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決策能力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4 02:33:00

導語:職業決策能力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決策能力發展研究論文

Super于1955年提出職業成熟度(occupationalmaturity)概念。當時,社會發展相對穩定,一個人進入某職業之后,基本不大改變,故常用詞語是occupa-tion和vocation,反映的是職業靜態性和分類性的一面。隨著社會變化的加快,相應地,職業的穩定性降低,變動性增加,人們用career的頻率增加。Career代替occupation和vocation反映的是職業動態性和發展性的一面。職業成熟度(careermaturity)作為職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理論概念,用于評價個體是否具有做出符合其年齡特征的職業決策能力和態度。Crites等人的研究表明職業成熟度水平能夠較好地預測個體的職業發展和行為。

研究嘗試以職業成熟度理論的相關研究為指導,從參加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發展特點研究的2087名有效被試中,選取大學四年級中找到工作的學生2名和未找到工作的學生1名,深入探討職業決策發展的過程以及過程中所發生事件對求職行為的影響。

一、研究方法

(一)被試

大四學生A(男,未找到工作),B(男,已找到工作),C(女,已找到工作)。

(二)結構化訪談

結合自編的職業成熟度問卷的測量結果,針對職業決策過程,訪談A、B、C。訪談提綱主要內容包括:①請你談談你父母的工作,以及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對你有影響嗎?②對于你找工作,你最希望誰給你意見?你最希望得到的支持和幫助是什么?③家里的事情父母會詢問你的意見嗎?對于你自己的事情,父母都是怎樣一個態度?④思考過自己未來的工作嗎?如果有,都是怎么去收集有關工作的信息的?⑤有沒有在大學階段嘗試自己想做的工作,如果有,覺得從中受益了嗎?⑥學校有沒有在“職業規劃”方面給過指導,覺得有效嗎?你有沒有思考過你需要什么樣的指導?⑦在求職的過程中,哪些行為在你看來是比較有效的,這些行為中有哪些是得益于以前的積累?⑧大學四年過程中,對于“職業”的思考,你覺得有沒有什么變化?⑨就目前而言,你覺得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還欠缺什么,哪些是原本可以在大學階段彌補的?

(三)程序

訪談前填寫一份職業成熟度問卷,并自我評價。訪談時間為60分鐘。

二、研究結果

(一)個體的職業觀念發展過程

A報告對未來職業有一些思考,但主意多、變化快,一直以來并沒有確定自己想從事的職業,面臨畢業,擇業過程中比較盲目,主動探索職業世界的積極性不高。

大一什么都不懂,就想著怎么去適應環境,適應大學生活,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渺小,只能順應環境;大二開始慢慢接觸社團和兼職,其實也只是順應潮流,那時候大家都這樣,而且師兄師姐說,參與社團、做兼職能得到一些好處——主要指人際交往方面和擴大知識面等;大三基本上沒有干什么,就是去圖書館看看書,看些自己覺得有用的東西,如名人傳記、禮儀類和經濟學類的書;大四,無事可干,找工作,可是又找不到工作,不知道自己想干嗎,反正覺得自己肯定有工作的,肯定不會閑著,只要對薪金、工作性質要求低點就行。就是現在沒有工作,我也不去收集信息。

B報告對未來職業的思考更多的是在找工作之際,是一種被動的成長。對于職業決策這一事件,他的思考和規劃過程比較按部就班,好似一種主動順應大環境的發展傾向,在被動中慢慢成長。

到大學后,對職業發展方面的思考好像并不多,真正去收集職業信息是大四面臨找工作這個問題時才開始的,當然以前也從師兄師姐那里了解一些信息,如今年的就業形勢怎么樣啊,等等,很宏觀。大一、大二基本上都只是在積累專業知識,好好上課,看看書,覺得專業學好總有好處;三大因為要去實習,開始主動接觸與語文教學有關的東西;大四開始思考自己,找什么工作,自己到底適合不適合教師這個工作,當時覺得挺矛盾的,好像自己并不喜歡教師這個工作,但是想想如果丟掉了專業,不去做老師我還能做什么呢,所以后來還是決定根據自己的專業去找對口的工作吧。

C報告對工作很早就有朦朧的職業理想。隨著年齡的增長,實踐的增多,不斷在吸收教師這一職業的相關知識,逐步確定了自己將來的職業,尤其在大學階段。

就像我弟弟說我的,誰像我姐,上幼兒園時就想當老師,反正也沒有一定想當老師,但是已經有一點目標了。記憶中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我初中時,有一次老師讓同學上去講課,我就憑感覺講講,沒有意識到自己講得怎么樣,但是,老師和同學都覺得我講得不錯,很有當老師的架勢,當時就覺得這回“小老師”做得很有成就感。大二時,去一個中專學校從事教學,別人推薦的,一個星期兩次課,這個經歷讓我認識到教師這個行業比想象中辛苦,在知識儲備上,覺得自己不會的東西真多,感覺到很需要學習、提高,但這并不影響我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反而堅定我從事這個職業的決心。我想這應該是我決定做老師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二)被試職業成熟度問卷的答題情況及比較

根據前后得分27%的分組原則,在2087份有效問卷被試中,這三名被試的得分,A和B處于中間組(A56.3%,B59.8%),C處于高分組(C85.4%)。在具體的因子上,C在自信心、獨立性因子上得分顯著高于A,在職業世界知識因子上得分高于A;B在主動性和自信心因子上的得分高于A;C在自信心因子得分上顯著高于B,在獨立性和職業世界和自我知識因子上得分高于B。

(三)個體的職業發展的關鍵事件及其對求職行為的影響

三、相關分析

(一)職業行為的有效性

從職業觀念發展過程以及個體自我描述的職業發展中的重大事件來看,B和C探索職業世界的主動程度要高于A,同時,由于C比B更早地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在了解職業世界知識、培養相關的技能上更有針對性,所以在求職行為上,C比B表現得更為主動、求職行為也更有效,這點可以從B和C對目前所從事工作的滿意度上看出:B覺得找到的工作離理想有些距離,但可以接受,C覺得非常滿意。

(二)職業行為是否有效的影響因素

從個體陳述的職業心理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個體有計劃、有步驟、積極主動地去接觸職業世界,熟悉專業技能,提高自己在相應職業場所中人際交往能力,都是確保今后職業行為有效的前提保障。其中,對自我的了解是做出職業決策的核心要素,了解職業自我,在此基礎上去嘗試了解職業世界,彌補不足,C就是通過這樣一個發展過程,找到適合自己且非常滿意的工作。自信心作為求職過程中一個非常外顯的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個體在面試時的表現力,從訪談中可以發現,對職業決策的自信和求職面試中表現出的自信都是在深厚的知識積累和深刻的自我認識的基礎上實現的。所以說,主動性、職業世界知識、職業自我知識是個體形成適宜職業決策的最基礎亦是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