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織錦藝術的特點

時間:2022-07-20 10:17:23

導語:湘西土家織錦藝術的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湘西土家織錦藝術的特點

一、湘西土家織錦藝術的特點

(一)湘西土家織錦藝術具有形式的多樣性

湘西土家織錦藝術的構成元素是歷史原發性的平面造型,其主要以土絲、土棉線織制而成,質地厚實,堅實耐用。湘西土家織錦的裝飾造型多種多樣,充分展現了土家族的民族風俗,題材取自自然界里各種各樣的花、鳥、魚、蟲、山、水、草、木,以植物花卉為題材的有:梅花、蓮花、蘭花、牡丹花等,提取花卉生動、自然的外形特征,造型豐富與生動。以動物形態為題材的有:陽雀、燕子、龍、蛇、蝴蝶、鳳凰紋等。人們將日常生活所見到的事物經過用心體會,在頭腦中進行抽象藝術處理,然后把題材使用編入織錦中。按照不同對象的主要特點,繪制、提煉、加工后,使圖案形成抽象的幾何圖形,使其運用在織錦中。最常用的圖案織制方式就是將動植物織制在一個主題里,用以表達特定節日、吉祥的寓意。湘西土家族人民在織制過程中通過使用點、線、面等構成元素與當代藝術設計構成元素不謀而合。都是運用點、線、面表現圖形大小、明暗、色彩。造型變幻多樣,表現手法豐富多彩,但是整體和諧統一,且具有美感,變化的動與和諧的靜兩者相統一,極具民族藝術風格。畫面整體給人以厚重感,不管是裝飾造型、表現手法、組成元素、題材風格、寓意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極具個性。這種民族構成元素形式的多樣性,使湘西土家織錦藝術在藝術設計百花園中大放異彩。

(二)湘西土家織錦藝術具有色彩的鮮艷性

湘西土家織錦藝術用色簡潔、大膽、對比強烈,呈現出獨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藝術特征。土家織錦常見顏色是藍色、黃色、橙色、紅色等。紅色、藍色為主題色,黑色為背景色。高純度、高明度的色彩跳躍、醒目,看久了容易使人產生視覺疲勞,而且畫面凌亂,搭配黑色的背景,使其平衡統一。各種色塊的運用,有動靜相結合的感覺,形成對立統一的結果,造成絢爛奪目,一眼就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是美的穩定與協調。人們織制的土家織錦追求光明的,跳躍的,民族傳統喜慶的色彩感覺,帶給人們心理和視覺舒適度。湘西土家織錦的顏色是運用天然礦物、植物的染料自己染織而成,天然染料使湘西土家織錦不易發生褪色,強調色相、明度、純度、冷暖對比,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既經久耐用,還可以保持顏色的鮮艷度,在鮮明的色彩對比下使連續的幾何圖案在畫面中尋求不斷地的變化。因此,湘西土家織錦藝術既體現了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統一,具有豐富的藝術感染力,又體現了土家族人民勤儉淳樸的美德,反映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祈盼、向往和追求。

(三)湘西土家織錦藝術具有圖案的表意性

湘西土家織錦藝術構成元素的圖案中,進行了“表象”依附于“表意”的圖形創意,潛藏著土家族人民生活文化深層的心理活動。土家織錦伴隨著土家族人民一生,從嬰兒時期到長大成人、再到出嫁、祭祀先祖、去世等一生都在使用它。它絕不僅僅只是普通的織錦,而是承載著土家族人民一生的期盼與記憶。湘西土家織錦不是單純的具有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織造的民族工藝,而是蘊含了土家族人民的思想,是人們用心靈的美去創造出來的民族精神產物,是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統一。在湘西土家織錦的圖案中,有各種寓意深遠的圖案造型,如蓮花寓意“多子多福”;陽雀寓意“吉祥如意”;牡丹寓意“花開富貴”;鯉魚寓意“豐衣足食”等。在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中,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期盼是通過某種媒介所表達出來的,例如:蝙蝠、牡丹、喜鵲、松鶴等。為了傳達某種精神的希望,轉化為吉祥、富貴、喜事、長壽等寓意,從而形成了表意的民族傳統圖形符號,織制出來圖案具有了“以意寫神”的圖案表意性。因此,土家織錦既是土家族人民的一種生活用品和民族的載體的重要標記,也是土家族人民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神靈為自己鳴禮祝福的和諧統一,體現了一種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人文情懷。

(四)湘西土家織錦藝術具有設計的對稱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稱美是很普遍的,它給人們一種統一、整潔的視覺效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對稱是一種和諧的美。在藝術設計中,對稱創造了平衡,平衡造就了和諧、秩序和審美。在湘西土家織錦藝術的構成設計上,對稱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設計原則,人們在對稱中尋求變化。湘西土家織錦的構圖上講究對稱協調統一,對土家織錦各部分的組成設計進行協調平衡、和諧統一。在色彩和圖案的變化中,富有節奏感,給人們帶來一種特殊的藝術審美享受。對稱用在圖案背景、整體布局上,畫面會感覺一成不變、乏味。但湘西土家織錦加上色彩的變化,畫面打破了千篇一律,其藝術設計對稱性的構圖方式也蘊含著更深刻的含義,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湘西土家織錦在連續紋樣裝飾藝術設計中十分重視對稱性與協調性的統一,以正方形和菱形圖案紋樣為基礎框架,對土家織錦整體圖案分割布局,再在所有細節部分添加花式紋樣,按照一定規律、一定方向、一定順序,反復變化圖案,使得圖案裝飾造型具有連續性、規律性、協調性,并在整體畫面中尋求細節的變化,不會使人有眼花繚亂的感覺。這樣的圖案構成方式讓湘西土家織錦充分表達節奏美感和韻律美感,在鮮明色彩的對比中得到協調統一,統一中又尋求其變化,使畫面平衡、安靜和穩定,表達完整性、專業性和一致性,這就是土家族人民講究物質生活與精神世界共同發展的表現。

二、湘西土家織錦藝術對美術藝術設計教學的啟示

(一)在美術藝術設計教學中引入湘西土家織錦藝術元素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時代性和民族性構成了設計文化的本質屬性和社會屬性,是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特殊環境下構成的不同文化觀念,而設計文化的民族性則主要表現在設計文化機構的觀念層面上,它集中反映著民族的心理共性。民族傳統文化積淀著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文化沃土和突出優勢。我們對于美術藝術設計教學的研究,可將湘西土家織錦藝術作為一種民族技術形態和文化形態來對待。在教授過程中,采用教與學的互動方式,增加學生學習土家織錦藝術的興趣,突出土家織錦藝術的特色,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土家織錦藝術之美。土家織錦藝術作品所體現的簡潔幾何形態表達內容信息已經成為設計文化發展的趨勢,并讓美的圖形完整的、規律的表現出來。達到“和”的統一,這就是人們精神世界的表現。缺少民族設計文化觀的設計技術,其生命力是短暫的,我們只有清醒的正確的把握現代人才培養的定位,讓土家織錦藝術文化內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美術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使傳統的土家織錦藝術真正實現活起來、傳下去。也才能為我國美術藝術設計教學創新提供新的創新思想與理念,這種美術藝術設計教學才能夠健康和持續的發展。

(二)成立湘西土家織錦藝術研究機構,定期舉辦講座和展覽

回顧過去美術藝術設計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我們還拿不出自己十分滿意、比較完善的教學體系,但我們也不能丟棄自己本土的民族文化傳統,而盲目追求外來文化形態,讓我們教育教學失去民族文化遺產的記憶。因此,構建湘西土家織錦藝術課程和教材體系,弘揚民族文化和傳承土家族優秀技藝,推進湘西土家織錦藝術進校園,是擺在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湘西土家織錦藝術創作具有很強的民族特性和藝術價值,其在造型手法、裝飾構成形式、色彩方面的獨特技藝,可以為藝術設計教學提供創作靈感。因此,可在本土高校中成立湘西土家織錦藝術研究機構,組建一支以地方高校美術設計教師為主的研究團隊,同時聘請地方湘西土家織錦藝術的工藝大師、領軍人物為客座教授,共同探討湘西土家織錦藝術作品資料的收集、整理、理論研究和相關教學工作。湘西土家織錦藝術作品所體現的構圖平衡對稱、和諧統一、簡潔大方、圖像抽象、色彩艷麗、質地堅實耐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傳統工藝的回歸正是一種趨勢,美術藝術設計教學要充分挖掘民族多元文化課程資源,充分挖掘民族傳統工藝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文化,使設計文化既具有民族傳統特色,又具有現代時代的特征。傳承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湘西土家織錦藝術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這樣的設計文化才不會空洞、才會有思想和民族文化內涵,創造出具有“功能美”和“藝術美”的新生文化語境,才會更具有藝術魅力。

(三)創立湘西土家織錦藝術校內工作室和校外實踐基地

根據湘西土家織錦工藝作品的種類,結合其美術特點對藝術設計教學實驗室進行改造形成專門的工作室,以工作室為載體,通過選修等方式實行開放式教學,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

湘西土家織錦藝術具有當代藝術設計的造型手法、表現方式、設計原則,注重意象的表達,打破了現實物體在人們思想中的禁錮,超越了自然與現實的界限。這種注重意象的表現形式與審美特征,也是美術藝術設計教學追求的境界,這種完美而優雅的表達形式賦予人們盡情抒發自己的想象力,蘊含著東方美學的基本審美思想和觀念。這些審美的觀念和意義的表達,影響著我們的美術藝術設計教學的發展。如果我們在美術藝術設計教學中,取其“意”,延其“神”,就會創造出獨特的、個性化的教學藝術效果。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我們在美術藝術設計教學中,也應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合,這樣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因此,我們要找準定位、探究內涵,注重形式與功能的統一,這樣的美術藝術設計教學才能構建具有中華民族文化意象和文化價值的藝術設計教學體系,才能達到現代風格與民族風格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目標。

作者:楊思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工程與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冉紅芳.20世紀80年代以來土家族織錦文化研究綜述[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1).

[2]黃柏權、游洪波.土家族織錦的發展演變及其現代啟示[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5(2).

[3]田大年.湘西土家錦:山里女人的美麗夢想[J].民族論壇,2004(10).

[4]周麗婭、古怡.土家織錦藝術探微[J].裝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