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管理法制構建論文
時間:2022-04-06 09:11:00
導語:高校學生管理法制構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依法治國的推行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給高等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應認真分析當前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各種新現象和新問題,加強對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加快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設,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高等學校;學生管理;法制化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國家法治建設的推進,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思想和管理體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新形勢下高校的實際情況和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在發揮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和紀律教育作用的前提下,充分運用法律手段,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調整大學生的行為,協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促進學校的穩定發展,從而推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設,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解決的課題,也是創新學生工作機制的必由之路。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是指高校依照國家法律的規定對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社會活動等各個方面實現全方位的指導、教育、服務和管理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與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相比,它側重于從法律角度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的全面指導、教育、服務和管理,從學習活動到課外活動,從第一課堂到第二課堂,從教室到宿舍等各個方面,對學生規定了明確的法律標準,提出了相應的行為責任,對學生的行為具有指導性強、操作性強的特點。
一、推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設的意義
(一)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化建設的客觀需要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新時期黨和國家的重要治國方針。社會主義法制化國家的建立,不僅需要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公民的法律意識和素質的提高。高校作為科技、文化的輻射源,代表著社會先進文化的方向,對整個社會的法制化建設都具有重要的影響。而高校培養的人才是未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會知識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行為對社會有較強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其法律意識和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他們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的行為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規范的要求,最終關系到國家事業的成敗。通過對他們進行法律意識、法制觀念的教育,運用法律手段來規范他們的學習、生話,促進他們素質的全面提高,使他們形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有利于推進個社會的法制化進程。
(二)創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迫切要求
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依法對其進行管理,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期做好學生工作的迫切要求。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學生和學校具有了一定的契約關系,越來越多的學生及家長向學校提出為其提供一定數量、質量教育服務的要求。因此一方面,學生的維權意識增強,另一方面,學生的整體法紀觀念依舊淡薄,有的大學生目無法紀校規,行為自由散漫,個別學生還有可能對學校的管理和處分不服,將學校推到被告席。而現階段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調解和預防各類矛盾和問題,大部分時間在充當著“消防員”,不少活動層次低、效果差。實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用法律法規來調整大學生的行為,有利于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減少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復勞動,也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決困境的需要
在當今社會思想多元化的影響下,人們的經濟、政治生活都發生了變化,學生主體意識明顯增強。部分大學生急功近利,法律意識淡泊,極易發生事故,同時一些學生家長對學校的功能缺乏理解,將責任完全推給校方,甚至無理取鬧,嚴重影響了高校正常的教學和管理秩序。在這樣的情況下,單一的說教式、學生自律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作用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逐步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進一步界定學校與學生之間的責、權、利的關系,明確個人行為的法律責任,以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機制。
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宣傳,提高意識,形成法制化的育人環境
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其學會自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不僅是高校加強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重要途徑。通過加強法制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法律觀念和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的意識,必將極大促進高校學生工作法制化的改革進程。
在大學新生入學教育中,要把《學生手冊》、《治安管理處罰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及規定條文作為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并且要求必須通過嚴格的考試,拿到相應的學分,要讓大學生一進校就必須了解自己應該自覺履行和遵守的行為規范。學生管理工作者要將法制教育貫穿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利用深入課堂、深入宿舍的時間,利用團課、黨課的時間,將法制教育與思想品質的教育、道德情操的培養、基礎文明行為的養成融合在一起,進行法律的人性化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遵守法紀校規是對一名合格大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時,努力提高教育效果,強化法律意識,使他們懂得用法律、法規約束自己的行為,維護自己的權益,逐步形成法制化的育人環境。
(二)建章立制,規范行為,形成學生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各項制度的制定目的在于維護校園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秩序,促進大學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長。一項制度能否得到普遍認同和遵守,形成良好的秩序,關鍵在于這項制度是否具有正義、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因此,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各項制度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符合高校自身的特點、符合學生個體的需要。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從“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出發,制定、修改、完善與教育法律、法規及國家政策相適應的一系列學生管理工作制度。學生管理工作制度雖然不是法律,但是它應符合法律及國家政策的有關規定,其內容在充分注重和體現高校育人特點和自主辦學的同時,還要注意不得與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相抵觸,要真正建立起一套集科學性、合法性、合理性于一體的學校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尤其是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綜合測評評定辦法、各種獎勵評比辦法、針對困難學生的各種補助評比辦法等規定,還有違紀等處理程序。同時,這些規章制度必須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至上的權威性。所謂穩定性,就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各項制度不因情勢的變化而頻繁地修訂和變更,具有一定的延續性;所謂權威性,就是在使用制度時必須及時、準確,公平、公正和公開。對學生的獎勵和補助要準確、公平;對學生的批評和處分,要實事求是,必須具有人性化,堅持教育為本,德育為先,處理合法,堅持批評從嚴,處分從寬,給學生改過的機會。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處理一個學生,教育一群學生。
(三)加強學生工作隊伍的法制化
中國有尊師重教的傳統,一直十分突出教師的主導與主體地位,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習慣使得部分學生管理工作者法律意識的淡漠,較少從法律角度認真思考學校與學生的關系,較少地用法律的原則和精神管理學生,導致高校學生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都以學校和管理者為主體,勢必造成對學生權利的漠視。要實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必須要有一支具有法律意識和素質的較高水平的學生管理隊伍,培養一批能夠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道德修養較好的學生管理隊伍。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擔負著在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對大學生的在校行為進行監督和引導。他們是具有服務意識的新型管理者,如果仍舊按照過去的思維開展工作,必然無法面對新局面呈現出的新問題。因此,高校學生管理者應當轉變固有觀念,客觀地看待學生的思想變化。高校要通過舉辦法制講座特別是教育法制講座、督促學生管理工作者自學等方式,培養學生工作者依法育人、管理的正規化、法制化意識,尤其是民主思想,平等觀念,公正精神,法律觀念等,從而自覺用法律法規來規范自己的言行,通過正當程序開展學生工作,規范權力運行秩序,保證管理行為的高效和權威,實現大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機會平等和合法權利的實現。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一個過程。隨著依法治國戰略方針的不斷落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雖然面臨挑戰和壓力,但只要轉變觀念主動出擊,樹立法治觀念,以充分的法律準備和信心迎接挑戰,積極與大學生在思想認識上找共識,就能推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進程。
參考文獻:
1、趙新華.依法管理是高校學生工作的必然的趨勢[J].甘肅農業,2006(6).
2、勞凱聲.高等教育法規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李建軍.高校學生法制化管理探討[J].重慶政治,2006(4).
- 上一篇: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論文
- 下一篇:貸款利率調整影響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