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設計的應用研究

時間:2022-04-08 10:32:34

導語: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設計的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設計的應用研究

摘要:現代纖維藝術是基于西方傳統壁掛而發展起來的,通過藝術家的長期努力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新形式。纖維材料裝置藝術中的運用,不論從材質上還是內容上都取得了不斷的進步與創新,展現出豐富的藝術形態。該文首先介紹裝置藝術和纖維材料的相關內容,其次分析纖維材料的特性,最后論述纖維材料的具體應用策略,以促進裝置藝術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裝置藝術;纖維材料

裝置藝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逐漸被大眾接受,在此基礎上發展的纖維材料裝置藝術也得到了大眾的廣泛喜愛。裝置藝術是一種將材料、場地、思想相結合的藝術形式,不受傳統條件的限制,強調觀眾的參與和互動。纖維材料由于其表現形式的靈活和多樣,與裝置藝術創作自由、發散的特點不謀而合,二者產生了深層次的共鳴。

一、裝置藝術

裝置藝術指在一定的時空環境中,將日常生活中的物質文化進行重新組合和加工改造,創造出的一種新的藝術形態[1]。20世紀60年代,裝置藝術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藝術家開始試圖消除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界線。20世紀70年代,藝術家對裝置藝術的探求加深,開始將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反映到作品中。20世紀80年代,裝置藝術不再局限于環境與材料的限制,空間藝術、心理學等內容被逐步融入裝置藝術,有效增強了裝置藝術的實用性與生活性,裝置藝術使用的材料也更加多元化,更能夠表達出創作者的思想。20世紀90年代,裝置藝術涉及的題材更加全面。如,環保是當今時展的主題,許多藝術家將環保問題通過藝術作品展現出來,引起了人們的共鳴。21世紀初,信息時代使裝置藝術走向公眾,成為時尚的潮流。在創作裝置藝術時,藝術家要綜合考慮現場環境和空間特征。裝置藝術的藝術特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一是獨立性,藝術品會在獨立空間中展示自身獨特的藝術特征,如觸覺、視覺、聽覺等方面。二是互動性,藝術品是供人們觀賞的,在創作時,藝術家要考慮受眾的需求,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將受眾帶入特定的藝術境界。三是綜合性,裝置藝術和其他藝術類型有一定的區別,與傳統藝術相比,裝置藝術是一種開放的藝術形式,是對大部分藝術形式的綜合應用。四是裝置品主要用于短期展覽和觀賞,因此往往不具備收藏價值[2]。

二、纖維材料的特性

隨著人們認知的進步,纖維材料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逐步從傳統手工藝制品發展到裝飾用的壁毯、壁掛,藝術家對纖維材料的不斷實踐與探求,使之成為供人欣賞的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藝術品。在進行藝術創作時,藝術家首先要認識與掌握材料的特性。纖維材料品種多樣,主要包含絲、紙、棉、麻、布、尼龍、羊毛等。纖維材質的不同帶給人的感受與情感體驗也不同。如,亞麻質地粗糙,絲綢輕盈光滑,羊毛柔軟親膚,棉質溫暖細膩,不同的纖維材質具有特殊的質感。人們通過感官體驗不同織物帶來的不同質感,從而可以產生一種自然的情感反射[3]。纖維材料具有特殊的表現力,肌理的軟硬、線條的粗細、色彩的深淺等能夠給觀眾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裝置藝術是材料自然屬性與思想的多樣體現,能夠使裝置藝術的材料語言、形式表現、情感表達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4]。與其他材料相比,纖維材料可以與大部分材料結合,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纖維材料這種天然的親切性更容易使藝術家和觀眾在情感上架起一座橋梁,傳達出當下人們內心深處的感知。

三、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具體應用

纖維材料種類繁多,將其應用在裝置藝術中,可以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纖維材料的應用延伸了裝置藝術的材料內容,豐富了裝置藝術的表現形式,促進了裝置藝術的發展。1.纖維材料在墻面壁飾中的應用。一般而言,纖維藝術往往借助墻面或地面展示出來,材料表現形式大多以纏繞、編織為主,可以更好地展現出纖維材料的特性。相比以往單調的墻面,借助墻面壁飾展現纖維藝術顯得更具有生機,滿足了現代人更高的審美需求,提升了空間的整體美感。中國山東特殊教育中等專業學校集體創作的作品《中國根》由麻、繩等材料制作而成,整個作品將麻繩通過編織、縫紉等手法表現出樹根的形狀,有一種古樸、真摯之美。這件作品有著深刻的寓意,緊密連接的麻繩代表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體現出中華兒女團結一心的精神,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另外,將纖維材料應用在墻面壁飾中,可以增強美感、彌補裂縫、覆蓋臟物等,讓整體空間的結構更加完善。纖維材料的柔軟特性與堅硬墻面形成互補,達到了協調統一的狀態。2.纖維材料在空間三維作品中的應用。纖維材料在三維空間中的運用比二維的墻面、地面更加生動直觀,這樣的展現方式可以讓觀眾與藝術品之間進行動態的交流與互動。將纖維材料應用在三維空間中具有更高的要求,藝術家除了要考慮纖維材料的顏色、形狀,還要注重其與空間整體的統一性。其中較為常見的是框架式結構,藝術家將各種纖維材料如麻線、毛線等編織在框架上,可以呈現出一種與傳統架上繪畫截然不同的藝術效果[5]。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不是必須采用框架式結構,框架的主要作用是支撐。意大利藝術家弗朗西斯卡•帕塞斯使用吸管創作出富有視覺沖擊力的三維裝置。他把不同顏色的吸管剪切成不同長度陳列擺放,用小吸管一個一個排列成高低起伏、神似山峰的人造景觀,圖案和紋理刺激了觀眾的感官。另外,藝術家也可以將纖維材料制作成軟雕塑,使其成為一種立體裝置。軟雕塑的制作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藝術形式,形式會隨著空間結構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波蘭藝術家瑪格達蓮娜•阿巴康諾維奇的作品《紅色阿巴康》是纖維藝術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標志,使纖維藝術品的創作從平面轉向立體,維度上的轉變使纖維藝術不僅在材料應用上取得了突破,而且在空間維度、形態方面的展示上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表達,打破了原有的纖維藝術觀念。從這之后,纖維藝術中的壁掛藝術系列開始從墻壁走向三維立體展示空間。三維立體作品的出現擴大了纖維藝術的領域,使纖維藝術的含義愈加飽滿[6]。3.纖維材料在公共環境中的應用。在公共環境中,纖維裝置藝術作為人類精神與文化的載體,充分發揮了特有的優勢,無論是材料的選擇還是物體的展現,都給觀眾帶來了人性化的體驗,使公共空間環境呈現出朝氣蓬勃的景象,為人們營造出輕松、活潑的生活環境。在公共環境中,纖維作品突破了對墻面的依附,被直接置于空間中,將空間關系融入作品,使作品與周圍的環境和場地發生關系,強調作品與空間環境、人的交流互動,使觀者在特定的環境中由被動觀賞轉變為主動體驗,讓纖維藝術品無論在藝術觀念的表達上還是在藝術形式的表現上都有了更好的展示環境和表現空間[7]。在空間環境中,纖維裝置藝術在空間環境中有著獨特的價值,兩者形成了互相烘托、相輔相成的關系,這就使空間環境與纖維裝置藝術的關系愈加和諧、緊密。2009年,中國藝術家谷文達用五千多個中國燈籠創作了“天堂紅燈-茶宮”,將布魯塞爾的“王朝大廈”的外表全部覆蓋住,使建筑的形式轉為中國式亭子。建筑兩側配有中國漢字“茶食”字樣,大廳內部也布置成了中國茶樓的形式,展現出獨具特色的中國樣式(圖1)。裝置不僅是纖維藝術在公共環境室內的展現,而且是在公共環境領域的拓展,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和影響力。現代的裝置藝術作品會更多地將環境作為背景:有的放置在室外,利用自然環境或物品予以展示;有的是在室內墻面或地面上予以展示。因此,環境對于裝置藝術來說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纖維材料在景觀裝置中的應用。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景觀裝置受到了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運用景觀裝置設計出新奇、生動的公共空間。這種空間不僅可以供人們觀賞,而且能夠改善環境質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如,日本一位纖維藝術家使用不同顏色的纖維材料,對自然景觀進行創意包裝,實現了人為景觀和自然景觀的融合。以色列奇克隆雅科夫地區的景觀裝置作品《帳篷》的設計理念是讓傳統手工藝回歸現代。藝術家在設計時選擇了簡單易學的編織,將設計手繪圖發送給當地的手工藝愛好者、小朋友等,他們將從工廠搜集的許多顏色各異的紡織品廢料編織成粗繩系在圓環上,制成了顏色艷麗、造型靈動的“帳篷”,體現出濃厚的本土文化氣息[8]。該景觀裝置凝結了傳統文化的韻味,讓人們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弘揚了傳統手工藝。將傳統文化元素與景觀設計有機結合,可以賦予城市新的活力和文化內涵[9]。將人為設計與自然景觀相結合,實現人為設計和自然環境的融合,可以給人們帶來獨特的審美體驗。要想將纖維材料應用在景觀裝置作品中,藝術家要善于研究,積累豐富的經驗并與創意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材料是裝置藝術的生命源泉。纖維材料作為一種媒介,起到了重要的連接作用,能夠表達藝術情感、傳達藝術思想、傳遞精神內涵。纖維材料在裝置藝術中的應用不僅在形式上豐富了造型表現形式,而且在內容上拓展了語言的邊界。在裝置藝術的發展過程中,藝術家要提升藝術水平,有效運用纖維材料,加強纖維材料和裝置藝術的融合,創新裝置藝術創作理念,展示出纖維材料的潛力,不斷提升作品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淦.裝置藝術[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2]韓冰.纖維材料在當代裝置藝術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8,31(12):226-227.

[3]王春昕.柔性的維度[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6:8.

[4]喬宇靖.纖維材料在裝飾藝術中的應用[D].青島:青島大學,2014:2.

[5]閆郢.論纖維材料在現代裝飾藝術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6(23):62-63.

[6]支音.公共環境下纖維藝術品的創新設計研究[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9:17.

[7]劉悅銘.合成纖維在現代裝置藝術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8:8-10.

[8]李爽.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景觀裝置設計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15.

[9]張玉泉.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北京農業,2015(29):49-50.

作者:牛萌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