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發展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4-25 08:49:10

導語:公共藝術發展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藝術發展問題與對策

【摘要】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的公共藝術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將公共藝術作為填漏補缺的工具、公共藝術建設過程不合理等問題。提出、分析并解決問題,使公共藝術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滿足當地人對民族歷史和文化觀念的訴求,賦予作品獨特創新的藝術感染力和創造力。

【關鍵詞】公共藝術;問題;對策

隨著現代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公共藝術逐漸成為現代都市的重要設施,代表著當地重要的民族歷史和文化藝術特征。自西方最早的城市美麗運動(CityBeautifulMovement)開始,人們就開始追求城市文化的建設及其美學風格。直到今天,歐洲幾乎所有的主要城市,都有著代表本城市文化的標志性建筑和公共藝術設施。如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和維也納的約翰•施特勞斯像,它們作為城市的代表性公共藝術,在人們城市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在世界公共藝術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許多城市借著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勢頭,逐漸重視城市文化的建設和拓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將公共藝術作為空間環境中填漏補缺的工具。綠化、水體和建筑設施是公共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公共藝術與各個要素之間具有相互映襯、輔助和支撐的作用。國內某些公共空間的規劃設計,不僅沒有體現公共藝術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既定的空間環境也限制了藝術工作者的創作和發揮,場地規劃不合理和臨時創作的不確定性,使作品的尺度、色彩和結構方式受到極大影響。第二,公共藝術建設過程不合理。現代城市的公共藝術設置以政府決策人和藝術工作者為主導。政府決策人是發包方,藝術工作者是實施者。前者對公共藝術設施的建設起主導作用,后者將城市的民族、政治、宗教和歷史等文化要素賦予藝術作品中。一方面,決策方將公共藝術設施作為公共空間環境中填漏補缺的工具,并以盈利為目的;另一方面,實施者將公共藝術的創作和設計作為工程項目和產品,將其作為收益和獲利的途徑。在這種情形下創造出來的城市公共藝術作品工藝粗糙、造型庸俗、文化內涵匱乏,影響了當地的公共審美環境和生活品質。除此以外,公共藝術是以大眾審美需求為前提的藝術創作活動,因此公共藝術的創作過程不能脫離目標受眾的融入和參與。隨著現代社會體制建設的不斷完善和改進,政府決策者、藝術工作者和社會大眾三方主體的協調統一和有機融合是至關重要的。

一般來說,公共藝術作品的征選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公開征稿。以公告的方式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收公共藝術設計方案,并由評審機構評選出優秀的設計方案。第二種是委托設計。委托指定的藝術工作者對公共空間環境進行公共藝術創作和設計,也由評審機構選擇可以開展和實施的設計方案。第三種是直接購買。由評審機構通過討論決定,購買現成的優秀公共藝術作品,設置于公共環境之中。由此可見,評審機構是保證公共藝術作品創作和設計質量的核心機構。在我國,評審機構的角色主要還是由各地方政府來充當,再就是藝術工作者本人,社會大眾參與非常少。在西方很多國家,評審機構是由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公共藝術委員會,其中包括藝術工作者、政府人士和市民代表等。一方面要求評審委員需要具備與藝術作品創作相關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知識,聘請各專業人員負責和參與評選工作,保證作品的學術水平和藝術質量;另一方面,評審委員會需要保證公正,確定評審委員在評選過程中不會受到藝術者本人的聲望和地位等因素的影響,并要求對公共藝術作品的設置和創作進行全方位考慮,確保作品的形式內容和審美趣味能夠為目標受眾所接受,作品的內部結構恰當合理,所用材料符合市場標準等。公共藝術委員會不僅要確立公共藝術作品項目、選擇實施者以及審查作品設計方案,還需要積極聽取當地民眾的意見,使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符合大眾審美的需要。

在政府評審機構和藝術工作者的主導下,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要結合空間環境的整體規劃和布局,從當地的地理、氣候和周邊環境設施等方面進行考慮,基于當地人對民族歷史和文化觀念的訴求,采用創新獨特的藝術語言,著重突出作品的形式感。將作品的尺度、色彩和結構方式,結合場地的實際環境條件,并融入特殊創作形式的情感色彩,使公共藝術作品富有藝術感染力和創造力。

總之,公共藝術在城市建設發展中越來越重要,它正以一種獨特的創新精神展現現代都市人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公共藝術展現的歷史內涵和人文特征,拉近與審美大眾之間的心理距離,體現當地文化與時代精神的高度統一,對提升現代都市精神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洪義.公共藝術概論[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7.

[2]馬欽忠.雕塑空間公共藝術[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作者:李明炅 單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