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論文
時間:2022-04-24 03:57:06
導語: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孝感市被譽為“魚米之鄉”,是中國發達并且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擁有非常豐富的水資源和肥沃的土地以及相當充足的陽光照射,成就了孝感市農業生產的天然優勢。孝感是湖北糧食、棉花、油料、水產品和畜產品的重要供應地區之一,土地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經濟水平的發展速度也在全省處于比較好的發展階段,而其農業主體是以大戶經營和農業合作經營模式以及土地規模經營等模式,其中以土地規模經營這個方式為主要手段。
1.1土地代耕模式。在農村自身沒有能力種地或種地不能盈利的農民把土地在法律的保障下通過值得信賴的委托會委托給專業生產的服務機構進而代替耕種管理,叫做土地代耕模式。以孝感市三汊鎮龍崗村為例,龍崗村主要以麥子和包谷為主要種植生產。該村農民的地平均面積并不多,而此復雜的種植耕作流程走下來,農民發現辛苦了一個年頭卻還賺不到多余的錢,所以這也注定了讓這里大部分農民選擇代耕模式,而自己出門打工進行賺錢生存。
1.2合作經濟模式。在孝感市農村的經濟發展是以自愿、平等和互利為發展根基,只有遵守合作的規章制度,才能與合伙人進行生產經營。到目前為止,孝感市農村地區主要以四種合作經濟模式為主,一是農業生產合作模式,二是農產品買賣合作模式,三是農村資金信貸合作模式,四是服務性合作模式。對于發展農機合作組織,政府做出一系列優惠政策。例如給予經濟上的補貼支持,或者優先照顧農機合作社場地等等。
1.3股份公司模式。在孝感市農村現有土地且不可改變的情況下,通過讓農民入股,從而建立以土地為核心的股份公司來進行統一的管理,這樣可以讓農村土地進行規模化經營。例如:孝感市三汊鎮龍崗村在經過“股份公司模式”運作后的農村土地絕大部分都能夠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并且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同時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收,這讓農村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2孝感市農村土地經營模式存在的問題
2.1缺乏經營政策宣傳
在對于孝感市的農村土地經營模式的研究探尋中發現:孝感市在近幾年的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漸增多,例如農村土地合作社及耕種大戶等,而它們的發展壯大都與土地流轉不可分割。農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是有限的,關于所謂的土地流轉這個問題,通過電視和報紙是不可能看清楚的。不僅僅是農民們缺乏相關政策法規,可能連當地鄉村干部也不能完全正確地了解這方面知識,所以大多農民甚至鄉村干部都存在盲目性。
2.2政府職能轉變緩慢
孝感市在經過26年來對農村土地經營模式的改革探索,政府職能轉變取得顯著的成績。目前,孝感市政府職能轉變緩慢的深層原因:第一,政府機構改革的不完善。孝感市的農村經濟之所以不能走出循環的漩渦,其主要原因就是政府職能不夠明確。第二,政府機構改革的動力不足。孝感市政府的經濟、社會活動的宏觀調控能力比較薄弱,而對微觀活動管得過于苛刻,影響基層單位的自主能力,從而極大地抑制了非政府組織的生存和發展,也使得政府機構在經歷了多次改革之后,職能轉變的緩慢。第三,社會自組織能力的缺乏。
2.3對規模化經營認識不夠
一是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不強。孝感市的龍頭企業數量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以糧食和棉花為主,且生產規模一般,所以這對農民的帶動能力不夠,企業與農戶之間缺乏溝通的平臺,這讓供求之間存在一定的障礙。二是農業合作社組織力度不夠。孝感市農業合作社雖然發展較為順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組織松散、規模偏小;合作社運作體系不夠規范;合作社自身基礎薄弱,大部分合作社只對初級農產品進行簡單的生產和銷售,統一運作的能力不強,很難形成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三是土地流轉缺乏規范引導。隨著孝感市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步伐的加快,農村的土地流轉面積也逐步擴大。但是,由孝感市農村土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健全,從而造成土地流轉信息服務體系不完善、土地承包經營管理體系不健全。同時孝感市人均耕地面積比較少,且農戶參與流轉的積極性不高,也將導致農戶規模化流轉少,形不成規模經營。四是政府對相關組織的資金扶持力度較小。孝感市政府對農村集體土地流轉、規模種植大戶、資金投入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大,所以達不到規模化經營的效果。
2.4土地無法規范流轉
在對于孝感市的農村土地經營模式的研究探尋中發現:孝感市是湖北糧食、棉花、油料、水產品和畜產品的重要供應地區之一,土地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經濟水平也在全省處于比較好的發展階段,而其農業主體是以大戶經營和農業合作經營模式以及土地規模經營等為主要模式,由此可見土地流轉的重要性。其中以土地規模經營這個方式為主要手段。所以農民們必須按照法律的規定,以遵循自愿,有償的政策為原則進行。
2.5缺乏土地中介組織
孝感市作為湖北經濟、文化的中心,人與地的矛盾較為突出,但市場發育相對比較完善。孝感是湖北糧食、棉花、油料、水產品和畜產品的重要供應地區之一,土地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經濟水平也在全省處于比較好的發展,其農業以中小型農業經營為主,但孝感市的農業發展水平卻遙遙領先其他市區,這與其農地制度的歷次成功改革是不可分割的。
2.6農民綜合素質欠缺
一是部分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2013年,孝感市孝南區成年人勞動力平均受教育程度為7.35年,處于孝感市的中等水平。另外根據住戶調查顯示:在孝南區農村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占總人口的3.2%;小學文化占總人口的26.8%;初中文化占總人口的58.5%;高中文化占總人口的6.2%;中專以上文化占總人口的5.3%。二是科技落后。沒有接受過具有現代化的技術培訓,對于新的設備操作上顯得十分棘手。孝南區農業科技在農業增長中的份額不足,整個孝感市農業科技貢獻率為52%,這樣來看比率不高,孝南區與之相比還要低。具有專業技術的產業農民和農民技術人員數量少,孝南區農民技術人員1.6萬人,占整個勞動力總數的14.8%,中級以上技術人員2800人,僅占勞動力總數的2.1%。基于以上兩點調查的總結可以看出:農民由于自身文化程度有限,所以接受新技術的主動性不強,從而使得農村科技力量薄弱,農村經濟發展難度較大。
3孝感市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對策建議
3.1做好經營政策宣傳工作
孝感市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宣傳關于農村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規,同時也必須加強社會法律保障政策及措施的宣傳,讓農民們知法、懂法、守法的同時更能開闊自己的視野。所以,只有農民們對土地流轉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有了全面了解,才能使得土地流轉能夠快速地進行。
3.2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速度
針對實現農村土地的經營模式,孝感市政府需要的是客觀的發展現代化農業,而不是盲目的。第一,減少部門里的機構將政府里的部分科室予以合并,規定內設機構數量,進行精簡,從而集中辦事。第二,減少審批事項。政府應該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服務過程,打造百分優質服務的平臺,使辦事人員的行政權力照章規范運行,讓服務更加便捷。第三,減少群眾辦事環節。政府應當從事項的名稱、辦理對象、辦理條件、申報材料以及審批的過程等方面予以規范的依據,并簡化辦理流程,讓群眾得到效率化的服務。
3.3加強對規模化經營的認識
一是要提高農村農業組織的服務水平。孝感市政府要在稅收、信貸、用地和用電等方面嚴格落實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扶持,并且增加對農業產業化的財政資金投入,保證農村農業組織的服務水平。二是要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孝感市政府要增強責任感,把當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保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健康發展。要做好土地承包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實現土地承包檔案信息化,建立健全承包服務體系。三是要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政府應成立鄉鎮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重點對農業公共服務體系進行建設,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四是要加大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力度,創新推廣方式。農業推廣機構應探索通過農民合作社首先進行推廣宣傳,再建立官方信息平臺,讓技術得到廣泛使用,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成果。
3.4確保農村土地有序流轉
農民必須按照法律的規定,以遵循自愿,有償的政策為原則進行。比如:進行農村產業化推廣;有序地進行發展;并能有效地使剩余勞動力,使得農業勞動力不做無用功。所以,只有農民們對土地流轉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有了全面了解,才能使得土地流轉能夠快速地進行。
3.5培育農村土地中介組織
第一,政府應在活動資金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要使農村土地流轉的中介組織能夠順利發展,必須保證擁有寬裕的經濟。第二,除了政府在法律上的規定,同時應在一定的合法范圍內,給予農村土地中介組織一些政策上的優惠,政策上的扶持力度應該從實際的幫助出發,政府只有做實事,才能方便企業落戶農村。如果政府采取強硬的措施,這只會使得土地流轉中介行業更加難以生存。所以,政府應該針對不同的問題頒布一些適時的新政策,或者給予經濟上的援助,這樣才能讓這個行業更好地發展壯大。第三,政府必須做好組織協調工作。通過一定的優惠政策和相應的經濟補助,吸引更多的農民參與到農村土地中介組織中來,只要有了健全的組織機構,農村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政府首先要解決的還是人才的問題,實行專才專用。政府和村民應齊心協力共同發展農村經濟,把農村土地流轉中介組織建設好。
3.6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根據農村工作的實際和農民的特殊性,編寫出適于提高農民文化素質的各類教材,組織農民進行學習。二是開展各種文明創建活動。加強農民精神文明建設,從改掉各種惡習開始,例如不亂扔垃圾、不隨地進行焚燒、不亂堆亂放等小事做起,自覺保持農村環境的衛生整潔。三是對農民進行實用的技術培訓課程。根據孝感市的農民現有的文化知識水平,培育現代生產生活方式應通過農村基礎設施改造和建設,從改善和提升農民的生產和居住條件,通過標準與規范來引導他們樹立新的面貌和新的生命,讓他們脫離過往的一切的“老土”的所作所為。四是加大對農民教育的資金投入。財政部門應設專項資金用于農民教育培訓,農民們可根據自己的種植、養殖產業來進行選擇性的學習。同時,政府也要給予正在學習新知識的農民一定的獎勵,起到激勵作用。
作者:童俊周翔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工程學院
- 上一篇:房地產企業經營管理論文
- 下一篇:生態旅游景區經營模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