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思考

時間:2022-09-21 09:24:06

導語:建設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思考

1區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內涵、特征和功能

1.1內涵定位

區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是指擁有豐富的農業科技資源、較多的科研創新成果、先進的院所制度體系和優良的科技創新環境,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科技支撐引領有力,在全省農業科技創新版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特定生態類型區的科技創新具有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地市級農科院所與高校、企業等之間在長期合作基礎上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系統。從省內來看,區域創新中心在河南省農業科技發展中處于領先位置,能夠主導區域農業創新發展方向,引領區域農業創新發展進程。從全國來看,區域創新中心積極參與國家農業科技交流合作,在國內農業科技領域有一定話語權、在某個領域有主導權,能夠體現河南省的農業科技實力和競爭力,對全國農業科技發展具有一定影響。

1.2基本特征

1)技術原創性。區域創新中心是河南農科系統的技術創新高地,在應用研究、關鍵共性、社會公益和高新技術研究等領域取得一定突破并持續推進,在區域自主創新成果的源頭供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2)創新集成性。區域創新中心不能局限在農業技術創新領域,而要順應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加強科技創新統籌協調,深化產學研合作,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銜接配套,提高創新驅動發展的整體效能。3)示范綜合性。區域創新中心是區域科技創新排頭兵、學術研究主陣地和科技進步主渠道,能夠加快構建完善創新治理體系,形成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形成了一套有活力、有效率、可復制和可推廣的體制框架和制度創新成果,在河南農業創新發展中能夠發揮示范引領作用。4)區域主導性。區域創新中心聚集了大量的創新要素,在全省農業科技資源總量中占有較大比重,是河南省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的重要主體,是河南省搶占農業科技發展先機的骨干力量,在全省農業科技創新中占重要地位,引導著區域農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和進程。5)影響全國性。區域創新中心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節點,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重要成員,是地方參加國際國內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的橋頭堡,在全國農業科技格局的形成和演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3主要功能

1)服務和示范功能。這是區域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域創新中心是地方政府指導農業生產、推動科技進步、增加農民收入和維護糧食安全的參謀助手,要適應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和現代農業大省的戰略需求,突出服務和示范的功能,加快形成創新驅動區域農業發展的格局,不斷開創農業發展的新局面和新境界。2)支撐和引領功能。這是區域創新中心的保障功能。支撐功能體現在:一是為區域農業科技決策、科技基礎設施、農業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項目提供智力支撐;二是為發展技術密集、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生態健康、環境友好、產業集聚和經濟高效的區域農業提供技術供給和創新成果;三是為周邊區域和南北過渡帶的農業發展與技術進步提供智力資源、技術供給和科技成果。引領功能體現在:一是發揮區域主導作用,引領區域農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成為全省重要的產業技術源頭創新基地;二是發揮創新體系優勢,協同創新,形成“前沿科學—變革技術—產業示范”三者互動的科技創新價值鏈;三是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成為全省農業科研創新文化的重要引領者;四是參與科技競爭合作,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和發展先機,為提高全省農業科技競爭力和影響力作出貢獻。3)集聚和融合功能。這是區域創新中心的基礎功能。創新要素、創新主體和創新成果的高度聚集,要求區域創新中心具有很強的融合功能,能夠克服創新活動中存在的“碎片化”問題和“孤島”現象,促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提高全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4)輻射和帶動功能。這是區域創新中心的衍生功能。體現在:一是科技基礎設施為區域提供服務;二是示范基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三是創新要素向周邊地區和相似生態區輻射溢出,創新成果得到轉化應用和產業化;四是創新文化對其他區域具有啟發借鑒意義。

2豫南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基礎

2.1科研機構

信陽位于南北氣候過渡帶的中心,是農業大市、河南糧倉。涉農科研機構主要有信陽市農科院、信陽農林學院、信陽師范學院及部分企業。信陽市農科院是國家主要農作物重要的中間試驗基地和生態育種基地,設有水稻、茶葉、小麥、油料、資環、植保和作物栽培7個研究所,建有國家產業技術體系水稻、小麥、油菜、茶葉和紅麻試驗站,農業部作物有害生物科學觀測實驗站,水稻原原種擴繁基地和無性系茶樹良種繁育基地等國家級科技平臺;省秈稻、茶葉工程中心,水稻遺傳育種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發基地和產業技術體系水稻、小麥、食用菌試驗站等省級科技平臺;設有油菜遺傳育種、稻茬小麥高產優質高效綜合技術研究、水稻育種、茶樹遺傳育種與生態栽培省重點創新團隊和省茶學博士后科研創新團隊。在“十一五”全國地市級農業機構綜合實力評估中,排名第37位。信陽農林學院設有水稻、茶葉、水產養殖等6個研究所,建有信陽毛尖茶產業工程技術中心、博士后研發基地和豫南植物有害生物綠色防控院士工作站。信陽師范學院建有種群生態模擬與控制院士工作站、大別山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中心,與中國林科院共建大別山種群生態模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信陽農業領域共有院士工作站2個、省工程中心8個、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個和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個。

2.2科研成果

2006~2013年,信陽先后承擔實施國家科技計劃項目35項,省級科技計劃237項,爭取經費6379萬元,育成和推廣農作物品種30個,獲得省科技進步獎50項,其中,二等獎16項,三等獎34項;專利申請量3120件,專利授權量1300件,申請量和授權量增幅全省領先。

2.3產業帶動

面向農業產業技術示范縣區、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種田大戶,創建了一批規模示范基地。建成高標準糧田50.8萬hm2,催生農民專業合作社6363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39家,家庭農場2144家。流轉土地31萬hm2,占耕地總面積54.5%。糧食總產從2005年的42.25億kg提高到2013年的58.57億kg。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8%以上,農業機械化率達到62%,科技貢獻率達到50%。形成了一批關聯度高、成長性好和競爭力強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科技創新對農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支撐作用逐步顯現。

3豫南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模式特點

3.1節點優勢

信陽市農科院是信陽唯一的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是河南省農科院第一個授權掛牌的區域分院,是國家和省農業科技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先后加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部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體系、國家稻米精深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省茶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型肥料技術創新聯盟和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積極策劃和組織實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任務。以信陽市農科院為主導,有助于把基礎性研發、應用型研發和產業化轉化連接在一個紐帶,構建起樞紐型農業科研組織體系,提高區域農業創新水平和產品供給能力。

3.2學科優勢

致力于應用技術學科研究,這既是地市級院所區別于國家和省級農科院所及高校的鮮明特點,也是體現地市級院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信陽市農科院長期聚焦南北過渡地帶農業科技,聚焦區域農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和共性技術問題,建立了覆蓋信陽主要農作物的應用技術學科布局,是信陽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核心依托。與生產發生緊密的聯系,既是信陽市農科院的學科傳統,也是信陽農業科研的重要優勢。

3.3陣地優勢

盡管農業科研機構日益多元化,但農業科研的主體,尤其是地方農業科研的主陣地仍然是農科院所。作為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信陽市農科院是指導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維護糧食安全的參謀助手,長期發揮著全市農業科技創新排頭兵、農業學術研究主陣地和農業科技進步主渠道的職能作用,以信陽市農科院為主導,有助于發揮創新資源和創新活動相對集中的優勢,提高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效率,加快區域農業科技進步。

3.4體系優勢

農科院所的核心競爭力還體現在它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體系優勢。農科院所是一個系統、一個體系。農科院所的科研范圍、對象和內容等有明確的層級分工,各層級之間存在著業務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這一點與高校或者企業有很大的不同。隨著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農業科研系統與農技推廣體系呈現融合發展的趨勢,農科系統的整體功能不斷增強,體系優勢和資源配置功能進一步彰顯,會進一步鞏固其在區域農業科研領域中的核心競爭力。

4建設豫南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任務

豫南創新中心是河南省政府、河南省農科院賦予信陽及信陽市農科院的責任定位,應該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上級對信陽的要求上來,努力克服創新資源貧乏、科研產出不足、平臺層次不高和高端人才匱乏等短板,增強創新資源的集聚力、創新成果的影響力、現代農業的引領力、創新環境的吸引力和區域創新的輻射力,建設學科、隊伍、條件、管理和成果一流的區域創新中心。

4.1做好制度體系建設

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爭取在編制范圍內自主調整學科和內設機構。健全和完善以院所長負責制為主導,黨委(支部)的政治核心為保障,院學術委員會、職代會為基礎的現代院所管理體制,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4.2做好規劃編制工作

根據區域創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和服務需求,凝練重大科技任務與重大命題,制訂一個科學合理、落地可行的區域創新中心規劃。

4.3做好學科發展設計

以學科建設為主線,引領科研任務和院所建設,系統設置研究所內部機構,加快學科團隊和創新機制建設,建立“服務產業、科研創新、成果培育、人才培養”四位一體的創新范式。實施“增強特點、加強交叉、擴大覆蓋、助強扶弱”學科發展戰略,以“研究方向”為單元,針對科技前沿和產業需求,明確“十三五”的研究選題、創新目標和考核指標,持續攻關。

4.4做好重大項目設計和成果培育

強化產業技術攻關和應用,扎實推進一批重大項目的立項與實施,建設團隊協同攻關與個人自由探索并重的研究項目體系,加強品種、材料、技術、專利、標準和論文的產出,實現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轉變。

4.5推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研究示范

加快推進試驗示范基地建設,深化與地方政府、推廣部門和新型經營主體的合作,構建農藝與農機相協調的生產技術體系,深化院縣合作,推進農業增產增效技術集成研究示范,著力打造區域農業的升級版。

4.6加強科技創新載體建設

著力構建具有創新示范和帶動作用的區域性創新平臺體系,堅持用平臺夯實科研基礎,用團隊推進科研創新,用課題帶動科研深化,用管理提升科研質量,用機制激發科研動力,用轉化打造科研品牌,不斷提升信陽農業科研事業的顯示度、話語權和影響力。

4.7加強創新人才團隊建設

堅持引進和培養兩手抓,讓人才能夠脫穎而出。以構建科技服務新格局為重要目標,依托重大項目攻關、優勢學科建設和重大平臺建設,建立省級重點創新團隊,創建以團隊為基礎、持續穩定支持為特征的科研組織模式,打造全省農業科技創新的骨干節點。

4.8加強協同創新能力建設

強化與中國農科院和相關高校的協同創新,提升應用基礎研究水平;發揮河南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節點作用,強化與省農科系統的協同創新,加快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步伐;強化信陽農科系統的協同創新,集成農作物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并推廣應用。強化科研項目和科研過程的上下游貫通,使科技創新從研發到成果產業化形成一個流程順暢的有機整體。

5建議

5.1實行省級統籌

區域創新中心隸屬省農科院,事業費、科研經費由省農科院核撥管理,實現管理主體和財政保障重心的“雙上移”。要推動全省農業科技資源融合發展,提高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支撐能力和服務能力。

5.2加大創新投入

以國家對農業科技的基礎性、公益性和社會性定位為基礎,實行公共財政向基層傾斜、公共設施向基層延伸、公共服務向基層覆蓋的方針,把基層農業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著力解決農業科技經費短缺問題,省財政單獨設立農業科研預算,使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等環節都得到財政的穩定支持。

5.3設立平臺專項

設立區域創新中心平臺條件建設專項,從實驗研究體系、共性技術體系、產業技術體系和創新服務體系等層面推進平臺建設,加強科技平臺建設、更新、改造和運行經費的統籌協調,加強平臺與學科、人才、團隊和項目的結合,拓寬區域創新中心及其科技人員的發展空間。

5.4整合創新力量按照成建制、成系統形成創新

能力和保障能力的建設思路,推動農科系統資源和功能整合,形成集聚創新資源、承擔重大科技任務的開放式創新格局,形成省級統籌、目標聚焦、分工協作、銜接互動、信息交流、工作評價和文化培育機制,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效能。

作者:段仁周 柳世君 扶定 程輝 藍黎明 單位:信陽市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