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數學學習問題和解決對策
時間:2022-06-19 09:48:04
導語:小學生數學學習問題和解決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對小學生數學能力的成長有著一定的影響,部分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存在問題,這些問題一方面會阻礙學生的數學學習,另一方面又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需要在一定情況下得到解決,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然而不同的學習問題在不同學生身上所產生的反應會有所不同,教師則需要因人而異,為學生提供正確且合適的解決對策。因此,本文將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對策進行探討,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數學學習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問題;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是小學生所學科目中的重要課程之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影響著學生的數學思維,小學生則在學習過程中會經常產生各種難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影響了小學生學習思維的發展。當小學生產生數學問題時,學生的學習心態、情緒和思維都會受到影響,如果學生的問題沒有被及時解決,那么就容易產生消極影響。部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并不能體現出其真正的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觀察到學生的學習狀態也并非是其真正的學習情況。例如,有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默默無聞,有的學生是直直地看著黑板,還有的學生低頭看著課本或者拿著筆寫什么,在此類學生身上會產生什么數學問題是教師通過肉眼很難觀察到的。對于小學生而言,其能夠意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對數學學習問題的認知,學生不知道數學能力的提升會受到學習問題的阻礙,更加無法了解到自身的學習問題具體是哪里。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數學學習問題,并且為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以解決問題。
一、教師如何正確認識到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問題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明顯狀態,另一種是不明顯狀態,在明顯狀態下教師只需用眼睛觀察即可發現,而在不明顯狀態下教師則需要用內心感受進行觀察。有些學生在面臨學習困難時內心會產生一種自卑感,其既不想讓教師察覺,又不想讓同學知道,以為這樣就能夠正常地像其他學生一樣學習,然而在出現這種情況時要及時地解決學習困難,才能快速、有效地獲得數學學習方面的成長。所以,教師需要為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其自身的數學學習問題,具體措施如下。
(一)觀察學生的數學學習表現
一般來說,數學學習良好的學生,其思維比較清晰,進而其行為表現也非常鮮明。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表現,如,日常學習狀態,作業完成度,考試成績以及課堂表現等。部分學生認為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成績不好,是因為其不喜歡學數學,其實正相反,是因為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問題,才漸漸地學習成績不好,導致其越來越不喜歡學習數學。這也是由學生的數學學習問題所引發的行為表現變化,教師都可以從學生身上找到問題的原因,只有找到這些原因,才能夠幫助學生合理地解決問題。部分學生的行為表現比較不夠突出,難以發現問題的變化,但是這種不突出也是一種問題存在的現象,教師可以從中發現一些細微的問題變化,從而有效解決有關數學學習的問題。
(二)觀察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情緒變化
通常,學生在出現數學學習問題時,其在課堂上的情緒變化會有明顯的不同。數學學習良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比較積極向上,而數學學習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則會比較低落,但是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情緒也各有不同,例如,注意力渙散、做小動作、說悄悄話以及看課外書等,這些都是學生發泄其低落情緒的方式,以躲避數學學習方面的問題。學生的學習變化異常是問題產生的一大原因,教師需要經常從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情緒變化中進行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表達最為明顯,也是教師進行觀察的最佳時機。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不必急于對解決問題,只要是找到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問題所在,就可以合理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二、分析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數學學習問題的變化進行觀察,可以清晰地找到學生的問題所。而學生的數學學習問題多種多樣,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這既與數學課程的難度有關,又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關。下面將具體分析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對數學理論理解困難
教師在數學理論方面的教學比較簡略,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把重點教學集中于算術。所以,學生對數學理論不太容易理解。例如,“路程”“時間”和“速度”這三個數學概念,對學生來說,要真正地理解具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只能通過記憶來學習,以及用記憶學會使用數學概念之間的轉換關系。當學生在練習題中經常遇到這些數學名詞時,他們才會逐漸熟悉,但也只是熟悉,并非真正理解。所以,學生在做練習題時經常遇到用數學思維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成長緩慢。
(二)難以靈活運用數學公式
學生在學習數學公式時容易養成不好的習慣,就是在運用公式計算時照搬公式,而不是靈活運用,也就是說,學生并沒有把數學公式轉變為其自身的一種知識能力,而是挪用課本知識。一旦學生離開課本的參考案例,就無法再進行數學運算,部分學生在模仿使用公式的過程中逐漸能夠運用自如,提高了其解答數學題的效率。但是當學生在一段時間內沒有接觸有關公式的運算時,學生可能會這些數學公式,學生只能利用課本再次復習公式。所以,這一學習問題對學生的數學能力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需要從教學中幫助學生解決。
(三)數學知識非常缺乏
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缺乏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為機械化,例如,今天的數學課要學習什么內容?明天的數學課會學習什么內容?學生都比較清楚,但是其并不清楚自己具體掌握了哪些數學知識內容。數學知識除了公式、運算和邏輯思維之外,還包含很多豐富的數學文化,而恰恰這類數學知識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快速提升。數學運算是外在表現力,數學文化知識是內在表現力,學生需要通過內在表現力來支撐外在表現力,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綜合能力。
三、數學學習問題的解決對策
從上述問題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學生學習數學存在的問題對其自身的學習影響較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一定地了解,并且為學生找出合適的解決對策,以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成長,具體措施如下。
(一)走近小學生的學習生活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首先需要走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生的學習生活很豐富,不同性格的學生其學習生活也會有所不同,教師僅憑觀察,一時之間難以進行全面了解,所以,需要走近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才能了解到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教師可以將“走近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作為一個教學課題進行探索,與學生近距離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所謂“因材施教”,正是源自教師對學生學習生活的了解,才能夠施以最佳的教學方法。部分學生學習數學都有著個人的特點,數學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有著自學能力,數學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則會被動學習。具有自學能力的學生,其學習生活是比較獨立型,而具有被動學習習慣的學生,其學習生活是比較依賴型,顯然后者的問題較為嚴重,教師需要走近其學習生活進行了解后,促使學生向獨立型方式轉變。(二)數學教學向多方面拓展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向多方面拓展,來具體化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深入地認識和學習數學知識。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仍需要進行多方面拓展,其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還可以將數學知識的講解變得更加具體。如果拓展教學能夠有效進行,那么學生能夠吸收更多拓展教學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進一步學習。例如,在“克、千克和噸的重量單位的認識”這一教學主題中,教師直奔主題,說出這些重量單位的換算或者重量大小,學生難以深入了解重量單位的含義,但如果對其進行知識拓展,引用生活案例進一步說明,所展現的教學效果就會不同。
(三)為學生開展提問教學
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開展提問學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及時處理數學問題。這與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的提問不同,教師提問是以教學的角度,而學生提問是以學習的角度。但由于學生的性格不同,面對提問時的勇氣和膽量就會各有不同,教師則需要通過這種方式,給予學生肯定,提供給學生面對自身問題的機會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只有學生主動向教師提問,才是教師授業、學生解惑的最佳方式。
四、結語
小學生學習數學存在的問題,一方面能夠抑制其自身數學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又可以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當學生的數學學習問題獲得有效地解決時,就是學生的數學能力正在提升的階段。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為了小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不斷地向學生展開對學習問題的了解,從而讓學生能夠找到數學學習問題的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鄒軍.聚焦數學抽象素養,促進小學生深度學習[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134.
[2]張文霞,金宇婷.數學情感傳遞培養小學生的“樂學”精神[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0(5):26—29.
作者:丁一 單位:青島西海岸新區易通路小學
- 上一篇: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提升方法
- 下一篇:小學生小學數學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