在社會市場經濟確立的大背景下,中國氣象局提出了“氣象科技服務”的初步定義,即“公益氣象服務以外的,依托基本氣象系統的專業氣象有償服務和科技開發、咨詢服務等”。1994年中國氣象局進行了機構改革,正式提出“氣象科技產業”的概念。1999年中國氣象局將氣象工作分為三部分,即氣象行政管理、基本氣象系統、氣象科技服務,氣象科技服務概念正式形成,科技服務與產業總收入達8億元,而到了2008年發展到近50億元[1]。

安陽市氣象局成立于1950年,設直屬單位4個:安陽市氣象臺、安陽市氣象科技服務中心、安陽市防雷中心、安陽市氣象局財務核算中心,是“全國氣象部門文明臺站標兵”“全國氣象部門局務公開示范單位”“全國氣象部門廉政文化示范點”。2011年建立了河南省首個氣象科技公園,為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增強市民的氣象科普教育以及為氣象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氣象科技服務方面,雖然安陽市氣象科技服務中心一直在探索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脈絡,但工作效果還不盡如人意,仍需要進一步的加強與提升。在專業氣象服務方面,目前安陽全市專業專項服務用戶不足10家,服務年收入不足10萬元,以前一些固定的老客戶安鋼集團、安化集團等也因企業效益下滑、服務形式單一而停止使用專業服務。在氣象信息服務方面,近幾年,氣象影視和12121氣象語音信箱一直保持平穩不增長勢頭。安陽電視臺仍以每年20萬元的費用定制氣象信息服務,通信運營商由于氣象短信訂制率明顯下降,目前安陽短信定制用戶只有十多萬戶,和安陽二三百萬的手機用戶相比,比例太低,需要認真分析其中的問題。

2 氣象科技服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市場化意識

隨著我國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氣象部門也經歷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服務領域不斷擴展,專業化、特色化服務不斷增多,給氣象服務市場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一些基層的氣象部門仍然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時代思維的樊籠,認為氣象部門是政府部門,經費不足總會得到彌補,氣象科技服務市場化的積極性不高,沒有深入地了解市場及客戶的需求,不主動宣傳氣象科技服務產品的重要性,不想方設法提高氣象信息的經濟效益,既影響了氣象現代化發展,也對地方經濟的發展不利。

2.2 氣象預報技術差

氣象科技服務要獲得又好又快的發展,必須要體現出有別于公眾氣象信息產品的服務,提供定時、定點、定量、精細化的預報產品。目前,很多國家都研發了專門進行1 h內分鐘級降水預報的軟件,其中一些30 min內降水預報準確率可達80%左右,6 min內準確率可以達90%。但該技術在基層的氣象部門應用中還存在著時間、空間難以精細化的問題。另外,預報的準確率同樣影響著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基層的氣象部門受地方條件和人員編制的限制,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本科以上學歷人員比較少,中、高級工程師相對缺乏,對一些較為困難的數值分析能力還不夠,很難做到定時、定點、定量,再加上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老員工知識結構老化,接受新知識相對困難,這些因素都制約了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2]。

2.3 互聯網的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人們對于氣象信息的多元化需求更加的明顯,人們獲得氣象信息已經不再單純依靠廣播電視、語言信箱、手機短信,而是通過更加方便、快捷、豐富的互聯網軟件獲得天氣信息。隨之而來的是諸多的問題,首先是氣象影視廣告業務的下滑。由于網絡的普及,電視臺的觀眾量下滑,氣象信息的獲取也不再單純靠電視臺的氣象播報,電視臺也不再重視。其次是12121氣象語言信箱撥打率的下滑。一方面是12121氣象語音信箱的服務產品單一,查詢相對麻煩,另一方面是宣傳的不到位,許多人并不知道12121氣象聲訊電話號碼。再次是氣象短信不能滿足用戶需求。隨著4G時代的到來,文字短信的市場競爭力急劇下降,人們更加傾向于收看頁面更加華麗、內容更加豐富的氣象信息,運營商必須重視這個問題[3-4]。

3 氣象科技服務發展的措施

3.1 轉變發展觀念,提高市場意識

新形勢下,氣象科技服務發展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體制,轉變發展觀念,提高市場意識。2014年安陽市氣象局根據河南省氣象局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氣象科技服務收費工作程序的通知》要求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結合安陽市氣象部門工作實際情況,制定了《氣象科技服務收費審核管理辦法》。這表明了氣象科技服務部門已經清晰地意識到市場規范化的重要性,未來要進一步按照“公開透明、規范收費”的原則,“告知、協議、服務、收費”工作程序,提高氣象科技服務的市場競爭力,推動氣象科技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

3.2 加強技術研發,培養技術人才

要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專業氣象服務,氣象部門必須擁有充足的資源、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能夠按照客戶的需求提供精細化、準確率高的氣象信息產品。目前,安陽局正在和科技公司共同研發移動終端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投入運營后,我們準備依托該系統,采用新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大力發展專業用戶。而現階段要積極引進、培養人才,需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將氣象科技服務從業人員引入人才發展戰略當中;二是要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鼓勵員工進行繼續教育,以及培養技術強、懂市場、會研發的新型技術人才,提高氣象科技服務的水平,促進氣象現代化發展。

3.3 優化傳統媒體渠道,發展新媒體業務

首先,要加強和電視臺的聯系溝通,提高氣象節目的制作質量,提高天氣預報的收視率和經濟收益。其次,要加強氣象科技服務宣傳,根據不同需求設計不同的語音信箱,如設置農業氣象服務信箱,提高撥打率。上年安陽市氣象局通過和廣告公司合作,在全市范圍內制作了近萬平方米的墻體宣傳公告宣傳12121,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撥打率有明顯的提高。再次,要實現氣象短信產品多樣化,加強和三大運營商的溝通,開發研制彩信動漫天氣預報短信來發展新用戶。最后,要探索新媒體業務,利用互聯網及移動網絡這個巨大的新型平臺,用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手段,擺脫了程式化的刻板描述和無趣說教,通過幽默有趣、輕松歡樂的形式為公眾提供氣象信息產品,切實提升科技服務的發展水平。

4 結語

新形勢下,作為我國氣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氣象科技服務在我國的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地區必須加強對氣象科技服務發展存在的問題的深入研究,認清新形勢,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謀求新發展,實現氣象事業的現代化目標[5-6]。

5 參考文獻

[1] 汪文理,劉衡軍,陳世文.新形勢下加強氣象科技服務的思考對策[J].農業與科技,2013(7):197.

[2] 陸桂榮,伍湘渭,滕麗峰,等.日照市氣象科技服務發展淺析[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6(5):53-55.

[3] 張武龍.基層氣象部門為農服務調研分析[J].上海農業科技,2011(6):12-13.

[4] 李樹叢.灤平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現狀和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5(6):233-234.

篇8

[關鍵詞]設施農業;氣象業務服務;赤峰市

1赤峰市氣候特點及其對設施農業的影響

赤峰市位于內蒙古東南部,位于大興安嶺南段和燕山北麓山地,同時也是廣大河流流經區,多山地丘陵,地勢西高東低,同時赤峰市屬于半干旱地區和暖溫帶地區,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冬季寒冷且漫長,春季又比較干旱少雨,并且大風大氣也比較多,夏季和秋季都比較短暫,因其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加上在市內多山地丘陵,使得赤峰市境內經常天氣變化多端,氣象災害頻發,大風、暴雨、冰雹及干旱等是赤峰市主要的幾種災害。赤峰市近年來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立了一些優質的蔬菜示范區和林果業種植,其產品銷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赤峰市的設施農業的基礎設施不完善,使得設施種植受到天氣影響較大,再加上該市的農民對設施農業投入的大棚的結構簡單,其抵抗大風、冰雹、積雪的能力比較差,因此遇上大風天氣、冰雹天氣和下雪天時,大風、冰雹和積雪容易破壞設施,為設施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的威脅,同時也給農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設施農業氣象服務工作是有效保證設施農業安全及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經。

2赤峰市設施農業氣象業務服務工作現狀

赤峰市為了提高氣象服務水平,市內氣象各部門不斷的增加設備和引進先進設備,加強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同時對于市內一些偏遠的鄉鎮地區,通過安裝氣象服務站或者通過給用戶手機免費的發送氣象信息等方法把氣象信息送到每家農戶中。以便減少氣象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

3赤峰市設施農業氣象業務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3.1氣象服務內容單一

赤峰市氣象服務相關部門對于設施農業方面的氣象預報涉及的方面比較單一,不夠全面,通常只是一些常規的天氣預報和災害天氣的預警而已,但是不同的地區,其氣象會有所偏差,但是赤峰市氣象服務部門很少將這些大環境與小環境相互聯系起來,沒有完全深入到基層農戶中去,沒有很好的了解設施農業種植戶的真正的需求。

3.2氣象檢測服務不夠全面

設施農業種植戶,通常會在設施大棚類安裝氣象要素的檢測儀來獲取小氣候的資料,同時這也是氣象部門為設施農業提供氣象服務的重要標準之一,但是氣象部門除了在農作物生長期間提供了相對較好的服務以外,其余在農業種植前以及收獲后常容易忽視一些氣象預報,使得在選種育種以及收獲儲存和運輸方面依然容易受到氣象災害的影響,目前這種不全面的設施農業氣象服務仍然存在。

3.3缺少專業人員

赤峰市內有的氣象服務站的氣象專業人員比較少,有的氣象站臺一人有著多種職務,也有的地方氣象服務站的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比較低,這已經不適應現展較快的農業產業結構,同時有的地方的氣象服務臺的設施設備還比較單一,因此設施農業氣象服務除了急需引進一批先進的技術之外還需要引進一批高技術人才,建立一支專業的設施農業氣象服務隊伍。

4設施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對策

4.1加大科技投入

氣象預報的及時、準確有利于氣象服務的開展近年來,赤峰市各級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設施農業氣象服務,在財政上也對其進行大力的支持,使得各地方的氣象部門的設施設備不斷完善,氣象化水平較以前也有所提升,但是氣象服務事業是一種基礎性的社會公益事業,同時氣象服務事業也是一項科技性的事業,因此需要政府加強對氣象服務事業的科技投入。

4.2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

現代農業其科學技術含量較高,需要廣大從事設施農業的農民不斷的提高自身素養,因此氣象部門應該通過多種手段,多種渠道大力的宣傳氣象服務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開設一些培訓班,為農民講解氣象要素和設施農業生產之間的關系,幫助農民掌握一些農業氣象知識,讓農民學會用一些科學的、先進的技術進行設施農業的種植,從而更好的促進設施農業的發展。

5結語

篇9

關鍵詞:氣象為農服務;現狀;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200

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受天氣、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所以掌握當地氣候資源環境,獲取及時、準確天氣預報信息在農牧業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現代農牧業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農牧業生產過程對氣象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氣象為農業服務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

1 阿合奇縣氣象為農牧業服務現狀

1.1 建設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

阿合奇縣氣象局高度重視對農牧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牧區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開展專業化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技術系統建設,使得現代農業氣象科技成果惠及更多農牧民。

1.2 加大為農服務力度

阿合奇縣氣象部門圍繞社會經濟發展,建立和完善氣象預警信息和災害情況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切實落實和發揮政府職能作用,按要求完成區域中小河流和滑坡點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工作。不斷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和流程,加強應急演練和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推進農村氣象服務站、為農氣象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充實天氣預報內容并保障正常運行,給廣大農牧民群眾傳遞及時有效氣象信息。

1.3 搭建特色服務平臺

開通“阿合奇牧訊通”短訊服務熱線和23個“牧場小喇叭”,針對農牧民生產生活所需,及時訂制、播報天氣變化、惠農政策、就業服務、民政救助等咨詢服務538條,搭建通訊服務平臺。組建35支流動便民服務隊,深入29個邊遠牧業點開展流動科普送教、巡回送醫下鄉、一線結對幫扶等流動服務83場(次),做到流動服務進村入戶,搭建流動服務平臺,最大限度發揮村級事務代辦點便民惠民“直通車”“一站式”服務平臺作用。

1.4 氣象為農服務形式多樣

借助手機短信、戶外電子顯示屏、微信微博、電視、收音機、“12121”等第一時間氣象信息,建立氣象防災減災綠色通道。在關鍵農事季節深入開展農作物春耕預報、夏收夏種、秋收秋種等農業氣象專題分析及農用天氣預報服務,為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指導農業生產提供決策信息。通過農情和災情調查,詳細了解農牧民對氣象服務需求,開展有針對。

2 氣象為農牧業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2.1 農牧民對氣象知識的了解較少

農民知識水平有限,不懂得利用先進科學技術進行農牧業生產,不能按照天氣氣候變化開展農業種植。

2.2 開展專項氣象服務能力不足

基層氣象部門缺少專業人員,農業氣象人才缺乏造成農業氣象預報產品針對性和專業性差,不能更好為三農服務,阻礙“兩個體系”建設發展。

2.3 氣象為農服務信息單一

阿合奇縣氣象部門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和開發程度較低,農業氣象科技服務信息產品單一,很難滿足現代農牧業發展需要。

3 阿合奇縣氣象工作為農牧業服務發展建議

3.1 豐富氣象服務產品

針對現代農牧業生產對氣象服務信息產品的依賴和需求,不斷創新農業氣象服務方式,豐富氣象服務內容,積極開發適合現代農牧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專業氣象服務產品,發揮為農牧業服務作用。

3.2 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

提升阿合奇縣氣象局短時、短期和中長期天氣預報能力,將從區域自動氣象站和小氣候站中獲取的氣象要素數據信息應用在為農氣象服罩小=手機短信氣象服務工作做好,提升氣象信息及時性和準確性。氣與林業、農業等部門加強聯系,組成專家聯盟,共同研究農牧業科學種植方法和不同生育期內應對各種天氣狀況對策。加強服務人才培養,遵循“請進來、走出去”方針,開發“三農”氣象服務產品,提升氣象為農服務針對性。

3.3 完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

建立健全人工影響管理體系,優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系統。加強氣象災害監測和預警體系構建,完善安全監控系統,提升作業科技含量。積極引進科技人才,加強科技創新,提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規范化、科學化發展,提升人工影響天氣科技水平,增強人工影響天氣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人影工作在農牧業中的作用。

4 結論

農牧業生產離不開氣象服務支撐和保障。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氣象災害頻繁出現,給農牧業生產帶來影響。氣象部門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新時期農牧業生產的實際需求為牽引,充分發揮氣象預報預警、氣象防災減災作用,全面提升氣象為農牧業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篇10

電視天氣預報能夠有效減少農民的災害損失。農民通過天氣預報能夠在最適合的自然情況下種植農作物,開展種植業、設施農業、畜牧業的生產,能夠保證農作物的成活率。農民還會根據天氣情況對農作物進行適時施肥、防蟲打農藥、除草等。尤其在夏季,降水較頻繁,農民更加關注天氣的變化情況,通過下雨量的多少,經驗豐富的農民能夠推算出農作物的生長及成活情況。從農業的播種到秋收,準確的天氣預報為減少農業災害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在遇到冰雹、暴雨、臺風等氣象災害前,電視天氣預報對其進行提前的預告,能夠有效提醒農民做好補救措施,減少自然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的損失。

2電視天氣預報對三農問題的對策

2.1提高天氣預報準確性

為避免自然環境為三農帶來的災害,應加強電視天氣預報的準確性與時效性。在面臨自然災害的問題上,天氣預報發揮著重要作用[3]。例如冰雹、暴雨、泥石流、強風、冰凍等自然災害,會對農作物產生直接的毀滅性災害,使農業生產產量減少,甚至導致農民一年的辛勤勞動都付之東流。因此,應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使農民在自然災害面前,做好全面的防護措施,以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現今,切實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已成為氣象界最關注的難題。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各部門加強對災害信息的獲取,專業的氣象專家根據天氣情況對其進行詳細的解答,并提出預防措施。要求氣象信息第一時間傳遞到人們手中,及時對準確信息進行傳遞,才能夠及時預防災害。

2.2突出實用性、增加防災減災內容

為切實服務三農,應提高對電視天氣預報的實用性。氣象信息部門應加深對三農現狀的了解,深入到農村,了解農業的生產步奏以及農作物生長時間,對農作物的栽種到秋收進行實時跟進,最大限度發揮氣象為農服務的作用,使農民能夠根據天氣情況進行適時的栽種。氣象臺還應加強對災害信息量的采集,對各地區現狀進行播出,并對其出現的災害進行防護性總結,提出有效措施,根據各類災害的特點及后果進行準確及時的信息傳遞,在農村氣象信息傳播中,提高電視氣預報播放的頻率,使農民及時對其進行預防。

2.3加強氣象信息傳播途徑建設

為更好地服務于“三農”,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給農業發展帶來的災害,氣象系統應不斷豐富服務手段、加強氣象信息傳播途徑建設,不但對天氣情況進行整點播報,還應設置電視屏幕的滾動播放。在遇到災害天氣的情況下,能夠通過電視天氣預報對信息進行及時的傳遞。氣象系統還應在完善自身建設的同時,加強農民對災害措施的了解,達到及時播報、及時防范的效果。在了解天氣狀況的同時,對可能發生的事件與災害進行研究分析,并對該地區的人們進行災害預防的宣傳,使農業得到正確的災害預防,從根本上減少了自然帶給人們的災害。

3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