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業余團校建設論文
時間:2022-04-06 09:37:00
導語:高校院系業余團校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在大多數高校里,院系業余團校作為重要的共青團基層組織和工作載體,其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文章結合長期實踐和調研工作,探討了如何加強高校的院系業余團校建設,同時為今后工作的開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校;業余團校;調研
高校院系的業余團校是培養優秀團員、團干部的教育性組織,是思想政治課堂教育的重要補充和工作載體。從業余團校自身特征而言,業余團校實際上是一種短期業余性的培訓組織,本身具有靈活性、多樣性的優點,能夠較好地吸引大多數學生自覺地參與進來。但是,這種短期性、業余性也如一柄雙刃劍,容易造成業余團校辦學隨意性較大,具體課程教育與實際工作聯系不密切,導致團校培訓拘泥于形式,變成了“走過場”。如何使業余團校工作更好地貼近當代青年學生,更好地服務于學校中心工作,已成為許多高校思政工作者共同關注的問題。
文章結合長期工作實踐,對如何加強高校院系的業余團校建設加以探討。
一、加強制度建設
制度用以調整、約束行為,使行為無法超越“度”的規范,制度建設的核心在于章程的規范性、公開性、可操作性。只有制訂可行的規章制度,才能使團校的運作正常化、規范化,才能保障團校組織的穩定性,激發培訓學員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一)制定嚴格的選拔制度和結業制度
嚴格的選拔制度是保證團校培訓質量的第一道保障。筆者在團校實行較為嚴格的入學考試選拔制度,包括以團章和近期的時事政治為主要內容的閉卷入學考試,以及考前學生調研部門對每一個報名學生的平時綜合能力的問卷調查。一般均會在試卷的最后出一道思維空間面較廣,可供學生自由發揮的論述題。
通過雙管齊下,提高入學門檻和難度,使那些積極向前、能體現先進性的有真才實學的學生成為團校的學員。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入學學生精英意識的培養,在學生中營造以“盡早上團校為榮”的趨從意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證入學學生的質量和團校培訓的質量。
(二)制定嚴格的培訓計劃和學習制度
培訓計劃和學習制度是團校制度建設的主干。團校的培訓計劃主要指團校的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和培訓進度,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團校培訓主要以授課與自學相結合,輔之以演講、辯論、座談會討論、知識競賽、論文評比等形式。而學習制度主要包括考勤、作業考評、課堂紀律等,體現為:
1、嚴格考勤。學生出現兩次及兩次以上遲到、早退或曠課現象的不得從業余團校結業。
2、參訓學生必須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課后加深理解,提高認識;按時認真撰寫思想匯報和學結。
(三)建立激勵和制約機制
激勵和制約機制是競爭精神在制度上的體現,促使學生在培訓期間自覺遵守制度,從精神層面上鼓勵學生認真參訓,保障學習成果。在培訓后,團校給參訓期間表現良好、成績合格、能順利結業學生頒發結業證書。學院業余團校培訓合格的學生方可取得“推優”候選人的資格,同時給“出滿勤,無遲到,無早退,無請假,思想匯報良以上,結業考試成績良以上”的優秀學生頒發“優秀團校畢業生”獎狀。同時將學生在參訓期間的表現與相關評獎評優制度相掛鉤,凡被取消學習資格者將無資格參與本學期的優秀團員、優秀團干等的評選,而優秀學生在評選優秀團員、團干,確定入黨積極分子時將予以優先考慮,并記入學生個人檔案。實踐證明,上述考評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有壓力、學有動力,從而學有效力。
此外,在實踐中逐漸健全團校機構,規范其職能,要求專職團干部在每次團校之后做一期相應的調研和總結報告。通過建立相關部門配合溝通、事后總結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使得團校的整個運作更加完善,并將該制度真正貫徹到團校工作的整個過程,讓每一個學生有真切的規范感受。
二、改革團校的課程建設
(一)團課就是前期黨課
高校團校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優秀團員、團干及入黨積極分子,因此必須根據參訓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開設培訓課程,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通過學習后能達到有心得、有收獲、有效果。現在很多團員都有強烈的入黨愿望,但大多數工科學生都或多或少存在著理論修養相對薄弱,政治敏感性不強,民主意識比較淡化等問題。怎樣使這部分同學在團校學習中得到黨性的培養熏陶,讓他們清楚黨員的標準和入黨的程序,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端正他們的入黨動機,為他們真正從思想上入黨打下基礎,這既是“以黨建帶團建,以團建保黨建”的重要體現,也是團組織作為黨的后備軍和助手的重要保障。因此團課學習的首要內容就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黨的方針、政策、路線。同時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解決思想問題的最終目的是來解決實際中存在的問題。思想的問題也只有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結合起來才能潤物無聲地為學生喜聞樂見。為此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結合學生要求入黨愿望強烈的實際,開設了《新時期黨員及當代大學生如何入黨》課程作為思政教育課程的補充,培養學生深刻理解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的科學本質和精髓,了解基層黨團建設的基本情況。
(二)結合專業特色開辦課程
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每年都有很多科技創新類的大賽和活動,對大多數低年級的團校學生而言,他們接觸科技創新的程度還比較淺,知識積累也還不夠豐富,科技創新的意識還不夠強。但他們轉為高年級之后是學院參與許多省級、國家級科技創新比賽的“主力軍”,從社會層面而言,他們又將遲早面對社會。當今雙向選擇的人才流動機制不僅要求個人掌握特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應具有更廣博的理論基礎和全面的知識結構,能面對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進行自我調節和知識更新。因此在團校授課當中,以適應社會需求為指導,在抓好低年級學生成才意識和危機意識教育的基礎上,通過團校制定導向性計劃,培養學生參與科技教育文化活動。把《大學生素質拓展——科技創新》此類的課程當作一個特色科目開課,邀請學院教師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專業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設科技創新教育課,形成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良好氛圍,通過良好的科普互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有針對性地引導這些學生去培養創新意識,激發他們在第二課堂中求知的熱情。事實證明這些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開設有針對性的心理課程
大學生是一個承載著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團校的學員基本上都是大一、大二的低年級學生,他們在高考中大都是以較高的分數被錄取,有些學生還沒有完全從心理上退去高中時候的光環,自我定位高,成長欲望強烈。但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心理上正處于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關鍵發展階段,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社會利益關系、價值觀念日益多樣化,社會思想空前活躍、多變和復雜,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不同文明、文化、生活方式之間的相互融合和沖突不斷加劇,很容易給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帶來沖擊和困惑,很多學生在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理想現實、交友戀愛、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心理疑問和困擾。為此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團校中增設了心理挫折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等課程,并邀請學校素質教育中心和心理輔導中心的老師和一些有經驗的輔導員開設了諸如《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的培養》、《大學生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向學生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辦法,傳授心理調適的方法,較好地滿足了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渴求,從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他們學會“自立、自強、自信”。
(四)開設培養實際能力的課程
由于受中小學階段的應試化、功利化教育的影響,一些學生干部工作能力出色,但是班級群眾基礎欠佳或者不能很好地協調學習和工作的關系,有些學生沉湎于學習生活,把自己和學校、社會、同學分割起來。為此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每期團校中都選擇性地設置了包括應用文習作、社交禮儀、團隊組織學在內的課程。此類課程以提高學生溝通能力、領導能力為導向,深受學生的好評和歡迎,因此培訓效果頗佳。培訓強調了全面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在提高學生現階段工作能力的同時,也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團校培訓在注重社會工作實務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專業外知識技能的拓展。
三、團校建設的新思路
要使團校的培訓工作與時俱進,不囿于原有的學習內容和活動形式,真正做到針對參訓學生的思想實際,想讓團校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輻射作用,必須在培訓內容和形式上大膽改革、創新。
第一,在實踐中,強化素質教育的理念。制定團校培養的目標和層次,通過整體設計突出團校辦學特色,并制定與團校辦學相關的教學大綱,使素質教育行之有規、較之有據,對課程進行調查研究,篩選出最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課程,引導學生端正態度,明確學習目的。
第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區別課堂教育的普遍性、一般性、系統性特點,基層團組織的教育應著眼于具體化、經常化、個性化。通過一些學生細節性、日常性的東西培養學生在思維、決策、協調和決策操作等方面的工作方法,尤其是執行能力方面,使學生能在時間有限的團課中切實受益。
第三,開展廣泛的學前調查活動。通過在新生中發放調查問卷,對新生群體進行摸底調查,初步掌握他們對團的知識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把新生還不是很了解的大學團校推到他們面前,通過調查引導學生去了解團校,去爭取參加團校。并且通過調查為團校開出真正讓廣大學生滿意和喜聞樂見的課程提供第一手資料。
第四,注重學后的跟蹤、學習結果的轉化。團校的學習只是起步,其最終目的還是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學生學習的最終成果反映于培訓后的學習、生活中。因此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注重培訓后的跟蹤,鼓勵學生有意識地將學習成果運用于工作實踐,鞏固和擴大培訓成果,同時敏銳地捕捉團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后期的團校培訓中加以改進和完善。
第五,延伸團校的手臂,將團校培訓與社會實踐、青年志愿者活動相結合,讓團校學生自覺成為志愿者、實踐者,讓團校走出課堂,使學生了解社會,樹立服務意識,受教育,作貢獻,長才干,提高團校的培訓成果,從而讓學員對黨的宗旨有初步認識。同時在非團校開課期間,結合學校的黨政工作和當前學校共青團工作的實際,廣泛開展辯論賽、演講賽、征文比賽,通過活動發現和挖掘思想比較成熟、行動比較積極的優秀團員,鼓勵其進一步努力向黨組織靠攏。
四、結語
團校是培養優秀團員、學生干部的基地,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培養未來國家干部的搖籃。要搞好團校的培訓工作,必須有健全的制度,明確的培訓目標,開設切合大學生實際的課程,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學習形式,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只要有正確的理念,與時俱進的思路,腳踏實地的態度,團校就會越辦越好。
參考文獻:
1、陳齊鴻.關于加強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的思考[C].共青團四川省委機關理論研討月論文集,2003.
2、方力,王琪全.加強團校建設,努力培養高素質人才——高校共青團組織在團校教育問題上的探討[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1999(2).
- 上一篇:金融危機資產風險防范論文
- 下一篇:廉政節約型高校后勤思路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