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研究
時間:2022-07-11 03:59:11
導語:農業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機制的發展現狀
農業大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需要重視農業生產。20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堅持了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并圍繞“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明確提出了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的方向。2016年,一號文件延續并發展了20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發展現代化農業,因此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顯得愈加重要。隨著經濟科技的進步,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成果逐步增加,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距離有所減小,成就顯著。客觀來看,成就值得肯定,但問題也不容忽視,雖然國家已出臺相關政策來調動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但效果仍不理想。當前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緩慢、動力不足,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開展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面臨一定困難,應努力尋求解決辦法來解決農業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
2現有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產生的影響
2.1造成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匱乏
當前我國對于科技創新的運用不到位,導致農業人員隊伍的素質較低,無法滿足目前國家農業發展的高層次需求。農業科技創新人才的缺乏主要影響農業機械設備的研發和新品種的培育兩個方面,與我國致力于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的理念不符。在農業機械設備生產方面,人才的缺乏使機械設備的研制跟不上農民的要求,如由于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方面的人才缺乏,迄今為止仍沒有成套的花生、玉米收割脫粒設備,農業科技難關的遲遲未攻克;在良種培育方面,雖然我國在雜交水稻品種的研發上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在其他方面,我國明顯落后于其他國家,如美國的大豆產量約為210kg/667m2,中國約為150kg/667m2,美國大豆667m2產量是中國大豆的1.4倍,可見由于缺乏良種培育方面的創新人才,我國大豆產量在國際上處于劣勢[1]。
2.2限制自主創新積極性
現階段,我國發展農業創新的主體主要有政府的科研機構和農業企業,它們相當于農業創新的兩只手,但目前并未發揮應有的作用。政府科研機構工作人員,并未積極主動地進行科技創新,僅從事相關的書面研究工作,與現實農業生產脫鉤,因為政府對于創新的獎勵沒有將研發者的成果與實際應用效果結合,使政府科研機構工作人員,僅僅為完成工作量而工作[2]。農業企業由于科技創新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收益期長、風險大,動力不足導致企業也不愿進行科技創新。
2.3延長農業科技更新換代周期
在企業和政府科研機構缺乏創新動力的情況下,我國的農業科技創新成果供小于求,對農業科技的更新換代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十三五”提出,我國要發展現代農業,這對于農業科技創新有很高的要求,但目前的創新激勵機制不足,使目前的科技成果無論是在量上還是在質上,都與需要有一定差距,由此便導致了農業科技更新換代時間長,不能滿足政府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3]。農業科技更新換代周期的延長不僅影響農民農業生產的效率,而且影響我國農業企業的效益。農業科技行業創新動力不足,科技更新換代慢,農業科技產品的研發需要較長時間,導致農業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弱,不利于農業企業做大做強。
2.4導致農業科技創新缺乏持續性
由于激勵機制應用的缺陷,政府農業科研機構人員的創新僅為完成指標,而不是為了發展農業科技,滿足農業不斷前進的需求。科研人員的創新工作體現出短期性、集中生產性、缺乏持續性的特點,這是由于科研人員在上級下達創新任務或在需要完成任務的時間節點,會集中精力研發,完成上級指標。這樣研發出來的創新成果,一般是對前期產品小部分更改,并沒有前沿性,且存在一次研發不成功,在完成指標之后便不再研制的情況,這就面臨著在需要研發人員克服困難,取得進一步成果時,由于動力不足,其實際選擇將與現實需要相悖,研發人員未進行更深層次的鉆研。因此,激勵機制的不到位,會影響我國科技創新的延續性和持續性。
3成因分析
3.1高技術人才職業結構不合理和人才外流嚴重
我國高精尖人才激勵不到位,目前我國的高技術人才不合理分布主要體現在他們的擇業選擇上,非農產業和掌握農業專門科技人才的外流。農業科技人員的薪酬福利、工作環境、基礎設施和科研條件與經濟、工程和醫學衛生領域差別較大,因此在本科的專業選擇方面涉農專業便較為冷門。此外,政府對于農業科研的投入較其他部門相對少,不如其他國家重視農業科技創新,這就造成希望在農業方面有所建樹的技術工作者,選擇出國追尋更高的待遇、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更快的成功[4]。
3.2自主創新資金體系不完整
農業自主創新方面的不足體現在各級政府未完全發揮農業資金投入主體的作用和農業自主創新方面融資渠道較窄。在我國的各項資金投入中,對于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相對較少,資金、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均較弱,由于國家對于農業科技創新這一風險大的領域,投入資金較少,無法對社會上的企業和個人提供帶頭作用。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方面的融資體制,主體主要包括國家資金支持、銀行貸款、企業自主籌集資金和其他的來源,雖然表面上對于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有一整套的資金獲得方式,但目前此項目資金投入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資金投入和農業企業的自有資金來源較窄、激勵力量不足,尤其是在農業自主創新需要銀行的貸款支持時,其較難通過銀行的貸前考核,獲得銀行支持的難度大,這與農業科技創新有較高的不確定性相關。
3.3農業科技創新轉化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在農業科技創新上普遍存在轉化和應用不足的問題,從事農業科技創新研究的多數為政府或公共科研機構,他們的研究成果缺乏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動力,研究人員通常擁有很多專利,但他們對現實生產力的貢獻有限。因此,雖然農民對于農業科技需求日漸增加,社會上的創新專利數量也較為可觀,但這些科技創新的轉化率卻不容樂觀。沒有把創新成果運用到現實生產中,因此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科技的進步和更新均不能滿足現實的需求。在農業企業和農業科研機構缺乏合作的情況下,出現了科研機構有創新專利成果但缺乏轉化為生產力的條件,農業企業需要新技術生產新設備,但卻陷入沒有創新成果應用的困境。這種困境也是由我國目前生產、教育和科研三部門的聯系缺失造成的,這種機制的缺乏使我國農業科研成果和產品經營的兩個方面各自具有較為完整的系統,但在兩個方面結合上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機制。
3.4農業科技創新政策不完善
當前我國的科研政策雖已有進步,但還存在協作能力差和發展不全面的問題。政府在創新中的應有作用還沒充分發揮出來,政府干預過多,不能有效地發揮其作用,這對于農業整體的發展效果有一定的削弱。在相關主體的利益協調和分配上,未能充分發揮作用,由此便造成各方利益的不均衡,不利于其實施。財政激勵對農業技術創新刺激不夠,農業科技創新主管部門由于多個部門各司其職,又相互掣肘,缺少協同性,創新活動激勵的整體協調不夠。
4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建設的對策建議
4.1落實農業科技創新人才的獎勵機制
激勵農業科技創新,首先是要建立新的績效考核指標,既要關注單位的整體成果,又要注重對于每個成員貢獻值的評估,這樣可以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如果僅僅關注單位的整體成果,會助長個別成員的惰性,不利于個體積極性的發揮。在界定成員的績效之后,需制定獎勵措施,其中較為有效的是有形的物質獎勵,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下,它經常代表的是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能力、貢獻和以后的上升空間,良好的物質基礎可以更好地吸引農業科技創新的人才[5]。建立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取代固定工資制度,在保證以基本的福利吸引人才的前提下,激勵人才主動地進行創新活動。
4.2健全自主創新激勵機制
要促進自主創新的發展,首先要建立自主創新的文化軟環境,產生積極創新的意識,它不同于強制的命令,具有特有的優勢,可以形成創新的凝聚力,正面地文化氛圍可以激勵科研人員進行創新。其次要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尤其是農業科技人才的創新理念,建立農業科技人才特有的培養體系,了解農業科技人才的職業意愿和專長,盡可能做到優勢人才處在其優勢部門上,進一步保證農業人才可以發揮自身的長處,更大的發揮自身作用。再者除了對農業科研機構人員的創新意識進行培養還要注重對農業企業創新的培養,對于開發出新型使用科技產品的企業,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產生正向的激勵效果。最后要積極引進人才,處理好自由人才培養和外來高技術人員的關系,構建良好的用人機制,充分發揮人才積極作用。
4.3優化產學研相結合的激勵機制
促進產學研相結合的體系的發展應平衡其中各方的利益,“產”就是企業往往希望獲得更高的利潤,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學”指的是高等院校,它所希望的是建立優良的人才培養環境,提升院校知名度和影響力;“研”指的是科研機構,科研機構的訴求主要就是獲得更多科研成果獎勵。因此如果要鼓勵產學研相結合的體系首先就要根據各方的最大訴求,平衡各方的利益。鼓勵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平臺,對于合作緊密并取得成效的各部門進行物質和名譽獎勵,發揮政府的激勵職能,鼓勵產學研相結合的體系構建[6]。
4.4建立農業科技創新的政策激勵
要注重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方面的法律建設,適當出臺激勵政策,來促進該領域的發展。完善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的法律法規體系,對于農業企業來說要建立完備的企業創新優惠政策和拓寬企業創新的資金渠道。在該體系完善的過程中,要重視農民發揮的作用。因為政策的頒布具有長效性,可以起到長期性的指引作用,所以用優惠政策來激勵農業科技創新有其獨特的優勢。
作者:郭迎春 單位: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參考文獻
[1]姜長云.創新驅動視野的農業發展方式轉變[J].改革,2015(12):83-93.
[2]王廣,郭翔宇.農業科技創新動力機制影響因素與創新[J].學術交流,2016(5):136-141.
[3]楊印生,龍多,李寧.農業科技成果生命周期經濟變動分析[J].社會科學戰線,2007(1):310-311.
[4]趙澤洪,全薇.我國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效應與基本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3):304-307.
[5]龍應貴.發展中國家人才外流現狀及中國對策[J].當代世界,2010(9):59-61.
[6]陳麗萍,丁媛媛.農業自主創新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0(23):12-13.
- 上一篇:5G移動通信發展趨勢與技術研究
- 下一篇:農機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