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杜會道德對互聯網影響的策略探究論文

時間:2022-01-03 11:05:00

導語:農村杜會道德對互聯網影響的策略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杜會道德對互聯網影響的策略探究論文

論文摘要:山區農村互聯網推廣進程中,社會道德建設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性質的影響,這些影響具有初期性、非主流性、產生更大影響的潛在性和應對措施的不成熟性等特點.對此,政府、學校、企業及農民家庭應聯合起來,采取媒介宣傳、技術培訓、文化開發、強化監管、重點引導等多方面措施,積極應對互聯網影響,不斷推進山區農村社會道德建設.

論文關鍵詞:山區農村互聯網社會道德

互聯網正以很快的速度在我國農村普及。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調查,2007年底,農村網民數量己經達到5262萬人,其中新增網民2917萬,年增長率達到127.7%。據筆者實地調查,即使山區農村的經濟和地理條件很差,互聯網的普及速度也是比較快的。而互聯網在農村道德建設方面的重要影響也日漸突出,并成為理論界的研究熱點。

一、互聯網在山區農村道德建設方面影響的主要特點

從總體上看,互聯網在山區農村道德建設方面的影響呈現出幾個主要特點:

(一)初期性

互聯網對山區農村來說,由于普及率還相當低,因而影響面較小。在道德方面,人們主要是看到了對青少年的影響,而較少看到對成年人的影響。從區域上看,目前的影響主要集中在鄉鎮中心及周邊少數農戶,其他未開通互聯網的農村基本上處于隔離狀態。在農民外出打工的時代背景下,一些留守人口,特別是留守兒童,通過進城或到鄉鎮中心上網與農民工聯絡。顯然,互聯網在山區農村道德建設方面的影響還處于初級階段。

(二)非主流性

從有關調查情況看,目前山區農村的主流媒體是電視。農村信息化建設在農村取得了較大進展,部分村已經開通電話和有線電視,沒有有線電視的村,用上了衛星電視接收裝置。人們在勞動之余主要通過電視了解外界信息。此外,農民工外出打工本身也是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一些現代道德觀念通過電視和外出打工經歷逐漸傳入山區農村。相比之下,互聯網還是非主流的影響途徑。

(三)正負混合性

人們經常將互聯網比作雙刃劍,就是說它既有好處,又有壞處。在山區農村,網絡開始應用到課堂教學、遠程教育、課外閱讀等教育活動以及農村基層行政工作中,在義務教育、繼續教育和民主法制觀念的傳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一些青少年在課外上網,以網絡游戲為主,既耽誤了學業,又朝著網癮發展,進而染上了一些不良習氣,如言語粗魯、頂撞師長,產生心理障礙或疾病,乃至出現盜竊、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家長和學校是否進行教育引導以及教育引導方式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未成年人受網絡影響的性質。

(四)產生更大影響的潛在性

一般而言,今天的山區農村青少年中,有較大部分將成為未來的農民,他們現在受到的來自互聯網的影響,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未來農村人口的道德價值觀念.一些通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樹立起來的道德觀念,在互聯網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下,迅速地被消解或否定,形成青少年道德信仰危機,如暴力游戲導致的青少年暴力傾向、網絡黃色小說和視頻導致的青少年性早熟和性犯罪傾向、網絡詐騙現象導致的青少年誠信意識淡化等等。

(五)應對措施的不成熟性

從目前情況看,政府在山區農村互聯網推廣方面一般都持大力支持的態度,其基本出發點就是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教育事業的進步.各地黨政部門都啟動了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工程等,并以新農村建設試點為依托嘗試了一些利用互聯網對廣大農民開展教育的做法,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是,客觀地說,當前應對山區農村互聯網推廣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影響的措施還很不成熟。這主要表現在山區農村各類人口對互聯網的認識模糊和有關部門采取相應措施的力度不大。山區農民對互聯網的認識還很不充分,有的沒有看到互聯網的經濟價值,有的根本不了解互聯網為何物,有的則簡單地將互聯網看做洪水猛獸。而山區農村青少年要么缺乏互聯網知識,要么只看到互聯網的娛樂功能,只有少數受到了學校或家長的教育引導而將互聯網作為學習工具。文化監察大隊等機構權力有限,人員不足,經費不足,技術條件有限,難以貫徹有關管理制度。

二、山區農村社會道德建設應對互聯網影響的對策

在充分認識互聯網對山區農村社會道德建設的影響的基礎上,社會各界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將應對互聯網影響作為山區農村道德建設的一件大事來抓。要以政府部門為主導,多管齊下,共同努力,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積極價值,積極建設山區新農村道德價值體系。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以媒介宣傳教育農民正確認識互聯網的積極作用

互聯網在山區農村的普及是必然趨勢,一味拒絕和隔離互聯網并不是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的長久之計。因此,當前最緊要的事情,就是要讓廣大山區農民正確認識互聯網的利與弊。有的農民通過電視等渠道間接地了解到互聯網的有關情況,但往往只有兩個事實在他們頭腦中產生了深刻印象。一個事實是,有的農民利用互聯網獲得了經濟效益;另一個事實是,許多青少年上網導致學業無成或道德敗壞。從筆者的調查情況看,許多山區農民對有網癮的子女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導方法,要么因高壓控制而導致激烈沖突,要么因自由放任而導致青少年網民越走越遠,成為互聯網消極作用的產品。可見,教育廣大山區農民正確認識互聯網的作用是解決青少年網民道德教育難題的關鍵。由于山區農民文化知識水平低,很難從切身體驗中掌握教育引導青少年網民的方法,所以只能通過電視等現有主流媒介教育他們如何認識互聯網,如何運用切實有效的方法教育引導青少年網民。此外,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先期受益者的積極性和示范作用,做好互聯網推廣過程中的網絡道德教育。

(二)以技術培訓引導農民正確利用互聯網的積極作用

不會使用互聯網,就談不上對互聯網的真正了解,也就難以在教育引導青少年網民方面做到得心應手。因此,對廣大山區農民進行有關技術培訓,既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的重要條件,也是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的必然步驟.當廣大山區農民自己學會了使用互聯網時,他們就能夠了解青少年網民的內心世界,找到共同語言,開展有效溝通,在教育引導青少年網民正確上網上取得新進展。技術培訓的形式,可以采取商業化運作,由互聯網經營企業在鄉、鎮、村開展宣傳和培訓。也可以采取政府組織培訓隊伍,建立起農村基層信息員制度,由點及面,逐漸滲透,對鄉鎮及村級信息員進行道德教育培訓,指定有關責任。還可以采取學校為中心的培訓機制,以家長會為依托,定期對農村家長開展計算機技術、網絡運用常識、網絡文化與道德知識培訓。在各種培訓中,尤其要堅持正面引導為主,突出互聯網的積極作用,如了解新聞、了解市場和就業信息、學農技、學法律、學政策等。

(三)以多樣化的文化活動占領山區農村精神文明陣地

從目前山區農村整體道德建設水平看,山區農村道德價值體系正處在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上,崇尚勞動、誠信好客、尊敬長者、親緣團結等傳統的道德觀念逐漸受到挑戰,改變現狀、戀愛自由、以富為榮等新的道德觀念被青年農民廣泛接受。與此相應,山區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當醫乏,搓麻風氣往往盛行.在互聯網影響還比較有限的情況下,多途徑地豐富山區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其效果必然非常顯著。工作的主要方向,應該是繼承、發揚和挖掘民間藝術和傳統道德營養,引進外界優秀的藝術形式和思想道德觀念。以電視節目、放電影、農民藝術節、旅游文化節等形式,切實做好文化下鄉工作,占領山區農村精神文明陣地。少數民族地區的節日、歌舞、民間故事、風景名勝、民族特產等民族文化更是一種值得挖掘和充分利用的資源.在此方面,湖北省巴東縣等一些地方政府己經有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以積極主動的監管措施有效控制互聯網的消極影響

缺乏有力的監控和管理措施是當前互聯網在山區農村產生各種消極影響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及《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等法規文件,對未成年人上網行為的約束已經有了依據,但由于山區農村經濟和地理條件限制,有關措施難以落到實處。這就要求山區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要求網吧拒絕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禁止網吧通宵營業、公安部門實施網監工作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鄉鎮以下的網吧容易失控,二是還沒有應對網絡家庭化趨勢的相關準備。因此,積極主動的監管措施應以農村基層的監管為重點,加大監管隊伍建設和監管技術開發的投入,解決工作人員編制問題、工作經費問題。對于網絡家庭化趨勢,應以行政手段要求網絡運營商提供網絡道德教育與網癮控制指導服務。

(五)以中小學網絡道德教育為重點立足長遠,減小互聯網的消極影響

由于中、小學生是目前山區農村網民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未來農村人口結構的基本來源,因而要消除互聯網在山區農村的負面影響,首先必須將中小學網絡道德教育作為重點,抓好減小互聯網消極影響的戰略工作。學校應該主動承擔起有關責任,在開設計算機及網絡課程的同時,做好網絡道德教育工作。要抓住互聯網尚未農村完全普及的有利時機,提前做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對待網絡、合理利用網絡、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影響的觀念。特別是要通過網絡道德主題班會、課件和網頁制作比賽等積極健康的活動,使良好的網絡道德觀念在學生心中逐漸滲透和強化,為學生未來的道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要逐步建立起網絡心理輔導系統,為學生網民提供網絡心理健康咨詢,及時治療網絡依賴癥、網絡孤獨癥、網癮綜合癥等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