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利工作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29 05:50:00
導語:農村水利工作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和保障能力與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相適應,農村水利工作面臨許多新形勢和新問題。具體體現在:
(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原來農業生產要追求糧食產量,水利工程主要滿足糧食作物的生長需要。但是,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對灌溉、降漬和抗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市場化行為,一家一戶生產,給農村水利組織協調工作帶來了困難。
(二)水質要求更加嚴格。由于水產養殖業發展較快,對水源水質的標準要求更加高。否則,一旦水源污染,水質破壞,會影響到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也影響到農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質不能保證所引發的社會矛盾和經濟矛盾相對增加,也影響到水資源費和水利工程水費的收繳。
(三)宏觀環境發生了變化。目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由政府組織向村民自主轉變,由指令性計劃向指導性意見轉變,由盡可能以資代勞向盡可能出工轉變,由政府組織號召向一事一議轉變,農村水利建設的政策環境、投資環境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四)部分干群理解水利產業政策的片面性。農村水利建設項目根據其功能和作用劃分為兩類,一是以社會效益為主、公益性較強的項目;二是以經濟效益為主、兼有一定社會效益的項目。如果按照這一劃分,農村水利建設中的許多工程都是公益性較強的工程,都需要政府在財政上給予支持。但是部分干群片面地認為防洪除澇工程、農田灌排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水資源、水環境的治理全部依靠政府投入。但實際上并不盡然。對于流域性的防洪工程是公益性的,但在圩區治理中涉及到的防洪除澇工程,受益者、受益范圍都非常明顯,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夠的。農田灌排工程應該是農業生產性的工程建設,其受益范圍和受益者也非常明顯,不應該把政府作為投入的主體,相反農民應該成為農業生產投入的主體。
二、蘇州市農村水利工作的重點和方向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蘇州農村水利要圍繞一個目標(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目標),利用兩大優勢(即水資源優勢和水務一體化優勢),確立三個協調(即“安全、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不斷完善四個體系(即防洪保安、水環境保護、水資源配置和農業灌溉安全體系),發揮五個方面的作用(即提高產業層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觀水平、提高水資源科學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今后,農村水利建設的重點:
(一)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實施節水灌溉是實現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的重要途徑,是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必要保障。加大農業節水力度,有利于解決農業面污染,有利于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力,是一項革命性措施,必須擺在農村水利建設的突出位置。要加大節水設施、節水技術的推廣力度,扶持節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滲渠系配套,合理發展噴灌、滴灌工程,重點發展淺濕灌溉技術,有條件的地方對主干渠道逐步實現襯砌化。
(二)努力提高農田灌排標準。要加強對灌、排、降技術標準的研究,以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同時,要加強農業產業結構的規劃研究,有利于農田水利配套設施發揮更好的作用。
(三)加大農村水環境治理力度。要加大河道清淤力度,并作為經常性工作抓緊抓好;要關閉“五小”工廠,切除污染源;要加強水環境教育,形成強烈的親水意識;要研究解決“三水”(水花生、水葫蘆、水浮萍)問題的科學技術,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等。
(四)加快小城鎮防洪排澇工程建設。隨著農村城鎮化、集鎮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迫切需要解決農村小城鎮防洪排澇問題,特別要滿足短歷時暴雨的排澇要求。
(五)提高農村供水能力。目前,農村居民飲用水和農村工業用水主要是使用地下水,出現了農村發生地質災害的隱患,使農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澇能力減弱。這就必須提高農村特別是小城鎮的自來水供水能力,加快管網敷設,解決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生產用水,順利推進地下水深井的封填工作。同時,在生產力布局上綜合考慮,加強村鎮科學規劃工作,建成集鎮截污處理廠,解決污染源,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形成良好環境風貌。
(六)加快圩區治理步伐。要堅持不懈地大搞圩區治理和半高田地區的防洪排澇配套工程建設,繼續加高加固圩堤,土方已經完成的要抓緊配套,對老化失修的泵閘要進行更新改造,半高田地區要消滅活絡壩,切實提高防洪除澇能力。
(七)強化防洪除澇工程的管理。第一,要解決工程維護運行管理經費來源。要積極爭取財政支持,盡可能將公益性水利工程維護運行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用足用好已出臺的有關規費征收政策,從規費中安排一塊;通過確權劃界取得的水土資源或經營性資產,再通過出租、承包等形式獲取的收益。第二,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質。對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單位做到精簡高效,其編制內人員經費要納入公共財政預算。要做好管養分開工作,養護工作通過企業化、市場化機制操作,減輕管理單位的財政負擔。第三,要研究制定排澇費收取使用辦法。要根據當地工情、水情和種植養殖業及工業經濟特點,研究制定排澇標準,提供優質服務。按照能源費、工資、維修費、管理費、折舊費等核定排澇費,細化受益面積、保護人口、企業產值、種植養殖業等負擔比例,由管理單位向受益個人、受益單位收取排澇費,由縣及縣以上政府出臺政策,建立財政、集體或企業和個人共同負擔機制解決排澇費用問題。
(八)進一步完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經營管理改革。農村水利是農業現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它具有特殊性,不具有完全市場化的競爭能力。目前,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中一家一戶辦不好、也辦不了農村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應該通過建立由農民用水戶協會來進行解決。要按照“誰受益、誰負擔、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明晰工程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規范管理權。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具體的經營管理方式可以根據工程類型、特點和當地經濟社會環境靈活掌握。既可以由水利站直接管理,也可以通過產權轉讓私人經營,也可以采用經營管理權承包、租賃或聘用“能人”等方式加強經營管理。在目前情況下,政府既不能把農村水利當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繼續沿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包攬的做法。在租賃、承包甚至產權轉讓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實防止經營者掠奪性經營。同時要加強行業管理,制訂考核辦法,建立獎懲制度。要加強經營者的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協調解決經營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對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其它建設而減少灌區面積的,鎮村應該進行相應調節,以確保經營者利益。在保護經營者合法收益的同時,應嚴格要求經營者按照規定繳納規費。
三、農村水利工作的主要措施
1.要進一步提高對農村水利的認識。農村水利是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農村水利現代化也是整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保持與經濟和社會同步發展,并適度超前。要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用先進技術、先進設備裝備農村水利,用科學的方法、現代的觀念指導農村水利,為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提供基礎性的支撐保障,加快傳統農村水利向現代農村水利的轉變,實現農村水利的新飛躍。
2.要建立稅費改革后新的投入機制。各地要積極探索,盡快建立起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制度化的農村水利投入機制。一是縣、鄉兩級政府要從當年可用財力的2~4%用于水利建設。水利作為社會公益性事業,提供公共產品服務,而且農村水利又是弱質農業的基礎設施,財政上應該給予支持,實現財政轉移支付。二是堅持分級負責、劃分事權原則,明確投入主體。三是要繼續按照“受益負擔”原則,組織受防洪工程保護的所在地區的企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修建防洪基礎設施。四是要利用市場機制引導農民投資興辦農田水利工程,農民應該成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主體。尊重農民意愿,依靠農民力量,合作辦水利,是發展農村水利事業的基本原則。對于經營性水利項目或受益范圍較小且非常明確的項目,在放開建設權的同時,配套相應的收費政策,實行“誰建設、誰所有、誰得益”吸引企業或農民興辦經營性的水利工程項目。五是要抓好“一事一議”的試點工作。
3.要加強農村水利服務隊伍建設。水利站是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實行條塊結合、雙重領導,主要職能是負責本鄉鎮行政區域內水利工程的規劃、建設和管理,防汛抗旱,灌溉排澇,水資源管理,協助做好水行政執法、規費收繳,圩區建設和國營機電排灌站的運行管理,新技術推廣等。鄉站人員事業經費應納入縣級財政預算計劃,并通過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再下撥到鄉站。要實現事企分開,精簡鄉站事業編制人員。鄉鎮水利站要向制定規劃、監督建設、經營管理轉變,加大水利技術示范和推廣力度,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水平,盡快實現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分離,綜合性服務和專業性服務相結合,科技性服務和指導性服務相協調,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 上一篇:國外GAP開發區域分析論文
- 下一篇:水利工程質量監管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