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氣象服務論文
時間:2022-11-10 04:48:54
導語:休閑農業氣象服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休閑農業基本概況休閑農業是指利用田園景觀、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其特色主要在于滿足人們對農村自然環境和農村人文活動環境的向往。休閑農業以與大自然密切相連的農業為基點,以鄉村休閑為最大的賣點在國內得到迅猛發展,先后形成了農家樂、休閑農場、民俗度假村和休閑農業生態園等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模式和類型。截止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8.5萬個村開展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達到170萬家,其中農家樂150萬家;從業人員2800萬,占全國農村勞動力的6.9%;年接待游客8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3]。同時,“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費方式的轉變、新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都為休閑農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1.2休閑農業面臨的氣象災害休閑農業是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傳統農業和休閑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生態產業。農業生產在種類、品種和布局上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高投入、高產出的果樹、花卉、茶葉、反季蔬菜、水產養殖等特色農產品占據主要地位,通過人工規劃布置,與田園風光相結合,營造一種回歸自然鄉村的氛圍。但這種人工農業生態系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嚴重不足,大風、暴雨、冰雹、雷電、強降溫、大雪、連續高溫以及連續陰雨寡照等氣象災害都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大風天氣會使農作物葉片機械擦傷、苗木倒伏、樹枝折斷、落花落果而影響產量。暴雨天氣會致使田塊受淹,影響作物生長和品質。冰雹和大雪都會破壞大棚的外膜,甚至造成大棚坍塌,對棚內農畜產品帶來嚴重損失。2013年4月山西陽泉出現暴雪天氣全市塌損溫室104個,大棚41個,露地蔬菜受凍面積50畝,涉及14個鄉鎮20個基地,直接經濟損失500余萬元。連續的陰雨寡照常常造成種子霉爛、發芽,病蟲害的滋生蔓延,導致作物減產。夏季熱雷雨能導致魚塘殘渣加速分解,水中還原物和浮游生物增加,耗氧量大,造成水中缺氧,使魚類感染疾病,甚至死亡。水溫在25-35℃、久晴不雨時,草魚出血病流行。強雷暴天氣還會使大面積鋼架大棚以及戶外務農人員遭受雷擊事故。全國雷電災害統計報告顯示,全國每年都有多起農民田間務農遭雷擊身亡事件。由此可見盡管很多農園采用了溫室、大棚、人工氣候室等現代化農業設施,通過環境調控為動植物生長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和空氣等環境條件,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對自然環境的依賴。但仍然受到自然氣候條件(如光、溫、水)的約束[5,6],氣象災害更對休閑農業具有直接破壞的影響,多發的災害天氣還會影響農園的經營。
2、休閑農業氣象服務需求分析
2.1、高效準確的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防措施天氣變化時刻影響著農業生產,農園依據每日常規天氣預報合理安排農事,但突發性天氣事件往往給農業生產帶來不便。準確率高、傳遞速度快、預報提前量長的重大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預報服務效果顯著。調研中無錫江陰一位農莊老板談到去年10月收到氣象與農業部門聯合的大風天氣預警短信后,及時對園內葡萄架和果樹進行加固和防護,避免了數十萬元損失。同年8月西安灞橋區村民幾年來苦心經營的150畝葡萄園遭受大風破壞,預計損失達300萬元。如果農園都能提前了解到各類災害性天氣的預報和預警,就能及時采取措施減少損失。同時由于廣大務農人員對氣象災害了解甚少,及時獲悉氣象災害的研究成果和預防措施,更能提升休閑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2.2、微氣候的監測和研究農業微氣候監測是指對溫度、光照、濕度、風向、風速、氣壓等氣象要素進行連續不間斷觀測,通過研究分析,準確定量各類動植物優質生長的生態條件和氣候指標。準確的氣候測報改變了過去天氣預報區域性大,生產活動較為被動的狀態,使得種養殖過程中施肥、殺蟲、喂飼料、清潔等工作時效性更強,生產效率得到廣泛提高。同時在人工環境(溫室、大棚、人工氣候室等)中開展微氣候監測可以掌握氣象要素隨外界環境變化的規律,一些現代化農園通過科技手段調節室內的微氣候指標,可以控制農產品的生長指標,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2.3、精細化的專項氣象服務休閑農業具有投入大、效益高、與氣候緊密依存的特點。各類特色農產品的發育、開花、成熟等關鍵期,以及運輸、儲存、銷售需要更精細化的氣象服務。在常規天氣預報的基礎上,通過專業加工、衍生,開發出針對休閑農業產品特點的多要素預報,以及重點環節的農情氣象業務,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同時結合休閑農業自然景觀和休閑旅游的特點,開發有針對性的旅游氣象服務,更能適應休閑農業的發展。
2.4、氣候資源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是為農業生產提供物質與能量的可再生資源,其光、熱、水等要素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業生產類型、生產率和農業生產潛力。科學分析和評估一個地區的農業氣候資源的時空分布特征,對高效利用農業氣候資源,合理布局產業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休閑農業通過改變產業結構,引進新型農產品和特色水產養殖來滿足市場需求,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這些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大多未作氣候可行性論證,氣象部門也無法主動介入引種的科學論證[8],導致當地的氣候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產業結構不能因地制宜,損失難以避免。
2.5休閑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服務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休閑農業受制于極端天氣事件和病蟲害的威脅日趨嚴重,需要更加完善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體系。休閑農園從業人員普遍對氣象知識缺乏,希望氣象部門加強氣象科普宣傳,增強涉農人員對氣候資源、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等實用技術的應用能力。同時近年來新增的各類農業保險為休閑農業避免和減少了種養殖風險,氣象部門應參與理賠氣象指標的制定,及時為受災農園提供理賠鑒定服務,減小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
3、休閑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氣候災害制約著休閑農業的發展。休閑農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不斷提升,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氣候資源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中國氣象局和各地氣象部門為適應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不斷加強相關技術應用研究,更新氣象服務手段,部分地區還建立起了休閑農業氣象預報系統,增強了休閑農業氣象服務能力,進一步開展創新性研究并豐富業務服務工作手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不斷完善休閑農業氣象服務系統。各地氣象部門逐步建立農業氣候資源數據庫,并對當地氣候資源特征和氣象災害分布和發生頻率進行了詳細分析[5],構建了特色農產品的周年服務方案和指標集,使得休閑農園布局和農產品選擇更加科學。全面拓展多媒體傳播渠道,運用LED電子屏、氣象預警短信、氣象大喇叭等設施,開展為農服務直通車,及時傳遞氣象信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二、開展休閑農業專項氣象服務。在常規天氣預報的基礎上,增設了多種氣象指數預報,開發了集預報模型庫和數據查詢為一體的天氣預報系統。建立了休閑農業氣象信息服務系統,及時向相關從業人員提供短期和中長期氣候預測和氣象災害應對措施。開展了休閑農業微氣候監測和研究,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氣象保障。三、加強農業氣象科研與合作。各地氣象部門與高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并加強與農業生產部門合作[9],共建科技示范基地,開展各類特色農產品氣象災害防御指標、病蟲害防治指標、危害等級預報的研究,建立信息共享、聯合會商機制,發揮氣象科技對休閑農業的推動作用。盡管氣象部門在休閑農業氣象服務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仍不能滿足國內休閑農業迅猛發展要求,還存在諸多的不足和差距。具體表現在:一、氣象服務技術能力不足。氣象預報信息內容單一,服務產品針對性不強,精細化程度不夠,科技含量不高[10],不能有效運用到一些特色農產品的生產管理中。傳統預報模式的滯后性和中長期預報的準確性不能滿足迅速發展的休閑農業對氣象信息時效性的要求。目前大多數休閑農園還不具備氣候自動監測系統,各地氣象部門缺乏休閑農業氣候監測網絡和遠程服務管理。基層氣象部門設施落后,各類氣象科研成果難以在休閑農業氣象服務中展開應用。二、農業氣象復合型人才缺乏。多年來,我國農業氣象隊伍整體發展緩慢,知識層次高和知識面廣的農業氣象人才較少[7],一線氣象服務人員普遍對特色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生理特性和病蟲害防治了解甚少,對環境因子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機制、作物生長模擬等研究不夠深入,面對氣象災害和病蟲害無法做出科學的生產指導,限制了氣象服務的水平和實效性。三、休閑農業氣象服務機制尚不完善。休閑農業主體是企業,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專項氣象服務是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休閑農業迅速發展的趨勢下,氣象部門與涉農企業合作方式、服務機制等還有待完善,氣象為農服務任重而道遠。
4、休閑農業氣象服務發展方向
4.1轉變理念,建立氣象服務新思路。氣象服務領域從傳統種植農業向休閑農業、特色農業、工廠農業等現代農業轉變,甚至包括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等“三農”各個方面。服務產品從對大宗作物服務產品轉變到開發針對特色農產品的個性化服務產品。服務內容從粗放化服務轉變到精細化,從間斷性服務轉變到全程性服務,涵蓋農產品的關鍵生長期以及存儲、銷售和運輸等各個環節。在目前農業氣象服務的基礎上,針對休閑農業的需求,建立一套全面、高效、專業的休閑農業氣象服務體系。
4.2加強休閑農業氣象服務科技支撐長期內外協作開展農業氣象的研究和試驗,在深入研究氣象因子與作物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特色動植物不同生育期與環境關系的指標體系。加強GIS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動態農業氣象模型的應用,使農業氣象服務由定性為主轉變為以定量為主。同時開發專業化、精細化、可視化、動態化的氣象服務產品,運用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建立智能化氣象服務平臺。各地氣象部門還要積極推進業務與科研的結合,強化科研成果轉化,助力休閑農業發展。
4.3加強氣候資源區劃和宏觀規劃。發展以氣候資料、遙感反演、GIS多種小網格空間插值模型為基礎,應用先進區劃技術、方法與指標體系,制定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針對各地氣候特點,開展休閑農業氣候可行性論證。同時結合各地資源環境和市場供求做好區域規劃,因地制宜,適度發展,合理搭配農產品品種類型,優化資源配置和合理布局產業,充分利用地域氣候資源,降低休閑農業生產的風險。
4.4提高休閑農業氣象監測和災害防御能力在現有氣象監測網絡的基礎上,增加自動化、立體化、綜合化的休閑農業氣候觀測站和試驗基地,探索與涉農企業共建共管氣象設施服務機制,提高特色農產品氣象監測能力。開展遠程氣候監測和服務管理,完善特色農產品氣象指標體系,建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評估一體化系統,實現災前預警、災中監測、災后評估,全面提高休閑農業防災減災能力。此外,氣象部門還要加強農業氣象業務和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逐步完善氣象為農服務隊伍。加強與農業、林業、漁業等外系統的業務協作和信息共享,開展休閑農業綜合性服務業務,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作者:吳明錢芳芳陸飛單位:江陰市氣象局
- 上一篇:興趣教學中的信息技術論文
- 下一篇:移動網絡視頻傳播的功能與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