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社會實踐論文

時間:2022-04-25 08:50:42

導語:初中思品社會實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思品社會實踐論文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科的教學基本要求。《上海市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提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設計形式多樣的各種學科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堂內外動起來。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培育核心素養的途徑。思想品德學科主要培養的核心能力是觀察和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能力、參與社會生活實踐的能力。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從社會生活中提煉有價值的問題,并通過社會觀察、社會調查等學科社會實踐途徑進行合作探究,提高運用學科知識處理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社會實踐以社會為課堂,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辯證地看待復雜的社會現象,客觀地進行分析,培養辨別是非、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深入社會做調查的過程中,通過不斷與人溝通,與團隊磨合,從而增強了人際交往的能力,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實施“小先生制”的方法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實踐過程中依據“即知即傳人”的原則,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倡導并推廣實施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同伴合作”、“小組討論”等形式都是“小先生制”的體現。我根據近兩年在思品學科社會實踐活動中運用“小先生制”的體會,總結了實施“小先生制”的方法。1.小先生的選拔和培訓小先生是從學生中選拔出來的學習帶頭人,他既是學生,又要給別的同學當小老師,他自己既要帶頭學習,又要幫助其他同學一起進步。小先生的三個方面非常重要,分別是學科能力、責任心和積極性。作為思品學科的小先生,在學科能力方面需要有一定的調查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同時,作為一名小先生,他要具備充分的責任心,能夠耐心教導自己的小徒弟,在遇到困難時鼓勵徒弟不要放棄。小先生的積極性體現在他思想上要樂于做小先生,有熱情和奉獻精神。首先,教師綜合學生之前的學科表現挑選出一批小先生候選人,由候選人自主報名和招收徒弟,一般為1-2人。教師通過班主任了解學生情況,確定師徒配對名單,公示并征求意見。接著,每三對師徒自由組合形成一個小組,票選出一個大先生,主要負責自己的徒弟和檢查小組內另外兩名小先生的學習。對小先生的培訓也十分關鍵,教師要在活動前召開會議,講清社會實踐的方法,同時讓擔任小先生的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發揮小先生的榜樣作用,真誠和耐心地幫助自己的徒弟。2.活動的開展根據思品學科教材和課程標準,其實踐活動的形式有所不同,按實際情況以師徒或小組來開展。活動前小先生和徒弟進行討論,制定活動方案交給教師,小先生對方案進行解釋,分配好任務,并具體實施。活動中小先生督促好徒弟,小先生要記載下師徒單獨或合作完成的相關任務,務必保證人人參與,活動有效開展。3.成果的考核對于一般的實踐活動,成果反饋在平時的作業本上,教師上課時進行交流或課下批閱。對于較復雜的專題實踐活動,師徒需上交實踐報告,主要包括實踐的時間、地點、方法、過程、結果等,并在課堂上進行專題展示交流,教師給予點評并進行打分,打分結果納入師徒期末成績的一部分。因此,對“小先生制”實施情況的評價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每個階段,小先生和徒弟都要進行相互評價,以便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學期末每個小先生要對本學期的實踐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總結,提出收獲與不足。教師綜合各小先生活動的積極性、徒弟的評價、結果的展示等,對表現較好的小先生進行獎勵,每學期還要評出優秀的小先生進行表彰。

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實施“小先生制”的案例

1.教學目標《現代家庭的物質生活》是七年級第四課“現代家庭健康文明”的第一框內容。該課主要闡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家庭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及家庭物質生活方式的變化。從課前交流中發現七年級學生對家庭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雖然有一定認識,但由于年齡較小,對此問題的認識不全面。根據這些情況,我在課前布置了“生活大不同”的調查活動,讓學生師徒結對去采訪父母長輩、走訪居委、搜集資料,著重從衣食住行用五個方面進行調查。2.實施過程該調查活動是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小先生間先經過商量,各自挑選一個方面進行調查,要求師徒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調查任務,填寫調查單。布置任務時同學們都信心滿滿,覺得是很容易完成的,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有一些小插曲。比如一位小先生反映徒弟沒有按時完成他布置的“上網搜索資料”的任務,導致調查沒有辦法進行下去。我讓他和徒弟進行溝通,了解沒有完成任務的原因。徒弟表示上網搜索資料的范圍太大,他不知道該采用哪些資料。于是我引導小先生為徒弟的任務縮小范圍,具體到要搜索哪些有效資料,并且講清楚為什么要采用這些資料。這樣徒弟執行起來更有方向,也知道收集這些資料的用處。還有一個小組將制作成果展示的任務交給了一個對電腦操作比較熟悉的同學,但是該同學自覺性比較弱,容易被網絡游戲分散注意力,兩天了也沒有完成任務。于是他的小先生在周末到他家里去督促他,兩人合力完成了PPT。家長也對這樣的情況表示支持,希望自家的孩子多向班里的小先生學習。3.實施效果最后在課堂上進行成果展示的時候,各小組都完成了自己的匯報并進行了評價。他們的匯報利用到了網絡、家庭、社區的一些資源,盡管也有不足,但對于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來說,通過調查能夠清楚認識到家庭物質生活的變化,還有他們在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鍛煉自己的能力,已經讓此次實踐活動有價值和有意義了。當然,對于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中調查方法的使用、重要信息的提煉、調查報告的撰寫等,還需要教師進一步的指導。

四、實施“小先生制”的效果和引發的思考

(一)實施“小先生制”的效果。1.增強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興趣剛開始時,教師布置的社會調查或觀察任務,學生都不愿去做,對他們來說,社會實踐是課堂外可有可無的一項作業,他們疲于去完成這樣的任務。而在“小先生制”模式下,有效激發了同學們參與社會調查的熱情,更大地獲得社會實踐體驗的快樂。通過小先生帶徒弟的形式,學生有意識地合作去完成實踐活動,也增進了大家校外的同學友誼。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外的實踐活動中,老師無法隨時給學生解答疑難,這時候小先生就是以老師的角色來引導他的徒弟,他自身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當小先生遇到問題時,他的角色意識會驅使他去尋找方法解決問題。這就需要他動用已學知識結合生活經驗,甚至發揮創造性思維去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他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升。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務,他也會主動去督促和指導他的徒弟。有些徒弟身上也有優點和閃光點,師徒能夠互相激勵和學習。3.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和學習效率有的實踐活動是難憑一己之力去完成的,需要同學們合理分工,相互配合,比如進行一次訪問任務,需要制定訪問提綱、了解相關情況、進行實地訪談、整理訪談信息、撰寫訪談報告、制作多媒體展示等。在整個過程中成員間要不斷溝通,查漏補缺,互相幫助,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師徒合作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溝通中提高與人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團隊合作中同學們取長補短,互相提醒,促使他們更高效地完成實踐活動,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也不會占用過多的課外時間。(二)實施“小先生制”引發的思考。1.要不斷完善對小先生的評價制度對小先生的評價與獎勵影響著他們的積極性,僅對大組的成果進行打分容易忽略對小先生個人的獎勵與評價。因此需要一套合理的評價制度對各位小先生進行過程性和動態性的評價,這樣在最終考核時更科學和公平,而不是模糊評價。2.教師是大先生,要指導好每個小先生施行“小先生制”有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但這不意味著教師全部放手讓小先生去做而忽略了過程中的指導。教師要以大先生的角色,統籌規劃好每次活動,給予小先生們指導性的建議,面對較難的任務要有一定的示范,這樣小先生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去教自己的徒弟。3.關注每一個學生,做好心理建設在選拔和師徒結對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不能強迫不愿意做小先生的同學去當小先生,也不能把互相不認可的師徒結成對子,否則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常常了解情況,時時關注學生動態。當小先生有不良情緒時,教師要及時疏導。因此小先生的隊伍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充分考慮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五、結語

在思想品德學科中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一定要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相結合,和當下的社會生活相結合,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實施“小先生制”,鼓勵同學們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合作探究,主動探索,挖掘學習與成長的樂趣,體現了思想品德學科的育人價值。

作者:陶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