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鑄魂育人根本理路

時間:2022-07-13 09:14:14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鑄魂育人根本理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鑄魂育人根本理路

摘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鑄魂育人”這個本位價值,關鍵在于引領大學生實現思想重塑價值、主體激勵價值、實踐導向價值。高校應把準“鑄魂育人”的工作定位,從知識體系、價值體系和創新體系三個實踐向度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保障機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鑄魂育人”的實現路徑是:強化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功能,發揮新媒體的“隱性教育”功能,實現組織育人的“陣地保障”功能,挖掘文化育人的“思維解構”功能,釋放實踐育人的“行為引導”功能,探索心理育人的“內省教化”功能。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鑄魂育人;大學生

新時代高校應堅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鑄魂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保障機制,創新探索出多維度、多渠道的育人路徑,才能實現“鑄魂育人”的本位價值,源源不斷培育出時代新人。

一、聚焦“鑄魂育人”的價值意蘊

(一)聚焦思想重塑價值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鑄魂育人”,關鍵在于引領大學生群體塑造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念。綜合運用教育教學資源“鑄魂育人”,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方向,學會科學的思維方式,塑造篤行踐履的深厚情懷。在大學階段,引導大學生群體高度自覺地增強價值定力,強化馬克思主義的“行”、中國共產黨的“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好”等三個理念,使之成為大學生思想重塑價值的關鍵力量,能夠有效筑牢大學生的思想根基。

(二)聚焦主體激勵價值

引導大學生注重內省、追求自我超越的新境界,應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鑄魂育人”的應有之義。高校要從影響大學生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因出發,聚焦實現主體激勵價值。一是要堅持以德塑魂。高校應將德育全面化、系統化,形成德育合力,以道德的力量塑造大學生的精神家園,為大學生發展道德意志提供有效的驅動力。二是要堅持以文化人。文化的核心是價值,文化認同的核心是價值的認同〔1〕。高校應堅持用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承、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理論之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等,引導大學生群體與社會主義價值觀產生同頻共振。三是要堅持以情感人。新時代的大學生在不斷了解世界的過程中,形成了開放的歷史思維和對融入新時代的美好向往。高校應以真情凝聚人心,用信仰、理想、情懷感召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輸入進學生“腦”,根植到學生“心”,外化于學生“行”。

(三)聚焦實踐導向價值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遵循“三因”育人規律,聚焦培育時代新人的實踐導向價值,不斷提升育人實效性。一是聚焦大學生所思所盼所惑,堅持“因事而化”。想辦法、下功夫、出實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為學生提供成長成才的科學指導。二是聚焦大學生群體的現實發展需求,堅持“因時而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系統回答大學生群體關于新時代之問,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引導其承接新時代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在與時俱進中,伺機而動、順時而為,及時回復和解決大學生的現實關切。三是聚焦時刻變化的社會情勢,堅持“因勢而新”。高校必須把握好時展之“勢”,順勢而為,引導大學生正確認知國際比較,在國內外發展形勢變化中,培養其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二、把準“鑄魂育人”的工作定位

(一)堅持“知識體系教”

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是充滿夢想和熱情的群體,引導他們把青春奮斗的激情匯聚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理想上來,這是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必須承擔的使命任務。加強高校教育教學體系改革,促進專業思政、課程思政、教師思政的一體化建設。高校要正確認知和處理教育教學體制內供給主體與需求主體之間的矛盾關系,引導學生更新知識體系,學會用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促進素質、知識、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堅持“價值體系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加強青年大學生思想價值引領為核心任務,逐漸形成沉浸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漸次化的儀式感教育、融入式的思想品德教育等價值育人體系和育人品牌。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引領大學生群體具備高素質的思想理念、價值觀念、認知水平的服務社會能力。

(三)堅持“創新體系做”

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釋析,實現“鑄魂育人”的關鍵在于,將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根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抓創新就是抓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引導大學生群體統籌好“學”與“做”的關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鑄魂育人”,關鍵在于有效利用育人資源,根本在于引導大學生將“學”與“做”有機銜接。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體系,從根本上擺脫“說教”灌輸式的育人模式;要充分認知思想政治工作主客體之間的互動關系,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特質,有效推動理念、制度、方法、載體的創新,確保實踐育人質量。

三、構建“鑄魂育人”的保障機制

(一)建立需要激勵機制

一是“需要”是人參與社會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鑄魂育人”本位價值的實現,必須聚焦以需要為基礎的激勵機制建設,有效滿足大學生的發展需要,從而為“鑄魂育人”理念落地生根創造條件。二是高校須從大學生內在需要出發,將完善自身的發展規劃作為一種成長的“必需品”。高校要運用激勵機制來挖掘大學生發展潛能,對其成長發展路向進行重新定位;要通過合理的激勵來推進“鑄魂育人”目標的實現,使大學生形成進取意識與發展意識,在不斷增強獲得感中立志成才。

(二)建立主體能動機制

要增強“鑄魂育人”實效性,高校要建立健全主體能動機制,促進大學生個體能動性的充分發揮。一是建立培養大學生自我教育、激發內驅力的制度機制。在“鑄魂育人”中,高校要有意識地將教育主體地位賦予大學生,在自我教育、管理、服務、監督中不斷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二是建立有效激發外部主體開拓性與主動性的保障機制。高校在落實“鑄魂育人”中,要多維度考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發揮社會的主體能動性,組織社會多種機構與部門開展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充分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育人因素,積極協調社會等多種外部育人力量,為“鑄魂育人”本位價值的實現提供聯動機制。

(三)建立目標導向機制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要運用目標導向機制來引導大學生做出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制定科學的學業目標,建立目標導向機制,培養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激發成才動力,滿足發展需求。引導學生制定短期和長期發展目標,使大學生的行為、思維能夠形成健康科學的范式。二是高校要想更好地實現“鑄魂育人”的本位價值,須以創新為驅動,更新辦學理念,不斷加強育人內容、育人理念、育人模式的創新。要引導大學生樹立參與社會建設的遠大目標,使其在充分獲得感中不斷提升服務社會發展的本領和水平。

四、探索“鑄魂育人”的實踐路徑

(一)強化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功能

強化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功能的發揮,是高校提升育人質量必須充分堅守和積極拓展的主要途徑。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與“學”的過程中,要有機融合運用各教育教學環節的育人元素,將黨的創新理論以青年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入課堂教學中,實現從理論講授轉變為能力提升。科學推進專業課程體系中課程思政的育人著力點,持續推進多要素相結合的育人功能,超強發揮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精準銜接、同向發力。

(二)發揮新媒體的“隱性教育”功能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借助外力的遮掩,其“隱”之關鍵在于隱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面對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傳播迅捷、受眾面廣、滲透性強的特點,通過各種新媒體渠道,將先進的思想理念、科學的價值觀巧妙地融入其中,無形中引導大學生形成汲取新媒體文化的判斷力和領悟力,從而提升大學生成為新時代筑夢人的執行力。

(三)實現組織育人的“陣地保障”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組織育人的根本任務,在于為培育時代新人提供陣地保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探索組織育人在培育時代新人中的功能,是改革創新高校育人工作的著力點。高校要以各級黨政團學組織為主導,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思想政治引領,發揮其育人功能,確保組織育人各種要素的有機聯動和協同發力。高校黨政團學組織在組織育人中要有足夠的思想自覺、充分的科學導引,以及率先垂范的行動表率。黨政團學工作者的言傳身教,大學生骨干的協同示范效應,都是助力學生成才的成功典范。

(四)挖掘文化育人的“思維解構”功能

在育人過程中,文化自信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鮮明的指向作用,文化育人有助于引領大學生群體堅定理想信念,符合人才成長規律。高校應強化制度設計和落實,將健全科學合理的文化體制應用于育人過程。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挖掘文化育人的“思維結構”功能,引導大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歷史的思維、創新的思維、實踐的思維認識和改造世界。

(五)釋放實踐育人的“行為引導”功能

從育人形式上釋析,大學生可以在沉浸式的情境式育人環境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洗禮。即通過“知識”與“實踐”兩個育人平臺的緊密結合,實現二者的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從創新育人載體來看,高校可通過組織“三下鄉”社會實踐、專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專業實習實訓、素質拓展訓練等形式,釋放實踐育人的“行為引導”功能,促進大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服務社會的本領和能力。

(六)探索心理育人的“內省教化”功能

高校心理育人是實現“鑄魂育人”本位價值的重要途徑,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目標的內在機制。從育人效果看,心理育人是一種能夠引導大學生內省提升、自我教育的育人模式。在高校育人方法中,應從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兩個方面著手,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3〕。心理育人要緊緊圍繞“鑄魂育人”的本位價值,探索發揮心理育人的“內省教化”功能。

參考文獻:

〔1〕何彥新,古帥.基于文化認同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7):98-102.

〔2〕黃曉曄,張玉潔.論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之“隱”〔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9):29-31.

〔3〕鄭丹鳳,王濤.“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88-90.

作者:鄭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