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研究
時間:2022-06-06 02:55:23
導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務、新方向。針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態,探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的價值意蘊,辯證分析文化情境創設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動態因子,充分發揮動態因子的積極影響,以“圓、深、順、特”四字為抓手,積極創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變范式,從而推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
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在各個領域形成了多樣化的網絡環境。一直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網絡宣傳思想工作。多次強調,要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2016年,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并針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明確提出要求,推動廣大高校師生成為網絡空間清朗起來的一支重要力量,引導高校網絡文化健康發展。面對這一新情況、新態勢,深入研究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積極探索網絡思想教育文化情境創設,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新方向、新舉措,有助于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
1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的價值意蘊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景創設是指教育者立足文化價值意蘊,根據教育原則和理念,運用生動的語言、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等,創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自我教育意識,內化價值意識,逐步達到知、情、行相統一的價值塑造。積極創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與創新,具有深刻而又長遠的價值意蘊。1.1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是推進教育現代化主動之舉。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力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網絡文化情境,有助于將“由網而生、由網而興、由網而增”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中,主動占領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以網絡技術助推意識形態工作,以主流意識形態引領網絡文化發展,以網絡文化牽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創新性地推進教育現代化。1.2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有力之舉。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樹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揮網絡的開放性、包容性、互動性和即時性,建立“時時可得、處處可及”的文化情境,有助于引導學生通過互動體驗和共建共享,將抽象、復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情感體驗、思想感悟,從而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最終落實為網絡文化育人正能量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1.3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是服務學生成長的創新之舉。以生為本是教育的立足點,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影響深遠。在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積極構建網絡文化情境,將網絡文化轉換為最直接的教育動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循環式動態“網格”,逐步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中,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明辨網絡文化沖突,深層次地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滿足學生日益變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而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性發展。
2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影響因素
網絡化生活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新風貌、新常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全方位、深層次的長期性影響。網絡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舞臺和載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務、新要求,很大程度上都跟網絡環境有著緊密的影響。因此,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研究,要分析網絡環境相關的動態因子,明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提供針對性的支持。2.1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的積極因素。2.1.1網絡數字化情境渲染。網絡數字化情境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理論概念經過恰當的生活情境創設,而形成了具有集成性、同步性與交互性的一體化身心感知模式。隨著網絡環境的改變,高校嘗試創設數字化情境,改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建構了一體化的身心感知平臺,豐富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內涵。既能使多個受教育對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同時接受知識信息的傳遞;又能通過多重感覺刺激,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數字化感知渠道,增強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渲染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引導學生以“高姿態”主動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2.1.2海量信息樹形傳遞。在網絡環境中,低成本的海量信息大范圍聚集、傳遞,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每一條信息都可以經過不同的樹形路徑進行傳播,每一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知識信息。如此海量的信息傳遞拓寬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豐富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內容。對于教育者而言,網絡信息的樹形傳遞有助于其掌握學生最新的思想動態,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對受教育者而言,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網絡信息進行從容選擇,形成自己所需的信息體系,掌握課堂、書本等傳統媒介無法提供的實時知識信息,開拓視野。2.1.3網絡主體交互式溝通。網絡環境自由開放,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需要自由進入網絡平臺進行互動交流。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網絡互動交流占據了學生生活交流主陣地。學生隨時可能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各種思想和價值觀念交流。改變傳統的“你講我聽”的單向強制性方式,他們可隨時地開展思想交流。贊成什么,反對什么,均可在網上一覽無余。①網絡環境的交互式溝通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參與性,促使學生由被動式交流轉變為主動參與,在思想碰撞過程中自覺接受正確價值觀的引導。2.2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的消極因素。2.2.1網絡環境的開放性。網絡環境自由開放,海量信息時刻充斥。學生下載網絡信息而不加工整理,無目的地重復攫取知識信息而不提升質量。他們不是為了自身需要而選擇信息,而是潛意識地強制自己接受、容納盡可能多的信息。這樣的情況,容易使許多學生在網路環境中迷失方向,導致無法選擇出科學合理的知識信息。長期以往,必然會增加學生認識有效信息的困難,降低了知識信息傳遞的效果,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能陷入一種信息泛濫的混沌狀態之中。2.2.2網絡信息的誘惑性。網絡信息新穎奇特,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帶有一定的引誘、迷戀特點。對于好奇心重、意志不強的學生來說,網絡環境的誘惑性更加明顯,如熱衷追星、迷戀游戲、沉溺網戀、追求黃色暴力的感官刺激等等,容易造成學生不由自主地依賴網絡。學生一旦依賴成癮,就會形成一種持久而難以解脫網絡奴隸狀態,身心被網絡所控制,逐漸喪失自我意識。這種種情況,都會增加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給學生思想意識培養帶來嚴峻的現實挑戰。2.2.3網絡世界的虛擬性。網絡技術革新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輕松便捷、安逸穩定,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發展的風險性。在網絡世界中,信息傳遞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客觀性失真,數量和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有些信息會遭到主觀性破壞,存在掩蓋客觀事實,捏造虛假信息等現象。對于涉世不深的學生來說,這些都是極大的潛在風險。部分學生無法辨別信息的真實性,無意識地將虛假信息進行網上傳播,造成事實欺騙而要承擔嚴重的后果。同時,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學生可以輕易擺脫現實束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找到自我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學生慢慢地改變自我價值觀念,思想意識趨向理想化和虛幻化,難以適應現實社會的挫折和挑戰。
3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的路徑選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長做常新的系統性工作。在網絡環境新形勢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轉變傳統教育方式,充分挖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動態因素的積極作用,避免或轉化網絡環境動態因素的消極影響,探索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新方向、新舉措,以“圓、深、順、特”四字為抓手,積極創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變范式,進一步推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3.1“圓”——畫好同心圓,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立德樹人”為引領,立足網絡新環境,創設網絡文化情境,畫好教育同心圓。一方面要堅定理想信念,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鞏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動文化傳承創新,建設中國特色、體現時代要求的大學文化;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切實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引導管理。②另一方面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主動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網絡主陣地,為學生提供思想引導、學習教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3.2“深”——深化人文情境,凈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輿論氛圍。立足網絡環境的輿論引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積極培育網絡新環境,充分發揮網絡信息的獨有優勢,深化網絡人文情境。一方面,利用校報、微信平臺、校園網站、第三方交流平臺傳遞知識信息,將學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校風學風、公共文化設施等客觀環境轉化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字化人文情境,在網絡環境中大力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另一方面,劃分網絡環境建設“責任田”,明確學校領導、專業教師、思政輔導員、宿舍指導老師以及學生家長等教育主體責任,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校園活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教育載體作用,借助法律杠桿規范網絡輿論宣傳,全方位凈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輿論氛圍。3.3“順”——理順關鍵要素,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動作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開展離不開關鍵要素的促進作用。在文化情境創設過程中,要理順六大關鍵要素,做到順情(動之以情)、順性(根據個性和年齡特性施教)、順勢(適時進行教育)、順理(曉之以理)、順利(因勢利導)、順真(講真話,實事求是),③充分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動作用,引導學生成長成才。一要遵循客觀規律,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科學設置網絡文化情境點位,分階段把價值標準傳遞給學生,并引導其積極參與討論,運用“彈簧原理”反復默化價值沖突,將價值標準內化為價值認同;二是創設情感體驗,知行合一。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交互作用,幫助學生消除對思想政治教育漠視、排斥等心理障礙,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規范化可信任系統,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達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3.4“特”——創造特色品牌,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影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情境創設,要充分發揮網絡文化動態因子的積極影響。在夯實常規性教育工作基礎的同時,結合高校實際情況,進一步尋求突破點,拓寬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思維,找準思想政治教育著力點,重點創造特色品牌。一是在課程創新上“下功夫”,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課程品牌。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通過講師團開展線上線下專題講座,為學生提供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二是在校園文化上“找亮點”,廣泛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改進校園文化宣傳的文風作風,建立學校、社會媒體雙向聯動宣傳機制,打造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品牌,營造可親、可觸、可參與的網絡文化情境;三是在名師培育上“出重拳”,著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宣傳隊伍建設,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態度在教師和學生中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網絡導師,開設名人專欄、專題博客、主題教育公眾號,增強網絡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影響。
作者:徐麗麗 單位:臺州廣播電視大學
-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體驗式教學思考
- 下一篇:女工協管思想政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